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功夫郑州」你知道吗?这些姓氏都是源于郑州!有你的吗?

有功夫,来郑州!来到郑州你知道吗?你的姓氏有可能就是从郑州走出去的,快看看有你的姓氏吗?

「功夫郑州」你知道吗?这些姓氏都是源于郑州!有你的吗?


姬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姬姓源于华夏始祖黄帝。《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又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姬水在今新郑城外具茨山下,又称阴水,后改为*1水。清顺治十六年《新郑县志》亦载:黄帝“生于轩辕丘,因名之。……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又以姬为姓。”轩辕丘在今新郑境内,有熊即今新郑一带。相传黄帝有两个儿子继承了他的姓氏,其后繁衍下来,并从姬姓又衍分出198个姓氏。现代姬姓人口并不太多,郑州地区各郊县虽然都有分布,但数量很少。

高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高姓最早出现在上古黄帝时期,中国最早系统记载姓氏来源的典籍《世本》载:“黄帝臣高元作官室。”《竹书纪年》说:黄帝“居有熊”。有熊,即今郑州新郑。这说明最早的高姓在郑州。春秋时期,齐太公吕尚(姜子牙)的六世孙齐文公吕赤有个儿子被封于高(今登封南),称为公子高,其后代即以先人封邑为姓,姓高。其后高姓不断发展,成为中国的大姓,当今排为第15大姓。在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为王者有14人,杰出人才代有传人,如齐国上卿高、孔子的弟子高、唐朝大诗人高适、宋朝大将高怀德、元朝画家高克恭、明朝大臣高拱、清朝文学家高鹗等。高姓人主要为汉族,但在历次民族大融合中也融入了少数民族,全国1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高姓。郑州的高姓亦是大姓,各县(市)区都有,在荥阳、新郑、登封、中牟等地均排在前几位。

韩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韩氏源出姬姓,系以国为氏。其起源主要有四支,其一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韩国都新郑(即现郑州市所辖的新郑市),公元前230年亡于秦国,原韩国王族以国名“韩”为姓氏。韩姓分布全国各地,现为居全国姓氏第25位的大姓。历代韩姓人才众多,战国有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西汉有名将韩信、唐朝有著名文学家韩愈、南宋有爱国将领韩世忠和清朝人五经博士韩九龄,现当代还有韩复榘、韩念龙等等。郑州各地都有韩姓。

何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何氏其中一支始于战国末年,是由韩转音而成何氏。战国时韩都于新郑,公元前230年,韩被秦国灭掉,王族子孙以国为氏姓韩,其中一支逃至江淮一带,当地人口音把“韩”读作“何”,后来又从读音误写成“何”,于是就演变成何姓。但据《双坑系谱概略》称,是因这支韩姓人惧怕秦始皇的暴虐,“乃改韩为何”。由韩姓转化而来的这一支何氏不断繁衍壮大,目前国内及海外的大部分何氏都是这一支的后代。何氏人口以汉族为主,鲜卑族、瑶族、吐谷浑族、达斡尔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何姓。现代中国100大姓中何姓排在第17位。郑州各地也有不少数量的何姓人口。

郭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据《抱朴子》载:“禹乘二龙,郭支为御”。这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郭姓。夏都阳城,即今登封境内。周代初年,周武王封文王弟虢叔于东虢,地在今郑州荥阳东北。后东虢被郑国吞并,因虢、郭音同,其后多为郭姓。由此可见,郑州地区是郭姓的主要发源地。其后迁徙各地发展成郭姓大族,成为中国大姓之一,在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历代著名人物有东晋文学家郭璞,为中兴唐室起了决定性作用而被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建国称帝的后周太祖郭威,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元末红巾军起义首领郭子兴,现代的郭沫若、郭小川、郭隆真等等。郑州郭姓亦是大姓之一,新郑、中牟、登封、新密、荥阳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郭姓人口。

