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18日 星期二

说说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的涨价

不想蹭流量,也不求点赞,只说说自己的观点。

最近海底捞和西贝莜面村的涨价新闻大火,一度成为了头条霸榜的话题,基本是一边倒的在声讨涨价,关于这个问题,老猴也有点看法,跟条友一起分享一下。

对于涨价,大家都很敏感,生活用品及生活必须的服务都怕涨价,米面油、水煤电都怕涨价;买了房的都盼涨价,这说明涨价不单纯是个贬义词,为什么海底捞和西贝涨价,大家的反应这么大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想吃的人在抱怨,其实在老猴看来,一点也不关心,因为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一直也没有想去吃,所以不是网上的一片指责,还真不知道,也没关心这个事,当下要关注的事和要操心的事太多了,都是生存问题,没有时间去关注这个,有它过日子,没有它也过日子的事。

儿子喜欢吃海底捞,不喜欢吃莜面村,以前每个月总要惦记着去海底捞吃那么一两次,知道海底捞贵,西贝也贵,吃了一次就不再去了,不去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贵,按生活水准,吃得起,主要是味道不对咱家的胃口,这就引出了一个结论,都贵也有吃和不吃的,与喜欢有关,与生活无关,所以这次的涨价其实也没有什么影响,是大家过于苛责了。

对于涨价,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海底捞的老板移民新加坡,什么西贝银行给了多少贷款,都不知道感恩,其实都是不做生意的人的论断,也是只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没有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考虑,不辩证。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少花钱多实惠,平时就得省吃俭用,何况疫情期间大家的腰包都瘪了不少,所以对涨价持否定态度,老猴说,这可以理解,但并不支持,不理性,这个后面会说。

对于经营者来讲,当下降价、保持原价或是涨价都是选项,海底捞在疫情期间损失不少,据说是以百亿为单位,西贝也哭过穷,得到了银行几十亿的贷款,那么在复工以后,采用什么策略就成了一个难题,无论降价还是涨价,选择都很难,还真得是个不太好解。

降价?没有空间,疫情期间的房租、员工工资及关店期间的其它损失怎么办?即使银行给了贷款,确保了复工,难道银行贷款不要还?利息不收?堂食要求保持隔离距离,肯定不能像疫情前一样,店里坐的满满荡荡,这无形又增加了成本,所以降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经营成本不允许,不能因为情怀砸了生意,这是最基本和朴素的选择。

涨价?已经证明是不可取的了,因为铺天盖地的舆论已经让海底捞道歉了,西贝估计也撑不了多久,要么道歉,要么恢复原价,毕竟吃货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保持原价其实是最无奈和最合理的一种方式,这样既满足了吃货的憋不住的馋虫,不会引起众怒,但多出来的银行贷款和利息,还有堂食保持隔离距离造成的利润降低,最终都得由经营者来消化,无非是老板或股东们少了些利润,从海底捞和西贝历史的利润情况来讲,应该是能承受的,最终没有采用的原因,无非是老板或股东的眼光短浅了点,最后,还是不得不恢复原价,成为了一种不讨好的无奈之举,既没有获得利润还伤害了品牌,得不偿失。

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对这些企业这么苛责,生意就是生意,纯粹点,经营者的选择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消费者的选择既有理性也有感性。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的时候,坚持着不裁员或不停发员工工资时,有多少吃货在叫嚣,要在疫情过去帮这些企业进行报复性的消费支持,看来都是一句空话,有感而发而已,并不是真得要这么做。就像有个笑话说的,有记者采访一个农民,如果你有一千万,让你捐出来,你捐不捐?农民说捐,如果你有一辆车,让你捐出来,你捐不捐?农民说捐,如果你有一头牛,让你捐出来,你捐不捐?农民说不捐,记者问为什么?农民说,一千万我没有,一辆车我没有,但我真得有一头牛啊!这就是为什么涨价引起的口诛笔伐的原因,因为我们的钱包并不鼓呀。

最后,其实作为消费者,只要不是涉及衣食住行的消费,不是水煤电的涨价,你都可以选择用脚投票,不吃就是了,不买就是了,最终经营者会以你的意愿来调整经营,否则倒闭也就是个时间问题,强迫降价或是不允许涨价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你自己开个店就知道困难了,何必去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好吗?

上一篇新闻

海底捞涨价了,你还去吃吗?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级籍也救不了你,海底捞损失将超50亿,恢复营业遥遥无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