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4日 星期二

施琅统一台湾 确保“海丝”畅通

施琅统一台湾 确保“海丝”畅通

厦门提督衙署手绘图

施琅统一台湾 确保“海丝”畅通

台海网9月1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崔晓旭/文常海军/图)福建是绵延千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千年前,就有一艘艘帆船从福建扬帆起航,开启了中国与世界海上互联互通的历史画卷。

“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和一个人分不开。”最近,厦门文史专家彭一万分几次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了大半段,亲眼看到台湾的战略地位,他从厦门出发,或乘船、或乘机到基隆、台北、高雄、台南,乘邮轮到宫古岛、冲绳岛,再从香港飞往马尼拉、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加尔各答、孟买、迪拜、亚历山大港等地,并绕行欧洲沿海国家,“施琅深谋远虑,富有先见之明,统一台湾可以确保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对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作出重要贡献。

台湾海峡“海丝”起始要冲地带

自古以来,福建就是举世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和发祥地,是连接台湾海峡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

这里又是著名侨乡,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侨、华人有1580多万人,其中70%左右分布在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兴于公元8世纪的唐代中叶,盛于公元10至14世纪的宋、元时期。历史更迭前行,有3条主航线:东海、黄海航线,南海航线,太平洋航线,这是中外之间通过海洋通道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融通。“台湾海峡是海上丝绸之路起始的要冲地带、重要节段,北连东海、长三角,南接南海、珠三角,是我国与太平洋之间的黄金通道;连上南海,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台湾一岛瞰两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是我国的东南屏障。”彭老说,拥有台湾岛,就拥有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心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利于我国实行海上交通控制。

郑成功收复台湾重视海洋通商贸易

说到台湾,不得不说到郑成功。郑成功于1646年起兵后,即逐步拓展海上贸易,建立东、西洋船队,分别航行于日本、台湾、吕宋和东南亚,以“通洋裕国”为主旨。

连横著《台湾通史》卷十三“军备志”载:“延平入台之后,亦时造巨舰,贩运东南洋,而揽其利。”“郑氏政权十分重视台湾及沿海岛屿的主权问题,把商业据点设到台湾,与福建沿海连为一体。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为通商贸易的海洋经济,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创新,极具全球眼光。”彭老说,可惜郑成功早亡,郑氏政权命也不长,故此通商海路经营不久。

然而,郑经却有违背其先父郑成功的荒唐言论,说“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他要建国东宁(台湾)于(中国)版图疆域之外,别立乾坤”。

“这种分裂行径自然为康熙皇帝及施琅所不容,于是施琅的东征平台宏愿得以实现。”彭老说,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解决了台湾归属问题,使台湾海峡这一重要的国际通道重归当年福建商人掌握,为施琅平定台湾创造了有利条件,因而完成了国土统一并正式设治,保障了东海-台湾海峡-南海畅通无阻;施琅则续写了郑成功开创海洋世界格局中国地位的历史篇章,从此福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施琅兼负对外贸易厦门港崛起

对于台湾,施琅究竟做了哪些?“知今日台湾之重,即可以见先侯当日之心。”(清·施葆修《重刊靖海纪事序》)为了平定台湾、守护台湾、开发台湾,前后20多年,施琅百折不挠、愈挫愈勇。

在领军平定台湾之前,施琅多次上书康熙皇帝,内容除了希望康熙皇帝早日举兵攻台、肃清边患之外,也陈述敌我军情,并意识到台湾在海路上的重要性。

奉命平定台湾后,他又写了《恭陈台湾弃留疏》,以国防观念为主轴,从台湾的海洋形势谈起,深刻分析了台湾战略枢纽地位、战略屏障作用、战略门户理念,力主留守台湾、开发台湾,以确保我国的海疆、海权、海防、海路,这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意义。

根据施琅的建议,1684年5月,清廷在厦门设立闽海关,这是厦门港正式形成的标志。厦门成为通洋正口,并管理福州南台、泉州、涵江、铜山、闽安镇、宁德等19个税口,在馆头、江南桥、东岱、罗源、蓁屿等20处设役巡查。其主要职责是对国内沿海及渡台商船征税。“这一年,施琅作为福建水师提督驻扎厦门,兼管海关。1685年,施琅在厦门城内建衙署。这些措施,对于我国东南海防、政务,对于海上交通贸易都具有重大作用。”彭老说,施琅兼负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福建与日本、东南亚诸国的贸易迅速发展,厦门港崛起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龙头港”,商旅络绎,番船云集,人烟稠密,市井繁华,奠定了日后依海建市、以港兴市的基础。

清代“海丝”达东南亚中亚东非欧洲

早在二三百年前,福建海商就远涉重洋,出海贸易,把货物直接运往澳门、越南等地;外国航运业者跟进,利用闽、粤、江、浙这四处海关重启其对华贸易,商贾云集,出现一派繁荣景象。

“这就形成了全球贸易局面,打开了福建、广东通往世界的大门,一批又一批福建人、广东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到东南亚谋生打拼,逐步形成华侨群体,参与世界市场的交往与竞争。”彭老说。

清同治《福建通志》卷五十二也有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两广总督杨应琚等奏称:“出洋贸易者,惟闽、广、江、浙、山东等五省之人,而其中闽省最多,广省次之。”

虽然在施琅之前,也有有识之士认知台湾的重要性,但未付诸行动。施琅把“靖海”作为“开海”的首要前提,并付诸实践,为靖海宁疆、江山一统作出贡献,因功而晋封“靖海侯”。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是“通洋裕国”的新版。

连横著《台湾通史》卷二十五“商务志”载:“清人得台,渐开海禁……于是漳、泉商人贸易于东南洋者逐年而多。”“洎乾隆间,贸易甚盛……南至南洋,北及天津、牛庄、烟台、上海,舳舻相望,络绎于途……”

“因此,在清代,海上丝绸之路遍及东南亚、中亚、东非甚至欧洲,并留下丰厚的陆地印记和水下文化遗产。”彭老说。

上一篇新闻

疫情当前,了解民航局取消了哪些国际航班,开通了哪些国内航班?

下一篇新闻

二战日军横扫东南亚,却在印度一仗死伤惨重,为何吓到赶紧撤军?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