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的国歌唱成这样软绵绵 网民坐不住了
好听吗?
是新加坡人的蚁粉应该都能听出这是新加坡的国歌(Majulah Singapura)(前进吧,新加坡)吧?
但蚁粉是否觉得这首国歌跟我们耳熟能詳的、那首读书时代在早会上自豪地齐声合唱的有点不一样?
我国马来乐坛“摇滚之父”蓝利沙立(Ramli Sarip)将会在今年国庆庆典上以这样的方式演唱国歌。
国防部长黄永宏上个星期四(8月1日),在个人的面簿上上载了蓝利沙立在国庆预演上演唱的新版本国歌,并形容
“听起来很原始,很真实,很震撼人心,甚至在预演时让一些观众感动落泪”。
听起来,黄永宏部长也非常满意这个国歌的新演唱方式。
每年的国庆庆典进入尾声前,现场的观众会一起宣誓、唱国歌,接着烟花表演绽放夜空,将现场情绪推向最高潮。在唱国歌的部分,每年的唱法都会有一点小变化,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今年的变化似乎比较大,被改编成“节奏较慢的沙哑抒情”版,主旋律、拍子都和原版的完全不一样,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进行曲”风格的“Majulah Singapura”,不少国人表示:
“接受不了啊!”
有现场公众更无奈地说,
首次听到新版本的国歌,调调完全不一样,很想跟唱,但跟不上啊。
颇有同感的网民说:
“他(蓝利沙立)是个艺术家。虽然歌曲蛮好听,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唱。如果你想让每个人一起唱国歌,尤其是在像国庆节这样的官方场合,那么它必须是原版的嘹亮、清晰和充满激情的方式。Majulah Singapura意思是“前进吧,新加坡”,不应该以很慢、太伤感、软绵绵的方式演唱。对不起,新加坡同胞,我不敢苟同。”
他认为说,
“国歌是属于每一个新加坡人。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身份认同。如果政府要国人在大草场上以这样有艺术感的方式常国歌,那应该提前告诉大家,并让全国达成共识,而不是突然间要大家以一种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艺术方式来唱。”
有网民甚至“不认得”国歌了,说:
“这不是我的国歌!我还是喜欢原版的国歌。”
这位网民也认为这个版本的国歌听起来很伤心、单调、曲调像在寻找灵魂似的。“我还是喜欢原版的国歌,那首在国庆庆典上充满活力的国歌。”
有网民也形容这个版本的国歌,听起来像在哀嚎,就像从前的呼救声那样。他调侃说,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公民的无助困境,难怪许多人被感动得流泪,而且我们的部长还觉得唱得很好。
这位网民更毫不留情面地评论,直接说
“这个曲调的国歌像哀歌,国歌应该是原版的雄赳赳又气昂昂”。
有人更指出,
国歌不是流行曲,不能顺应着潮流,随便改来迎合听众的口味。
和他所见略同的网民说,
国歌是庄严神圣的,怎么可以随便改,你以为参加中国好声音咩?
有人更说,
如果已故的国歌作曲人朱比赛(Zubir Said)知道了,应该会气起来吧。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也有人觉得新版本的国歌非常动听,被感动到“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有网民更提议把Majulah Singapura换成这个新版本,清晰而缓慢的发音,让当局把这个版本列为官方版本,在学校、全国性活动和电视上播放。
喜欢新版本的他们,觉得反对的人都是古板的,无法接受新事物。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国歌应该是要好听?要有新意?还是国歌背后的意义比较重要?
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代表该国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是国家象征,也是新加坡人的身份认同。
国家文物局是这样介绍我国的国歌,新加坡国歌“Majulah Singapura”(意为“前进吧,新加坡”),它的的旋律和歌词振奋人心,反映了新加坡人对进步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希望和精神,是新加坡国家身份的音乐诠释。
你说,国家象征和国人的身份认同,怎么能说改就改?
我国国歌是由民间音乐家朱比赛在1957年间,特别为市议会写的进行曲。1959年,它成为新加坡自治邦邦歌,并在新加坡独立后正式成为国歌。
2001年,新闻及艺术部重新为我国国歌编曲,由本地著名作曲家潘耀田所重新编曲,让国歌更加雄壮激昂,振奋人心。潘耀田通过更多元化的乐器和加强节奏感,把新加坡人的自豪、感动与骄傲全部凝聚在歌曲中。新编的国歌也将原本的G调改为较低的F调,一个适合大部分国人的音域。
华语歌词:
来吧,新加坡人民, 让我们共同向幸福迈进; 我们崇高的理想, 要使新加坡成功。 来吧,让我们以新的精神, 团结在一起; 我们齐声欢呼: 前进吧,新加坡! 前进吧,新加坡!
那些被“新版本”带跑了的蚁粉,可以听听原版,复习一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