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人大代表资格遭质疑,周总理出面解围:你们有问题可以问我
郭沫若担任外交大使,为周总理分忧
1969年中共“九大”结束之后,毛主席打算逐步恢复这几年逐渐偏离轨道的外交事业,重新同各大国家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和交往。为此,毛主席曾经在“九大”结束之后将陈毅外长等几位老帅叫到中南海进行交通,最后采纳了陈毅外长提出的关于“改善同美国关系”的提议,提出“要谈出个友好和睦关系”的设想。
图:毛主席与陈毅在一起
不过事实上,毛主席准备着手恢复正常外交关系的行动时间还要更早一些,那就是在两个月之前,郭沫若以副委员长的身份出访东南亚邻国,事实上,这是毛主席恢复正常外交事业之中一件重要的大事。
当时所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1969年2月下旬,尼泊尔的王太子将要举办婚礼,一向和中国保持亲密关系的尼泊尔国王热情邀请周恩来总理前往加德满都参加王太子的婚礼并且进行国事访问。
图:周总理正在辛勤工作
对此,周恩来总理对尼泊尔的邀请十分重视,他知道这是改变两国一年多以来紧张关系的一项重要国事访问。1967年夏,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少数暴徒前往中国图片展览馆打砸抢烧,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提出口头抗议之后,尼泊尔方面对这一事件已经做出了诚挚地道歉,并且表示会严惩暴徒。
接到尼泊尔方面的诚挚道歉之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本以为不用提出书面抗议了,但在当时,陈毅外长已经失去了对外交部的掌控,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竟然公然主张“应当不怕断交、坚决斗争”,导致后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做出了错误判断,向尼泊尔方面提出了书面的“强烈抗议”,将一件小事闹大,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迅速紧张起来。直到1967年8月周恩来总理重新接管外交事务之后,他立刻让陈毅外长两次会见尼泊尔大使,重申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这才将两国关系重新稳定下来。
图:周恩来总理正在工作
虽然周恩来总理很想亲自前往尼泊尔进行这次国事访问,但由于种种原因,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实在是抽不出空来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1969年2月22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尼泊尔驻中国临时代表的时候,曾经推心置腹的说了这样一番深表歉意的话语:
“不瞒你说,虽然我一直很想去亲自参加你们王太子的婚礼,但现在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小了,因为太多的工作让我脱不开身。你在中国已经呆了很长时间,应该知道我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第二个不能去的原因,则是因为没有直接从北京直接抵达加德满都的飞机,这也算是一个技术原因吧,现在尼泊尔机场还不能接受伊尔-18客机的降落,而如果让我从西藏降落乘车去尼泊尔,我想以我现在的身体的条件来说是没办法承受的。”
既然周总理不能亲自前往,那要派谁去加德满都参加尼泊尔的国事访问呢?如果要论资历、论辈分的话,周恩来总理立刻想到了郭沫若。虽然郭老此时已经78岁高龄,但他的身体却依然很健康,周恩来曾经对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开玩笑说:“郭老的心脏就和年轻人一样好,肯定能活到一百岁。”
图:郭沫若旧照
尽管如此,出使尼泊尔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为了请郭沫若老先生代替自己出使尼泊尔,周总理亲自来到了郭家大院,亲自向已经快要进入耄耋之年的郭沫若说明自己不能出使尼泊尔的苦衷。面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老战友,郭沫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件差事。
为了做好出使尼泊尔的准备,郭沫若找来了自己在30年代结识的好友常任侠。常任侠是著名的南亚历史研究学家和艺术历史家,郭沫若向他了解有关尼泊尔历史文化的各项内容。10多年之前,常任侠曾经前往过加德满都进行过短暂停留,他向郭沫若解释说:“尼泊尔的王宫名字叫做‘辛哈杜尔巴’,所谓‘辛哈’便是指‘狮子’,新加坡的所谓‘新加’便是‘辛哈’的音译……”
图:常任侠先生在中国学院门口留影
关于这些文化历史知识,郭沫若都铭记于心,在常任侠准备离开的时候,郭沫若委托这位老友将这些资料以书面形式留存下来,方便自己以后查阅;1969年2月25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为郭沫若送行,郭沫若一行人离开北京奔赴加德满都。2月27日至3月4日,郭沫若以副委员长的身份参加了尼泊尔王太子的婚礼,并且出席了一些列国事访问活动,先后会见马亨德拉国王、尼泊尔首相,并且热情洋溢地向尼方表示:“我希望我的这次到访能够为中尼之间的友谊添砖加瓦。”
此后,郭沫若经常作为共和大使出使国外,为周总理分忧解难。1971年10月11日,郭老应伊朗方面的邀请,打算前往当地参加波斯帝国成立2500周年纪念活动,但这次郭沫若的身体出现了意外情况,导致这次出行未能遂愿。
原来在先前10月上旬,郭沫若曾经陪同埃塞俄比亚著名皇帝海尔·赛拉西参观中国的万里长城,就在这次外事活动之中,郭沫若的身体不慎受了寒风,患上了感冒。尽管身体抱恙,但郭沫若依然以国家大事为重,陪同对方参观完了万里长城。可等到郭沫若风尘仆仆乘坐飞机赶往新疆和田准备转乘飞机前往伊朗的时候,他的病情却忽然加重,甚至一度因为声音嘶哑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图:毛主席与郭沫若
