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家族在菲律宾的历史遗迹,超出你的想象
文/劳拉申
图文:审稿-孙绿、制作-琪琪
封面图:©Aleksandar Todorovic/Shutterstock
古城旅游近来很受欢迎,近至丽江、平遥,远至马丘比丘、耶路撒冷,游客希望体验穿越时空的旅程。
中国周边地区就有许多古城,只是往往离得越近,越疏于了解。比如菲律宾,虽一衣带水,从华南出发的飞机不过2小时,但碍于偏见,国人对其印象恐怕不是菲佣就是台风,是第三世界和文化沙漠。
菲律宾有许多古城与古建筑,未受旅游开发冲击,保存完好、原汁原味,若沿吕宋、米沙鄢、棉兰老一路从北到南跳岛旅行,就连成了一条少为人知、遍布小众宝藏的古城路线图。
这些古城由16世纪的西班牙人建立,保存了大量西班牙式古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热带阳光与海岛季风下,仿佛来到加勒比群岛。
跳岛游古城
从吕宋岛北部伊罗戈区的维甘古城,进入中吕宋区马洛洛斯古城,经马尼拉向南至内湖省的皮拉古城,再跳入米沙鄢岛的锡莱古城、伊洛伊洛,直到棉兰老的三宝颜。
相比京都、清迈、马六甲、会安这些开发完善的热门目的地,菲律宾旅游宣传较弱,悠久的古城少为人知。但正因名气不大、游客量少,古城也更加原汁原味。
古城跳岛路线图
制图:琪琪
▾
维甘古城(Vigan)是菲律宾最有名的古城,位于吕宋岛北部伊罗戈区(Ilocos Region),是亚洲和菲律宾保存西班牙建筑与文化最完整的城市,199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维甘最早的定居者是中国的闽南人,华人称这里为美岸,是中菲贸易港口。维甘的美学风格深受中国影响,几大华人-伊罗戈混血家族的古宅,是这里最具吸引力的景点之一。
维甘古城主街道Calle Crisologo
中国和欧洲的文化元素相融合的建筑风格
图:Akarat Phasura / Shutterstock
图:Joseph Oropel/ Shutterstock
▾
维甘是西班牙人1572年开始建设的,市区结构使用18世纪西班牙式城镇设计,棋盘式街道,街道中心有广场和中央公园。
街道是鹅卵石路,到处是三轮车和马车,有种来到哈瓦那、墨西哥、马六甲或澳门的感觉。
萨尔塞多广场(Plaza Salcedo)
与古城棋盘式的街道
图:Freedomkim/Shutterstock
图:Tatiana Nurieva / Shutterstock
▾
古城街头
图:Joseph Oropel / Shutterstock
图:Akarat Phasura/Shutterstock
▾
菲律宾古城最美的地方是对废墟与残破的尊重。对破碎的历史没有企图修复完美,而是发展成新的美学,这是很多旅游景点稀缺的品质。
结合菲律宾地震、海啸多发的地理特点而产生的“地震式巴洛克建筑”是幸存者美学的代表。
距维甘不远的帕瓦伊(Paoay)有座建于1694年的天主教堂,仿若卧在大地上的恐龙,拖着长长的尾巴,全石材构造,有高迪建筑的怪诞,又有吴哥窟和马丘比丘的错觉。
仿佛从外星跌入地球的魔幻奇景,早在17世纪就诞生于吕宋岛,着实惊艳。它经历两次地震而幸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帕瓦伊教堂 Paoay Church
图:Kim David/ Shutterstock
▾
向南进入中吕宋区和马尼拉都市圈,就来到了古城聚落,这里保留了西班牙建筑和19世纪美式建筑。
马洛洛斯古城(Malolos Historic Town Centre)是菲律宾第一共和国诞生地,当时正值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美国的交接期,所以这里有美西混合建筑,以及19世纪末菲律宾近代史的痕迹,包含著名家族祖宅,例如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出身的许寰哥家族。
马洛洛斯古城Barasoain Church
图:Kim David / Shutterstock
▾
皮拉古城(Pila Historic Town)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西班牙殖民城市规划的城市,结构与维甘相似。
Pila Church
