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 星期三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北火扇胡同位于北京南城,原宣武区(已并入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办事处辖域东北部,东西走向,东起煤市街,西至扬威胡同,长200米,宽5米。北火扇胡同虽然不大,但东隔煤市街与廊坊头条相接,西与耀武胡同、南火扇胡同相通,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的一部分。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北火扇胡同明建七圣庙,清重修,俗称蝎子庙,庙东的巷子以庙为名,庙之南侧称南火扇,北侧称北火扇。民国时蝎子庙雅化为协资庙。协资庙巷名沿用至解放后。1965年将协资庙、北火扇两巷合并,统称北火扇胡同。现巷内以居民住宅为主。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内城只允许旗人居住,汉人和买卖店铺全都迁往南城。

由阜成门运进京城的煤炭贮藏在前门大栅栏西侧,贮藏之处便是炭儿胡同,而进行煤炭交易的场所就是煤市街。

取灯儿是民间对火柴的俗称。北宋陶谷《清异录·器具》中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燃。既神之,呼为引火奴”。即以小杉木条蘸硫磺,凑近热源可引火,这种火种取名“引火奴”。至明清话本小说中,取火奴有了“取灯儿”的名称。随着“取灯儿”成为生活必需品,制造贩卖成为行业,从业者与作坊店铺逐渐聚集,便有了取灯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有炭有火,还要有扇子扇火才旺,和取灯胡同相邻的这条胡同便被命名为火扇胡同。与炭儿、取灯其名之实不同,火扇之名只是虚名,仅以风扇火旺寓意国运昌盛、生意红火。

从煤市街西侧可以找到北火扇胡同的入口。进入不久,向南有个分岔,南侧就是南火扇胡同。至于为何叫“火扇”,有一种说法认为,以煤市街为核心,周边布设的胡同包括炭儿胡同、取灯胡同等,都是跟取火相关。有炭有火,还要用扇子扇火,大概“火扇”即是这样的来历。


北火扇胡同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的一部分,其内曾有益顺兴商行、“鼎盛当”当铺等老字号商铺,北京箸名的内联升鞋店也曾将它的作坊(即生产车间)设在北火扇子胡同内。直到今天,北火扇胡同的东段还有很多商号。

靠近胡同东口的北火扇胡同5号,益顺兴商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与益顺兴相邻的是北火扇胡同7号,原是老字号“鼎盛当铺”,原来的时候还设有“德成号钱庄”、“佩珍斋”珠宝玉器铺。民国初年,《商业日报》也在这里创办。是一座清末民国初年风格的院落,西洋式门楼,门头的方砖清晰地镌刻着“鼎盛当”三个字。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而院中的房屋早已经过改造,唯一留下的就是木质的影壁。

影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影壁有两个作用:一是民间有“鬼不会拐弯”的说法,影壁一般立在院内正对门口处,可以去除魔鬼。二是可以遮挡视线、保护隐私。在大栅栏地区的四合院或者大杂院中经常可以看到砖石影壁,但木质的影壁是十分少见的。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典当业”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这是一个以收取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对押当人进行高利贷放款的商业机构。明万历年间,京城的典当业已初具规模,清乾隆九年(1744)十月,大学士鄂尔泰奏称:“查京城内外,官民大小当铺,共六七百座”到了嘉庆八年(1803),京城成立了当业同业公会“公合堂”,将这些当铺统一纳入管理。

当时,鼎盛当所收的当物包括首饰、古董、字画、金银铜锡器具、家具、衣物、皮货等等。据传说,鼎盛当大门外高高的幌子架上有一个大大的“当”字,刚一进胡同就能看见。进了鼎盛当往里走,二门是店堂,迎门高高的柜台足有1米7左右,个子矮的人要踮起脚尖才能将当物放到柜台上。柜台之所以做得这么高,一是为了防止与当物人因价钱谈不拢发生纠纷厮打,二是有利于管事的在验看当物时做一些手脚。

当时,鼎盛当上上下下共有八九个人。当铺的“财东”是出资人,平时不在柜上。“掌事的”负责柜上的事务,每月底向财东汇报营业情况。“头柜”、“二柜”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担任验货师的角色,一般大宗业务先由他们经手看过。“采八角”主管一些杂物,如对衣物等价值不高的当物的估价,和接待一些赎取当物的客人。

民国以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百姓生活极不稳定,但鼎盛当的生意却十分兴盛,一年四季都有买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物价飞涨、币值暴跌,京城很多家当铺经营亏损,鼎盛当也受到冲击。解放后,因无人靠典当为生,当铺也慢慢生意惨淡,不久也就关门大吉了。现在,鼎盛当铺已经人去屋空。他就像一个伫立在路边的老街,静静地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过去的繁荣和今天的伤感。


