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 星期日

蔡德林|苏州地域文化

到苏州时,正值中秋前夕,夜晚游览网师园并乘船游苏州河时,因为天上有一轮明月相伴,便有了一种缅怀前人的心绪涌上心扉。首先,让笔者遥想到两千五百多年之前,吴国的一代忠魂伍子胥,当年是他高筑盘门并把太湖之水引进吴都的;继而想到,古代盘门在沧浪,没有沧浪之城垣出现,又何以会有今日的苏州?没有老苏州,何以会有新苏州和洋苏州(指今天的新加坡工业园)?以此推算,沧浪当算得上苏州之母了,因而我来苏州神游,似寻找到了苏州的远古图腾:沧浪是美丽的苏州之祖。

蔡德林|苏州地域文化

在此之前,我虽然来过两次苏州——那不是来寻梦觅古,而是去探望同时代的文友陆文夫。记得,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会议期间,我曾信口称文夫为“江南秀士”。当时我还没有看见过苏州的容貌。上个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到文夫家里做客时,我才惊愕地发现:苏州的美丽就镶嵌在文夫的脸上。记得,我和他站在流经他家的水边,久久谈论地域文化对本土人群奇伟雕塑力的话题,我再次说到他眉宇间的清淡和儒雅,如同苏州的小桥流水一般。直到这次第三次来苏州觅古,我才知道他的故宅,就在苏州之根的沧浪小区,因而便又多了一份对沧浪的情怀。我不知文夫堂前悬挂着的遗像,是哪位记者拍摄下来的,在我向他遗像默哀时,我忽然意识到,那幅影像的内涵超越了文夫个人的形神,而展现了苏州的神韵。

产生这种奇异的联想,实因苏州之美。都展示在“大美无声”之中。小桥流水如此,九曲回廊亦然。特别让我为之神往的,是夜游网师园的感受:一个苏州姑娘,手持一盏红红的灯笼,在九曲回廊中引路,已然激活了我怀古之幽思;站在回廊尽头的水边,倾听风中飘来箫笛声声,我的感悟神经脱壳而出,如同走回到了远古,看见一代忠魂伍子胥,尸悬沧浪西门城楼;抗金英雄韩世忠,在沧浪亭的残月下舞剑……该怎么形容我此时此刻的心绪呢,古沧浪今苏州的历史皱纹里太多离愁情怀,因而突发了如是的文化奇想:历史为苏州的文化定位,是月亮的柔媚的光环而不是太阳的强烈的光斑。那盏领路的红灯笼就是见证,那月夜下箫笛声声更是沧浪文化的自白。此时此刻,沉溺于这种文化境界之中,就像一个喝多了美酒的一个醉翁,在苏州高雅而温婉的旋律中痴醉了。难怪那些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在这儿看得直眉瞪眼了呢。这儿虽然没有意大利威尼斯的水面开阔,也没有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喧嚣——可是这里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于无声处展现着东方文化的清雅之美。

蔡德林|苏州地域文化

天和地组成偌大的宇宙,阴柔和阳刚织成中国文化的两极。沧浪文化虽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但却是其中的精华。昔日曹孟德吟诵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气磅礴的诗作,只是中国文化阳刚的一翼;而阴柔另一翼,苏州文化具有王者风范,刻在沧浪亭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句,可以被视为其艺术格言。概括成一句话:于无声处听有声,形成了苏州文化之魂魄。这里,我们不必谈古人,就以西归了的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美食家》……以及走出苏州的苏童和留在苏州的范小青的小说来说,他们的文字多为曲径通幽的瀚墨铺染而成,作品中没有金戈铁马,也没有电闪雷鸣,有的却是撩人情思的温婉文字和淡雅的情愫。可以这么说,他们都得益于在苏州地域文化的养育和影响。

提笔写此感悟,意在说明地域文化对人的雕塑能力,那是百战百胜、永远无敌的……

(作者简介:蔡德林,湖北石首人,曾任石首日报总编辑,石首市文联主席,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北京九鹏传媒机构总策划,非同文化传播总顾问。)

上一篇新闻

「功夫郑州」你知道吗?这些姓氏都是源于郑州!有你的吗?

下一篇新闻

历史上的几大贪官,和珅居然不是第一!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