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创始人邓绍深,万水千山家电情
亲眼见到邓绍深,已是耄耋之年,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代创始人中的风云人物,看起来身形修长,虽面容清瘦却精神矍铄。
万宝创始人邓绍深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左一)中国家电网记者明彦华(右一)
专访万宝创始人邓绍深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万宝曾是中国家电响当当的第一品牌,而“掌门人”邓绍深,更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一个原来只有百余人、亏损过百万的二轻机修厂,在邓绍深的带领下,硬是用手工敲打出国内第一台电冰箱,又引进国内第一条冰箱生产线,让万宝冰箱瞬间占据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到1988年,万宝电冰箱产能超过100万台,年产值十多亿元,名列中国电子电器100强之首。
忆起30多年前带领万宝为中国人民家庭第一台冰箱而奋斗的峥嵘岁月,邓绍深气定神闲,言语间流露的是悠然之气。
“万宝冰箱的发展过程就是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邓绍深徐徐讲道,当时广东省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万宝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发展的也比较快,但是真的做起来却是不容易”。
谈创业,“热血像那红日光 去开天辟地为我理想去闯”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以前,中国家电工业几乎可以说是“零”,能够进入家庭的电器只有很少量的电风扇和电熨斗。国产电冰箱寥若晨星,主要供工业、医疗单位使用;自己研制的洗衣机工艺粗糙,水平很低,年产只有300多台;而空调、电热器具等更少见。
时势造英雄,市场环境和国家意志不谋而合,造冰箱,这样一个时代命题顺理成章的落在了邓绍深的身上。
“当时我们做家用冰箱最大的困难就是立项,因为立项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审批问题”,邓绍深回忆道,“当时要将立项材料上报给国家计委审批,其中须要有一个收购单位(即销售渠道)意见,我在广州市找了好多单位,他们就说‘你做什么冰箱啊,我们怎么会收购你的冰箱,肉也不多菜也不多,还不够吃的,要你的冰箱有啥用’。记得当时我跑了五金站、百货站,四个中央商业大站都跑了,没有一个肯批这个意见。”
“拖了很久后,轻工部说‘你的计划再不报上来今年就批不了’,后来就走了广州交电公司,那个经理比较开放,说‘我给你签,但是我不承担百分百收购,你先把冰箱做出来’,于是就先签了个项目规模是5万台的收购意见。”
几经辗转,在邓绍深的坚持不懈下,审批立项材料终于递交了上去,万宝造冰箱最难的第一关总算过了。
解决了立项审批的问题后,万宝开始着手引进冰箱生产线,然而,另一个难题又接踵而来。
据邓绍深介绍,当时万宝开始从新加坡引进一条二手冰箱生产线,这条即包含了意大利设备又包含了日本设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DIY)的生产线,需要外汇来购买,这却成了新的难题。
“跟新加坡谈的这条冰箱线,100多万美金,当时没有外汇”,邓绍深缓缓而道:“国家计委批示的意见说外汇由地方和企业自行解决。不过(广东)省里哪有外汇给你,后来我们又想了办法,用补充贸易方式来解决,通过广东省驻香港的一家机构,叫粤海公司,他们答应出钱先帮我们买,三年内万宝给他们补偿一万台冰箱”。
“结果冰箱一生产出来,哈,不得了哇,很多人抢着买冰箱。粤海公司在香港卖票,国内提货,他们也赚钱了,就这样解决了外汇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下,万宝这种企业靠贷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模式,探索寻找到中国快速发展家电行业的捷径,成为全国各地轻工企业效仿的典范。这也是万宝经验对中国工业发展的贡献。据悉,1984年营口洗衣机从日本松下公司引进了我国第一条双桶洗衣机生产线和技术。此后全国家电行业掀起了引进高潮。到1986年,全国洗衣机行业引进项目56项,全国引进电冰箱生产线40余条。在整机引进同时,关键零部件引进得到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1984年广州和北京两个电冰箱压缩机厂列为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为我国电冰箱压缩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4年至1986年,我国耐用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41.9%,其中冰箱增长157.3%,洗衣机增长77%。至1988年底,我国城镇居民平均百户拥有“新三大件”,电视机44台、电冰箱28台、洗衣机73台。
“我记得当时冰箱生产出来后出厂价830元左右,终端卖1200元-1300元”,邓绍深继续讲道当时老百姓对冰箱的喜爱情景,“我们生产的冰箱可以说跟当时的国际上的水平接近,所以老百姓一看冰箱很漂亮很满意,很多人抢着买。万宝也从一开始2万台、3万台到10万台,最后到1988年最高达到了年产100万台”。
忆往事,“莫说青山多变化 万水千山总是情”
