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拜咪蒙教:物质女孩被切开的血管

法国巴黎,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瘫在酒店的床上,忘情地点击着手机屏幕。一旁,十几个购物袋热闹地堆在地上。她瞟了一眼,淡淡地笑了笑,继续端详着自己豢养的一条小蛇,在屏幕另一头的游戏世界里,“变大、变粗、变长”。

1000万粉丝,头条广告报价65万,她是中国互联网上最火热的人。但凡与她沾边的事物都能引上熊熊烈火,病毒一般蔓延扩散。烈焰之上,上进、敏感、迷茫的信众们寻着浓烈而耀眼的烟火而来。他们在拥挤的天空下浮沉起落、追名逐利。在疲惫迷失之际,可以紧靠着这场声势浩大的焚烧,引路取暖。

妇道就是妇女要霸道,女权就是女人有特权

1976年,马凌出生在四川南充的一个工薪家庭。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工人,后来下海经商,出轨不断。马凌一直被父母称为“儿子”,在婚外情和家暴中长大。

父母两次结婚,两次离异。她撞见爸爸与保姆床上调情,持刀驱逐前来殴打母亲的“小三”,默默听着父亲向朋友夸耀夜总会小姐的使用心得。

对于父亲这样的男人而言,“守着一个女人过一辈子,是无能的表现”。但对于马凌来说,那些杀不死她的,让她更坚强。在那个TVB与汪国真同样流行的年代,马凌比周围的人更早明白,“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马凌说自己“擅长装开朗,开朗到浮夸的程度”。面对隐忍的母亲,她每天幻想的各种报复父亲的方法,但终究除了沉默什么都没做。比起站出来打抱不平,她更习惯把牙咬碎了往肚里吞。“现实生活中我其实很怂,文字中放大了我强悍的一面,那是想成为的自己”,她在一次访谈中回复道。

“乐观”是马凌的生存法则。她似乎总能收集、放大生活里美好温存的片刻,构筑自己的小宇宙。她记下病床前痛心呵护自己的父亲,记下母亲离婚后轻松愉悦的日子,记下每次父亲每次电话里的叮嘱念叨。她还特别感谢过“父亲把不切实际、好逸恶劳、没心没肺等美德慷慨地遗传给自己”。正是这样自己才能心安理得地不做家务。

马凌让自己学会满足,学会变强,至于公平这种事情交给老天爷就行了。“哪里有什么安之若素,我只是把他们相信奇迹的时间拿来相信报应了”,她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写道。大概这样的事情,于古人,叫做掩耳盗铃;于马凌,则是“不要为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难过”。

念大学后,她谈了一场五年的恋爱,也被男友劈腿五年。“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爱情”,她评价那时的自己。“罗同学”的出现打破了婚恋诅咒,也成就了励志女王津津乐道的暖心故事。

马凌与老公罗一洋相识于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是同班同学。用她的话说,罗同学是“眼癌晚期”,暗恋自己11年,追了自己七年。而罗同学自己说:“那是上辈子带来的感觉,我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两个人。”

为了追马凌,罗一洋写了一本几万字的情书,邮寄给她。婚后,他只对老婆一个人好,永远站在老婆这边;老婆开心时,陪老婆开心;老婆不开心时,哄老婆开心;老婆半夜饿了,他开车去买宵夜;工资全部上交,房产证上只写老婆的名字,家务自己承担;永远觉得老婆最漂亮……

咪蒙全家福

曾经有人问过罗一洋,你老婆打孩子、虐待你父母、花光你的钱、爱上别的男人,哪一样最不能忍?罗一洋的回答是都可以忍受。他告诉马凌:“尊严、金钱、法律、亲人、是非观以及我自己……跟你相比,都微不足道。 ”

“把犯贱的权力留给男人吧”,马凌对读者说。

一个傻白甜臆想世界里的私人订制,也不过如此。马凌得意地向教众们炫耀自己的婚姻之道:“他对父母有二十四孝道,对你至少有四十八孝。”

不过马凌的性别观里,女人在家并非什么都不用做。买买买,便是独立女性的第一大要务。

声称支持女权的她,在推文里义正言辞地说:“从人类进化的角度讲,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采集,女人的天然分工就是从众多物品中选出最好的,带回家。”或许,她大学时代读《第二性》的时候,并没有摘录那句波伏娃的名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成的”。

