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荷兰在线特约专栏 文|辰君


2018年,江西省金溪县大坊村这个平静祥和的古村中,出现了一群金发碧眼的高个子。他们与中国专家学者一起,这儿看看那儿量量。不久,一项改变这个村子命运的工程悄然展开。废弃的老建筑被翻新,代表荷兰的奶牛雕塑出现在田间……这就是“大坊荷兰创意村”项目。

这一项目的支持来源于中国政府试图建立的长效保护机制。2019年,首届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在江西省南昌举行。当地政府携手企业与学者,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结合,探索乡村发展新动能。也正是在江西大坊村,通过借鉴欧洲乡村复兴模式,一个中荷团队开拓了新道路。


当古村落博物馆遇上文化强国

江西拥有众多古村,仅在金溪县就保留有明清古建筑11633座,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当地政府对古村保护采取“政府+村集体+社会+基金”的模式,抢救老屋,结合旅游业,盘活了不少老村。不过时至今日,金溪镇仍有不少村落尚待维护,大坊村即是一例。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而大坊村不仅吸引了中国国内的目光,也引发国际世界的关注。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Dutch Instituut for Culture Heritage & Marketing,IVEM)曾多次组织来金溪镇考察,院长贺江柏(Herbert-Jan Hiep)对金溪情有独钟,希望与当地政府合作探索古村保护新模式。

荷兰是文化强国,从建筑规划到创意产业再到文物保护,经验繁多。众多改造项目在荷兰遍地开花,著名例子之一是赞丹小镇(Zaandam)。赞丹是欧洲最早的工业城镇。2003年,政府启动了名为“因弗丹(Inverdan)”的计划,希望复兴老旧区域,让赞丹成为社会、交通的新枢纽。

“因弗丹”计划广泛应用荷兰传统建筑元素,强化了赞丹规划的一致性,凸显了文化特质。较为著名的项目包括新市政厅(Stadhuis),因特尔酒店(Inntel Hotel)等。因特尔酒店的外观,好似多个传统荷兰房屋堆叠在一起,构思奇巧,成为了人们争先前往的网红打卡地。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正是由于荷兰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丰富经验,金溪政府决定与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合作,选定大坊村作为改造目标。这个精英设计团队包含中荷两国的各类机构:阿姆斯特丹和北京的建筑工作室NEXT、景观设计师Smartland Architects,平面设计公司Total Design,众多荷兰艺术家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参与调研。


汇聚中荷创意,融通古今文化

设计团队的目标,是对“新”与“旧”进行有机结合,对整体村落环境进行提升再造,使大坊村成为居、游两相宜之处。设计团队主要着手于三个层面。

首先,村庄将得到全方位的修复,不仅针对于历史建筑,还有整体空间规划与景观。

第二,设置地标性建筑,从而强化大坊村的凝聚力。

第三,对空间进行再规划,穿插各类艺术与公共活动。


在修复方面,在对明清老建筑的旧材料与结构进行加固后,团队会结合新材料而不破坏建筑的古韵。例如,部分老房的屋顶年久失修,设计团队应用玻璃瓦进行恢复。村内的古老灌溉系统,在进行疏通后予以重新利用,并加入了植物过滤系统,净化水质。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村内的地标性建筑,是一座由两个相互缠绕的楼梯组成的瞭望塔,形似中国的“龙柱”,灵感源于古代用以防御的观测塔。设计师将其取名“徘徊塔”,取自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设计师希望以此表达游子在外对故乡的思念。登高望远,眼前是古朴的村落,远处是千年不变的青山绿水,游子的思乡之情,或许能得到片刻的缓解。


另一处亮点,是在一个文革时被毁的四合院旧址上修建的“乡村客厅”,又叫古樟树咖啡厅,以大坊村口的千年樟树为设计灵感。建筑立面上实下虚,立面“实”的部分模仿樟树的大树冠,以陶瓦铺构成。陶瓦既能够很好地融入古村的整体建筑形式,又允许鸟类在间隙中筑巢,宛若真树冠一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由此体现。建筑立面“虚”的部分,则是通透的玻璃,内外一览无余。建筑前部即为一个小广场,给人们提供了休息、聚集的空间。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而对村庄的空间改造,荷兰艺术家做出了不少有趣尝试。随处可见的艺术品将荷兰元素与中国元素做了巧妙结合。环绕村庄的道路,用近似于古樟树咖啡馆立面陶瓦的样式铺成。咖啡馆门前小广场的地铺图案,则是蒙德里安的经典图样。村中散落着各种现代艺术品,都是荷兰艺术家为大坊专门创作。例如艺术家赫尔曼·拉默斯,就在老房当中安装了一架飞机,并取名为“梦”。


