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1992年,香港电影迎来一个爆发性高峰。

其全年电影本地票房收入12.40亿,海外票房收入18.60亿。票房总计破30亿,创下上世纪20年来香港电影票房最好成绩。

这一年,周星驰成为最大的赢家,他的7部作品有5部杀入全年票房前十,且分别占据1到5位。

这5部作品中由大都会电影出品,杜琪峰导演的《审死官》豪取4988万港元票房,拿下当年票房冠军。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杜琪峰导演成了周星驰新的“贵人”,这对组合也令全港瞩目。

大都会电影的创办人,是邵逸夫的第二任太太方逸华,因为《审死官》的成功,邵氏决定投资让周星驰和杜琪峰合作拍摄电影《济公》,望能以本片重振邵氏昔日雄风。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1993年《济公》上映后,在香港拿下2156万港元的票房,位列全年票房榜第14位,成绩并不理想,邵氏的计划打了水漂,杜琪峰与周星驰也因创作理念不合自此分手。

同年台湾片商王英祥以3000万台币买下电影《济公》在台湾的发行权,上映后票房依旧惨败。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周星驰电影的两连败,也致使台湾片商开始意识到需要对香港电影的投资进行限制。

后来王晶在一档电视台的采访节目中发声,认为周星驰的《济公》,是港片没落的一个开端。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我们都知道王晶与周星驰素有嫌隙,他说的话究竟是事实,还是故意针对周星驰的言语,今天皮哥就带大家揭开《济公》那段尘封的电影往事——

一、

先说说,周星驰鼎盛时期的惊世大作《济公》为何会大败?

如今在豆瓣上,有11万人为《济公》打出7.4分的评分,这在周星驰和杜琪峰的电影中都处于一个不错的分数段,可见这部电影其实是质量过硬。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然而它当年票房不理想,是因为犯了2个定位上的“失误”。

1、周星驰的济公形象

一提起济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游本昌的济公形象,在80年代他曾经风靡大江南北。

其实游本昌的济公也是参考了历代书画作品中的济公形象,香港人和台湾人也许没有看过游本昌的《济公》,但对画像上的济公形象也早已非常熟悉。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周星驰的济公,首先年龄上就有些对不上,形象上过于颠覆,披头散发不像济公,更像戴了僧帽的苏乞儿。

一部作品的成功,主角的形象占了很大的因素,周星驰的济公在当时来说,太过超前了。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2、故事上并不是一个纯喜剧

杜琪峰其实借用济公的外壳,讲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天上的降龙罗汉下凡,试图引导一个十世乞丐找回自尊心,一个十世娼妓找回廉耻心,一个十世恶人找回慈悲心。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杜琪峰的暗黑风格,和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在《审死官》中产生了好的化学反应,但在本片中却引起逆反效果。

因为前者讲的是“案件”,后者讲的是“哲学”。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济公》最终结局足够悲壮,也发人深省,但这样的故事在短时间内很难让观众领会其深刻的内涵。

而当时的观众看周星驰的电影,只想找乐子,自然不会接受,因为“看着累”。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综合两个原因来看,周星驰《济公》的失败是终究是因为“生不逢时”。

二、

《济公》在台湾上映之前,香港电影在台湾拥有怎样的地位?

80年代—90年代初期香港电影的利润来源,除了本地外,台湾地区是最大一块。

当时台湾有5条院线,需要足够多的电影来供应,由于台湾电影自身生产有限,再加上当时台湾地区对于好莱坞电影适用的是配额制度,香港电影就成了台湾片商的采购的必选。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根据相关专业人士的描述,1993年前的香港电影,可以用“吃得肥腻”来形容。

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部电影在未开拍之前,台湾片商支付的台湾地区发行费用,就已经足够收回,电影上映之后的所有收入,都是赚的。

供不应求的市场下,就养成了香港制作公司“漫天要价”,和赶着拍片的习惯。

譬如:周星驰成名的1990年,一共推出11部电影;刘德华1984年推出了14部电影,被称为“刘十四”;还有“张一打”、“郑九组”,都是如此。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香港人还极懂变通,拍摄电影时往往会根据市场的需要调整电影的内容。

比如《赌侠2:上海滩赌圣》的女主角是巩俐,但考虑到台湾对大陆演员的禁令,剧组又找台湾演员方季韦拍了另一个版本。

《黄飞鸿之三:狮王争霸》也存在内地、香港、台湾三个不同版本。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在这一方面讲,香港电影的辉煌,离不开当时台湾市场带来巨大利润的支撑,当然香港电影在台湾票房也让台湾片商赚得盆满钵满。

而这一切,在周星驰《济公》在台湾发行票房惨败后,发生转折——

三、

《济公》票房惨败,对香港电影造成怎样的深远影响?

