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当代著名画家范长江的艺术人生

大家档案

当代著名画家范长江的艺术人生

小档案:范长江,生于1953年1月,上海嘉定人,1974年起追随书画前辈钱君陶20余年。现任上海香梅画院院长、东华大学兼职教授。其国画风格受明末清初文人大写意画家青藤(徐渭)影响很深,数十年来力求逐其遗意,再图变革。其笔法自然、质朴,在对大气、清逸的品格追求中,洋溢着一种真诚的艺术感染力,并展露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范长江著有《范长江画集》、《范长江中国画选》以及长篇人物传记《和平使者》、《陈香梅与陈纳德》、《辛亥元勋》、30集电视剧本《飞虎英雄》等。其艺迹除多家电视台、报纸报道以外,还被载入《中国书画名家名作选集》、《艺术中国》、《上海书画篆刻家名典》等典籍。其书画作品被博物馆、美术馆、知名企业及个人收藏。

当代著名画家范长江的艺术人生

题记: 提起“范长江”,大家不由得想起曾担任人民日报社老社长的“范长江”,他是党的新闻宣传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从1950年1月到1952年6月,短短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范长江同志率领报社全体同仁,兢兢业业,奋力开拓,这期间,《人民日报》成为党中央机关报的转变,在全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天我们所讲的“范长江”不是昔日著名新闻工作者——范长江,而是当代著名画家——上海香梅画院院长范长江。

1953年出生于嘉定。师从钱君匋二十余年、田桓六年,中国画“海上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现任上海香梅画院院长,东华大学兼职教授。曾在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及欧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及联展。

当代著名画家范长江的艺术人生

《福禄》范长江/绘

45年前,在举国上下“批黑画”时,他拜入艺术大师钱君匋门下,此后追随20余载,得偿所愿。

他承前人遗志,一生痴迷大写意文人画;又创“融和主义画派”,被称作“一位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艺术家。”他是飞虎将军夫人陈香梅的挚友,上海香梅画院的创办人,也是“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范长江。

拜师钱君匋先生  

1953年,范长江出生在嘉定西门项泾桥堍一座三层老洋房内。他从小喜欢读书写作念诗,爱好绘画。然而当时条件艰苦,并没有学画的资源。1970年春,还在插队落户的范长江被选送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学校学医。毕业后,他被分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成为一名药剂师。工作之余,他仍放不下心爱的画笔。

1974年春,他在忘年交曹达的牵线下,认识并拜入海派大家钱君匋的门下。“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我第一次见先生是在重庆南路一间狭窄的楼房里,那时的他已经经历了抄家。我那时不知情,他也没表现出异样的情绪来,还是很热情亲切地接待了我们。”钱君匋惊讶于他当时学画的坚定与满腔热情,当场决定收他为徒。“当时正值举国上下‘批黑画’,很少有人想学画,也没人敢学。而且学画也不能公开学,只能将画好的画作偷偷带去钱老家,再作点评修改。”

此后,范长江工作之余的时间,多花在了中国传统书画创作上面。为了有充足的时间画画,范长江主动向医院提出长期值夜班。这样,他晚上上班,白天就可以休息到中午,下午起来作画……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作息一直延续至今。

长年累月的孜孜求艺,终于有所收获。他先后于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上海市徐汇区文化馆、珠海特区九洲城画廊、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解放军驻沪某部举办了一系列个人和多人书画展。

1988年,范长江决心从医院辞职,专心画画,“父亲开始是坚决反对的,直到我的画作渐渐得人青睐,我能以画为生后,他才渐渐改变了态度。”

作大写意文人画

“钱先生在中国书画、篆刻、书籍装帧、编辑艺术、音乐编译出版和艺术理论等方面,都有骄人成就。我在先生门下,仅学习了书画,但受益良多。”范长江说。

中国画自元以后渐渐式微,至明末清初,出现以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为代表的“大写意文人画”,其热烈奔放、豪迈不羁之画风,一扫数百年来陈旧保守之颓气。吴昌硕、齐白石等一批画家深受影响,更形成了占据近现代中国画坛半壁江山的“海上画派”。钱君匋晚年喜作大写意花卉,范长江也深受影响。

范长江的画风,从他画上常用的两方闲章“得意形”和“意气用事”便可得知,他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意”与“气”。“真正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活的,是画家呕心沥血而成的精神儿女。”在他看来,形只是表象,工于形画即死,画得再像不过是个工匠而已,没有艺术价值,“以形写意,以形写气,方为艺术之真谛。”

如何去“工匠气”?钱君匋在教导之初,就一直向他强调:画是写出来给人读的。中国画的线条就是书法线条,不单可以状物,运笔时轻重缓急如音乐里的节奏,还可以抒情言志。

中国画之外,钱君匋还会教授一些动物学、植物学等其他的知识。例如:牵牛花早晨为碧色,中午变成大红色,晚上又呈紫色;向日葵叶子为对生,而牡丹叶子为互生;葫芦腰细嘴小是为吉利,可以入画……“违反物理即违反画理,所画之物、所下之笔皆有讲究,就不会流于俗套。先生一直说,画画最忌俗,俗则不入品。”

恩师教导犹在耳畔,范长江从不敢忘。他说:“画者,文之极也!唯有大写意最能排遣作者胸中块垒,最能畅所欲言。人间沧桑,世道不公尽在画中。”