大坊村项目于2020年四月建成开幕。这个特别的中荷创意村,迅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也收获了国内外的关注。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将之列为重点项目在网站上进行刊载。而江西省地方与中央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中央专门邀请荷兰专家参加研讨会,探索中国古村复兴与发展的新模式。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中荷携手展望乡村未来

NEXT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John van de Water表示:“乡村振兴是中国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而荷兰文化遗产和市场研究院院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员贺江柏则将中西文化交流的未来寄希望于像大坊村这样的项目。无独有偶,其他不少的荷兰专家学者也正在展开着与中国乡村相关的研究,其中就有知名荷兰建筑师——OMA建筑事务所创始人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库哈斯先生是城市研究的大师,而在近些年来,他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乡村。他意识到现代城市正变得智能、精确、可控,但是乡村地带占比全球面积的98%,学界却缺乏对其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中国乡村,在近几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此库哈斯选择与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合作,在2018年举行“普通乡村”论坛,尝试从世界乡村发展中找寻普遍规律。库哈斯认为,全球资源的分布转移,是乡村现代化的原始驱动力。中国的乡村出现了空心化,而欧洲的乡村则成为了新移民的聚集地。因此,看待乡村,必须建立一套新型逻辑。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其他中国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知名艺术家渠岩认为,乡村的“发展”与“保护”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清晰认识乡村背后的文化价值体系,而不能浮于表面,任由资本去推动项目。而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周榕则认为,中国乡建缺乏对“当代”的关照,基于现实的乡土文化才是设计创意的根本来源


除了组织知识分子参与论坛,库哈斯以个人的研究为主要内容,2019年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举办了“乡村·未来”展览,中国乡村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展览集中展现了新技术、新经济模式下乡村的发展可能。中荷团队三年来在河南刘庄、贵州雨补鲁村、睢宁的东风村、山东寿光进行调研,关注集体经济、文化旅游、农村电商、高科技农业等新兴现象。

展品也包括各种科技新秀,包括可洒药、播种、勘测地形地貌的大型农用无人机,清华大学研发的“农村生态户厕系统”马桶,大数据基础建立的乡村建设模型,抖音快手走红的乡村红人,最受乡村欢迎的网购产品等。这一展览在2020年2-9月于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继续展出。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库哈斯与央美的系列研究,揭示了乡村的未来与社会经济模式的急速变化深刻相关。而对于中国乡村的发展,一方面应多挖掘乡村的多元文化内核,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新技术与新经济模式作紧密结合


前文所提及的大坊村项目的诞生,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一次全新的尝试。而中荷经验的相互借鉴,某种程度上也是寻找两国乡村复兴模式的共同点,或许能够对“普通乡村”的发展模式起到一定的启发。而在“普通乡村”论坛中,联系在大坊村的实践,中国学者在乡村文化价值体系的思考和对现实关照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江西古村遇上荷兰建筑元素,重焕乡村振兴的生命力

大坊村的案例一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历史的诗意追忆,如“徘徊塔”的由来;并努力将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技术引入村内,这也是荷兰设计团队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是否符合大坊村本身的文化内核和文化取向,仍有一定的争议。

尽管如此,大坊村项目仍是基于现代工程技术、创意产业风向、旅游风潮而产生的结果。从荷兰引入的外部经验也能促使各个古村落反观自身,从而更快地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复兴逻辑”。


作者 | 辰君

90后建筑师、撰稿人。曾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有方空间特约作者,澎湃新闻市政厅供稿人。曾于上海、旧金山、新加坡工作,游历过二十余国。关注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进程中社会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上一篇新闻

墙: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标志性符号

下一篇新闻

光影律动中的自然赞歌,量身定制的纯粹理想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