“我爸是一个爱我的渣男,而罗同学让我变成了渣男”,正是家中的罗同学,为马凌吸来了第一波追寻真爱的信众。“女人就是一生渴望被收藏,被捧在手心……女人,做更好的自己”,马凌在公众号上宣告。

“拜肉教”,咪蒙教的前世今生

除了出轨,肥胖——这个与她纠缠一生的幽灵,是马凌最为介怀的事。就连“咪蒙”,这块她花了半辈子立起来的牌坊,也是因身材矮胖所得的外号。九十年代初,刚被引进的“哆啦A梦”被央视译作“阿蒙”。在家乡话里,“咪蒙”的意思就是小哆啦A梦,一个蓝胖子。

身高一米五,体重59.5公斤。从小到大,对于身材这件事,咪蒙始终秉持着“非瘦即死”的态度。她憎恶他人眼中矮胖的自己。没有人追、不敢照镜子、不敢拍照、不敢逛街,甚至不敢做梦。她曾无数次在梦里看见,因为自己太胖,而被全人类嘲笑,半夜惊醒。

咪蒙并非没有质疑过“女人以瘦为美”的性别观。但她坚持,“只有瘦下来才有资格藐视世俗审美,否则反抗起来好心酸”。可若真有一天,她瘦成了美颜相机里的样子,又何须反抗呢?“我要瘦成一道闪电,劈死那些猥琐的胖子”,她在《想减肥,关键是对自己狠》里写道。

咪蒙把减肥当做了一生的事业。减肥药、减肥茶、暴饮暴食、催吐,她尝试过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方法,包括各种来历不明的淘宝药。有的药物让她失眠、心跳加速。她害怕自己就那么死了。可一想到就算是猝死,自己还是个胖子,她便更加害怕了。

她曾经成功减肥过。一个月瘦了26斤,可最后还是反弹了。绝食是咪蒙自己的瘦身心得。下决心减肥的时候,她差不多穷尽了所有极尽刻薄的理由让自己少吃:“胖子只配在家裸体呆着”,“胖子没有未来,连现在都没有”,“胖子显得老,胖子显得蠢”。

运营公号的一年内,咪蒙胖了17斤。红了之后,她对自己的形象愈发讳莫如深。“如果一定要拍照,我就不接受采访了”,她对来访的记者说。

她在文章里大肆贬低自己的体态,但始终无法接受自己的照片丑。面对媒体,咪蒙会提供几张自选的“PS诈骗照”。有电视节目来邀约,她表示,在电视台配备全自动PS摄像机之前,自己不会出镜。公司员工说,这些都是咪蒙的“官方自黑”。

合作伙伴和出版社都曾告诫过她不要公开“真身”,以免影响销量。GQ记者花了一个多月,终于说服咪蒙拍了几张“侧身照”,刊登在特稿上。这是媒体的一小步,咪蒙的一大步。

“要么瘦,要么死”,看到食物的时候,咪蒙了选择死亡。在她眼里,吃与胡歌一般,地位高不可攀。

食物是对呼吸的奖励,是对活着的犒赏。高二那年,她失恋了。她说自己“快把整个世界吃下去了,才勉强治愈”。

来北京开公司的一年里,她爱上眉州东坡的肥牛肉,爱上麻辣诱惑的小龙虾,爱上红京鱼的香辣蛙。在微信推文合集《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的自序里,她感谢了以蒜蓉和香辣小龙虾为首的146道菜。

远在成为咪蒙前,她和几个朋友组建了“拜肉教”。作为教徒,她们每晚吃三顿宵夜,饭桌上禁止出现叶绿素,鄙视任何食量小的异教徒。只是没过多久,拜肉教就在闺蜜教主每天白水煮青菜,减肥成功后分崩离析。

咪蒙发现,原来一起长胖的江湖义气,在牙尖嘴利的悠悠众口前,脆弱得像盘子里的烤翅。可“勤能补丑”,咪蒙近乎偏执地相信并散播这条美容广告里的金科玉律。“20岁之前,你丑,还可以怪父母;20岁之后,你丑,你活该!大部分情况下,你丑是因为你懒”,她写道。

她在公号里征集“丑小鸭逆袭”的故事,张贴瘦身成功的真相,票选形象提升最大的赢家。身材、衣品、金钱、美食,在拜咪蒙教里都是空气与水一般的存在。

《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这篇推文曾经把她推向封口浪尖。“中国好吃!很好吃!非常好吃!”,一切伤痛都可以靠食疗遗忘,一切情感都可以靠味觉表达。

