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半封城 、建方舱医院 - 优柔寡断、晚了吗?
新加坡4月8号开始“半封城”,中央商务区人潮锐减,有些地方近乎空城。今天孩子们开始在家学习,家里变得空前热闹。
以前啥时候有过这情况?家里天天“齐装满员”,三台电脑、四部手机,同时开工,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老妈还得忙着烧四个人的饭,再也没人说不回来吃了。
小区里难得见几个人影,儿童游乐场和一些健身设施都被封了。但小区里并不安静,各种鸟儿叫的特别欢,也不知道它们是快乐,还是难过(听说小贩中心只准打包后,鸟儿发生了觅食危机)。
今天上午我分享了新加坡方舱医院的信息(博览中心改造 - 方舱医院火速完工)。从宣布到完成,仅用一天多时间,这让我没想到。以前总觉得新加坡做个工程慢得很,可能是讲究质量,也可能是劳工不足,总之就是快不起来。
没想到这次建方舱医院如此神速,别说总理夫人会点赞,连我这个小民也觉得必须点个赞。所以在朋友圈分享时,我特别留下一句感慨:没想到。速度比武汉如何?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新加坡这次速度快,可以跟武汉有一比了,但完全没有想把武汉比下去的意思。没想到有朋友对这句话很不爽。有人认为武汉的速度举世无双,也只有中国能做到,新加坡怎么能跟武汉比呢?
也有朋友认为,不就建几个隔间嘛,切割板材、铝材,然后按标准组装,简单的很。说的也是,建几个隔间当然不难,但一天建几百个、上千个,恐怕就不容易了。何况这么多材料得先备好吧?备材料之前,得先有设计吧?设计之前,得先定场地吧?我可觉得没那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之所以在4月5日这天宣布建方舱医院,还不是因为当天新增120起病例,不仅创下单日新高,也是自疫情爆发以来首次见到三位数增幅。更重要的是,这次疫情冲击的是居住环境拥挤的客工宿舍。
很多本地朋友都明白,当局之所以在这一天动手建方舱医院,明显是为大爆发提前做准备。因为4月5日的数据,不能不令人担忧,客工宿舍可能出现大面积感染。但4月5日说开工就开工,一天就基本建好,说明早有预案——选址、设计、备料等工作早就完成了。
话说,这次选址真的很聪明。新加坡博览中心有十个展厅,每个厅都有一万平米,能隔出上千个这样的单间。如果十个厅都用上,可迅速扩充到一万间以上。也就是一万个有单间的床位。这跟武汉当时建11个方舱医院的规模相当了。但由于新加坡博览中心设施齐备、条件好,地点又相对集中,从施工和后续运营管理来看,比多场馆分头建设,能省很多麻烦……
不过说这些,有朋友嗤之以鼻。说什么新加坡未雨绸缪,早有预案,跟武汉比,还不是晚了两个月?
嗯?这思路?得让我先理顺一下。新加坡此时动手建方舱医院,晚了吗?
武汉建方舱医院时,每天新增病例都4位数了吧,医疗资源已严重不足。新加坡现在远没到这个地步,就先把方舱医院建好了。而且后面能随时再建九个,绝对从一开始就做到了“床等人”,而不是“人等床”。真要说晚,请问是谁晚了?
话虽这么说,但我不想说新加坡比武汉做的好。毕竟武汉是第一个疫情大爆发的城市,在完全没有先例,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抗击疫情,为后来很多国家和城市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对新加坡做的好的地方,我点一下赞,不是要否定武汉,更不是想把武汉比下去。尤其是方舱医院的改建速度和后续运营,武汉确实立下了一个优秀标杆。能向优秀的同学看齐,本就没有否定的意思。
而新加坡之所以能早定预案、早动手,甚至避免多处开工,选择集中建设和运营,说明人家不但学到了武汉的经验,也学到了教训。这比只会“抄作业”要好多了。
有人之所以对新加坡建方舱医院嗤之以鼻,还有一个思路是,如果新加坡早点学武汉,早点封城,还会走到今天这一步,需要建方舱医院吗?都这样了还点赞啊?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新加坡封城,晚了吗?很多人认为,当然晚了。人家武汉1月23日就封城,已经封两个多月了。新加坡昨天开始“半封城”,人家都解封了。这还不证明新加坡封晚了吗?
