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8日 星期三

新加坡2019年基尼系数已降至近20年新低,对于贫富差距新加坡人又如何看待

尽管2019年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新加坡各收入阶层家庭的工作收入仍取得实际增长,人均工作收入中位数逼近3000新元。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也降至过去近20年来新低。

新加坡统计局今日下午公布《2019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报告。根据最新数据,本地受雇居民住户的人均工作收入中位数,较前年的2792元增加4.8%,达到2925元;将整体通货膨胀率考虑在内,收入实际增长仍强劲,达4.3%。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去年全年增长0.7%,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

各收入分位的受雇居民住户每名成员的平均工作收入2019年都取得实际增长。收入最低10%住户收入增长为4.4%,第11至20收入分位的住户收入增长达4.6%;与之相比,收入最高10%住户收入增长只有0.4%。

新加坡统计局在报告中点出,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现显著地从2018年的0.458降低到0.452,是自2001年的最低纪录。过去几年,基尼系数主要都保持去平稳。若从长远角度看,受雇居民住户的人均工作月入中位数也取得实际增长,从2009年至2014年增长为3.2%,2014年至2019年增幅达到4.1%。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之于贫富差距的意义:一般来说,我们会用基尼系数来观测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该系数必介于0 到1 之间——若数值为0 ,则表示社会上的“财富完全平均分配”;反之若为1 ,就代表整体财富收入都集中在单一群体手中,象征着“收入分配极端不平均”。也就是说,基尼系数“越低",代表着贫富差距问题相对越不严重;反之则否。

多数欧洲国家在经过税收与补贴的调节下,一般来说此数值会介于0.25 — 0.35之间;而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订定的标准,则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不均的警戒红线’—— 按照经验法则,一国的基尼系数超过此一警戒线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状况,极为容易加深不同阶级的对立,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新加坡虽然物价有些高,但是相应的工资也高,各种福利措施也十分完善,可以说是在社会公平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

新加坡建国以来都在“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和“高瞻远瞩”的大原则下部署经济和社会建设,政府谨慎理财的治国风格,也一直贯彻到预算案的规划上。

新加坡政府审慎理财、照顾后世子孙的做法可谓是“投资未来”的一大体现。观乎往绩,新加坡政府往往能够提前规划,未雨绸缪。面对科技革命及人口老化带来的新挑战,本次的财政预算对科技亦着墨不少。

新加坡政府经常强调:

我们不只要照顾好这一代人,也要照顾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民生方向的求共富

早在2006年,新加坡率先以“经济增长红利”的名义向成年国民直接派钱,2019年的财政预算更是迎来近十年来第三次“全民派钱”,并为不同阶层的市民“量身定做”,确保政府开支用得其所。

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声明中,新加坡财政部长王瑞杰宣布所有满21岁新加坡人可按个人收入获得100至300新币不等的关怀援助,但其背后所突显的公共财政理念却不简单。新加坡的派钱政策注重全民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表现在政府主动将援助与扶持低收入阶层挂钩:

全民共富是新加坡政府施政最大的考量之一,当中便包括贫困人口的后代会否遭遇阶层固化等问题。

虽然国家的经济增长不可能为所有人带来益处,但新加坡政府注重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尤其是容易受到经济变化影响的那部分人,强调政府的公共财政理念“是让老百姓觉得他们跟新加坡一起成长”。

教育方面的公平

“唯才是用”政策,确实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因素,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对吸收人才的重要判断,至今依然有效。

李光耀在1971年的一篇经常被后人引用的英语演说中,对当时国家治理的状况直言不讳地说:在民事服务、警察部队、武装部队服务的杰出人才、法定机构的主席及其高管,已经为政府的政策制定出细节并付诸实践,这些人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学校。

新加坡是个唯才是用的社会。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功绩、努力与良好表现升任高位。他们是一群紧密联系并协调有致的坚强核心。如果这300人同乘的珍宝机坠毁,新加坡也将解体。这反映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安全方面的领导层之微小。我们必须,且我们必将之扩大。

这种对治国人才近乎偏执的态度,贯穿李光耀的政治生涯,也成为了治理新加坡的关键理念。他在自传《李光耀回忆录》第二册的结尾时指出,新加坡要减少失败的风险,就必须坚持基本原则,包括“唯才是用,尤其是政府领袖,必须由最能干的男女担任”。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无法保证学生成绩全都处于顶尖水平。由此,新加坡教育制度秉持着“保底不封顶”的理念,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或局限他们的机会,而是尽量扶持有需要者。