信众热切地留言:“中国的领土一点都不能少,谁知道以后会长出什么好吃的来”。“南海的每一个小鱼干都必须是我们的!”咪蒙说。

“耿直、搞笑、三观正”,正在上大二的桑梓,认为这是偶像咪蒙身上最吸引她的地方。桑梓心里,咪蒙是正义的化身。她的文字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讲出自己不敢说、不能说、说不出来的欲望。

用自黑评议,用笑料说教,这不仅是吸粉利器,更是她作为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子,在看脸时代的自我修炼。

“看书是我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自己最羡慕的别人的优点是什么?是聪明,是有知识,是有思想,那么,我努力培养自己的优点”。她用宜人的热闹来取悦人们,消解周围对美貌的注目。“丑女就乖乖修炼一下乐观的技巧,不要当什么生活中的差评师了”,咪蒙在文章中告诫读者。

老公犯贱、儿子势利,我的上等人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罗一洋和儿子唯唐是教中的两根支柱,时刻佐证着教义的绝对正确。他们近乎于黑白无常地存在,召唤着荒野中孤寂的幽灵,许诺着历经轮回后的上等人生。

“为什么我们家连飞机都买不起?”、“我喜欢女人的裸体”、“妈妈你这吃货,最近又长胖了” ,这是咪蒙儿子罗唯唐五岁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唯唐,作为拜咪蒙教的一大支柱,为母亲吸引了一大批中学粉和妈咪粉。咪蒙在自己的育儿手册里说:“我想培养出一个二货小孩”。比起那些知书达理、多才多艺的培训班主流小孩,“不学无术、享受人生”的亲儿子,要“高级一万倍”。

即便没有主流审美里的颜值和身材,咪蒙却是一个有房有车有粉丝的母亲。她的育儿经,要比恋爱经来的从容的多。11个月去迪士尼,2岁去巴厘岛,3岁去日本,新加坡、沙巴、美国……这套“快乐育儿”理念,用“教养和眼界”取替“报班和做题”,成了培养下一代“二货小孩”秘籍。

教会孩子对特定的事物感到愉悦,咪蒙不敢有半分松懈。她带着几个月的儿子去书城看书、少年宫看展。她买了六百多本绘本和两百多本科普读物,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她让孩子在ipad上听书,在每一件玩具、每一个小爱好里,延展出一系列知识点。

“二货小孩”,是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一个高级的人。当然,见识大多数时候得靠钱来支撑。“一个在物质上长期穷养的孩子,什么世面都没见过,是很难大气的”,咪蒙解释道。

琴子是一名“宝妈粉”,生活在山东枣庄,觉得咪蒙的教育理念讲出了自己的心声。最近,她也正与自己六年级的儿子一起读书。“我们上个月读完了咪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目前正在看罗振宇的《成大事者不纠结》”,琴子说。

作为一个高级的人,这位小支柱的物质追求很少与精神脱节。即便两岁的时候天真地想过当快递员,到了8岁,人生理想已经是当工程师了。

他爱吃西餐,上每月8000块的全英幼儿园,在意大利文化周学做披萨,会说200个国家的中英文名。5岁的时候,小朋友已经热衷去深圳瑞吉酒店95楼喝下午茶。他很认真地和妈妈讨论:“你不觉得一定要在很高的地方吃下午茶,点心才格外好吃吗?”

“你不是富二代”,咪蒙的闺蜜蹭语重心长得说。

“没钱就去多赚点嘛!努力上班不就行了吗?这么简单,你们大人想不出来吗?”儿子建议道。小孩一时机灵的回答,就像是一篇咪蒙体里的金句。

“人家的爹地比我们的爹地更努力啊”,咪蒙在《富二代拼爹不公平?其实很公平》中写道。或许罗唯唐并没有仔细读过母亲的文字。但五岁时的他,身上已经继承了教主的衣钵。

咪蒙在儿子身上一手栽培的奢靡浪费,是最值得炫耀的“缺点”。就像她自己在文中辩驳道,“真正的贵族,反而是最不在乎钱的”。

2016年3月15日,咪蒙发了篇推文,宣布自己的儿子失学了。确切地说,是因为她的疏忽,弄错了某私立小学转学时间,只能推迟半年上学。咪蒙真的急了,她丝毫不顾曾经《致贱人:我凭什么帮你?》里的傲慢与不屑,开始四处求人。

宿命般地,咪蒙还是要做自己口中的“贱人”。“比起孩子入学,家长的尊严算个屁啊”,她辩解道。这一次,更多的人,因为骂她而走红。

“还有什么比采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强制别人帮你,更恶心的?

