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我从资料上查得,晋溪书院处在太原最著名的晋祠景区内,然而当年的晋溪园并不在晋祠院内。《晋祠史话》中称:“晋溪园本是建造在晋祠垣之外,奉圣寺的北面。”后来因为晋祠的扩建,才将此园圈入其中。李在清、刘秉娟所著《晋溪书院与王氏宗祠》一文中也说道了这一点:“晋溪书院初建时,位于晋祠垣外,(现已扩于晋祠界内)。”是何时所扩者,我未查到相应的资料。

三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晋祠游览,当时并未留意院内有晋溪书院,而近期在查找山西书院资料时,方了解到此况。2018年4月25日我前往太原办事,而后跟朋友聊起晋溪书院时,在朋友的介绍下,得以认识了太原崛围山文保所所长江涛先生。在江所长的带领下,第二天一早,驱车前往晋祠。在路上,江所长向我讲解着当地的文保状况,而巧合的是,他家的住处竟然离晋祠步行不足十分钟的距离。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进此侧门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安静的角落

虽然如此熟悉,今日前行之路却并不顺利,因为通往晋祠的路正在进行大修,虽然江所长知道绕行之路,但可惜那些路均被封堵起来且有人把守。江所长说,这肯定有重要的接待。既然运气不佳,看来只能下次再来了。然而江所长显然比我有耐心,他指挥着司机东转西绕,竟然绕到了晋祠的侧门。他给里面熟识的领导打通了电话,果然厚重的大铁门打开了,我注意到进口之处的大门门楣上刻着“惠远门”的字样。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奉圣寺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奉圣寺内牡丹园

走入惠远门,眼前绿草如荫,这一带属于晋祠的僻静之地,未曾看到成群结队的游客。前行不远就看到了奉圣寺,按照文献上的记载,晋溪书院就在奉圣寺旁,果真又往前走了二十米就看到了晋溪书院的匾额。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书院门前的绿地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正在维修的董寿平美术馆

晋溪书院是一个独立的院落,门前有面积不大的小广场,与其正对门者则为董寿平美术馆。按照《晋祠史话》中的所言,这个美术馆原本并不存在,此处是十数亩的荷花塘,但如今将其改成了美术馆,这使得书院原有的格局有了较大的变化。我本想进美术馆内一看究竟,然而门前却立着施工的告示牌,看来这里也在改造之中。但按照文献记载,晋祠书院三面临水,而站在门前却仅看到了一条不足两米宽的水沟,并且里面并没有潺潺的流水。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正门前也有一条排水沟

晋溪书院的正门依然是仿古建筑,按照李在清、刘秉娟文中的所言:“五十年代省干部疗养院利用书院基址和建筑加以修缮供干部疗养用之。六十年代以后做为晋祠文管所的办公用房。”然而江涛所告诉我,晋溪书院前些年则作为了晋祠管理部门的办公用房,接下来这里改建为了王氏宗祠,办公场所方改在他处。郭素婕在《太原县晋溪书院》一文中写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琼祠与晋溪书院并入晋祠文管所内,曾一度维修,作为文管所的办公院。1992年太原王氏海外联谊后援会与泰国、新加坡等王氏宗亲总会联合集资重修了晋溪书院。成为一座参考原晋溪书院格局的仿明清建筑,以“子乔祠”“太原堂”为主厅,配以南北厢房数十间为展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使晋溪书院重现光彩。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晋溪书院正门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匾额

看来,眼前所见乃是1992年之后的整修,但这种整修是在晋溪书院原址之上进行者。对此,可由李在清、刘秉娟所写之文为证:“晋溪书院复原工程在原址上进行,占地面积2100余平方米。东西长76米,南北宽30米。平面布局分前后两进院落,以居中的讲堂为界,前院为书斋、宾堂、客堂。海外王氏联谊会常在此聚会。后院为王氏宗祠、奉祀王氏系姓始祖——王子乔。”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太原堂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太原堂匾额

走入晋溪书院,在门口看到了中英文对照的介绍牌,此牌中亦谈及晋溪书院乃是由晋溪园改造而成者。进门后是一个不小的院落,总体格局有点像北京面积较大的四合院。其正房的匾额上刻着“太原堂”的字样,按照介绍牌的所言,太原堂乃是子乔祠的享殿。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新刻之碑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晋溪书院第二进院落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子乔祠