图:Shubert Ciencia/ Flickr
▾
在大都市马尼拉有座紫禁城般的城中城(Intramuros),被旧城墙包围,保留至今。1571年起,这里是西班牙帝国在东印度的统治中心,坐落其中的圣迭戈花园(Baluarte de San Diego)如中世纪迷宫,有古罗马气息。
圣迭戈花园
图:Thequeensescape.com
▾
吕宋岛是菲律宾最大岛屿和大城市所在地,但菲律宾殖民史发起于中部群岛米沙鄢(Visayas)。这里是麦哲伦首次发现菲律宾的地方,1521年麦哲伦登陆宿务(Cebu)并葬身于此,是西班牙在菲律宾最早的殖民地。
米沙鄢的内格罗斯岛上有座锡莱古城(Silay City),有“内格罗斯的巴黎”之称,这里布满建筑古迹、艺术品和文化活动,曾是西属殖民地布尔乔亚们的聚集地。
内格罗斯岛有蔗糖资源,所以集合了不少蔗糖业发家的贵族,糖业大亨加斯东(Gaston)和拉克松(Lacson)家族在此留下了建筑遗迹。拉克松家族1900年建造的废墟(The Ruins)是菲律宾又一废墟美学代表,有“菲律宾的泰姬陵”之称。
这栋意大利式建筑是栋已有120年历史的烂尾楼,烂尾到现在成了残破美学代表作,常被时尚博主拍照打卡。
废墟
图:Joseph Oropel/ Shutterstock
▾
锡莱古城对岸的伊洛伊洛城(Ilo Ilo)创于1522年,是西班牙在菲律宾群岛继宿务之后,创立的第二座殖民城市,也是西班牙殖民者1898年离开亚洲前的最后一座殖民城市,可谓西属殖民史最长的菲律宾城市之一,有许多文化遗产。
1731年建成的米亚高教堂(Miagao Church)也是地震巴洛克建筑,与帕瓦伊教堂一样历经地震而幸存。
教堂正面有精美繁复的天主教主题浮雕,两侧的塔楼与全石质构造,让人不禁联想到柬埔寨的吴哥窟,尽管两者无论时代还是信仰都相差甚远,却有交错时空的共性之美。
米亚高教堂
图:Michael D Edwards
▾
菲律宾古城跳岛之旅的最后一站回到古代史。菲律宾主体在吕宋岛,殖民史始于米沙鄢,古代史则在棉兰老。
棉兰老在菲律宾三大群岛的最南端,古城三宝颜(Zamboanga)取自郑和名字“三宝”,与印尼三宝垄一样都是郑和下西洋停留的地方,当地的苏禄苏丹曾拜见明成祖朱棣。
三宝颜是14世纪创立的苏禄苏丹国所在地,不断在西班牙人与苏丹间转手,1635年建的碧拉要塞(Fort Pilar)是西班牙针对苏禄穆斯林的防御工事,现在是三宝颜国家博物馆。
碧拉要塞
图:Wikimedia Commons
▾
麦士蒂索古宅
菲律宾古城的主体是一种名叫石房子(Bahay na bato)的独特建筑,石房子是古城的主要内容,经历上百年历史而保留至今,大多由家族世代传承。
1900年代初期,马尼拉街道上的石房子
图:Wikimedia Commons
▾
如今宿务的石房子
图:Wikimedia Commons
▾
石房子是西班牙、菲律宾和中国审美混合的建筑,通常是低矮的两层,一层是西班牙式大门、车库、走廊,二层是菲律宾大屋(bahay kubo),室内的贝壳窗、花雕、古玩等借鉴中国闽南美学。
建筑材料是石头,石材的稳固性可抵抗地震台风,又能适应多雨潮湿气候,室内通风凉爽,非常契合菲律宾的水文环境。
▾
石房子融合西、菲、中的混血风格,也叫建筑界的麦士蒂索(Mestizo)。
麦士蒂索是西班牙人与殖民地当地土著通婚后生育的后代,男性叫麦士蒂索,女性叫麦士蒂扎(Mestiza)。
麦士蒂索混血大量集中在西属殖民地拉丁美洲,在菲律宾的规模也非常庞大。同为前西属殖民地的菲律宾与拉美文化非常接近,虽地处东亚,却与太平洋西岸联系紧密。
1846年的菲律宾麦士蒂索人
图:Wikimedia Commons
▾
Justiniano Asuncion绘制的
麦士蒂扎人(Mestiza)
图:Wikimedia Commons
▾
菲律宾石房子与新马地区峇峇娘惹建筑相似,都是混血建筑。
前者是西班牙、菲律宾、中国混合,后者是葡萄牙、马来、中国混合,也叫折中主义建筑或中式巴洛克。
相似的外观
峇峇娘惹建筑(左)
菲律宾石房子(右)
▾
菲律宾石屋建筑
图:pzAxe / Shutterstock
▾
峇峇娘惹建筑
图:tripadvisor.com
▾
峇峇大屋(左)与石房子(右)
的 室内设计
▾
峇峇大屋的室内设计
图:ben bryant / Shutterstock
▾
石房子的室内设计
图:Wikimedia Commons
▾
