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新闻出版博物馆”走进闵行图书馆,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和出版业的发源地,1912至1949年间,全国80%以上共300余家出版机构集中在上海,近现代学术名著近95%为上海出版。为充分利用并发挥上海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新闻出版博物馆自2003年起开始筹建,并将筹建过程中征集、整理的史料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包括出版物、电视片、展览等。

4月24日上午,“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捐赠仪式在闵行区图书馆举行,新闻出版博物馆(筹)向闵行区图书馆捐赠其历年出版的 “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全套馆刊《新闻出版博物馆》及其他相关书籍。这批书刊将设专柜保存在闵行区图书馆5楼地方文献阅览室,该阅览室还藏有影印本民国文献近万册,与文库、馆刊内容天然契合。此次捐赠的“出版博物馆文库”和《新闻出版博物馆》将长期向市民开架阅览,不断更新,方便阅取。

“新闻出版博物馆”走进闵行图书馆,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作为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出版品牌,“出版博物馆文库”丛书旨在留存新闻出版史料,选题涵盖中外新闻史、出版史、印刷史、新闻出版人物、编辑方法、新闻理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近现代新闻出版名家的文集;稀见近现代新闻出版史料的整理;体现国际学术发展水平的经典前沿境外学术著作。

“新闻出版博物馆”走进闵行图书馆,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文库分为专集、研究、史料三个系列,自2005年起共出版图书20种36本。其中,有适合普通读者,介绍出版轶事、披露出版史料的《连坛回首录》《郭沫若与群益出版社》《书简情——欧阳文彬藏信集》《出版家黄洛峰》(史料系列);有专业学术著作,披露最新研究成果的《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出版文化的新世界》《孙毓修评传》《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研究系列);有耗时多年收集整理、精心编校的出版名家文集《胡道静文集》《金性尧全集》《曹辛之集》(专集系列)。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比如,资深出版人虞信棠、金良年编辑的《胡道静文集》曾获第27届优秀古籍图书奖;又如,一套五本出版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出版文化的新世界》《印刷出版与知识的环流》《西学东渐与东亚近代知识的形成和环流》《中华书局与中国近现代文化》结集了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日本关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最新论文,是近年出版史研究不可忽视的一套丛书。

“新闻出版博物馆”走进闵行图书馆,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新闻出版博物馆》为新闻出版博物馆品牌期刊,2007年6月创刊,以披露出版史料为特色,已出版33期。创刊号刊登了杨可扬的《说说人美社的“连年宣”》、许觉民的口述历史整理、叶至善就《夏丏尊文集》的编辑致欧阳文彬信,可谓名家荟萃。后续有姚福申《文化生活出版社的一段往事》、邹嘉骊《韬奋曾用名“季之华”的由来》、张人凤《新发现张元济致严复信稿三件》、曾彦修《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一个典范——关于〈辞海〉插图》等资深出版人、学者、收藏家、出版前辈后人所撰精彩稿件。刊物不仅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完整、连续收藏,也在哈佛燕京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可见。

“新闻出版博物馆”走进闵行图书馆,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闵行区图书馆创建于1960年,前身为上海县图书馆,馆藏资源以近现代地方文献为特色,馆藏图书95万册。此次捐赠开启专业机构与图书馆新的合作模式,未来,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新书将在闵行区图书馆同步更新,以新闻出版博物馆的专业权威,加之闵行区图书馆近代文献馆藏资源优势,在讲座普及、阅读推广、二次文献开发整理、馆际合作等方面深度合作,让史料发挥更大价值。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人才”居然和“五”这么有缘,“五五”要哭的节奏?

下一篇新闻

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新加坡连续五年NO.1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