从太原堂右旁继续前行,后面依然是不小的院落,而其正殿上则挂着“子乔祠”的匾额。江涛介绍说,这就是修建起的王氏宗祠。走入子乔祠,里面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问我是否来朝拜,我直言自己只是来拍照,并问他这里是否可以拍照,此人明确地说没问题。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子乔祠正门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王子乔

此祠内的彩绘制作得颇为细腻,其正中端坐着王子乔,而这位王子乔也是太原王姓的始祖。周永丽在《晋溪书院解读》一文中称:“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位于书院西部,背靠鸿雁南河,跨仰止桥与王琼祠接壤,左右耳房。子乔祠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飞檐斗栱、雕梁画栋,蔚为壮观。中国古老的姓氏‘王’姓,‘肇始子乔,根植晋汾’,有‘天下王氏出太原’之说。因此‘溯源怀祖,但愿华胄有归’,1993年复建晋溪书院时,应‘海外王氏联谊后援会’之恳请,将晋溪书院主殿辟为纪念太原王氏始祖、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子乔公专祠而名子乔祠。”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壁画

王子乔原本是东周灵王太子,故他又被称作太子乔。关于太子乔来到山西的原因,周永丽在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周灵王二十一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在洪水治理的策略上,太子乔与周灵王发生分歧。周灵王主张用壅堵的方法治水,而太子乔则以禹的父亲鲧用壅堵治水失败的教训极力反对。忠言逆耳,太子乔的批评与劝诫激怒了周灵王,一气之下将太子废黜为庶人,传说子乔流落到晋阳龙山之巅的晋居观,三年后抑郁而终。在晋阳居住时,当地百姓不知太子来历,只隐约知道子乔从王宫中发配到民间,于是称子乔为“王家的人”。其后,子乔长子宗敬因感慨周王室日渐衰落,而致仕避乱于晋阳一带,民间仍呼宗敬为“王家”,子乔后人遂以“王”为姓,由此始有王姓,子乔也就尊为王氏始祖,晋居观至今仍然是龙山巅的主要建筑群。

如今的子乔祠内三面墙上全是彩绘的壁画,我浏览一过,所绘都是王姓名人的画像,其中之一就有骑马出征的王琼。对于此祠的修建,魏国祚在《晋祠名胜》中有如下介绍:“之后历经四百余载,到民国二十几年,房屋大多倾圮,原溪翁堂只存败壁。喜逢改革盛世,又应太原王氏海外宗亲数番恳请,鼎力捐赠,更蒙省市领导重视,社会各界筹资相助,海外太原王氏联谊后援会重修晋溪书院。1992年6月开始动工,1993年6月竣工,占地21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新修的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古朴典雅、景致清幽,与晋祠古老的建筑浑然一体,为晋祠风景名胜再添秀色。子乔本周王之裔,‘子乔祠’的建成,可使王氏祖先跻身于帝王宗祠之列。”

虽然今日的晋溪书院已经以王氏宗祠为主,但当年这里却是讲学之地。郭素婕对此有如下论述:

晋溪书院不仅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而且建筑设施甚为完善,院内有讲堂及诸生攻读住宿的斋舍,并设有斋长,管理斋务,考核诸生勤惰。书院延聘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教学,有不少名士学者至书院讲学,大考据学家阎若璩就曾一度在书院讲学。“讲堂悬有二匾,一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一书《程(端蒙)、董(铢)二先生学则》”。当时来书院攻读的学子为数甚众,至清代更盛。学员除王氏家族子弟外,还有本县和邻县士子。由于书院的房舍宽敞,设备完善,明、清时太原县知县课试本县生员,曾借用书院房舍设考场。

看来,当年的晋溪书院办得十分红火,而这里所出人才,郭素婕在文中也有如下简述:“晋溪书院在办学300年间,曾有过近万名士子在此攻读,培育出许多知名士子,明天启举人晋祠李中馥,字晋中,别号凤石,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逝世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就曾就学于晋溪书院。他一生著述甚丰,两个儿媳是阳曲傅山先生的侄女,同时也是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凤石先生在《从好集》里记述了在晋溪书院攻读时与清源县张夏仲,文水县傅拱辰,徐沟县家连城,具为同窗好友,李中馥是明末清初太原一带的著名学者,足见当时晋溪书院办学成绩确是声誉卓著。”