说按“抄作业”的说法,新加坡确实封晚了。武汉封,新加坡也应该封。那才叫及时,“抄的好”。
可是武汉封城时,疫情有多严重?每日新增病例要不是受检测能力所限,恐怕早就4位数了。可新加坡单日病例第一天破三位数,未找到感染源头的病例,累计不足百起,医药服务总监认为仍在可控范围。但新加坡还是决定封城了。这是早,还是晚呢?
新加坡之所以被世卫认为是“模范生”,不是因为会抄作业,而是因为做事认真、善于学习(无论是别人或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在很多中国网民最恐慌的时期,新加坡却不封城,是因为人家的防控措施始于1月2日,在中国没有宣布“人传人”之前就开始了。
新加坡第一起疑似病例是1月3日,之后陆续检出十多例疑似。这些病例在卫生部网站上每日更新,至今仍可查到。用这些数据,新加坡甚至可以告诉你,武汉在1月20日之前没有失控,确实是“可防可控”的。
因为新加坡第一起确诊病例是1月23日,他是1月20日从武汉飞来的游客,在飞机上开始出现症状。从这一天开始,新加坡天天都有确诊病例,最初10天都是从武汉来的。可见武汉在1月20日之后,确实失控了。
武汉失控了,就等于新加坡也失控了吗?很多网民都认为如此。因为武汉在封城前出走了500万人。中国很多城市都为此被迫封城。而从当时的确诊病例数来看,很多中国城市不比新加坡多(尤其按人均算)。新加坡凭什么说自己没失控呢?
可新加坡对此有信心,是因为他做到了其他中国城市没做到的,从1月2日就开始严格防控。所以人家不是靠蒙,也不是靠天气热,因为防控早,所以才能做到通过病原追踪来阻断传播。
新加坡卫生部医药服务总监麦锡威
尽管很多人忧心忡忡,但后来的数据证明,新加坡对来自武汉的第一阶段输入和随后发生的本地感染,进行了有效防控。新加坡目前疫情恶化,不是第一波(来自中国的)疫情造成的;而是自三月之后,周边邻国和欧美各国相继大爆发,所出现的第二波输入造成的。
如果新加坡当时“抄作业”,跟随武汉一起封城,显然会白“封”两个月。因为之前无论封不封,到目前这个阶段,恐怕都得封,或继续封。
对一些人来讲,既然迟早要封,你现在才封,就说明你优柔寡断——迟封就等于封迟了呗。但我认为,封城不是越早越好的。而是该封的时候才封。
新加坡是个小国,是一个靠贸易、靠航运、靠服务业立国的小国,换句话来说,没有自给自足的能力。所以新加坡承受不起全面封城,也承受不起长期半封城。如果有效的防控措施能为新加坡争取晚封或少封两个月,那就是巨大贡献了。
我早就跟朋友分享过,封城对阻断病毒传播是绝对有效的,但它也阻断了社会和经济活动。对一个国家来说,这就像“炎症风暴”,在杀死病毒同时也杀死健康细胞,伤及重要器官。万一走到这一步,不是每个人或每个国家都能扛得过去的。
对大国而言,扛一场局部的“炎症风暴”不是问题。但对小国,尤其是新加坡这样的小红点,封城就等于封国,恐怕就没有乐观的理由了。
如果这场“炎症风暴”躲不过去,就只能想办法尽量压缩它的程度和长度。比如新加坡选择“半封城”和不到最后一刻不封城,就是在程度和长度上尽量做控制。对小国而言,真是没有越早封城越好的道理。
好啦,不管怎么说,封城已经开始了。希望目前的“半封城”不会让大家的生活真的被按下“暂停键”。希望大家保持乐观,尽量不影响工作、不影响学习,争取在封城阻断病毒的同时,我们既保持健康的身体,也能维持健康的生活,一起顺利度过这场“炎症风暴”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