2022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
6月22日,2022东亚海洋文化和旅游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来自东亚及东盟有关国家海洋文化和旅游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参会的形式,围绕海洋文旅资源融通共享经验、共商发展。论坛还发布了《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报告(2022)》。
本次论坛以“文旅融合实现‘富于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愿景”为主题,深入探讨海洋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方向,进一步推动开放化程度,为东亚海洋文旅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世界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论坛上,中国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表示,人类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海洋必将释放出更大能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重要领域。实现人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既是文旅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世界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共同课题。应充分利用文学的特殊功用,激活和建设这种具有鲜明东亚地域特色的文化,进而与旅游打通,形成一个浑厚的文化旅游圈,形成一个活力十足的丰盈市场。
国家海洋局原宣教中心主任盖广生表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近岸、港口、航道、岛屿以及水下蕴含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正确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好这些资源,对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文化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建议,沿海城市应集中精力充分分析各自的海洋文化属性,打造各具特色的“海上丝路海洋文化名城”城市名片,同时创新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域合作、鼓励优秀海上丝路海洋文化题材精品创作等。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黄学彬深入分析全球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对东亚海岛旅游的开发与保护进行解读。他表示,海岛旅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发展海岛旅游需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注重对海岛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保护;实现海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将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从传统旅游产业转移到新兴旅游产业中。
马来西亚入境旅游协会(MITA)主席乌扎迪·乌丹尼斯指出,近两年,人们的旅游出行和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努力推动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旅游业呈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当前旅游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东南亚旅游业应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同时也需要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和交流,以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暨徐福研究会会长钟安利从历史渊源、文化储备及精神动力等方面,深入分析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海图强的历史逻辑。他表示,青岛西海岸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孕育出了优秀的地方文化——琅琊文化。琅琊文化作为齐秦文化与吴越文化的融汇,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在当今社会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重要成果之一,本次论坛发布了《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报告(2022)》。报告从文旅活力、文旅资源、文旅生活、设施政策四个维度,对2020年度中日韩三国和东盟9个国家的28个沿海(或岛屿)旅游目的地的文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量化对比,以期为东亚及东盟地区海洋城市深化文旅交流与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有益参考。报告指出,2020年东亚海洋城市文旅发展指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依次是东京、新加坡、大阪、上海、广州、曼谷、厦门、青岛、三亚、釜山,其中青岛较上一发布年度排名提升一位。报告认为,2022年东亚旅游业有望回暖,但预计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东亚及东盟地区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缤纷多彩的人文风情和丰富多样的海洋旅游资源,是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也是文旅融合发展极具潜力的市场。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东亚及东盟各国深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智力支持,也为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深化与相关海洋城市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创新实施“全域文旅”战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文旅产业驶入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24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和39.4%,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1%。(何琳)
(本文由青岛西海岸发布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