周恩来总理得知郭老病重的消息之后,立刻取消了郭老前往伊朗的国事行动,嘱咐他原地休息,并且另外派遣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代替郭老参加了这次外交访问。有鉴于郭老之前生病的情况,周恩来总理还特别关照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安排超过70岁以上的老人陪同外宾游览万里长城。
不过也正因为这次生病,郭沫若才有幸满足了游览新疆的这一生平夙愿。在新疆停留期间,郭沫若同夫人于立群一起路过乌鲁木齐,游览了附近的石河子军垦农村。9月16日,郭沫若游览乌鲁木齐附近的天池,顿时诗兴大发,留下一首七律诗:
里加游览忆当年,此池风格胜似前。
歌舞水边迎贵宾,云笺天上待诗篇。
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豪挺笔端。
更甚今晨双狍子,盛宴助兴酒如泉。
郭沫若人大代表资格被质疑,周总理出面解释
尽管郭沫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但却依然免不了遭到一些人的恶意中伤和无端质疑。在之后四届人大的资格审查之中,有人就翻出郭沫若以前的“旧账”,声称郭沫若有“历史问题”,指责他在南昌起义之后当了“逃兵”。或许是因为人大代表资格是需要党外群众的监督和参与的,这些质疑就使得郭沫若四届人大代表的资格问题长期“悬而未决”。
图:郭沫若和学生们在一起
让郭沫若自己感到有些无奈的时候,不光是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对自己的入党问题有疑问,就连与他多年相交的老友,对自己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历史误会。在郭沫若先前流亡日本期间,他结识了一些爱国的无党派人士,其中就有曾经担任过十九路军团长的吴履逊。
在当时,由于各种环境的限制,郭沫若与党组织很长时间之内失去了联系,因此他自认为自己算是无党派人士,可吴履逊却在送给郭沫若的一首五言诗之中这样写道:
图:吴履逊(前中)与潮汕旧友摄于汕头
老友称同志,于余不苟同。
尔今为共党,我仍本初衷。
看到这样的诗词,郭沫若顿时感到哭笑不得。虽说当时郭沫若自认为自己在精神上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布尔什维克”,但如果真的要从组织关系上来说,他已经不算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共产党员了,可出于同样的历史误会,吴履逊还是坚持自己的认识,这就让郭沫若遇到了数十年以来一直困扰他的一个问题:在民主无党派人士看来,自己是“共党”,可在共产党人士看来,郭老应该算是“民主人士”,郭沫若这样微妙的身份,甚至曾经还引起过一起尴尬的事情。
原来在上世纪50年代一次文艺演员的演出之后,著名高音演唱歌手郭兰英受到了郭老的接见。当时,郭沫若高兴地对她讲:“我的女儿啊,我们一起为周总理干杯吧。”郭老这样讲,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应该用父辈的关怀向郭兰英表达祝福,认她作干女儿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图:郭兰英(资料图)
可谁知郭兰英却断然拒绝,用一句“我不是你女儿”的话,让这位当时的全国文联主席没办法下台。周恩来听到这句话之后,当场批评她不懂礼数,可郭兰英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怎么能认干爹呢?”周总理听后哈哈大笑,然后还是坚持让郭兰英举酒向郭沫若赔礼道歉。
后来,郭沫若人大代表资格的问题被日理万机的周总理得知了。听说这一情况之后,1970年8月9日,周总理特地在接见新华社、人民日报、外交部、贸易部等单位的同志时,对于郭沫若的这些“历史问题”做了一个明确的解释:
图:周恩来总理(资料图)
“你们怎么可以谴责郭老没有跟随大部队上井冈山呢?你们如果真的有问题,可以问我周恩来嘛,我是前委书记。当时的郭老不在朱德的部队里面,而在贺龙、叶挺那只南下的部队之中,汕头军事行动失利之后,郭老辗转来到上海,是党组织批准他去日本的。当时,郭老在日本研究甲骨文,在中国历史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
周恩来的话终于帮助郭老走出了困境,重新获得了四届人大的候选人资格。为了感激周恩来的帮助,郭沫若此后在外交事业方面“更上一层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起到了别人无法起到的重要作用。
小球转动大球:郭沫若的“乒乓外交”
自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之后,毛主席提出了“外结万邦”的政治口号,希望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尤其是乒乓球运动打开新的外交格局,作为当时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的郭沫若,自然非常看着乒乓球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特殊功能。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问中国,周恩来在会见时指出:“美国乒乓球队的这一行动,打开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大门。”此后随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以及次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极大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所形成的冷战格局。
图: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总理用全聚德烤鸭招待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
