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管院)由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和裴丽生、马洪等200多位高级科研人员发起,于1986年9月1日经陈云同志批示,在宋平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1987年6月2日,经中国政府批准成立的国家事业单位。这是我国第一家经国家批准的专门从事管理科学和相关交叉科学研究的新型科研咨询机构。为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的理事单位。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著名画家江治安先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面向高校、商会、企业、机构、等开展理论研讨、咨询、课题、高端论坛及学术会议,推动我国经济事业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次申报课题中:“谈中国画的传承——兼议发展与创新”作者江治安先生 理论、结合创作实践,为中国艺术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卓越贡献。著名画家江治安先生荣获一等奖并颁发证书以兹鼓励。

作品赏析: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金秋银山(190x78cm)

艺术家简历:

江治安,江西余干人,字江山,号临风阁主人,1947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中国国礼艺术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促进会终身名誉主席,《大家名家》艺术顾问,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台湾故宫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和教授;中国国学功勋艺术家。应邀为北京奥运会集体创作巨幅国画和奥运会圣火传递图,获奥运会特殊贡献奖,中国文联全国书画院协会第二届走进生活徐悲鸿奖,2005年首届名人论坛书画金奖,文化部艺术创作院一带一路百米长卷主创艺术家并获金奖,中央电视台《智慧栏目》特别贡献奖等。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片栏目,江西电视台多次拍摄影视艺术纪录片;出版了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江治安》、《江治安国画》等几十部专集和合集,多次应邀走进中央两会《人民代表报》和《人民政协报》专题报道,《人民日报》、《中华儿女》、《鉴宝》及各家网络媒体多有报道。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雄奇壮观天门山(365x110cm)

谈中国画的传承一一兼议发展与创新

文/江治安

中国画历来讲究传承(其他艺术也都有传承),即继承传统。愚以为中国画的传承,一是工具的传承,二是思想理论和技法的传承,三是师门的传承,四是民间自学草根的传承。

中国画讲书画同源。远古没有文房四宝,人们在石板、龟甲、画像砖、钟鼎石鼓上刻铸书画。那时的工具是石、骨、龟甲、刀、青铜器或墓室画像砖等。到了春秋战国,秦汉之时,则有了笔墨、竹简、帛绢,西汉蔡伦总结和丰富了造纸术,而宣纸据《历代名画记》和《新唐书》记载,起源于唐代安徽泾县宣城等地。唐以后则中国画的工具就较完备了,即具备了笔墨纸(宣纸或绫绢)砚的文房四宝,一直延续到近现代和当代。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清凉世界(190x80cm)

中国画技法的传承,主要是文房四宝完备后的技法传承。中国画和书法主要通过点线的运动组合而成,也可称为点线的舞蹈,且工具相同,故我们历来讲书画同源,主要是工具相同,且以点线表现为主。古代中国画主要以线为主,点辅之,再发展到点线面的构成,慢慢有了点线的勾勒皴擦点染,有了墨韵的浓淡丰富变化,有了墨分五色。而谢赫“六法”则有: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其中包括了构图(经营位置),造型(应物写形),写生(传移模写),笔法(骨法用笔),染色(随类赋彩),神韵(气韵生动)。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黄鹤楼胜境(136x68cm)

在当时谢赫六法是对中国画传承基础上极大的发展和创新。以后中国画家们在不断的继承发展中提出了“十八描”的人物画技法,高远、平远、深远及散点透视法,提出了能品、妙品、神品、逸品之说。所以中国画是在历代传代理论技法传承中创新和发展的。技法的传承主要经过两个途径,一是拜师学艺,登堂入室听老师面授;另一个是自学成才,研读历代名家,临摹古人和当代名家之作,在此基础上写生创作。先谈拜师学艺,古代没有美术学院,学国画主要上门请教,或叫入室弟子,关门弟子,有权势钱财子弟也可聘老师到家中授课,或亲友相传,父子相承。到近现代则有了专业美术院校,通过考试入学,由讲师教授面授。不少艺术院校,艺术研究机构,甚至书画家个人办起了各种长短培训班,这就是学院派了。还有些没条件或机会入院校培训的学子,但又有艺术天赋,痴迷书画,有志气有思想又有理想有追求的学子,则会克服重重困难,不怕挫折冷遇,坚毅不拔地学习,同时自学文学美学哲学来丰富提高自身修养,这少数民间或草根艺术家,不受门派影响,广收并蓄,终以造化为师,经长年积累,大器晚成者有之,卓然成家者有之,古今亦不鲜见。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虎跳峡览胜(136x68cm)