郑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天下郑氏出荥阳”,郑氏源出郑州荥阳,与周朝姬姓同源。《史记·郑世家》记载: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封同父异母少弟姬友(谥号桓公)于咸林(今陕西华县),为郑国。后桓公到虢、郐之间的京(今郑州荥阳京襄村)居住下来。并很快灭掉虢、郐,将周围8个子男国纳入自己的版图,兴建郑国,定京为都城。后又先后把都城迁到郐国故地(今新密市东南)、昔黄帝都有熊的地方(今新郑)。公元前375年郑为韩所灭,郑氏公卿宗族纷纷外迁。周显王三十七年(前332),按照“灭国不灭祀”的惯例,封郑康公之孙据公于嚣山(即荥阳之三皇山)之阳,称践土君,一称嚣阳君,守祭郑武公之陵。其后裔遂以国为姓,郑氏自此始。郑氏传至27世郑奇,出任河南太守,举族回迁荥阳,世代繁衍,发展到“天下郑氏出荥阳”,这便是当今海内外郑氏门前皆书“荥阳衍派”,厅堂内皆悬“荥阳堂”匾额的由来。历代郑氏名人数不胜数,据《二十五史》立传人物的初步统计,郑氏族望入阁拜相,外放巡抚,敕封三公三师,钦任天官,或有文学造诣的人物达443人,郑子产铸刑书、修郑国渠、郑樵著《通志》、郑成功收复台湾、郑和三下西洋都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故事。迄今全国各省、市、县基本都有郑氏踪迹,人数约在1000万以上。在台湾郑氏为全岛第12大姓,约有50万人左右,由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巨大影响,台湾的郑氏宗亲会又被称为“国姓会”。海外华人中郑氏人口亦有数万人。

冯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冯姓起源较早,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据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载:“冯氏,《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冯简子为春秋时郑国大夫。郑国是西周宣王弟郑桓公的封国,初都于今陕西华县,西周末年东迁于今郑州境内,在京(今郑州荥阳)兴国,先后都于京和今新密、新郑。所以说,在郑州境内形成的冯简子后人这一枝冯姓,为历史上的第一支冯姓人。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王族的一支被封于冯城(今郑州荥阳市西),其后人遂以封地为姓,这一支冯姓亦形成于郑州境内。冯姓形成以来,迁徙发展,繁衍壮大,在各地形成诸多望族,成为中国大姓之一,位居中国100大姓的第27位。冯氏自古多英杰,历史上有二人称王,封侯、为将为相者及名流学儒不计其数。近现代冯氏名人主要有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进步女作家冯铿,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冯友兰、冯沅君兄妹等等。郑州各县(市)区都有冯姓。

夏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夏是以国号为氏形成的姓,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说:“夏后氏之后,以国为姓”。据《史记·夏本记》载: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发展生产,取得卓著功绩,得到众多部落首领的拥戴,帝舜将帝位禅让于禹。禹国号为夏后,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都阳城(今郑州登封告成镇),后世夏王又都斟(今郑州巩义市境内)等,夏亡后,夏王族以国号为氏,成夏姓,是夏姓中重要的一支。由于夏得姓较早,历史上出现很多名人,如明末民族英雄夏完淳,现代作家、出版家夏丐尊,革命家、共产党人夏明翰、夏曦,当代考古学家夏鼐等等。现代中国夏姓仍为大姓,排在100大姓的第55位。郑州各地都有夏姓。

熊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熊姓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起源于郑州新郑。史载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国于有熊(今郑州新郑),故称有熊氏。有熊氏是黄帝族的族号,其后代以族号为姓氏,遂有熊姓。熊姓人口陆续迁居各地,逐渐在湖北江陵、江西南昌、福建建安等地形成望族。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并融入了苗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熊姓在历代都出现了很多重要著名人物,当代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不仅在中国数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发现与培养了华罗庚等一批优秀数学人才。熊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排名第68位,郑州熊姓分布也较普遍,各县(市)、区都有熊姓人口,但数量不是很多。

侯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侯姓是一个历史悠久、源头众多的姓氏,据考证,一支源出姬姓,一支源出春秋郑国大夫侯宣多、侯羽。宋人王应麟的《姓氏急就篇》记载:“侯氏,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也。”由此看,郑州是侯氏的一个重要起源地。侯氏的历史名人很多,在二十四史中被单独列传者有57位,《中国人名大辞典》收有清末以前的侯姓名人121个。现代侯姓名人以相声表演艺术大师侯宝林最为著名。侯氏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2位,郑州各地均有侯姓人口分布。

