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苏宿工业园区创立区域合作新模式“南北共建”造出苏北“好江南”

每个周末,37岁的江苏宿迁青年魏兴龙都会开车带着妻儿回老家——他过上了一直向往的在家门口工作的生活。

2003年,魏兴龙到苏州电瓷厂打工,“这里机会多,能学到的东西更多”。他在苏州待了10年,但是生活成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2012年,当听说公司在宿迁成立分公司时,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乡。如今,他已是宿迁分公司的技术部主管。

这一切得益于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区。15年前,江苏首家由两个地级市合作共建的工业园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苏宿工业园区”)诞生。这里将苏南园区建设的先进理念、产业基础、人才团队,与苏北丰富的资源、劳动力和优势政策对接互补,闯出了一条优势互补、联动融通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区,不是靠单向输血援建,而是顺应市场规律,突破行政壁垒,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创立了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产生了‘1+1>2’的效果。”宿迁市副市长、苏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表示,15年来,苏宿工业园区厚植“借鉴新加坡理念、传扬苏州好经验、扎根宿迁新实践”特色品质,推动苏州宿迁两地联动协同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如今,在苏宿工业园区,苏州元素随处可见——苏州公园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备,白墙黑瓦、错落有致,还有以苏州传统风格为特色,融入宿迁地方元素的苏州街……这里已成为苏北“好江南”。

借鉴新加坡理念

前不久,苏宿工业园区评出了“15年15事”。其中,2011年,宿迁市首个邻里中心正式开业运营入选,这标志着宿迁借鉴新加坡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服务经验迈出第一步。

作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居住区商业中心”,邻里中心围绕12项居住配套功能,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为当地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务。

这是他们“借鉴新加坡理念”的缩影。2001年,江苏成立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确定南北各市对口挂钩合作关系。5年后开始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当时,宿迁“盯”上苏州,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因为那里有值得学习的新加坡理念。

2006年,苏州出资1.5亿元,并派驻一支管理队伍;江苏省出资1亿元;宿迁出资5000万元,划出13.6平方公里的土地,苏宿工业园区就此诞生。

对园区来说,主要从三方面借鉴新加坡理念:第一,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先规划,后建设”;第二,经济发展——“亲商、安商、富商”;第三,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

入驻前两年,苏宿工业园区首轮开发团队把规划建设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委托专业的规划人员,启动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污水、供电、防洪排涝等专业规划编制。从2007年8月挖下第一锹土开始,苏宿工业园区供地、用地全部按照规划执行。15年来,园区内整体面貌与总规蓝图保持一致。

此外,园区巧妙采取功能用地布局,通过引项目、建载体,实现了工业区带动商住区、商住区反哺工业区的相互促进。“园区的定位不是工业区,而是一座城。”苏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崔广全说。

随着“三先三后”理念(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住)在苏宿工业园区落地生根,“亲商服务”“精简高效”“产城融合”等一批先进理念也从纸上落到地上。

传扬苏州好经验

苏宿工业园区的诞生意义重大,这是苏州工业园区首次将“软件”整体打包的对外输出地,他们将其多年借鉴新加坡经验形成的“中国化”成果复制到宿迁。

“苏宿工业园区最大的成就不是引进多少跨国企业,不是建造多少高档楼盘,而是让苏州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在宿迁落地生根。”崔广全说。

“苏州干部带来的发展理念、做事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一位曾在宿迁市规划部门工作过的老同志深有感触地说。

如今,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看家本领之一的“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亲商服务”,已内化为苏宿工业园区的发展基因。

做集成电路封测的高科技企业长电科技,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首位,全球排名第三。2010年,长电(宿迁)公司投资成立,设备与管理班子整建制从江苏江阴搬至宿迁,直到2016年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

该公司总经理陆惠芬说,尽管连续多年亏损,但公司当初作为援建项目落户此地,是不会搬走的。公司逐步克服“水土不服”,2017年起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利润近9000万元。

这离不开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陆惠芬举例说,他们企业车间生产如果停电一秒,就会损失100万元。曾经有一段时间,停电现象让她很苦恼,她调查发现,停电的原因一是供电不稳,二是鸟类作祟。她找到园区管委会反映情况,领导立即联系供电部门进行现场办公。后来,管委会出资拉线建变电站,安装驱鸟装置,问题最终彻底解决。

这样的“亲商服务”让陆惠芬更加坚定信心扎根宿迁。2018年5月,该公司又投资100亿元建设集成电路封测基地,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20亿元,新增2700个就业岗位。

15年来,苏州、宿迁两市在合作共建园区中不断寻找共赢契合点,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实现“联手招商”,把南北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时空距离变成了现实可用的优质资源。

目前,苏宿工业园区已落户337家企业,总投资达41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中,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投资占比达72%。通过“腾笼换鸟”,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兴产业也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扎根宿迁新实践

10年前,宿迁小伙金长江返乡,来到苏宿工业园工作。他大学毕业后就在外面闯荡,当看到家乡有就业机会时,就决定试一试。

如今,感受好日子“一天一个样”的金长江在宿迁扎了根:他结婚有了俩孩子,上学方便不用愁,宿迁苏州外国语学校提倡“苏式教育”,是当地最好的公办学校;他住在花园城市的精致小楼里,将父母从农村接来一起住;高铁也通车了,到徐州20分钟,到南京两小时,到上海3小时……

以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宿迁是劳动力输出大市,现在,如何鼓励和支持在外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成为当地破解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课题。

2008年,从苏州工业园区搬到宿迁的可成科技公司,投产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但让他们最苦恼的问题是招工。

苏宿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和社会事业局社会事业处负责人介绍,看到企业遇到困难,他们每年也会出动几十人帮忙四处招工。一次,他和公司负责人打赌,只要3天就能招来几千人,负责人不信,结果3天后他真把人招齐了,用工难题也顺利解决。

10多年来,这家精密机械行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总公司先后7次增资20多亿美元,新建3家子公司。

1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派出“苏干”5批300多人,“苏干”与“宿干”相互借鉴、历练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精简高效”理念充分体现,园区管委会把职能相近的部门合署办公,实行“大部制”,大大提高运转效率和服务效能。

苏宿工业园区形成的示范窗口效应,更好地提升拓展宿迁干群的观念意识、眼界视野。如今,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有序推进“一网通办”平台建设,企业登记实现30分钟办结、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完成……

经过15年努力,苏宿工业园区在省、市范围内创造了30多项“第一”“唯一”,成为全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创建成省级开发区的南北共建园区。值得期待的是,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将在宿迁新增1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再建一个苏北“好江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新闻

“苏宿助力小康路”①“村民”变“市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下一篇新闻

南北共振 再续荣光——苏宿工业园区(苏州)投资环境说明会侧记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