这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句操你妈”

——《致贱人》

她没有提什么“快乐自由享受生命”。“我不能拿他的前途来任性”,她在推文里说。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点上,拜咪蒙教的典籍上从来没有坚持过什么“二逼非主流”。

“用“假豪爽”的文风,掩盖“真计较”的内心”,一位博主对此事评论道。第二天,另一家私立小学接收了她的孩子。原来,一篇文章,一夜间,几千条留言。还有好几拨电话,直接打给该私立学校校董。

比起学校被强拆的流动儿童,有一个这样的母亲,能够成为教内支柱,罗唯唐是幸运的。“势利和败家”,仅仅是咪蒙面对那些家境一般的信众,挂在嘴边的谦辞。毕竟,根据咪蒙的人性公理,“势利是人类的天性,哪怕是父母和子女之间,你能干、你牛×,父母都会更爱你。”

我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我努力啊

上大学的时候,咪蒙教日本学生学汉语。一次,她和留学生在西餐厅聚餐。觥筹交错间,咪蒙用余光,细致地模仿国际友人舞弄刀叉的样子,没有露出半分不懂西餐礼仪的样子。

那个月,她给远在四川的母亲寄了一封信,讲述这段得意的生活片段。“妈妈,十年后我要跻身上流社会”,她在信中说。

在进入上等人生之前,咪蒙是鄙视努力的,至少嘴上是这么说。还没有成为励志名师时,她对粉丝说:“那是不够聪明的人,只能摆出苦情的姿态”。“文学硕士、专栏作者”,这两个咪蒙最在意的两个头衔,曾十年如一日地依次出现在她的个人简介上。

而她曾不止一次表示,大学时代做过最重要的两件事:睡觉和洗头。上课只是偶尔发生的特例。“考前一天背背书就行了。我这种人被保送,实在要感谢教育体制”,她在微博上向粉丝回复道。

《玄学本体论与阮籍诗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篇论文成了魏晋诗歌研究在主流媒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名篇”。“咪蒙答辩的时候直接把老师说懵了”,当教主被质疑,一位粉丝如数家珍得列举起咪蒙深厚的文学底蕴。没人能还原当日答辩的情景。不过,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的名单里,并没有“马凌”这个名字。

毕业后,按照咪蒙的说法,她“受新闻理想的感召”,加入了南方报业集团。在南都旗下关于“吃喝玩乐”的副刊里,咪蒙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南都记者,这个名头在外面总会让人觉得“蛮酷的”。

从仰望、自豪到失望、出走,咪蒙用了12年。期间她修炼写作技巧,凝神聚力、攻坚克难,钻研每一个标题、每一条导语。韩剧、《康熙来了》、八卦、广告牌,黄段子,她都会记在“好词好句积累本”上。她向读者说:“人生一大憾事就是好句子又被别人写走了。”

不过被写了也不打紧。“好词好句本”里的存货,改一改总还是自己的。这样高考作文写法并非一劳永逸。万一被原作者撞见,便会引来抄袭的嫌疑。过去一年里,豆瓣知乎上指控咪蒙“洗稿”的博主络绎不绝。

上:咪蒙,下:知乎答主

“不可能”、“我咪蒙还没菜到那个地步”、“那是借鉴”,几名粉丝在接受访谈时,如此评议“洗稿风波”。在紧张浮躁的时代,勤恳而敬业的工作态度,总是让信众觉得弥足珍贵。

咪蒙没有回应过“洗稿”,但还是坚持每晚睡前刷知乎。至于上面种种讨伐,她认为那是精英网站对大众的敌意。评价越多,说明自己越火,广告越多。

离开报社后,按照咪蒙的说法,她为了“影视理想”,找美国闺蜜合伙,成立影视公司。为了学编剧,她背诵《肖申克的救赎》,摘抄《老爸老妈浪漫史》,做了六万字笔记,每天工作12个小时。再一次,咪蒙用对付高考的姿态,刚烈地进军影视。

