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南洋特色糕点,探索你不懂的美食领域,有几种你听过?

娘惹糕(马来文:NyonyaKuih)為娘惹糕点的总称,流行於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印尼及泰国南部一带,其种类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咸、辣等,主要製作原料為糯米、米、木薯粉等,并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材料,如班兰(Pandan)、椰浆、椰丝、绿豆泥、红豆泥、花生粉、椰糖(GulaMelaka)、叄巴(Sambal)等。大多数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的缘故,口感较為软糯,加上早期娘惹善於利用各种植物的汁液為糕点染色,鲜艳的色彩及混合各种香料的强烈香味為娘惹糕的最大特色。

南洋特色糕点,探索你不懂的美食领域,有几种你听过?


是指15世纪初期开始定居於马六甲海峡沿岸如马六甲、檳城、新加坡、普吉岛或东印度群岛一带由华人移民及当地土著(如马来人、米南加保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通婚所產生的混血后裔,其中马六甲是娘惹文化的原发地。这些南来的华人部分是早期明朝后裔或是殖民时期南来华商与土著结婚的后裔,他们的文化除了传承中国的文化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当地土著或西方文化的影响。

南洋特色糕点,探索你不懂的美食领域,有几种你听过?


因早期土生华人的生活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即男主外女主内,娘惹在出嫁前一般足不出户,在家与女性长辈学习传统手艺及厨艺。因家族背景及与马来半岛各族群的来往频繁,这些早期的娘惹妇女学习了许多传统广东人、福建人、客家人、马来人、印尼人、泰国人等各族群的料理方式,同时也将不同的料理纳入至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因此使得如:九层糕、曼煎粿、红龟粿、烤木薯糕、阿榜糕、蜂窝饼等非源自当地的食品,在加入娘惹们常用的食材及烹煮方式,改良内化成為娘惹糕的份子之一。

南洋特色糕点,探索你不懂的美食领域,有几种你听过?

虽然目前峇峇娘惹文化在当地已逐渐没落,但是经娘惹们改良过的糕点,符合马来半岛各民族的口味,也渗透进他们的饮食文化中,因此被不同的族群传承下来,在巴剎、路边摊、餐馆、麵包店等依旧可见到娘惹糕的存在,同时也进行更多的的创新改良与演变。

南洋特色糕点,探索你不懂的美食领域,有几种你听过?

上一篇新闻

四季如夏的东南亚,过冬一样很有仪式感

下一篇新闻

马来西亚人气传统小吃之曼煎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