龙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龙姓起源大致有四,最早源出黄帝有熊氏,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有熊即今郑州新郑,可见最早的一支龙姓出自郑州的新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龙姓成为中国的大姓之一,分居全国各地,其中不仅有汉族,还有布依族、水族、苗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85位。郑州各地虽有龙姓分布,但数量很少。

段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段姓源出春秋时期郑国的叔段。郑武公姬掘突在中原建立新的郑国,初都荥阳(京),迁都密县,又定都新郑。武公卒,其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庄公封弟弟叔段于京(今荥阳京襄村),号京城大叔。叔段谋夺政权,被庄公击败而亡命于共,又称共叔段。他的后代子孙有的以他的名字为姓氏,是谓段氏,《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段氏出自姬姓。郑武公子共叔段,其孙以王父字为氏。”其后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段氏。大约于秦代段氏开始向外播迁,经过2000多年,段氏已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的许多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段姓有两人称王,还在今云南建立大理国。古代的段姓人物,最值得称道的是为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的段会宗和治学卓有成就的段玉裁。近现代段姓较有影响的人物多在军政方面,如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等。段姓亦是中国大姓,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排名第87位。郑州的段姓分布普遍,各县(市)、区都有段姓人口。荥阳段姓亦为大姓,在辖区内287个汉族姓氏中排49位,共428户,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北邙乡、高村乡、广武镇以及城关乡、崔庙镇、峡窝镇等地。

京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京氏以封地为姓氏,来自京城大叔之后。春秋时郑武公幼子叔段封于京(今郑州荥阳京襄城村),称京叔段,又称京城大叔,其后人有以其封地为氏者,遂有京姓。后来有一些京姓支派为避追捕、仇杀改为其它姓氏,如经姓。所以京姓人口不多,直到现在全国姓京的数量还很有限。郑州只在登封、中牟有少量的京姓之人。

经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经姓出自京氏。(参见京氏条)汉代有音乐家京房,汉元帝时死于狱中,其后人为避仇杀,改京姓为经姓。经姓人口不多,郑州地区只有巩义市有经姓。

「功夫郑州」你知道吗?这些姓氏都是源于郑州!有你的吗?


方雷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此姓氏源自古诸侯方雷氏,相传方雷氏是炎帝九世孙,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建立诸侯国。据有关古籍记载,古代名“方山”者大约有20处,而最早被称作“方山”的是位于郑州西南登封境内的嵩山,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嵩山一带,应该说方山即是嵩山。方雷氏的子孙以国为氏,就是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所以后来就不见复姓方雷了。

方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方姓最早出自黄帝时期,《庄子》载,黄帝有臣叫方明,为黄帝驾驭马车,在“七圣”之列,这是最早的方姓。《世本》及《风俗通义》则说方氏是“方雷氏之后”,方雷氏相传为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其子孙有的以地名为氏,就是方氏。以国为氏者是方雷氏,后又分出一支姓方。(见“方雷氏”条)所以说,方氏起源于郑州的嵩山一带。方姓在宋人编的《百家姓》中名列第56位,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100大姓中,居第62位,也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大姓,遍居全国各地。在中国古代史上,方姓多文人学士和节孝义士,现代方姓最著名的人物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郑州方姓分布普遍,各县(市)区都有。

雷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见“方雷氏”条)。另据刘恕《外纪》说:“黄帝命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素问·著至教论》也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可见黄帝时已有雷姓。雷姓是中国姓氏中的大姓,不仅汉族中有雷姓,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姓,如羌族、苗族、瑶族、彝族、侗族、畲族、壮族、黎族、布依族等。在《百家姓》中排第69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居第88位。郑州的雷姓亦为大姓,各县(市)区都有一定数量的雷姓人口。

常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常姓最早源自黄帝的两位臣子常先和常仪。《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史记·历书·索引》:“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帝王世纪》云:“帝有四妃,……次妃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常先、常仪应是常姓始祖之一。常姓是中国人口较多姓氏之一,在100大姓中名列第94位。历史上常姓不乏名人,且多有建树,当代河南爱国艺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即郑州巩义市人。郑州常姓分布亦很普遍,各县(市)区都有常姓人口。

