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濒临灭绝的苏门答腊犀,我们还有机会吗
文:TRAFFIC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不可能会遇到苏门答腊犀牛(Dicerorhinus sumatrensis)的地方,当你进入位于美国中西部的辛辛那提大学的齐默大厅时,它就在那里。
它名叫伊普(Ipuh),重达一吨多,是一个庞大的标本。它全身呈现紫红色,角已经被削去,它的表情可以说是阴郁的,甚至是严肃的。
伊普是在苏门答腊岛野外出生的体型最大的雄性苏门答腊犀牛,其标本仍在辛辛那提大学
©️Mongabay / Jeremy Hance
伊普或许并不出名,但它很可能是这112年内的圈养苏门答腊犀牛的雄性“祖先”。
拯救计划 灵犀再现
在往期文章“灵犀不再 — 如何让苏门答腊犀重见天日”里面,交通君与大家一起了解了神秘且极度濒危的苏门答腊犀牛,也介绍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圈养育种的拯救计划,而就在前几日,这项拯救计划第一步的“凯旋之音”就吹响了。
11月25日,一头成年雌性苏门答腊犀牛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省东部的西库泰区陷入阱坑,这是由苏门答腊犀牛救援计划的野生动物专家设置的,24小时之内,环保人士和印尼政府官员将犀牛转移至了西库泰区的康复中心,在那里兽医和犀牛专家将对其进行全天候照料。
这头犀牛取名叫帕胡(Pahu)。
这头被捕获的雌性苏门答腊犀牛被取名为帕胡(Pahu)
©️WWF-Indonesia / Ridho Hafizh Zainur Ridha
加里曼丹省东部的保护机构负责人Sunandar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帕胡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另一份声明中称,康复中心的团队将努力确保它在新环境中的安全和健康。
曾经低靡的圈养史
苏门答腊犀牛是这个星球上最具进化特征的哺乳动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由于栖息地丧失、偷猎等原因,苏门答腊犀牛在野外已不足100头,或许只有30头左右分布。
苏门答腊犀牛自早期就处于被圈养的“命运”下,根据资料《圈养中的犀牛:自罗马时代至1994年间的2439头犀牛名单》(The Rhinoceros in Captivity: A List of 2439 Rhinoceroses Kept from Roman Times to 1994),已知被圈养的第一头苏门答腊犀牛是在1941年被捕获的,它被安置在苏门答腊岛的北端。
1889年,一个更加引人注目的事件发生了,一头在印度加尔各答动物园内的苏门答腊犀牛在被圈养几年后成功繁殖,生物学家曾撰写了一本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关于圈养护理和繁殖的手册。
婕朗(Jeram), 图为它被绑在棕榈树, 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一头被圈养的苏门答腊犀牛,它差点被偷猎者捕获,但野生动物护林员首先赶到了那里 ©️Mohammed Khan bin Momin Khan
自1959年开始,在瑞士的巴塞尔动物园和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的领导下进行了一次抓捕苏门答腊犀牛的探险。在1641年至1984年间,共有56头苏门答腊犀牛被记录在圈养数据中,直到1980年,它们全都死亡了。
1984年随着新加坡会议的召开,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政府官员与动物园之间的一项协议标志着该国际计划的正式开始,该计划将40头苏门答腊犀牛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英国和美国圈养繁殖起来,试图避免灭绝。
在1984年行动中用来转移被抓获的苏门答腊犀牛的桥和板条箱 ©️Francesco Nardelli
但事实证明,整个事情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得多,在短短的11年内,该计划失败……
首先,最初表现出兴趣的两家动物园——迈阿密动物园和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动物园由于成本高昂而退出该计划。
在马来西亚捕获的犀牛被装上卡车运走。在1984年会议召开后的几年里,马来西亚决定不把犀牛送到美国或英国的动物园
而当时马来西亚半岛不愿意分享犀牛给国外的动物园,这意味着最终美国和英国的动物园只能依靠一个犀牛种群:来自苏门答腊岛的犀牛种群。
第一头犀牛于1984年11月抵达美国,在洛杉矶度过冬天后前往了辛辛那提。
