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又成高考热搜专业第一:哪所大学最强?本科毕业年薪几何
截至7月1日,本科批次的高考志愿填报基本结束。根据《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报告,人工智能(AI)连续三年蝉联热度增幅最高的专业:2020年增长42%,2021年增长52%,2022年增长54%——增长速度也逐年递增。
数据来源:《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报告
据了解,AI专业在2018年才正式成为本科专业之一,当时只有35所高校增设了这一专业。而到今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439,超过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总数的1/3。
那么,高校中的AI到底是怎样一个专业?它为何能蝉联三年高考热搜专业榜一?这一专业中的名校们又都有哪些?南都记者将从国内高校AI专业排名、AI的薪资、就业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AI专业:南京大学1 最强,山东相关高校最多,山东相关高校最多
根据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有95所高校新增AI专业,为新增备案专业中数量最多的专业。那么,国内已经设立AI专业的高校在学校条件、学科支撑、专业生源、专业就业、专业条件5个方面表现如何?
6月18日,世界公认的四大排名发布机构之一的软科(ShanghaiRanking)发布了2022年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其中就包括了AI专业。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专业排行榜自2021年首次发布,去年有107所高校上榜。今年参与这一排名的高校共有221所,是去年的两倍有余。榜单按照上述5个维度将高校评为了A+、A、B+、B四个等级。
今年得到最高评级A+的高校共有8所,是去年的两倍。南京大学拔得头筹,学校条件、专业生源、专业条件皆为A+;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位居第二,成为TOP8中唯一一所非985高校;清华大学则排名第三。
评级为A的高校也从去年的17所升至36所,包括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评级为B+的共有43所高校,评级为B的有134所。
值得一提的是,在榜单的前100名中,有19所双非高校,其中排名最高的是49位(包含同分同排名情况)的重庆邮电大学。
南都记者从2018年首次设立AI专业开始,梳理教育部度每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发现,2019年是高校AI专业“井喷”的一年——共有180所高校设立了此专业。此后两年,申请设立AI专业的高校数量逐渐回落至2021年的95所。
对比同年申请设立AI专业的高校数量和进入软科排行榜的高校数量可以看出,2018年的上榜率最高,达到了94.29%。2019年大幅下降至57.78%,2020年、2021年分别以16%左右的幅度持续下降。其中进入A+/A级的高校占比也自2018年以后呈断崖式下跌,进入B级的高校占比有所升高。
从前文提到的进入今年榜单A+/A级的高校不能难看出,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双一流高校,它们通常也是较早设立AI专业的高校。随着年份递增,这些高校的AI专业实力也逐渐增强,因此在榜单中排名靠前;而新设立AI专业的高校则更多地被列入B级。
从地域来看,教育部数据显示,设立AI专业的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地区分别是山东(35所)、江苏(32所)和北京(31所),均超过30所;湖北(27所)、河南(24所)、广东(21所)紧随其后。据统计,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只有西藏尚无高校设立AI专业,香港、澳门的高校则主要在硕、博阶段开设AI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设立AI专业的高校数量并不一定与质量成正比。
如果将范围缩小至进入软科榜单的高校,上榜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地区分别是北京(24所)、江苏(22所)、上海(13所)和山东(13所),而拥有最多所A+/A高校的是北京(11所)、江苏(5所),其中北京的上榜率和A+率都是最高的。
南都记者根据各高校的AI专业评级赋分(A+对应4分,A对应3分,B+对应2分,B对应1分),将相应地区所有设立AI专业的上榜高校得分相加后除以上榜高校数量后计算得分,分数越高,该地区高校的AI专业质量越好。
计算结果显示,得分最高的是北京(2.29分)——这意味着,北京高校AI专业的质量和数量都名列前茅。相比之下,尽管河南设立AI专业的高校数量多达24所,但并无进入A+/A的高校,因此得分仅为1分。
AI顶会论文数:清华2 第一,全球前十中国占四,全球前十中国占四
除了AI专业的教学实力之外,高校的科研能力也不容忽视,这关系到该高校在中国乃至全球AI领域的影响力。
CS-Ranking(以计算机科学领域顶会论文数量为唯一评判标准的排行榜)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内,全球AI领域内在顶级会议发表论文数目排名前十的高校中,中国高校4所,美国高校4所,新加坡高校2所。其中前三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北京大学。
图源:CSRankings官网
若将范围放缩小到中国,那么排名前十的分别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3
AI就业:首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30万
AI专业属于计算机科学下的子方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的岗位包括机器人、电子信息系统、SG通信、云计算、数字传媒等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开发工作,以及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驾驶等产业领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据《扬子晚报》报道,2018年即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的南京大学今年迎来了首届毕业生。72位本科和33位硕士毕业生中,本科生平均年薪30.38万元,硕士生48.21万元。
猎聘发布的《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也印证了上述数据。报告显示,从2022年1到4月新发应届生职位的平均年薪来看,AI行业中高端人才平均年薪最高,为28.91万元。此外,AI领域新发职位三年来都在增高:2019年同比增长13.96%,2020年同比增长28.12%,2021年同比增长51.39%。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发展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生产过程智能化。随后AI相关政策便进入密集出台期。政府工作报告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提到“人工智能”,2022年再次提及“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意味着更广泛的就业方向。比如2021年4月发布的《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率先在煤矿、医疗、交通、金融领域应用和推广,全面完成智能煤矿改造;2021年8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培训人工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城市运行企业。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撑和远高于平均水平的薪资,对于吸引人才无疑是极其有效的。根据猎聘发布的《2022未来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投递AI领域的中高端人才和应届生占比均在前十。
不过,一位从事AI领域工作的工程师提到,2015年到2018年,AI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因此在各行各业中会有较多的需求和应用,这种井喷式的场景需求自然诞生了大量人才缺口。但随着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加,行业也慢慢成熟,市场逐渐饱和,后面能发掘的新场景也越来越少,近几年的AI人才需求“会变小”。平安科技联邦学习技术部总经理王建宗也表示,如今AI的泡沫“已经没了”,短期内不会再回到2019年之前的“全盛时期”。因此他建议,如果高考分数足够,可以优先考虑报考计算机科学这类一级学科;如果分数差一点,可以考虑信息工程自动化、网络空间安全或者是软件工程;最后再考虑成立时间较短的大数据、物联网、AI等专业。采写:南都见习记者杨博雯 记者胡耕硕制图:李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