一年后,公司垮了,但是产出颇丰。她编了《极品家丁》,出品了《颤抖吧,朋友圈》、《甄志丙的奇幻旅程》、《歌词好魔性》几部网剧。

要做网剧界的《琅琊榜》,这是编剧咪蒙的豪言壮语。虽然几部自产雷剧落地后,没有激起半点水花,改编自现象级“直男癌穿越小说”的《极品家丁》倒是招来了骂声一片。“强行搞笑,没有逻辑,侮辱观众智商”,网友评价道。

而与闺蜜共同编剧的《同学会》,让她真正体会到影视圈宠儿的滋味。这是她第十一次看《老友记》时的突发奇想。一开始,央视看上了这个剧本,定档2015年寒假播出。新闻通稿形容这部剧:“基于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数据统计,输出反成功学的价值观。”

没过几天,央视负责人下台,湖南卫视看上了这部剧。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土豪,专程来请她写剧本,帮她开公司。又没过多久,湖南卫视放弃了这个项目。一夜间,她回到了门可罗雀的生活。

影视圈里,势利眼是这样的,明目张胆、寡廉鲜耻。她有点猝不及防,不过很快就想通了,比项目下线的速度还快。“功利的背后,不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游戏规则吗?你想获得尊重和赞美。你先变得牛逼啊”,她在文中极尽跪舔地赞赏这个功利的社会。

命是强者的权柄,运是弱者的武器

“越高端的人就越牛逼,你越牛逼就机会越多”,这是社会给她划上的重点,是她努力背诵的咪蒙教义。“别人觉得我是道德沦丧,可我觉得这是进步和成长”,咪蒙说。

在一个饭局上,有土豪提出让咪蒙写一个剧本,请他最喜欢的韩国女星来演女主,自己演男二号,负责追女主以及强奸女主。咪蒙严词拒绝后,被该土豪骂了一顿。

有钱就是大爷,没钱就当小姐。多“透明”的规则,多“牛逼”的金主。虽有些郁闷,可咪蒙倒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回家路上,她顺道去买了个包包。“这个包包真特么好看。让我重拾生活的信心,扬起生命的风帆”,咪蒙说。

“读完咪蒙,我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了,更有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一位叫“破茧”的粉丝评价道。

破茧今年12岁,在市图书馆的荐书架位上,她发现了咪蒙。作为励志女王,咪蒙同样是一大波中小学生的人生指南。过去是《故事会》、是《意林》、是“出人头地”,现在成了咪蒙,成了“更好的自己”。

他们喜欢精彩热闹地笑,面红耳赤地争。他们讨好自己,那个在或明或暗的现行规则里,沉淀出的自己。他们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初一下学期开学的时候,破茧在笔记本的第一页上誊录了咪蒙名篇,《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文章里有句加粗的话写道:“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

所谓命,就是阶级、性别、身材、肤色等等,这些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一切。所谓运,只是人们心里,能期盼的一些改变罢了。

其实,命是强者的权柄,运是弱者的武器。二者加起来,构筑了一座金字塔,把我们所有人困在里面。

咪蒙 来源:芭莎男士

咪蒙朝拜着它,努力描述着眼里的宏伟景象,以及里面那些让她无法得意顺遂的规则和等级。她不曾在意这座金字塔的本质,也没有想过塔外的生活会是怎样,只是记恨为什么站在塔尖的不是自己。

“与其抱怨规则,不如把自己变得强大,适应规则,甚至去改变规则”,这是她的人生信条,也是最为基要的教义。咪蒙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不是一个反抗世界的人”。是啊,有谁会在适应规则后,逆流而行呢?

咪蒙的朋友曾评价她的文章,“那不过是一次夸张的表演写作”。咪蒙用熟稔的技艺,构筑了一个只有金字塔的小小世界。她可以灵活自如地穿梭于七情六欲之间,时而推荐黄文、时而教你做饭、时而帮你发声,精心饲养信众们对塔尖的向往。

“鸡汤是刚需”,咪蒙宣称。而她不是鸡汤流量帝国里唯一的教主,也还不是信众最多的一个。微信通讯录图标上那一列永不消失的红点,对于千千万万信众来说,就像是自己人生的快进按钮。按下去,就可以在精神上,离塔尖近那么一点。

金字塔里,只有循环,未见轮回。但我们不要忘了,如果有一天能一起从这帝国的金字塔里走出来,外面有不一样的世界。

作者:吴碧莲

编辑:小蛮妖

资料收集:树澄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