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米好,胃口才好--喂胃粮

/


【在希望的田野上】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利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种出最鲜美的食物

留下华夏农民非凡的智慧


//

天时·地利·人和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 一碗饭的温度 |


/有人曾问我,关于向往的生活,

有没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我回答:一碗有幸福感的白米饭。



【人间至味是清欢】


一碗晶莹洁白的米饭

一份葱绿蛋嫩的扬州炒饭

一锅腊味满满的煲仔饭

一碗特色卤菜隆江猪脚饭

优质的大米仿佛有双可以翻云覆雨的手

轻而易举便搞定了食客们挑剔的味蕾



[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

岭南人世代以稻米为生,在漫长的岁月里,稻米滋养了这片土地,润育了灿烂的岭南文化。其中就包括了岭南传统优质稻米--广东丝苗米,犹如名字一般曼妙,广东丝苗米的米粒纤细苗条、晶莹剔透,米饭油光亮丽、香滑可口。


一望无际的稻田由青涩的嫩芽随着日夜的更迭涌起了金色的波浪,每一粒米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伴随着岭南文化的发展,逐渐地,丝苗米在广东家喻户晓,成了广东好米的代名词。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丝苗前称是“寺庙”]

“案进来,早熟有栋赤,有上造丝苗,有白谷仔颇佳。”清朝庚辰年(1820)版的《增城县志》出现过这样一句话,说明那时已经有丝苗米种植。

追根溯源,翻看史料记载发现,丝苗米是一个叫半叶的和尚培育出来的。半叶和尚原名廖弘,原籍福建,中过举人,因仕途不得意做了和尚。半路出家的廖弘不仅是个游方僧人,还是个水稻专家,除了研究佛经,最大的爱好是云游化缘时,吃到好的米就把稻谷收集起来。经过多年的五湖四海漂泊,他手上积攒的稻谷种子资源不计其数。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当他云游到增城凤凰山的万寿寺时,主持推荐他到朱村镇(当时叫云母都)白水山的栖云寺。栖云寺下方就是著名的白水带瀑布,他被这里的美景吸引,决定定居下来,不再云游。


栖云寺与白水带之间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湖,承接群山流下的无数山溪,湖边有几亩由和尚们开荒而成的半坡水田,半叶和尚就在这片田里做实验,多年之后,终于培育出非常优质的稻种。因米粒的形状长而尖细,他就将这种米叫做“丝苗米”,山下的村民又叫“寺庙米”。另外也有人考证丝苗米由智深、半叶一高一矮两个和尚,分别培育出高脚丝苗和矮脚丝苗,则带有想象的成分。



[遭遇“难产”突破瓶颈]

战争期间,丝苗米原产地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和尚各奔东西后就基本丢荒了,但山下村民一直在种植。那时生产队会划出一部分田种丝苗,每个人口会分到三四十斤丝苗谷做口粮。


当时碾米用生榨,保留了一层米皮,有韧性。丝苗又叫红头丝苗,或者高脚丝苗,禾头红色,稻草特别长,收割之后要将稻草挑回家,须一捆捆扎起来。但由于丝苗米产量低下,亩产才二、三百斤,即使交公粮以一当二,也才显得珍贵。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如今我们吃的丝苗米已不是以前的丝苗米,以前的丝苗米已被淘汰,现在的丝苗米是经过水稻专家们改良培育的,1966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育成了塘竹7号、双竹占(后系选出“江西丝苗”)这两个矮秆、谷粒细长、米粒透明、无腹白的上等优质米品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育成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七桂早25。


广东的丝苗型小粒优质稻米深受港澳和欧美等市场欢迎,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广东出口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广东丝苗米销往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西欧、北美、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广东赚取外汇的主要产品之一。



//


生 活


也许你在从前的某一天曾想过远离城市

来到一个乡村,一方园舍

回归农村,自由自在

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


吃一碗有幸福感的米饭吧

让你离向往的生活近一点,再近一点



广东丝苗米 | 一碗饭的温度,每一粒米都是生活

上一篇新闻

这盅汤别随便喝,越喝越美谁负责?

下一篇新闻

当端午遇上天猫618:史上第一“大”单,14米长,要运8000公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