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2日 星期日

读书|1000万年后的人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读书|1000万年后的人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英〕大卫·法里尔 著

符夏怡 译

方寸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人类世这个全新的地质年代会给未来留下些什么?是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是10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

从波罗的海到大堡礁,从塔斯马尼亚的冰芯实验室到世界超级城市之一上海,本书作者大卫·法里尔为我们揭晓了令人震惊的答案,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次寻找未来化石之旅。当1万年甚至1000万年后的人(很可能到时的人类已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物种)看到这些足迹,他们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本书既是希望,也是警告,它不仅会改变你对未来的思考,还会改变你对当今世界的看法。

>>书摘

所有城市都是废墟的雏形。废墟已然存在,潜藏于闪亮的街道之下。对于这一点,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拱廊计划是最好的例证。1940年,本雅明离世,拱廊计划仍未建造完成。本雅明花了13年构思这座钢铁和玻璃组成的拱廊(流言称,当他从被纳粹占领的法国逃跑并在途中死去时,最终手稿从手提箱里不翼而飞了),而且,这一计划虽然只留下了一堆笔记和构思草图,却被广泛认为是关于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作品。流传到我们手中的本身就是一种废墟:记忆、学识、引用和逸事的古怪拼贴画。本雅明的城市愿景里包含着巨细无遗的细节。

本雅明构思的灵感来自波德莱尔笔下的“漫游者”(flaneur),他浪游在人群之中,目光穿透城市表面,将碎片拼接在一起。本雅明称,他的巴黎是波德莱尔诗中的“沦陷之城”,那“房屋之海”就像“几层楼高的巨浪”,“比起身处地下,更像是身处海底”。然而,最强烈地激发他想象力的事物,掩藏在拱廊的屋顶之下。在一篇写于1928年或1929年的早期文章里,本雅明回忆起他儿时热爱读百科全书,尤其是看书中有关史前风景的彩色插画——石炭纪的狂野丛林或“第一冰期的湖泊和冰川”。他提出,当我们凝视巴黎的拱廊时,眼前的风景也与之类似。在本雅明看来,这些拱廊代表着“深时”所留下的遗迹。在这些洞穴般的拱廊里游荡的消费者,就是“欧洲的最后一只恐龙”;而“在洞穴壁上生长着他们食用的远古植物,那些商品”到处都是,“琳琅满目”。在丰足的洞穴里,涌现出一个“隐含着种种共通之处的世界”,本雅明写道,“棕榈树与鸡毛掸子,吹风筒与米洛的维纳斯,假体与信件指南”,被穿越其中的来往行人微妙地联系在一起。

本雅明在拱廊计划里最根本的洞见,是每一座城市都带有无数隐含的相通之处。来自全球的种种物品涌入一座座城市里,那是建筑中的混凝土、砖块和钢铁,是咖啡杯、信用卡、光纤电缆和窗玻璃,是钻戒和回形针。无论乍看之下多么大相径庭,这些物品之间都有共同的纽带。它们的秘密就是我们,它们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分享着我们的亲密时光。它们比我们留下的种种足迹——在大地上如静脉般延展的道路、被我们挖出的深坑、被我们留在空气里的化学残留物、那些冰、那些水或是那长久不变的塑料和寿命更长的放射性核素更加鲜明,比起这一切,我们的城市将留下最密集、最明确的记录,揭示我们的身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远古植物”将会在变为化石的建筑里存续,存在于被埋藏的基建中,在无数被丢弃的小物件里,就像一部人类生活与欲望的巨大百科全书。

读书|1000万年后的人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正居住于城市之中;而1800年时,这一比例只有3%。2016年,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512个。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百万人口城市的数量将达到662个,每年全球城市人口增量将达7200万。1.45亿人生活在海拔不足1米的海滨地带。其中绝大部分都生活在雅加达、拉各斯、纽约和孟买这样的超大城市。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在1995年到2015年翻了一番,且其人口还在继续增加。到2030年,上海人口将从2400万增加到3000万;孟买的人口将上升到2700万;达卡人口将会增加900万;拉各斯人口将增加1100万。近几十年间,沙漠各处都建起了城市,如宫殿随处可见的迪拜,人们填海造陆,制造了几千英亩陆地;未来,这些陆地都会钻入地下,就如新加坡规划的多层地下城。

在有限的时间里,所有的城市都会留下足迹。但留下的足迹并不完整。由于缺少坚固的基建设施,在达拉维挣扎度日的100多万人不会在孟买的足迹里留下多少痕迹,远远比不上纳里曼角的摩天大楼里的住户所留下的痕迹。然而,由于规模巨大、地基深厚,即使是空城,也能历经千年的磋磨,留下混凝土和玻璃的岛屿,被一条条支流(铁路、公路、下水道和管道)连接起来。

然而,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宽到几百万年的尺度,再来观看城市的命运,那些位于较高处或所处之处地壳正在上升的城市,最终将被风化为土壤。有些城市会留存下来,不至湮灭风化,这要归功于水的护祐和泥的滋润。位于海滨平原、出海口或河流洪泛区的低海拔超大城市受到海平面升高的威胁,最有可能成为化石。一旦沉入水下,被抛弃的城市将会在厚厚的泥层之下沉睡,躲过风吹雨打和空气氧化的饕餮之口。最终,城里的建筑将会倒塌,但被埋藏的地下痕迹,如固定新奥尔良城里摩天大楼的层层混凝土,甚至是威尼斯水下被石料包裹的木材,以及地铁线路、管道和电线,这一切都会成为人类世工作小组首席科学家、地质学家扬·扎拉斯维奇、口中的“城市地层”,丰富的人类足迹和隐藏的共通之处将被压缩进岩层之中。1亿年后,纽约或孟买可能只会剩下一层比游泳池浅水区深不了多少的沉积物。讽刺的是,水使得海滨城市不得不被抛弃,同时却又保障了它们的未来。

与此同时,在我们所熟知的城市被抛弃时,随着离开城市的人们持续搜寻干燥的土地,新的城市也将兴起:新迈阿密、新达累斯萨拉姆、新纽约。当海浪冲破旧城时,这些新城将涌向更高的地方,将地基压进地层,建造独属于它们的、藏匿着秘密相通之处的世界。

>>作者简介

大卫·法里尔(David Farrier),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环境学教授、《环境人文学》杂志副主编。2013年,他在爱丁堡创立了环境人文研究中心,现被公认为是此领域最有活力的中心之一。

作者:大卫·法里尔

编辑:金久超

上一篇新闻

那些从痛点出发 收获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下一篇新闻

2022年世界羽坛赛历公布,泰国汤尤杯、日本世锦赛引人瞩目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