在那个年代,特殊的时代背景注定会成为一些人一些事,也会增添几枺"弦外之音"。邓绍深和万宝的发展在当时已是命运共同体,却也绕不开命运的考验。
当年万宝在产权上属于广州市二轻系统,是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在快速成长后,邓绍深为了使万宝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品牌企业,1988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家电企业集团一一万宝电器企业集团。并在他四处奔波下,国家体改委将万宝电器集团列为全国企业深化改革的四大试点集团之一。北京有关部门开始直接指导万宝的发展战略和产权改革事宜。邓绍深正是在这背景下,也开展在产权改革上进行新的尝试。
改革的方向朝着企业的管理者和生产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管理和生产的参与者,从而更好调动企业管理和生产者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万宝集团成为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实体企集团。邓绍深对万宝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和部署。在这产权改革和发展的事宜中,矛盾冲突悄然萌芽。
上级主管部门组建了新的集团领导班子来管理和决策万宝。当时万宝发展规模己是鼎盛期,冰箱产量己发展到100万台,同时又上了空调,冷柜和热水器等多个产品,拥有企业员工三万人。1989年全国家电销售市场出现大变化,冰箱销售出现严重困难,企业资金链猛然断裂,运转艰难。
万宝出现如此现状却不是邓绍深想见到,也与邓绍深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决策背道而驰的。但各种矛头指向他。面对企业困难以及来自各方的指责,邓绍深感到压力很大,也感到无可奈何。
如果从1989年算起,邓绍深从万宝离开至今将近30年。不过邓绍深和万宝之间的情谊并末被岁月消磨掉。邓绍深一直是万宝人心中的骄傲。我们采访他的当天,陪同邓绍深一起来的除了他的家人,还有万宝的几位现任的相关领导。
对于万宝现在的领导团队,邓绍深也是由衷表达上一辈子人的认可,"他们这个班子做的越来越好。"他又十分谦虚道:“自已的能力很有限。"
寄未来,“要致力国家中兴 个个负起使命”
40年风云变幻,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家电行业经过上一辈家电人的开疆拓土,又在新一辈家电人的追梦中继续前行,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贸易国。对比1978年,2017年中国家电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51万亿元,增长3500多倍;利润达1169亿元,增长近4000倍;出口总额达624.5亿美元,增长2200多倍……这个时代,给中国家电工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释放了中国家电市场的生机和活力,“与狼共舞”,激发了中国家电人的激情和斗志。
邓绍深对今天中国家电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分感慨,当我们问他有没有预想过家电业今天的成就和水平,他哈哈一笑,道,“当时还想不到今天的前景”,“当时为了发展冰箱我们到处去学习,引进新加坡的生产线,后来又引进日立的生产线,去日本学习,当时觉得,哎吆,如果20年能赶得上人家(日本)水平已经不错了,结果现在我们是超过了他们(日本)。中国的市场很大,工人技术人员也很聪明,人家能做到的,我们都能做到”。
“冰箱在国内已经从普及化到智能的一个发展阶段,现在的冰箱全都是智能化,中国的冰箱可以说在世界上顶尖水平了。最近看过万宝张总(张靖)他们做的冰箱,哇,真的很好了。中国冰箱销售到世界各地,这个发展过程,我们作为过来人,从过去看到今天发展这样非常高兴。”
的确,正如邓绍深这位老一辈家电人所感受到的,40年的发展,中国家电产业已经在一些主要品类上做到领先于世界水平,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等一大批家电产品的产量不仅居世界首位,在打造高端化、产品和技术创新引领上也成绩斐然。
中国家电企业的实力也与日俱增,在国际化道路上也走出了多元化的一条路。在进入当今的物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国家电行业依然在高端化之路上稳步攀升,还在持续的提升创新能力,正在顺势而为抓住智能化的浪潮,在全球化之路上依然奋勇前行,中国家电人正努力为实现满足全球家电消费者需要、成为全球家电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感受到这些,对中国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邓绍深也表达了他最为朴素的猜想,他讲道,“总体来讲,整个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无法避免,优胜劣汰无法避免。但是中国的家电企也在世界范围内会很有竞争力,世界上其他国家没办法跟我们比。”
如今,邓绍深是一名高尔夫球爱好者,别看他80岁高龄,总会在闲暇时间和一帮老朋友们约在一起,像年轻人一样互相较量一下球技是否见长。有的时候邓绍深还会去儿子的工厂看一看,给点意见或者建议,因为儿子也是一名家电人,对家电行业的一番“深情”,邓绍深内心里始终是有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