如此红火的晋溪书院,到了清晚期竟然衰落了下来,关于其衰落的原因,江涛告诉我,乃是因为晋泉书院的创办,而晋泉书院距离晋溪书院很近,因为晋泉书院是官办,所以抢走了晋溪书院的不少生源,致使该院难以为继,而渐渐荒废了。郭素婕在文中也谈到了这一点:“晋溪书院从明嘉靖十一年兴办,经过明代113年,又经清代183年,直到清道光六年(1826),太原县知县员佩兰在县城创建了‘晋泉书院’并‘醵金为师生膏火资’,晋溪书院才开始衰落,以致书院房舍年久失修大部倾圯,几成废墟。清宣统元年(1907)王琼十四世孙王惠等人集资重修王琼祠与晋溪书院,现存的书院正门砖刻匾额‘晋溪书院’四字,即是1931年王琼十四世孙王宪所题书。”

然而到了民国年间,王家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又重新将晋溪书院振兴了起来,此人名惠,他乃是王琼的第十四世孙。王宁、王宋祖所撰《晋溪书院的“末代院长”》一文把王惠称为:“是书院的最后一位经办人。”

关于王惠的情况,上文有如下简述:“民国初年,王惠着手经营商务,先后在省城柴市巷创设‘晋汇丰’钱庄,在东米市开办‘晋泉通’粮油店,并在晋祠、晋源、小店诸镇分设支店多处,主要从事粮油加工。晋祠镇等地曾有其水碾、水磨设施,生产厂矿商号及居民生活必需物资,后逐步赴天津开设‘懋记货庄’,又参与太原、榆次等地采矿、纺织工业投资。时值辛亥革命成功,政局更迭,思潮维新,地方中小型民族工商业崛起。王惠抓住机遇,得以积累致富。”

山西有经商的传统,而王惠在这方面也有天赋,他抓住机会,由此而让他所兴办的实业都赚到了钱。然而王惠是位富而好礼之人,王宁、王荣祖在文中写到他赞助了多家小学,同时也出资创办太原县学界会馆,以此来免费提供给进太原考试的学子。除此之外,他还给王氏文献作系统地收藏与整理:“王惠对于王氏先祖著述及地方文士倍加爱护。王氏祖上遗作颇丰,多散落外地,如《双溪杂记》《北虏事迹》等手稿现存于北京图书馆。王惠曾派专人抄录归藏。又于1931年,邀请邑人张友椿编著《王恭襄公年谱》(王琼谥号),由山西书局承印行世,使王琼丰功盛名得以广传。同乡赤桥名士刘大鹏学识渊博,诗文丰著,且对晋祠文物风俗考证保护卓有成效。王惠以崇敬之情亲笔书写其传略,刻石立碑于晋祠,以垂示后人追念其功德。”

这位王惠不但搜集王氏文献,其他的书也同样收藏,他的藏书量较大,也堪称太原地区民国年间的藏书家:“王惠平时攻读勤奋,酷爱藏书,特辟藏书室于柴市巷宅院楼上,题名‘齐芳堂’。堂有屋三间,陈列线装、平装古今典籍多种,除王琼遗著外,尚有中华书局版《四部备要》、商务印书馆版《万有文库》等。20世纪50年代,王惠将《万有文库》2000册及附带目录卡3000份,捐给山西大学图书馆、以供青年学子广泛阅读。”