范长江画风承前人遗志,力求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个人风格。他以草书入画,笔走龙蛇,大气磅礴。在画葫芦、葡萄、南瓜、荷花、芭蕉等题材时,大刀阔斧,纵横砍削,用笔苍劲老辣,用墨淋漓痛快。他画虾,师从齐白石而自出机杼,悬腕运笔,以偏锋、侧锋笔法作虾下身,以中锋笔法写须肢,其虾活泼生动,人称“长江虾”。

诗书画印,互为生发。他从小喜爱诗书,常写文学评论、散文、词作等,故他的画书卷气十足,其自撰的款识亦颇可玩味,例如《螃蟹》题句:月白,风和,夜静,爬沙声轻。《葡萄》题曰:明珠何愁无人识。《山水》题:一支画笔手中握,半壁江山我做主。

为更完美呈现大写意画的画境,他又拜原孙中山侍从秘书、民国书画大家田桓为师,学习草书。他说,大写意者,要有先天的禀赋、豁达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丰富的人生、恒久的毅力、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师承,且耐得寂寞。这样的诸多条件,使很多学大写意者望而却步。而他痴迷于大写意画,始终不渝。他说,这是一条寂寞而漫长的艺术之路,一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理想之路。

形成融和主义画风  

范长江也画油画。他的油画风格倾向于分离派、印象派。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范长江就首先使用当时的新型颜料丙烯,在宣纸、棉布、皮革等平面材料做各种绘画的实验,这也使他的作品备受争议。

1986年秋,他首访香港,看到各种现代绘画作品,并会晤时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刘国松,大开眼界。刘国松是一位以革新中国画著称的画家,他支持范长江创新风格的丙烯画作品,并为之题词:“有怀疑,才有创造。与长江兄共勉之。”

回到上海后,范长江以十分的热情,创作出一批风格独特的丙烯画作品。《澳门日报》评论:“上海画家范长江先生的大写意国画,向以笔墨泼辣,用色古雅的青藤白阳遗风著称,也全是讲究传统笔法的。忽然发现他最近的作品变得陌生起来,新奇起来。范长江先生在传统的作品里融进了西洋画的趣味,令人耳目一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艺术评论家、画廊主持人罗杰·劼廷格来到中国,寻求中意的画家到香港办展。在十多个推荐画家中,他一眼相中了范长江的丙烯画作品。在他的支持下,范长江先后5次在香港举办画展,前后展出的230余件作品全被收藏者订购一空。

“范长江先生多才多艺,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从新印象派、分离派艺术家作品中发现许多精华所在,并且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灵性和哲学思想融和于他的作品中。无论他描绘的是水晶般美丽的冬日景象,秋天对比强烈的、黄金般的树林,还是在黎明柔和光线下的山禽,以及在花地上沉思的年轻姑娘,范先生总能找到最完美的手法来表现他特有的艺术想象力。范长江先生运用东西方混合手法和多种技巧,形成属于他的独特的、创新的融和主义画风……”罗杰·劼廷格如此评价。

传扬香梅之精神  

陈香梅是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空军美籍志愿大队的指挥官、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夫人。

范长江与陈香梅的相识,十分具有传奇色彩。“1986年,我以《大众卫生报》的兼职记者身份,跟随文艺团首访香港。”范长江回忆,当时他的一个老友得知后,麻烦他去香港寻找一位名叫朱伯舜的故交,由此结识了时任香港东华三院总理的富商朱伯舜。

有一次,朱伯舜告诉他,自己正和时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的陈香梅一起,共同筹备一个商贸考察团,计划在适当的时候访华。1990年5月2日夜里,正在熟睡的范长江被母亲叫醒。“母亲告诉我,飞虎将军的夫人打电话来,邀请我去华亭宾馆一起用餐。”第一次会面,两人相谈甚欢。从此,陈香梅每年访华都会与范长江见面,平常或书信、或电话、或传真,二十余年未断联系。见面时,陈香梅送范长江书,范长江又赠她画,书画为媒,友谊也随之逐渐加深。“诚君子之交也。”范长江如是评价两人的情谊。

随着对陈香梅的了解加深,范长江对她也愈加敬重。“她心灵圣洁,人品高尚,尤其是她无私无欲的坦荡胸怀,以及待人的朴实与火热的真情,令人折服。”除在国内许多报刊和杂志上陆续发表一些介绍陈香梅的文章外,范长江还出版了《和平使者——陈香梅》《陈香梅与陈纳德》等书,为的是使国内读者对她有所了解,“香梅女士的一生充满传奇,她一直在为改善美中关系、促进两岸交流和世界和平作出努力和贡献。”

2003年10月,陈香梅从华盛顿飞来上海,知道范长江正在筹建一所画院后表示支持,甚至同意用她的名字来命名画院。她不但亲笔题写院招,而且还担任了画院的名誉院长。通过多年时间的筹备和申办,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同意和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批准登记,上海香梅画院于2008年成立。陈香梅专门在美国华盛顿为画院的首次展览撰写了前言。

2018年清明前夕,陈香梅在家中逝世的噩耗传来,令人顿足扼腕。范长江撰写文章悼念:“斯人已逝,而精神犹在;香梅女士一路走好,梅香永流传”,而他也将继续把香梅画院办下去,传承和发扬好香梅精神和中国画。(文/刘静娴)

当代著名画家范长江的艺术人生

上一篇新闻

「专题报道」重点推荐画家—何远鸣画马作品欣赏

下一篇新闻

滋补品-燕窝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