1993年周星驰《济公》在台湾的票房失败,引起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台湾的片商觉悟到,对待香港电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盲目乐观了。

因此片商们联合起来,找香港的制片公司谈投资,他们单方面决定要设一个天花板,以后每部电影的投资将不超过1750万港元。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香港的公司仗着手握片源,并没有接受。

为此,他们还针对台湾片商做了一个调查,结论是台湾的片商是纸老虎,他们不敢玩大的,理由是他们手头上的电影存货只够支持3个月。

如果香港的公司联合起来,不给台湾片商供应电影,那么在3个月后他们没片可放,自然就要坐下来好好谈。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但是香港电影公司千算万算,却恰恰忽略了好莱坞电影入侵。

其实当时好莱坞电影对亚洲市场的全面入侵早有征兆,1993年香港本土票房第一位不是港片,而是环球影业的《侏罗纪公园》。

这部电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创造了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CG怪物——恐龙。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这标志着好莱坞电影在这一年进入了电脑特效时代,其带来的视觉冲击是无法抗拒的,而由此引发的电影工业革命亦必将对全世界电影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台湾片商看到了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吸引力,他们决定放弃香港电影,转而去支持好莱坞电影。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在当时台湾的新闻局规定每部好莱坞电影只能进8个拷贝,在台湾片商的强烈要求下,新闻局决定放开限制,从原先的8个一口气增加到100多个。

这一改变令好莱坞电影进入台湾市场变得畅通无阻,而对香港电影来说,他们的市场不复存在了。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更雪上加霜的是,台湾片商普遍都有自己的电视台,他们也会在自己的电视台播放买到的港片。

随着竞争的恶化,每部港片在院线下映的时间,和在电视台播出的时间挨得越来越近,一些电影甚至在院线上映仅一周,就在电视台播出了,这也使港片在院线撑下去。

后来90时代中期VCD流行,使电影盗版问题日趋严重。

这三件事同时作用,1993年后的短短几年,香港电影彻底走向没落。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四、

王晶与周星驰

在某节目中,王晶就讲到了关于《济公》和香港电影的这些往事。

他个人认为香港电影的没落,就是因为失去了台湾市场,而周星驰的《济公》正是将香港电影带入低谷的一个源头。《济公》也成了他喉咙里咽不下的一个刺,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王晶向来是有一说一,他和周星驰之间存在矛盾事情,他也从不忌讳。

一是:在1992年前后,两人本想合作,为嘉禾拍摄电影《少年李小龙》。嘉禾的蔡永昌许诺投资并给王晶和周星驰800万港元片酬,此外还有分红。但周星驰后来单方面找嘉禾谈合作并达成协议,还是以800万港元片酬主演《武状元苏乞儿》,把王晶直接踢出局。

这件事并没有使王晶和周星驰立即翻脸,但使王晶看透了周星驰的为人。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二是:《千王之王2000》拍摄过程“不欢而散”事件。

王晶原本计划拍摄7天,每天支付周星驰超过120万港元片酬,但后来因合作不愉快,在第6天王晶让周星驰走人,但依然很阔气的支付了7天的片酬。

此事之后,两人正式分道扬镳,至今没再合作。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王晶多次自白,他和周星驰不是朋友,但他也欣赏周星驰工作认真的态度,以及才华。

因此皮哥认为,王晶虽然一直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却不会很卑鄙的故意去抹黑周星驰,他所说的话很客观,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综合以上来看,香港电影的没落,是时代结果,周星驰的《济公》只是巧合撞在了时代枪口上,没有《济公》它依旧会走向没落……

王晶将香港电影的没落归咎于是失去台湾市场,也有些以偏概全。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当然香港电影的全面没落,还是有很多客观的因素。

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和中国,也对香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很多电影公司在这场浩劫中倒下,剩下的像嘉禾这样的大公司也是元气大伤。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在1997年前后,周润发、成龙、李连杰、杨紫琼、吴宇森等香港电影人,都相继到好莱坞发展。

而剩下的那些包括周星驰、刘德华、徐克、林超贤在内的电影人,也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全面开放而转向内地拍戏,这些电影人的流失更加剧了香港电影的没落。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就连嘉禾总裁邹文怀,都曾经感叹自己要是再年轻20岁,也可以到内地拼一把。

由此可见香港电影的没落,亦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的,不是一两件个案的结果。

杜琪峰与周星驰的分手之作,终成了王晶喉咙里,咽不下去的一根刺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上一篇新闻

半个月内四人离世 他们带走了香港的一个时代!

下一篇新闻

巩俐的同学、陈道明的荧屏CP,《知否》藏了个“中老年女子天团”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