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 星期三

新增2例,累计108例 | 新加坡最新研究发现这类人携带病毒最多

今天(3月2日),新加坡新增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达到108例,其中6人在加护病房(比昨天少一人)。另外,有4人病愈,总出院人数达78人。

今天确诊的其中一人(第108例)与Wizlearn Technologies公司有关,她是一名34岁的菲律宾女佣,受雇于之前确诊的61岁本地男子(第101例),而他雇的另一位女佣,是之前确诊的第102例。

另一起新确诊病例是68岁的新加坡女子(第107例),他与莱佛士书院学生的奶奶(第94例)有关,她在2月11日至14日曾去过印尼雅加达。

专家通过研究新加坡目前所有确诊病例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初期症状轻微时,患者体内病毒含量最高,而当症状进一步发展为肺炎时,病毒量反而显著下降。

这篇2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上的名为《新加坡新冠病毒防疫经验:需要全球共同关注和协作的问题》的文章,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前校长,国大医学组织主席、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陈祝全(Tan Chorh Chuan),与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等专家通过对新加坡现有新冠临床病例观察后,阐述研究结果。

文中提到,新加坡通过2003年抗击非典中学到的经验,来对抗新冠病毒。 新冠与非典有相似之处,1. 潜伏期相似——患者在发病第一周到第二周时出现肺炎。2. 儿童感染少见——新加坡3例年龄分别为6个月、1岁和2岁的患者症状非常轻微,与中国此前公开的报告相符。

(非典时,陈笃生医院的医生全天候工作,根据情况制定最新的患者管理计划)

但是,新冠病毒的发展规律与非典恰恰相反,新冠病毒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在新冠病毒染病初期,症状最轻微时,人体内病毒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

这或是因为患者的症状并非病毒直接导致的,而是身体对抗病毒时所产生的反应,因此身体产生白血球用力对抗病毒时,就会出现更多症状,如咳嗽、发烧等,病毒则逐渐减少。

但文章中也指明了,病毒量的高低与传染力的强弱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不过,专家们还是呼吁当大家出现轻微症状时候,切勿掉以轻心,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另外,与非典不同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可能危重,可能出现轻微症状,还有可能无症状。而无症状地传播,也是大家最担心的病毒传播方式。

世卫组织全球疫情和警报响应网络主席费舍尔曾对媒体表示,任何新冠病毒感染者未出现症状前,咽喉都有病毒,若没有症状,不咳嗽,不太可能传播病毒。简单来说,要广泛地病毒,感染者须咳嗽(制造或喷出病毒)才行。

也就是说即使刚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体内病毒量高,但是因为无症状,可能传染性低。除非是聚餐或有亲密的肢体接触,要不然无症状者不太可能在社区传播病毒。

反之,即便体内病毒量显著减少,但是因为有咳嗽等症状出现,若未有效防护,则传染性大大增加。

这个观点与数据相符,在中国,2月初多地出现因同学聚会、家庭聚餐、企业开会造成多人感染的聚集性病例。而把新加坡两大教堂感染群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一场新春聚餐。

在新加坡已发现的确诊病例中,多数是家人、朋友或密切接触者。若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渠道是无症状病患,卫生部根本无法确认感染群,或建立连接。可以确定的是,在疫情发展期间,无症状病患占少数。

这篇发布在JAMA上的文章,还总结了控制疫情的七个关键问题,需要全球协作:

1、需要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方式,受感染个体在无症状时是否具备传染性。

在对于新加坡的病例进行观察后,研究人员发现,病例在发病初期具有较高的病毒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肺炎后,而逐渐减小。然而,要了解病毒量与传染性相关程度,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2、需要在初级医疗机构高效筛查,记录接触史,减少社区传播。

新冠病毒感染的初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许多到初级诊所求医的患者有干咳、咽喉疼痛、低烧等轻微症状。而此类呼吸道症状又极为常见,因此就需要初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快速、敏感反应,及时现场筛查,减少社区传播。

(新加坡有800多家“发热门诊”负责初级筛查)

3、需要研究出临床标准或生物标志物,来协助区分可能恶化为重疾的病例。

虽然有一些报告阐明,此前患有慢性病的病例,容易发生病情恶化,但根据新加坡现有的资料表明,没有并发症的病例,也可能发展为危重患者。

4、需要确定特效药的针对性,以及最佳用药时间。

如今正在中国进行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瑞德西韦的随机试验,可以提供药效参考,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这些治疗中受益,以及最佳的用药时间(在疾病初期或仅用于病情恶化时)。

5、需要清晰、准确、及时地传播疫情正确信息。

新冠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公众容易焦虑和恐慌。与非典时期相比,在社交媒体时代,民众非常容易了解到最新的消息,同样,谣言也可轻易散播,这对卫生系统的管理者带来重大挑战。

6、需要从各方面支持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身体上要承受长时间穿着笨重的防护装备,还是心理上要承担冒着感染风险亲上一线的恐惧,甚至要面普通民众的排挤等。新加坡的领导人正积极做出努力,总统、总理、各级部长亲自拜访一线工作人员,并宣布为他们加薪1个月。

7、需要全球协作开发有效疫苗。

新加坡希望在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等组织的领导下,为全球开发和测试疫苗做出贡献。新冠疫苗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临床试验,但任何疫苗都可能需要至少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在全球范围使用。当然与此同时,仍然要严格执行公共卫生的防护措施,加倍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中国方面,2月28日,锺南山院士团队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以中国30个省份的1099名确诊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冠病毒的临床信息。文章的重要发现包括:

1. 只有43.8%的患者入院时有发热症状,但随着疾病进展,住院期间发烧率为88.7%

2. 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67.8%)。

3. 发热和咳嗽是主要症状,恶心或呕吐(5.0%)和腹泻(3.8%)很少见。

4. 在Covid-19爆发的最初阶段,入院后有15.7%的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在总人口中,有23.7%患有至少一种并存的疾病(例如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 中位住院时间为12.0天(平均12.8天)。入院期间,大多数患者接受医生诊断为肺炎(91.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和休克(1.1%)。

6. 严重疾病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为99.4%,非严重疾病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为89.5%

7. 潜伏期中位数为4天;潜伏期大于14天的有1.18%,大于18天的仅有0.73%,24天的只有两例。

8. 本次研究确定的病死率是1.4%

9. Covid-19的常规传播途径可能包括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

【编按:本论文没有提到令人丧胆的空气传播】

上一篇新闻

毒男反锁屋内4小时 惊动近50警察捉人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新首相走马上任,李显龙邀他访问新加坡共商发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