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亚洲各国都在学经济特区,关键是下一步

【翻译/观察者网张成】亚洲处于21世纪世界最大挑战的风暴眼——可持续的城市化。如果蜂拥而入太平洋沿岸和南亚的城市的数十亿人能够维持惊人的经济增长而不引起气候变暖,那么全人类都得以躲过了一颗大子弹。亚洲面临的挑战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亚洲人生活在城市里,而与之相比北美82%的人口和欧洲7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亚洲人正在迎头赶上,但是他们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吗?

亚洲各国都在学经济特区,关键是下一步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康纳于2019年1月17日在美国OZY网站刊发文章:《亚洲转型将如何塑造全球城市的未来》

亚洲大陆快步走在现代化大道上的城市正驱动着亚洲的连接和增长。亚洲大陆的每个次区域都有越来越多富于发展活力的枢纽城市:如海湾地区的阿布扎比、迪拜、利亚德、多哈;西亚地区的伊斯坦布尔、特拉维夫、德黑兰,南亚地区的卡拉奇、孟买、班加罗尔和金奈;以及东京、上海、曼谷、胡志明市、马尼拉和雅加达等这些东亚和东南亚的大都市。全世界最繁忙的10条国际航线中,有9条是亚洲城市间的航线,北美只有往返于纽约和多伦多一条航线。在航空、高速铁路、公路和互联网的驱动下,古丝绸之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获新生。

除此之外,“亚洲四小龙”——即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的腾飞也有近50年了,它们通过设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吸引外资进入工业区,并顺着全球价值链向上攀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自40年前邓小平在深圳设立全国首个经济特区起,中国开始迎头赶上。不到10年,中国就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这种发展模式拓展到了越南、印度尼西亚、印度和阿曼等国家,亚洲的诸多国家都开始设计经济特区,将其作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进出口的通道。就像编织板上的洞一样,这些节点抓住了商业流量,庞大的商业流量让亚洲联系得更加紧密。

当然,亚洲也是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智慧城市”项目的诞生地,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玛斯达尔新城到印度的阿马拉瓦蒂可持续规划,再到中国的天津生态城,各地都以通过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和零排放的大楼来完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重庆市的一个街道就能够装得下所有这些试验中的新城人口的总和。

因此,亚洲国家是否能够将试验区的创新扩大到许多大都市区,才是真正的问题,它的答案会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深远的影响。

亚洲大都市的规模已经达到了西方世界难以想象的地步,在西方即便是那些最大的大都市也很少有超1000万人口规模的。亚洲庞大的城市就像是在广阔的海洋上蔓延伸展的群岛,成为6000多万人的居所,几乎每周都有接近100万新人抵达这些城市,占到全球新进城市人口规模的三分之二。

大体上看,亚洲惊人的城市增长对于居民而言是件好事。亚洲许多变大的城市也变得更加富裕,而且城市居民整体的生活水准也在提高。日本、韩国和中国富足的沿海省份已经累积了很强的财政实力、政治意愿和技术水平,从而为大量居民部署有质量的基础设施、居住场所、公共设施和服务。

但是城市的蔓延、拥挤、失业和贫民窟也成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南亚诸国等高增长国家面临的关键问题。南亚和东南亚总人口规模超过25亿人,几乎比中国人口多出一倍。但是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卡拉奇、达卡、马尼拉都位列亚洲最拥挤、最不发达的城市之列。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的二线城市反而发展得更快,即便它们的基础设施更加破旧。

像孟买、马尼拉这样充满活力而拥挤不堪的亚洲城市是否能够尽快在与东京、新加坡做生意的过程中从它们那里习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常常唾手可得。上海也曾经经历过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但是它发起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大量生产清洁能源并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深圳也试图通过新的建筑规范、碳交易制度和电动汽车来平衡城市规模与城市宜居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曾经因为过度发展经受土地和水源短缺的广州,在肥沃土地上的新建建筑工程被叫停,2012年至2016年间空气污染下降了42%。包括这三个城市在内的其它许多城市都从控制空气、土地和水源污染的全国性规定中受益颇丰。

基础设施和可再生能源不断降低的成本使得接近环境平衡点的亚洲超大城市能够实现类似的跨越式发展。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是一座遭受电力短缺、固体废物和废水严重危机的城市,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投资公共交通和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项目也是印度今天投资的重心,除此之外还包括水循环、经济适用住宅和新的电动出租车等。

为了解决地下水过快开发造成的高沉降率问题,曼谷正在翻新水利基础设施,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节约水源。

河内——你最有可能在这座城市里被摩托车撞倒——希望在10年内让摩托车退出街道,并且修建一条地铁线路。

从集装箱房屋到减少混凝土使用,从“物联网”传感器到减轻交通压力,让亚洲的大都市变得更加智能、更加可持续是能够实现的。

尽管亚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欧洲正以亚洲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模范、商业伙伴和投资者的身份走来。所有的欧洲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已经实现或接近实现了电网平价,这意味着新增风能、太阳能或其他新能源的成本能够完全被运营过程中替公民或企业节省的费用所覆盖。哥本哈根、巴黎、维也纳和柏林在自行车道、公园、绿色建筑和垂直农业等方面都出于领先地位——班加罗尔和雅加达正急切地需要所有的这些创新。

随着亚洲变得更加富裕和老龄化,亚洲公民想要的不仅仅是工业区,而是能够闲庭信步的社区。德国的城市规划师们设计了天津生态城,和蒙古乌兰巴托城外的一个类似的宏大计划一样都在进行中。西门子在曼谷建设了高架轻轨线路,同时也在为吉隆坡延伸线路,还在亚洲许多城市竞标。欧盟的国际城市合作项目让欧洲和亚洲的城市结成了三十多个对子,来资助亚洲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欧洲和亚洲的城市如今通过国际大都市协会等平台组织分享指引和案例,这也使得城市官员能够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城市间直接的政策交流关系。

德国的建筑师奥雷舍人设计了许多赢得大奖的建筑,例如新加坡的翠城新景、曼谷的王权云顶大厦、胡志明市的帝国之城项目(让绿色设计与越南热带花卉的自然之绿相融合)等。此外对于亚洲的民众而言,几十家欧洲的企业还研制出了以组合式部件建成的低成本3D打印住宅。

亚洲人已经证明他们拥有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举足轻重地位的职业伦理。我们也有充足理由相信亚洲人将会投入同等的精力引领世界可持续发展。

(观察者网张成译自2019年1月17日美国OZY网站)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上一篇新闻

【健康】记忆力越来越差?别急,7个小动作帮你忙,一学就会!

下一篇新闻

巩俐:不定时营业的时尚女王,年轻时的身材超级惹火!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