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1日 星期六

微史记 | 日本投降后,他们的舰船去哪儿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关于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投降细节,学界关注较多,尤其是对日本陆军的研究,可以说已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而对日本海军尤其是投降舰船的研究,却相对粗疏。

中国海军史研究专家、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生导师陈悦最近对这批投降舰船做了梳理,写成《日本投降舰船志》一书。他告诉记者,日军全面侵华后,海军力量非常活跃,它参与了淞沪战役、南京战役、武汉会战等诸多大战役,到投降时,日本海军还残留不少舰船。这些舰船如何处理,又归于何处?本期“史说”邀请到陈悦,请他细说这批日本投降舰船的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微史记 | 日本投降后,他们的舰船去哪儿了

南京区接收日本投降军舰后向日方发放的接收凭证。

一艘逃跑的军舰

记者: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的日本海军拥有多少舰船?

陈悦:日本海军发展很早,但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沉重打击,舰船损失非常巨大,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日本海军残留的航空母舰、战舰、巡洋舰、驱逐舰、海防舰、运输舰、潜水艇等大型舰船,总数近250余艘,其他各类小型舰艇和自杀舰艇还有数千艘,主要分布在日本本土、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新加坡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

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本海军非常活跃。当时日本海军的第三舰队专门在中国作战,以上海为中心,下属的第11战队直接深入长江,在上海至宜昌的整个长江中下游沿线活动。其余的舰艇则在中国沿海部署。这支海军参与的较大的战役包括淞沪战役、南京战役、马当战役、武汉会战、进攻海南岛、入侵香港等等。日本海军还一度将航空母舰派遣到中国近海,以海军航空兵配合侵略作战。

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在中国还停泊着不少艘舰船。根据同盟国的安排,分布在日本本土之外的舰船,由各相关同盟国就地受降接管。中国海军在中国战区(包括台湾、澎湖以及北纬16度以北的越南地区)总计接收日伪投降舰艇458艘,其他辅助船舶892艘。

南京是接收日本投降军舰的重要地区,一共接收了60艘日本投降舰船,总吨位6700余吨。虽然数量不是全国十个受降区中最多的,但是在南京区接收的日本投降舰船包括了日本海军曾经在长江上耀武扬威的全部主力炮舰,例如炮舰“兴津”“势多”“鸟羽”等,是接收的投降舰艇中“质量”最高的。

记者:在接收过程中,有没有意外发生?

陈悦:8月15日,冈村宁次就收到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签发的电令,其中就要求日军的飞机和舰船必须原地停留,等待接收。但也有个别日本海军军官是有想法的。比如停泊在上海的“安宅”舰,便抢在中国军队进入上海之前,自行离开黄浦江。当时该舰上全部舰员有154人,还携带了大量家眷。从它的动向看,显然是不甘心做阶下囚,它是想冒险逃回日本。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补给不足,或是其他原因,这艘并不擅长外海航行的军舰最终没能离开中国近海,而是藏身到长江口外浙江方向的岛屿间,漂泊不定。直到当年9月中旬,美国第七舰队来华时才被发现,最终这艘逃舰被俘虏、押送回了黄浦江内。到10月中旬被移交给了上海区接收,中国海军为这艘舰改了一个颇具政治意味的名字:“安东”,寓意使东方安定,即平定日本。

微史记 | 日本投降后,他们的舰船去哪儿了

1947年6月28日,在日本东京盟军总部进行日本赔偿舰第一次分配抽签,中国海军代表马德建抽中了“上上签”。

抽签分配,中国抽到“上上签”

记者:刚刚谈到,日本本土之外的舰船由同盟国就地受降接管,那么,日本本土内的舰船又作何处理?

陈悦:当时,日本本土也有海军残余舰船,最终做了分类处置,主要有四类:

1.日本海军在战争中劫掠而来的舰船,修缮后物归原主,包括中国海军的“逸仙”号;2.对进攻性舰艇,进行摧毁处理;3.剩下的舰艇,排水量较大的(约150艘),改造成特别输送舰,由盟军供给燃料,负责将海外的日本军政人员和侨民运回日本;4.一些吨位较小的舰艇,被大量投入用于日本沿海的扫雷作业。

到1947年,撤运人员结束后,特别输送舰和用于扫雷的部分舰艇,一共232艘,改称为特别保管舰,由盟国处理。

对这批舰船该如何处理,盟国尤其是中国,早有想法。在抗战胜利结束之际,中国就提出,希望全盘接收日本舰船,以此来作为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赔偿。但美国考虑再三,决定改由中美英苏四国共同分配这些军舰,由4国分4次抽签获取。

记者:抽签分配?

