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月03日 星期三

答记者问|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1



1月29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我市经济社会运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通过刚才介绍的几个主要指标看,2021年我市“成绩单”比较亮眼,请问我市经济增长有哪些新的变化?


张乃智

济宁市经济运行监测中心主任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2021年,全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把稳增长、促发展任务摆在第一位,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全年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态势,可以五个字形容,即:稳、优、强、好、美。经济发展底盘更“稳”。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战略方向,出台一揽子高含金量政策措施,集中优势资源向产业集聚,千方百计采取有效举措,着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稳增长的措施成效显现,经济总量突破五千亿大关、达到5070亿元,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实现GDP、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于全省0.2个、3.5个、6.4个、0.3个百分点,同时主要指标两年平均增速也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重点领域复苏力度明显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基础更加稳固。产业结构调整更“优”。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放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成果,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强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出现积极变化,稳步向“轻、新、绿”方向转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新动能带动下,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9%,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6个、9.8个百分点。港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梁山港、济州港投入运营,物流产业优势继续放大。市场主体活力更“强”。围绕畅通经济循环,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打造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小微企业贷款861亿元、较年初增长21.9%,民间投资占比达76.3%、高于全省1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市场主体登记户数突破90万家,比2020年增长10.5%,年内新增市场主体14.56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4.89万户、占比达到33.6%;新增企业突破两千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风光电子成功上市,实现我市科创板上市企业“零突破”,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79家、居全省第2位。发展内生动力更“好”。坚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在全市加速流动,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产品链、产业链和生态链,新增合作高校院所8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7个。加大新领域产业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3%、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占比达到58.1%、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向高端化迈进,规模以上高端装备、高端化工增加值分别增长29%、28.9%,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0%,建成开通5G基站3671个,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城乡居民生活更“美”。统筹抓实抓牢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打造“济时救”社会救助品牌,实施主城区早晚高峰免费公交政策,系列为民暖心措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改善16.1%、11.5%,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当前,全市经济面临着多重挑战,境外疫情呈持续蔓延态势,国内陆续出现零星散发情况,对我市供应链产业链带来一定影响,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生产要素局部制约依然存在。下步,全市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产业布局力度,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力促经济持续走稳走实、走好走优。


齐鲁晚报记者


2021年,济宁经济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请问主要是哪些方面支撑了我市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靳会东

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2021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全省、好于预期,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这份成绩单,是在2020年较高基数的前提下取得的,十分不易。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点定位、勇争一流,在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六稳”“六保”落地,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从供给端看,生产供给保持较快增长。一是农业总体平稳。第一产业增加值583.79亿元,同比增长7.6%;粮食生产保供给能力稳步提升,总产连续十一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85.7万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87.8万亩。二是工业提速推进。在去年煤炭减产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5.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锂电子电池、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一批工业新产品快速增长,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成为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零突破。三是服务业持续复苏。第三产业增加值2451.61亿元、同比增长8.8%;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5.6亿元、同比增长19.2%。港航物流强势崛起,济州港、梁山港投入运营,实现了大宗货物向长江沿线城市集装箱运输新突破,港口吞吐量超过部分沿海城市大港、跃居全省第5位。从需求端看,三大需求协调拉动。投资方面,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6.4个百分点。重点项目提速推进,119个省级重点项目和16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61.4%、118.1%,均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鲁南高铁曲菏段正式通车、济宁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完工、京台高速改扩建济宁段提前1年竣工,兖州中冶智能绿色建筑新材料、嘉祥世纪阳光颜料及中间体、邹城恒信新型炭材料等19个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相继投产。消费方面,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59.6亿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夜游项目正式运营,尼山圣境、牛楼小镇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电商企业突破8000家。进出口方面,完成进出口总额678.7亿元、增长24.6%,梁山成功创建专用车及零部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30亿元。总的来说,去年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扭住制造强市、现代物流、都市区建设、文旅突破等战略重点,狠抓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凝聚起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为全省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济宁的责任担当。


济宁日报记者


这两年,国家和各省市进一步加大了引导支持重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力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能否介绍一下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情况?