有人认为,传承就一定要拜师学艺,要对某某大师流派忠实传摹,就要象某大师,有其风格或品位。这种认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前朝古今中外大师们的作品,虽有其风格和品位,但亦只是艺术长河中的流水,波涛和浪花,而不是艺术的本源。艺术的源泉应该是火热的生活,随时发生的大小历史事件或常人动人故事,是自然造化,是名山大川,长江大海世界万象。如只追求象某大师,走不出其影子,只是浅薄形似而已。苏东坡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言:“学我者生,象我者死”。故传承的关键是为了发展,要创新,要超越。前朝大师是不可替代的,但可以超越,如一味地认为要象前人,临董源,巨然,黄公望而不敢越雷池半步,那还有中国画的今天吗?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大漠腾龙(136x68cm)

姚治华教授认为书画家“首先要把握住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寻找艺术本源,从大自然中领会艺术真谛,在生活中吸取营养。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就是画家和自然融为一体”。一个力求改革创新的画家,一定是在传承了先进艺术思想和中外优秀技法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了书画艺术规律,能融百家之法为我法,得无法之法为至法。走千山涉万水,拜大自然为师,胸有古今中外,腹藏万水千山,则创作下笔如有神,新作如滔滔江水源源不断,气韵如云海翻腾,气象万千;或如驾雨乘风,挾雷裹电之神龙难见首尾,岂闲门造车抄袭古人名师之辈能与之同日而语也。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壶口金涛(190x90cm)

当然,艺术的创新要历尽坎坷甚至是痛苦的磨炼,往往是几十年或一辈子的熔火炉炼。像黄秋园砚田耕耘一辈子,至死画稿飘零,穷愁潦倒,连入个省美协会员都被拒之门外。杜荀鹤言:“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篷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故艺术大家,艺术院校可出,民间草根也可出。正如吴冠中陈丹青们言,真正的艺术家在民间,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凡高、齐白石、黄永玉、黄秋园…莫不如是,且他们都是在传承基础上有发展创新的艺术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桂林象鼻山(136x68cm)

中国画的发展创新,离不开思想观念的发展和创新,即画外功的修养,不然你只是个懂点技法的画匠。中国画是中国的国粹,必须要有中国历史文化的底蕴,离不开中国古典文化的滋润,哲学的,美学的,文学诗词等画外功的修养。一幅好画,哪怕是小品,题上高雅的款式一或一首小诗,则锦上添花,诗书画合一。郑板桥所以能成为杨州八怪首屈一指者而卓然成为大家,就因其离经叛道,自成一格发展创新。其独具一格的书法神采飞扬,高风亮节爱民济世的题画诗,让其作品传扬千秋:“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虚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没有这些传咏千秋的诗句,光凭其竹石兰花,就没有这久负盛名的郑板桥。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黄河颂(90x190cm)

齐白石只跟外祖父读了一年私塾,来自民间的一位雕花木匠,但他燃松明读诗,勤学不辍,其题画诗让其作品平淡中见高远,使内涵外延大大拓展,这种诗书画印合一,使其成为一位来自民间却震古烁今的一代大师,其题不倒翁:“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题画梅:“兴来磨就三升墨,写得梅花顷刻开。骨骼纵然清瘦甚,品高终不染尘埃”。齐白石自评:诗第一,印第二,书第三,画第四。这也说明文化修养对书画家有多重要。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陶魂(108x218cm)

中国画的发展和创新,应在古为今用基础上发展,洋为中用的交流中创新。任何绘画艺术门类都会因工具材质不同,表现技法的差异而产生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中国画丰富的水墨表现力,墨色同辉的效果,是油画、水粉、水彩等西画门类无法比拟的,但也有因材质工具表现的局限性。因此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也可借鉴西画的经验,如素描透视光色变化等,值得中国画参考借鉴的,丰富的油画水粉,丙烯画的表情方法是可以丰富国画表现方法的。张大千、刘海粟、黄永玉泼墨泼彩,甚至用排笔涂刷,只要能出艺术效果,能夠创新出彩就可大胆吸收利用。

但有些人搞的一些丑书丑画,不继承传统,不深入生活,不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内核,而一味地张扬丑陋的个性,胡乱的鬼画道符并不知羞耻地谓之所为的创新,只会污染艺术环境,误导学子。这种所谓的创新,其实是艺术园地中的糟粕和垃圾,我们必须进行批判并且坚决反对,给予清除。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课题研究获奖人——著名画家江治安

孔子临川图(90x158cm)

今天我们国家很重视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让我们国画艺术家深入到生活中去,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回到大自然中去和祖国大好河山对话,吸取营养,胸有怀火热生活,腹藏万水千山,才能创作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大家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有感于此,得小诗两人首:

其一

传承艺途之本分,

发展实应大事情。

道子择端千载颂,

袁江公望万家临。

披麻荷叶童生本,

造化自然大师经。

发展创新今有谁,

低头地下有精英。

其二

绘事般常有承传,

志高悟远似狂颠。

从来形似小儿戏,

叛道意深象万千。

大匠门前守雷池,

虚名盖顶过眼烟。

讲台咫尺终有限,

万水千山天地宽。

上一篇新闻

第158期|上海艺术展览预告

下一篇新闻

「专题报道」重点推荐画家—何远鸣画马作品欣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