由于捕获队伍不具备专业知识,且拒绝了所有国际援助和建议,对这些动物进行的捕捉活动让他们陷入巨大的危险,随着更多的犀牛被捕获,死亡数量也变得越来越高。
为在马来西亚半岛捕获的犀牛准备的运输箱
©️Mohammed Khan bin Momin Khan
到1995年,在被抓获的40头犀牛中,近一半已经死亡,没有一头犀牛在圈养中成功繁殖。今天,这个计划仅有一位幸存者:比娜(Bina),它居住在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的坎巴斯国家公园里,已经被圈养了27年,环保人士仍在努力让它繁殖。
圈养的死亡魔咒
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犀牛死亡呢?专家指出了几个原因:首先,由于捕获的对象均为处于难以繁殖的现状,许多被捕获的犀牛可能年龄较大,面临着基因衰退。
更糟糕的是,动物园和保护区一开始就把犀牛喂错了,他们习惯了照顾黑犀牛和白犀牛,而不知道如何满足苏门答腊犀牛的特殊需求。
在苏门答腊捕获的一只雄性小犀牛被护林员喂食了全脂牛奶。不久后, 它去世了©️Mohammed Khan bin Momin Khan
作为热带雨林动物,它们不吃草,只吃树叶和树枝。它们倾向于把植物吃进嘴里,然后大口地咀嚼,直到吃光。
另一个问题是疾病。这些犀牛很可能年纪较大,是近亲繁殖的,它们面临的问题包括癌症、眼部疾病、寄生虫,在某些情况下还有细菌感染。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马来西亚半岛的养护环境中,基本卫生条件普遍较差,至少有一些苏门答腊犀牛长期生活在缺乏基本卫生规程和生物安全措施、缺乏经验丰富的兽医护理的设施中。
这头苏门答腊犀牛于1985年在马来西亚被捕获。之后,它被送到泰国作为送给泰国国王的礼物。在被捕获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它在动物园的围栏里被意外勒死,因为围栏间宽度不对©️Mohammed Khan bin Momin Khan
繁育终于成功
随着20世纪的结束,1984年开始的苏门答腊犀牛圈养繁殖计划至今还没有繁殖出一头小犀牛。
作为美国最后两只苏门答腊犀牛的家园,辛辛那提动物园对苏门答腊犀牛的繁殖行为指出了几项重大发现,其中包括雌性只有在与雄性接触时才会排卵。
▲世界上第一头出生的圈养苏门答腊犀牛安达拉斯©️Cincinati Zoo
▼庆祝第一头圈养出生的苏门答腊犀牛的会议合影©️Terri Roth
安达拉斯(Andalas)于2001年在辛辛那提出生,是世界上第一头圈养的苏门答腊犀牛。这一成功,以及随后其他四只幼崽的出生,导致了对整个项目的重新评估。
现在,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犀牛原始栖息地的繁殖中心,认为这是圈养繁殖的未来。
1995年对该行动的批评达到了顶峰,目前看来对当时圈养繁殖项目失败的说法过时且几乎有偏见。
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出生的两头小犀牛之一,它们的出生为圈养繁殖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Rhett Butler / Mongabay
于今年九月初,包括国家地理、WWF、IRF、IUCN和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宣布了一项经过印度尼西亚政府认可的捕获野生苏门答腊犀牛的计划,并建造了两个额外的设施来容纳它们。
这个计划是通过引入野生犀牛来补充和增加目前圈养种群急需的遗传多样性。这个新计划实际上已经在两年多前开始了,令人遗憾的是它以悲惨的发生而开始。
婕朗(Jeram)正在马六甲动物园的泥浴中休息,1984年人们在一个棕榈种植园中发现了它,它在马来西亚圈养的时间比其他犀牛都长,于2002年去世 ©️Mohammed Khan bin Momin Khan
2016年3月12日,一头雌性苏门答腊犀牛偶然间陷入由环保主义者设置的陷阱,但由于它在被捕获前六个月持续的伤以及被困在陷阱中近四天半的时间,让它承受过度压力和光照,几周后就死亡了。
尽管如此,这次意外并没有打击环保人士,他们仍然认真对待圈养繁殖的计划,正如新宣布的苏门答腊犀牛救援计划所示。
高级野生动物护林员与兽医在运输捕获犀牛的箱子前握手
©️BORA
简言之,该救援计划共分为三步骤:通过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两个新的苏门答腊犀牛保护区(一个在加里曼丹岛,一个在苏门答腊岛北部),并扩建坎巴斯国家公园现有的设施;通过搜索救援的方式将孤立生活或小规模的犀牛迁移至附近的保护区内;将犀牛纳入一个单一的保护育种计划,该计划将使用最先进的兽医和畜牧业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种群数量。
随着圈养育种计划的展开,近期对帕胡的营救是这系列捕获转移行动的第一步,即使不考虑到捕获转移的风险,这仍可能是拯救苏门答腊犀牛种群的最后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