陈悦:对。这批舰艇型号复杂,大小不一,舰况良莠不齐。所以最后是从232艘中选出92艘保存还不错的来分配。为公平起见,主导此事的美军将每次的赔偿舰都先均分为四份,再由四国派出海军人员到东京,以抽签方式随机抽取。

从整个抽签情况看,中国当时抽得的属于“上上签”,共获得34艘日本赔偿舰,是日本赔偿舰中规模较大、战斗力较强的部分。比如第一次抽签就抽到了日本海军的明星舰“雪风”号。

在当时,日本赔偿舰对英国、美国这些海军实力较强的国家而言,实际上是无用的“垃圾”,接收之后大多做了报废、拆解处理。但中国和苏联因为在二战中海军力量损失较大,则尽量加以运用。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在将旅顺基地交归我们时,一并还赠送了一些舰艇,这其中就包括了苏联获得的日本赔偿舰。

微史记 | 日本投降后,他们的舰船去哪儿了

起义之后停泊在南京附近江面的“安东”号。

很多舰船在国共内战中起义

记者:这批舰船,后来怎样了?

陈悦:日本投降和赔偿舰,后来分散编在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一、第二舰队,以及江防舰队和各个炮艇队。在国共内战中,国民党海军共有97艘各型舰艇起义加入人民军队,这其中除了“重庆”舰等少数属于抗战胜利后的英国援助、美国租借军舰外,绝大多数都是原日本投降舰和赔偿舰,起义的第一艘国民党海军军舰“黄安”号(1949年2月12日在山东青岛起义,开抵连云港解放区)就是一艘日本赔偿舰。

前面我们提到的“安东”号也是起义舰之一。当时,解放军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在林遵陪同下在南京下关检阅了这艘舰船。考虑到国民党方面对起义舰船必定要采取报复行动,所以,“安东”号被疏散到安徽当涂东梁山附近江面。几天后,参加起义的“吉安”“楚同”“永绥”“惠安”“太原”等舰相继被国民党空军炸沉,而“安东”号在1949年9月24日也没有逃过这个厄运。国民党空军在搜寻另一起义的“长治”舰时,误认它是“长治”舰将它炸沉了。

此外,国民党军队败退时,在大陆还遗弃了大量原本日本投降的25吨炮艇、登陆艇等小艇,这些舰艇后来很多被华东海军设法修复。在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初期,原日本投降和赔偿军舰,可以说一度是我们的舰船装备的主要力量。例如华东海军中著名的主力舰“南昌”舰、“瑞金”舰,追根溯源,都是日本投降和赔偿舰。

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华东海军在东南沿海不断取得对国民党海军作战胜利的小炮艇,实际上主要是抗战胜利时接收的日本海军25吨长江炮艇,华东海军利用这些原本只能在内河中活动的炮艇,在沿海岛屿作战中创造了奇迹,现在陈列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头门山海战英雄艇”,就是一艘原来的日本投降艇。

记者:那我们去博物馆的话,现在还能见到这批舰艇。

陈悦:也只能在博物馆内看到它了。从二战结束到现在,这批舰艇早超出服役年龄了。

在日本投降和赔偿的主要军舰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只舰艇一直用到上世纪70年代末。比如“南昌”舰,原本是日本海军侵华的“宇治”舰,投降后更名“长治”舰,1949年9月19日在长江口外起义,后来停泊在南京燕子矶江面。因为担心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沉,9月23日在燕子矶江面自沉。到1950年2月24日打捞出水,修复后更名“南昌”号,成为华东海军/东海舰队的主力舰,一直到1979年才退役。

另外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最早的主力舰“南宁”号,也是一艘日本投降舰。它原本是日本海军的“满珠”号海防舰,抗战胜利后被中国海军接收,更名为“七号”,广州解放时被人民解放军接管,1955年修复后命名为“南宁”,长期担负着南海舰队主力舰的角色。“南宁”舰曾多次率领巡逻编队前往西沙。这艘军舰也是到了1979年前后才退役。

在日本投降、赔偿舰中,还有一艘舰史非常特殊的军舰,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雪风”号。这艘军舰是旧日本海军中著名的“祥瑞舰”,在太平洋战争中曾参加过著名的圣克鲁斯海战、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俾斯麦海海战、科隆班加拉海战以及“大和”舰最后的特攻出击等,同时参战的其他军舰大多非死即伤,只有这艘军舰每次都全身而退。赔偿给中国后,被用江苏丹阳的地名命名为“丹阳”舰,从此也开创了国民党海军用带有“阳”字的地名命名军舰的历史。1949年8月,台风横扫台湾海峡,锚泊在澎湖马公港的“丹阳”号竟在风中挣脱锚链,漂到马公港附近的莳里湾搁浅。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才把它打捞起来修复。在台海风云中,这艘舰船曾扣押向大陆运输航空煤油的苏联轮船,也曾参加金门炮战。1971年,在一场风暴中,“丹阳”号触底搁浅,最终没有逃脱被拆解的命运。

微史记 | 日本投降后,他们的舰船去哪儿了

《日本投降舰船志》

陈 悦

2021年7月出版

来源:紫牛新闻

上一篇新闻

小镇孕育的艺术“大咖”们

下一篇新闻

忘不了,只因那美丽倒影!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