王惠不但喜欢藏书,他还开始整修王琼祠和晋溪书院。王宁、王荣祖在文中写道:“现存晋祠公园内的王琼祠与原晋溪书院建筑物,历时近500年,屡经风雨与战乱蚀损而年久失修,到清代末年,已次第颓圮。1907,王惠召族人集议,合力出资修缮,并主持施工,陆续完成祠殿及殿内塑像等。书院庭舍60多间及围墙工程量大,施工多年,遭遇日寇侵华战火延及,被迫中断。日军侵占晋阳大地,横加破坏,竟拆毁书院,挪用木石移筑碉堡。王惠奋不顾身,出面干预,阻止敌寇恶行,并雇专人看守工地。同时,简陋修补残迹,得以保全书院与祠殿。在维修费用开支中,王惠曾独力垫资15000元,而嘱家人勿向族人摊派。他还亲撰一副木刻楹联,悬挂于王琼祠内殿柱上,颂扬先祖威德。”

看来,正是王惠的热心张罗,使得已经荒废的晋溪书院得以再次使用。为此,他成为了该书院在教学上的最后一任院长。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子乔祠后方的王琼祠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高大的银杏树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王琼祠

从晋溪书院走出,从其左侧墙转到了后方,远远地看到两棵大树,树后有一间古建筑,这里就是王琼祠。如前所言,此祠也是由王惠作过重新的整修。祠堂内有王琼塑像,他身穿官服端坐在那里,看着天下势态的变幻。而其左右两侧则挂着一副对联:“举朝汹汹,谁知讨擒宸濠,此事已付王新建。公论啧啧,试看总督甘陕,厥功何如杨应宁。”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王琼塑像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旁边的泥塑

这副对联概括了王琼一生的主要业绩,其中上联的王新建指的就是王阳明,因为其被封为了新建伯。可见,王琼指挥王阳明平定朱宸濠之乱乃是其生平业绩中最值得称道者之一。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壮美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顶部结构

参观完王琼祠,接着转到了晋祠游览区的主轴线,这一带曾经来过数次,然每次来观看都会惊叹于古代能工巧匠的创造。尤其那名气极大的鱼沼飞梁,最早记载于《水经注》中,而现存的实物为北宋所建。介绍牌上引用了梁思成对此桥的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故而鱼沼飞梁被称之为晋祠三大国宝之一。而我站在此桥上,却始终琢磨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要将这短短的桥建造成近似的十字形,其特殊的功用在哪里,看来只能听专家们细细解读了。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大殿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飞龙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鱼沼飞梁

其实我对晋祠所藏国宝最为在意者,乃是唐太宗御笔所书的《晋祠铭》。在隋末时期,李渊为太原留守,后来他带领儿子们起兵造反,而后灭掉隋朝建立大唐,之后定都于长安。但李氏父子未忘太原乃是发家之地,故将太原改称为北京。唐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昔幸北京,而后重游晋祠,他在此以王羲之的笔墨书写了《晋祠之铭并序》。对于此碑,后世极为看重,因为此碑被后世视之为第一块以行书入碑者。更何况该碑乃是出自唐太宗之手,其价值自不待言。故每到晋祠,我都会前来观摩此碑。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御笔亭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匾额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拓碑1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拓碑2

如今的御碑亭内,此碑立于右方,而左方也同样立着一块复制品,此复制品乃是清乾隆三十七年杨堉根据拓片重新摩刻而成者。既然原碑在,为何要用拓片来摩刻呢?原碑因为风吹日晒雨淋,使得该碑的下半部分字迹磨泐不清,而早期拓片却能看清楚原本的字迹。如今,此碑前有位女孩正在那里制作拓片,我站在旁边观看,其手法颇为在行。江涛上前与女孩打招呼,因为他们是熟人,我便与女孩探讨起拓碑的手法,我问她可否用乌金拓的方式来制作,她向我讲述了那种拓法的不容易。然其言谈举止间,果真对拓片的各种制作方式都有所了解。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侧旁的一块为乾隆年间复制品

山西晋溪书院:因贬建园,因园改院(下)韦力撰

院落中又遇到了近年的复制品

走出门后,江涛告诉我,这位女孩的爷爷和父亲原本都在晋祠拓碑,到如今她接父亲的班,继续在此从事这样的工作。难怪她拓碑手法如此娴熟,并且对碑拓的历史能够知道那么多的细节。如果各地制作拓片者,都能如此在行,那在世面上就不会看到用拙劣手法制作出的拓片了。


上一篇新闻

第二届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开幕,国内外大米齐聚竞逐最强米香

下一篇新闻

穷游锦囊2018-2019全球旅行榜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