门楣牌匾上有“鼎盛当”三个大字,这儿过去是个当铺。“鼎盛当”的匾额保存的基本完好,匾额的题款毓如李钟豫几个小字还清晰可辩。

李钟豫,字毓如,号江淮散人。因眇一目,亦号了然先生,诨号李五瞎子。

李钟豫是江苏扬州人,自幼随父入京,父为三河县令。嗜戏曲,喜与伶游。其父为之捐官,任职兵部司员。仍出入戏场如故,并为同春、福寿诸戏班编撰剧本。常于公务中手执稿本,推敲词句,尚书呼之不顾。且生性狂猖,不喜逢迎,为尚书所恶。不久即被劫落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李钟豫作品((网络图片)

李钟豫工书画,晚清北京的市廛匾额多出其手。并可指画,号江淮一指。以善编皮黄剧本闻名于世。著有剧本《儿女英雄传》、《粉妆楼》、《十粒金丹》、《荡寇除奸》等,大多取材于小说、弹词,演出皆风行一时。以《儿女英雄传》八本最为著名。今日舞台上传统剧目《能仁寺》、《红柳村》、《弓砚线》等出,即脱胎于此剧。《荡寇除奸》系据俞万春小说《荡寇志》改编,又据惰园主人《极乐世界传奇》中部分情节改编成《龙马姻缘》八本。生平事迹见吉水《近百年来皮黄剧本作家》、傅惜华《皮黄剧本作者草目》等。

光绪十七年(1891年)年李钟豫卒于北京,享年七十余。其所题字匾额至今仍可见有韩家胡同21号“庆元春”与罗家井胡同2号“永增厚米面庄”。


胡同里还承载着很多历史。比如,著名画家、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之父、有百岁书法家之称的王念堂先生的旧居就是京剧大师尚小云创办的梨园荣春社小科班所在地。1920年,《商业日报》在此创刊,记载了一段中国商业史。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北火扇胡同住过的名人不多,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画家、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之父、有百岁书法家之称的王念堂先生。

王念堂1917年2月出生于山东蓬莱,幼喜书画,爱好文学。十五岁闯关东,在丹东做过学徒、职员,也做过账房主管。1948年来到北平,担任造纸厂总经理。王念堂生活所迫投身实业,但他一直怀揣文艺梦想。1945年,王念堂曾和朋友们创办并主编《绿潮文学》刊物。1946年,他在北京沈从文主编的《平明日报》副刊发表了小说《家》,又和喜爱书画的朋友创办并主编《南城书画》会刊。王念堂喜爱书法,视“笔墨纸砚”为人生一乐,一有余暇便练笔不辍,退休后更是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书法上,技艺日趋精尽。并成立了南城老年书画会,到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

王念堂主张学书先学做人,先有人品、后有书风。他的书法由唐碑欧、颜入手,兼及汉魏诸碑。尤工小楷,行书得力于二王、孙过庭、怀素、张旭、文征明、王铎诸家,博取众长,形成既有传统底蕴,又具时代气息的独特风格。王念堂的尤为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他的七个儿女有四人从事艺术,而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其中王明明、王卫明、王绿霞已是当代的书画名家。如今,百岁高龄的念堂老人依然临池不辍,他的书风劲朗、豁达,又舒展、浑厚。他擅书古人诗词,本次展出的《沈周题画诗》、《李白〈惜余春赋〉》、《李白〈谢公亭〉》、《屈原〈橘颂〉》、《文徵明诗》、《柳亚子寄延安毛主席诗》等佳构,文心与书心相互交融,博雅而华彩。

王家旧居就在北火扇胡同,是一座有11间屋的四合院,解放前曾是京剧大师尚小云创办的梨园荣春社小科班所在地。王明明回忆:“院子里种满了花草,院中间有一棵很大的葡萄架,秋天时架上长满了葡萄。院落中间放着一个用故宫金砖搭成的小桌,夏天在此纳凉十分惬意。”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网络图片

北火扇胡同东段紧邻煤市街,靠近大栅栏商业区,历史上多店铺,现在这段路上的店铺更是一家接着一家,生意十分红火。北火扇胡同的西段则几乎全是民居,很普通很普通的民居。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自古就是大栅栏商业区一部分的北火扇胡同


谢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上一篇新闻

听习近平向世界讲述文物里的中国故事

下一篇新闻

三友南城欢乐套圈圈,欢乐六一 圈住幸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