对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家自然心潮澎湃。1972年9月,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关于首届亚洲乒乓球竞标赛的白话文诗词,试摘录如下:
去年的名古屋,难忘的历史光耀,
小小银球,竟把整个天球撼动;
滚滚热潮,盖过了冷战的寒流,
世界局势,有希望能重新改进。
……
虽说这首散文诗词属于“分散式行文”,读起来不算那么朗朗上口,但郭沫若的这首诗词却为中国的“乒乓外交”留下了文证,虽然比起“小小银球,竟把整个天球撼动”这句有些绕口的话,后来的人们更愿意用“小球转动大球”来对这一时期的新中国外交活动进行概括。
图:周恩来在机场会见尼克松
从1971年到1973年,郭沫若老人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他先后出使了大约500多次外交活动,将自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投入到了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外交活动之中。
随着中国加入联合国以及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也随即提上了日程。而郭沫若作为一个真正的“日本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二十多年以来,郭沫若一直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做出努力,在他参加的外事活动之中,大约有半数都是和日本方面有关。
图:第31届乒乓球锦标赛
1971年2月,中日文化交流协会成立15周年之际,郭老亲笔写下一首七绝诗词,委托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将其当面送达给中日文化交流协会的负责人,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乒乓外交”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小故事。在场的日本友人深知郭沫若的书法了得,因此在得到郭老的墨宝之后,中日文化交流负责人决定当场将其挂轴展示,只见上面郭老的字体苍劲有力,令现场顿时蓬荜生辉:
漫天飞雪迎春回,岭上梅花映日开。
一自高丘传号角,千红万紫进军来。
该诗气势磅礴,生动形象,实乃郭沫若中后期作品里的上上之作。
1972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上台,周恩来总理窥视到这是一个恢复中日建交的良好时机,于是他立刻不失时机的通过诸多日本友人向田中角荣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欢迎田中首相随时来中国讨论邦交问题。”9月25日,田中角荣应邀来到北京,郭沫若陪同周恩来一起前往机场迎接。
图:田中角荣一行在时任中日友协名誉会长郭沫若的带领下参观金缕玉衣
在紧张的会谈期间,郭沫若先后陪同田中首相一起参观了中国故宫和近年来中国出土的珍贵文物,诸如“马踏飞燕”、“金缕玉衣”让田中角荣大饱眼福。郭沫若是出色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考古专家,他不厌其烦地解说更是让整个参观过程锦上添花。
9月29日,郭沫若参加了周恩来和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两国联合声明的重大仪式。在这次仪式上,周恩来应田中角荣的要求,将中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的名言“言必信,行必果”亲手书写下来并且送给田中。有感于中日关系终于实现正常化,郭沫若随后填词《沁园春》一首,庆祝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公报飞传,邦交恢复,一片欢声起四方。从今后,望言行信果,和睦万邦。”
图:郭沫若正在观看铜奔马
中日关系恢复正常化之后,郭沫若曾经多次留下文学作品,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75年,已经停笔多年的郭沫若听说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建校75周年,便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勉力写出一首颇有汉唐风韵的七绝诗词作为纪念:
陟彼操山松径斜,思乡曾自望天涯。
如今四海为家日,转忆操山盛似家。
对于郭沫若来说,冈山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接受现代化文明教育的起点正是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5年,郭沫若跟随中国科学代表团访问日本时,郭沫若再度重游冈山,回国之后的1956年7月,郭沫若送给当地动物园一对中国国宝——丹顶鹤。为了纪念郭沫若老先生为中日友谊沟通做出的杰出贡献,冈山当地在1961年在后乐园为郭沫若建起了一座诗碑,这也是对郭老一生致力于“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伟业的一种回报。
图:左起:杨尚昆、胡乔木、郭沫若、邓小平、毛主席
除此之外,1977年6月,已经重病缠身的郭沫若参加了最后一次外事活动,那就是接见著名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与鲁迅相同的是,郭沫若也早在20世纪20年代与内山完造有着深刻的友谊,在这次会见之中,郭沫若鼓励内山嘉吉要继承兄弟的遗愿,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而努力奋斗。至今,郭沫若亲手书写的“内山书店”四字,依然在日本东京的街道上熠熠生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