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第一个出国访问的清朝官员 英国女王为他举办宫廷舞会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洞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也让一部分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睁开眼睛打量外面的世界。
然而,清朝仍然不愿意面对残酷的事实,不敢主动走出国门去了解他们的对手。以至于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20多年后,还没有一名官员出国访问。
直到英国人赫德结婚。
一
英国人赫德结婚,与清朝官员出国访问,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
赫德是一位大家很熟悉的英国人。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时,才19岁;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时,已经73岁了。除去中途几次短暂回国,赫德在中国生活、工作了差不多半个世纪。
赫德长期担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在赫德的悉心打理下,海关总税务司成为清朝最廉洁的部门,关税成了清朝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源。这听起来是一个笑话,然而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1866年,31岁的赫德申请回国结婚。随后,赫德又奏报朝廷,请求朝廷派若干官员,跟他一道去英国考察。1865年10月17日,赫德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递交了一份《局外旁观论》,一针见血地分析了清朝积弱积贫的现状,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药方”。朝廷将《局外旁观论》交给了东南沿海各督抚讨论,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后来,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启动洋务运动,与这份《局外旁观论》不无关系。赫德受此鼓舞,希望带若干清朝官员到英国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真实的世界。
二
慈禧太后收到赫德的奏报后,征求恭亲王奕䜣的意见。恭亲王在朝廷里面比较开明的人,他长期执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苦于衙门里没有熟悉西方事务的人,支持官员出国访问。慈禧太后便将这件事交给恭亲王办理。
恭亲王承办此事后才发现,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他所指派的官员,没有一个愿意出国。毕竟,那时候“夷夏之防”的观念还很盛行,官员甚至不能私自与外国人打交道。1856年,两广总督叶名琛死活不允许英国人到广州城内居住,才引发了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好一番折腾,恭亲王才挑中了一个叫斌椿的官员。
斌椿是满洲正白旗人,是内阁大学士恒祺的亲戚,曾经做过山西襄陵县的知县,又于1864年应赫德之邀到“总税务司”办理文案(秘书),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唯一的缺点是,斌椿当时已63岁了,年龄偏大。可是,恭亲王和赫德已经顾不上吹毛求疵了。在大小官员“总苦眩晕,无敢应者”的情况下,能够有官员愿意自告奋勇地出国,已经很不错了。
三
1866年3月14日,斌椿带着他的儿子广英,和3名同文馆学生,组成了一个考察团,跟随赫德从天津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舟车劳顿,途径上海、香港、西贡、新加坡、苏伊士等地,于5月2日抵达法国最大的海港城市马赛,访问法国。5月17日,抵达英国首都伦敦。斌椿在英国旅游了一个多月,随后又访问了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汉诺威、比利时等地,于8月19日结束访问,启程原道返回。11月13日,斌椿回到京城。
斌椿将他此行的成果:一本日记本交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示会抄呈给皇帝和太后御览。后来有没有抄呈上去,我们也不得而知。
我们倒是可以通过这个日记本,了解到斌椿在近半年出国访问中的一些情况。近半年里,斌椿访问了欧洲13个主要地方,乘坐轮船19次和火车42次,行程9万里以上。
虽然斌椿不懂英语,也不了解外国思想制度,所记载的日记多浮光掠影,且“偏重于海程、宴会,因无影响于国内”,一直不为历史学家所重视,但依然为闭关锁国已久的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
四
斌椿记载了乘坐火输小屋(电梯)的情形,火输小屋可以乘坐六七人,能够直达顶楼。他记载了乘坐火车的情形:一行五十辆或六十辆不等,咸以铁环联之。第一车系蓄火机……第二车载煤,随行添用。第三车沿途刊印新闻纸,携带信文。后则一、二、三等客车。再则行李货物。”他记载了“人烟稠密,楼宇整齐,街道整洁”的伦敦街景,还在陪同人员的劝说下,来到伦敦照相馆,拍下了生平第一张照片。
旅途充满各种趣闻。斌椿为在英国温莎城堡里,认出了一幅扇面上的中国七律古诗而高兴不已;又为必须穿上普通工人的服装下煤矿实地考察而痛苦不已。斌椿不高兴的时候,一度托词取消余下行程,提前回到中国。赫德好言安抚,才让他同意继续访问。
五
斌椿受到了欧洲各国的热情接待。特别是在英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专门在白金汉宫举办了一场宫廷舞会,招待这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因此,斌椿又成为第一个进入白金汉宫的中国官员。白金汉宫的奢侈豪华,800多名舞者翩翩起舞的场景,都让斌椿感叹不已。
斌椿回去后,在日记中写道:“中华使臣,从未有至外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如此盛景。”
第二天,维多利亚女王又亲自接见了斌椿。斌椿感谢女王的盛情款待,说:“得见伦敦屋宇器具,制造精巧,甚于中国。至一切政事,好处颇多。且蒙君主优待,得以浏览胜景,实为感幸。” 斌椿不是外交官,这一番话,还是颇为得体的。
斌椿的到访,也让欧洲媒体界轰动了一把。在英国时,当地媒体对斌椿进行跟踪采访。有着斌椿照片的文章见报后,报纸销量大增,一时洛阳纸贵。精明的商人甚至印刷斌椿的照片进行售卖,也赚得盆满钵满。
【参考资料:《赫德日记》《乘槎笔记》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