菲律宾的华人融合度仅次于泰国,20%人口有华裔血统。华裔经济和政治地位都非常高,经典石房子多是华裔麦士蒂索家族祖宅,与新马、印尼的峇峇娘惹祖宅相似。比起娘惹旅游的高度开发,菲华麦士蒂索文化较低调,但其精美程度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身着玛利亚·克拉拉裙的华裔麦士蒂索
图:Wikimedia Commons
▾
克里索罗家族古宅(Crisologo)是维甘最负盛名的古宅,家族世代作国会议员。古宅以欧洲装饰艺术风格为主,有东南亚家具和中式点缀。
▾
维甘的西奎亚公馆(Syquia Mansion)是菲律宾第六任总统基利诺家族的古宅。基利诺与华裔西奎亚家族联姻,西奎亚家族19世纪来自厦门,Syquia是中文Sy Ki Ah的合并,由中文名转化为西语姓氏。
西奎亚公馆摆放了女主人的油画
图:kagandahanngilocosregion.travel.blog
▾
图:adrenalineromance.com
▾
石房子多采用混合风格的室内设计,不仅有马赛克地板,还用中国的外销瓷广彩作装饰。
▾
室内采用当地竹材编制的欧式椅,凉爽防潮,设有天主教神祇,室外庭院富含西班牙摩尔式审美。
菲律宾宿务最古老的石房子是华商Don Juan Yap 的Yap-San Diego古宅。马尼拉附近的城市马里基纳(Marikina)有一栋Kapitan Moy古宅,是菲律宾制鞋业之父Moy姓华裔的家宅,他19世纪来菲创业,被封甲必丹,将马里基纳变成菲律宾的鞋都。
石房子室内设计
图:All Posters.com
▾
封闭家族
菲律宾石房子的完整保护,是古城保育的基础。但为何能有这么多流传几个世纪而不败的古宅呢?当然离不开家族世代保护传承,这种世代族系延伸到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全方位勾勒着菲律宾的脉络。
石房子的主人:菲华麦士蒂索家族,几乎掌握了整个国家动脉。
1880年的菲华麦士蒂索家族
图:genringerart.com
▾
华裔麦士蒂佐:西奎亚-基利诺家族
图:positivelyyfilipino.com
▾
有菲律宾“革命弥赛亚”之称的何塞·黎刹、首任总统阿奎纳多、独立运动领袖旁尼发秀都是华裔麦士蒂索,三位政治伟人的祖宅和纪念馆,已成菲律宾经典古迹。
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出身于1861年来自漳州的许寰哥家族(Cojuanco),家族执掌政商界,位于马洛洛斯古城的祖宅是著名古迹。
马尼拉前市长林雯洛是华人,曾竞选总统;前总统阿罗约和现任副总统林丽妮的配偶也是华裔麦士蒂索;天主教会主教、华裔辛海绵是政治势力“人民力量”的精神领袖,也是阿基诺夫人的重要伙伴。
许寰哥-阿基诺家族
图:coryaquino.ph
▾
这些家族世代传承、长期把控国家资源。菲律宾有这么多保存完好的古城、古宅和遗产,侧面说明土地私有化严重,阶级流动停滞,来回都是几个家族把持,缺少外力破坏。
仅菲律宾总统的构成就能看出权力流转的封闭性:历任总统之间是近亲属,母子(阿基诺夫人与儿子)、父女(阿罗约与父亲)、姨表兄(马科斯与拉莫斯)等。臭名昭著的前总统马科斯侵吞的国有资产至今没有被追缴,其遗孀和儿子还在当国会议员。
马科斯遗孀伊梅尔达在布满艺术品的祖宅
恐怕皆为贪污所得
图:纪录片《The Kingmaker》
▾
封闭的家族与停滞的社会流动,虽有助古迹保育,让文化得以传承,却极大阻碍了菲律宾社会发展,造成贪腐犯罪和国家经济滞后,阻碍了旅游业开发,所以菲律宾虽有丰富的文化古迹,却落后于其他东亚国家。也正因为缺乏开发,古迹才免于人工痕迹、原汁原味、愈加稀有。
事物为自我吞噬,也为自我发光。
*
本期背景音乐《Kahapon At Pag-Ibig》是一首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菲律宾民谣,新加坡电影《爸妈不在家》片尾曲,电影名Ilo Ilo是片中菲佣的家乡,也就是文中介绍的伊洛伊洛城。
乐队Asin意为“大地之盐”,代表谦和虔诚的大众,融合民谣、摇滚、部落元素,力求回归音乐本真。Asin成员经历暗杀、移民、解散重组等困难,至今仍是最经典的菲律宾民谣乐队,每首歌都很动听,真诚而有力量。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
▾
暂停征稿
但是要投也不拦你 嘿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