杨明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近年来,我市持续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优势,逐步成长为行业“小巨人”。截至目前,我市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其中1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资金2235万元,企业数量和获得资金额均居全省第五位(不含青岛)。2021年,认定首批市级瞪羚企业61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45家,累计培育瞪羚企业94家,数量居全省第4位(不含青岛)。在企业培育工作方面,重点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总额奖补,激发县市区和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实施“专精特新”梯次培育工程,修订印发《济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度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按照国家、省、市三个层级对企业进行梯次培育。印发《济宁市瞪羚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制定瞪羚企业年度培育计划,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实施精准培育、动态管理。三是深入贯彻落实《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建立周调度、周通报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快速成长。下一步,将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为抓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统筹落实系列惠企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困难问题。加强金融支持,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优化金融服务,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会同金融机构,探讨设立“专精特新”专属贷款。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重点服务机制,联合省企联、橙色云、汇景知识产权、政和科技等优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精准对接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研发、创新水平。实施“济宁市高成长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加快梯度培育,进一步推动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2022年,力争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100家以上,争取更多的企业跨入省级、国家级行列,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制造强市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东方圣城网记者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实现了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目标,全市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实现较快增长,整体规模和质量结构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请问在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李洪宝

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2021年,面对全球复苏乏力、新冠疫情持续、贸易投资加速下行的严峻形势,不仅圆满完成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任务,还实现了外贸外资的逆势增长和优势突破。全市货物进出口678.7亿元、增长24.6%,总量增幅均创历年新高,跨境电商进出口由500万元增至30亿元。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9%;制造业外资增长5倍,占全市到位外资的比重由10%升至40%,为制造业强市提供强劲助力;日韩资、欧美资分别增长4.4倍和7.3倍,占全市到位外资中的比重由6%升至28%,外资的整体质量结构实现明显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以项目为中心,全力推进外资项目落地。完善外资重大项目跟踪推进机制,盯紧欧美日韩跨国公司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对重大项目分类包保、加速落户。2021年爱尔兰凯爱瑞1.6亿美元并购天博食品,是我省上半年最大的制造业外资项目,韩国好丽友投资千万美元牵手鲁抗医药在我市布局,丹麦丹佛斯液压设备项目落户济宁高新区,德国瓦克与金乡硅科新材料强强联合。目前57家500强跨国公司在我市投资项目110个,高质量外资带动工程机械、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集群迸发出更大动力活力。出台有力政策,全力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扩大农产品进出口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关于加快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企业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拓展利用外资领域提供了强力支持;全面兑现各级外经贸发展资金9945万元,带动企业加快突破外贸新业态和高质量外资招引,实现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更大目标的发展。营造响亮声势,持续推进外资招大引强。坚持以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为突破口,全力开展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组织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进博会、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8次系列活动,签约19个外资重大项目、合同外资5.6亿美元;举办济宁与日韩投资合作洽谈会、济宁—跨国公司投资与产业合作推介会,签约35个外资项目、合同外资8亿美元。与德国大陆、德国林德、日本小松、三菱化学、伊藤忠、韩国希杰、美国捷普绿点、新加坡益海嘉里等世界500强企业互访互动,推动我市龙头企业联大联强联外。开拓市场渠道,大力拓展外贸市场份额。先后组织460家企业参加广交会、山东出口商品云展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40余个线上线下各类展会,聚焦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持续巩固欧美高端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在RCEP协议生效前夕加快布局国际营销网络。2021年我市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增长46.1%、31.1%和58.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协议国的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9.6%和32.4%。加快创新突破,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高新区纺织服装、金乡大蒜、梁山专用车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兖州被评为省级外贸高质量发展区,曲阜文化产业示范园被评为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我市商用二手车出口额居全国首批30个试点省市首位,被商务部《中国二手车出口国别指南(2021)》收录推广。济宁内陆港全国首创的“跨境电商+转关”出口模式,被海关总署推广。



“济宁发布微信公众号送福利啦奖品套装:白瓷杯+便携商旅套装答记者问|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参与方式:①浏览当周推送的公众号文章,在页面右下角并留言(精彩留言将会被精选!注意,微信后台规定只能精选100条,早评早选哦),即有机会获得奖品。②“留言”被点赞越多,获奖机会越大!

奖品数量:①每周发放奖品套装10份。②每周一公布上周获奖名单。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③每人限领一份,叫上朋友一起参与吧~


答记者问|2021年济宁市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上一篇新闻

【牢记嘱托 天津实践】发力智能制造 建设智慧城市 滨海新区智向未来

下一篇新闻

半导体上下游最核心供应商名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