贫富悬殊固然会带来教育不平等问题,新加坡政府能做的是在经济上扶持底层的学生,尽量扶持有需要者,帮他们实现潜能。每个孩子起跑点都不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新加坡的教育制度能确保他们都能顺利完成这场赛跑。

对于有人提议新加坡名校应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设指定学额,以确保平等性,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曾公开表示并不认同此做法。他认为许多名校已努力吸引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合格学生报读,以让学生群体的背景更多元化,并促进他们相互交流:

我们应该继续鼓励这些学校那么做(吸引低收入家庭合格学生),但设指定学额会发出错误的信息。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我们的社会理念,甚至会被视为是一种偏袒。

同样不少新加坡人认为要解决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从高成就的学生方面着手,比如禁止补习。不过,王乙康认为这与新加坡教育制度理念不符:

新加坡教育,不局限学生的机会,不会为学生的成就设顶限,不限制有能力者取得更高成就。

新加坡表现不佳的学生比例是全球最低之一。因为在新加坡,无论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如何,本地学校都会给予辅助,因此新加坡学生的表现能够超越他国学生。

同样在另一面,据相关统计,在2017年新加坡的人均GDP就超过了5万美元的大关。然而是否对于全岛的每一个而言,在新加坡生活果真如此轻松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个月只有三千新币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对于一些外来的劳动力,两千元新币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新加坡,物价也远比我们想像的高,这里连续五年为选为生活成本最高的国家,也就是说除去一些生活费,所剩下的存款并不会很多。此外,在新加坡开私家车的成本是很贵的,一张拥车证六十万还有期限,各种停车费等等。

关于住房,新加坡富人住的一般是公寓或别墅。不过,如果没有能力购买房子,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购买政府组屋,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人都是居住在政府的组屋里面。

“居者有其屋”自然是让每个新加坡人都住上了房子,但是仅仅靠着政府的保障政策就可以拉近穷富的差距吗?

有一部纪录片《Regardless Of Class》在新加坡热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的制作团队希望促进新加坡社会的种族和谐,并以各种项目、活动让不同族群更好地融入在一起。

不过《Regardless Of Class》认为现阶段“阶级问题”是新加坡社会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因此拍摄了这部纪录片,通过不同阶级的视角,剖析这个现象。片中的新加坡人怎么说?

新加坡的一位保安说:

他们会说,没用的保安,你们真蠢。

很多外劳、保洁人员、女佣等匿名写下心声,他们表示自己对于上层人来说是“无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对上层阶级的三点印象是:可以流利精准地使用英语、做事前会提前规划、气场霸气自信。

对底层阶级的看法则是:友好善良、懂得关怀他人、爱使用新加坡式英语。富人一般住在公寓里,这里有泳池、高档商铺,环境更加安全、安静。而大多数人居住的组屋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共享的长廊、公共设施显得杂乱无章,无需检查身份,人人都可以走进组屋。尽管公寓和组屋空间距离很近,居住环境的差别却是如此的明显。

至于是否能将不同阶层人混住在一起,相关研究员表示很难做到,因为“他们的需求、优先选择、价值观不同”。

认知一国之内必有的不同面向,

才能真正了解新加坡!

不过这里也要稍微平衡一下说法:新加坡虽从数据统计与民众的直接观感来看,较大“贫富差距”确实仍然存在,但在社会稳定与对最底层公民的保障方面,也是安排谨慎。

以上文中叙述的组屋政策为例,政府会“强制每人每月缴纳公积金”,用以分担居住所需的成本,达到“居者有其屋”的理念。再来某些福利的措施,像是“社区关怀计计划”(ComCare),同样也弥补了贫富差距下,贫者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

而新加坡政府以法治与清廉闻名国际的作风,某种程度上也确保了当地有钱人是合法致富,赚钱必须取之有道且合法纳税(虽然税率低、但执法严)的观念,所以即便基尼系数已经在0.4 的警戒线左右徘徊,新加坡社会却相对较少“仇富”氛围,多少对其社会稳定、繁荣永续有所帮助。

认知一国之内必有的不同面向,才能真正了解新加坡!当我们看见亚洲富豪们挥金如土,在金沙酒店赌场一掷千金时,不难想像,同时间也有一群来自亚洲各国的底层劳工,默默地为这“伟大的城市国家”付出毕生。

面对这样的新加坡,

你有什么看法吗?

关注小南君

带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推荐阅读:

关注南洋时讯

离新加坡更近一点

上一篇新闻

狮城商海 | 把旗袍当铠甲——海峡商行周玉琴

下一篇新闻

疫情期间 | 小五妈在新加坡的产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