游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游姓列入“以字为氏”之类,说:“游氏,姬姓,郑穆公之子公子偃,字子游,其后以王父字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子游的儿子叫公孙虿,公孙虿有两个儿子,叫眅和吉,史书称他们为“游眅”、“游吉”,游姓即始自他二人,他们以祖父的字为氏而有了游姓。游吉字太叔,郑国正卿,是继名相子产而执掌郑国国政的人。游眅有个儿子叫子楚,也曾任郑国大夫。由此可知,游是源出郑州的姓氏。游姓在《百家姓》中被排在第401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名列第36位,人数还是很多的。宋、明两代有不少人被正史单独立传,如北宋学者游酢,南宋时官至丞相的游似。现代有古典文学家游国恩等。

翁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翁是始自郑州登封的姓,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说:“夏后启时有翁难乙,是翁姓之始。”夏后启是夏禹的儿子,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创建者,都城在阳城,即今登封告成镇。翁姓历代播迁繁衍,分布较广,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在《百家姓》中排为第200位。翁姓人历代载入史册者有很多,如西汉富豪翁伯,唐朝诗人翁洮,宋朝诗人翁行,明朝官至兵部尚书的翁大立,清朝皇帝光绪的老师、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之一的翁同龢。郑州翁姓人很少,仅中牟、新密和郑州市内有翁姓。

巩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巩氏来源于姬姓,周朝有卿士简公,原为甸内侯,后又封于巩(今郑州巩义市),世称巩简公。其后人有以祖上食邑地为姓,成巩姓。巩姓世代繁衍生息,在大陆分布比较广泛,名人如明朝航海家、与郑和下西洋的巩珍。在郑州,巩姓人口虽然数量不多,但分布普遍,几乎各县(市)区都有巩姓人。

荣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荣是以食邑、封地为氏的姓,其源有二:西周时,周文王原大夫夷公,因其先人曾食采于荣邑(今郑州巩义市),故称荣夷公,其后裔遂姓荣氏。其二,周成王时,有卿士封于荣,为伯爵,称荣伯,其后也为荣姓,由此看,这两支荣姓皆源出今巩义市。中国历代均有荣姓名人,如现代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工商界名士荣毅仁等,现巩义市东北有荣垴村,村中多荣姓。郑州荣氏人很少,仅在巩义、荥阳、登封、中牟等地有荣氏人口分布。

荥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荥姓来源有二,皆出自荥阳地域。一支出自地名,战国时韩国有荥阳邑(今河南荥阳),居者以邑命姓,成荥姓(汉《刘宽碑》)。一支出自水名,古有荥泽,也作荥波(在今郑州市古荥乡),有以水名取姓者,为荥姓。荥姓虽然起源很早,发展并不兴旺,现在中国荥氏人数量不多,郑州同全国一样,荥氏人极少,仅在新密市发现有少量荥氏人。

禹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禹姓源出有二,其中一支是夏禹王的后裔,以其先王名为氏,遂有禹姓。夏禹都阳城,即今登封市告成镇,所以这一支禹姓源出登封。禹姓名人有清朝著名画家禹之鼎,近代民主革命家禹之谟等。禹姓人口在郑州分布也较普遍。

密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密姓中重要的一支源出姬姓,周初,周王室同姓贵族姬康公封国密地(即今郑州新密市东南),又称密康公。其后代子孙以其封地为姓,遂有密姓。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由于一些不可知的原因,密姓并未发展起来,郑州境内尚未发现有密姓者。

王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王姓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八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位居第二。王姓来源复杂,支派众多,其中一支源出登封嵩山。东周灵王的太子名晋,时称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约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他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后因忤逆之罪废为庶人。被废后主要活动在登封嵩山一带,才识过人,声名远布。嵩山现有太子沟,其中存太子庙、太子脚窝、子晋峰等遗迹,嵩山北麓缑氏山有唐朝武则天于699年立制御书的《升仙太子碑》。太子晋死后其后人以王为姓,并逐渐迁往各地,近年有不少海外王氏宗亲到嵩山寻根祭祖。中国历代王姓名人不绝于史,这些名人中包括帝王将相、学子名臣及各行各业的人,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英杰,如古代的王翦、王匡、王凤、王昭君、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王安石、王实甫、王夫之、王国维,现当代的王稼祥、王若飞、王进喜等。

许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许姓始祖是上古隐逸名士、郑州十大历史名人——许由。许由,姜姓,阳城槐里(今登封箕山南槐里村)人,生于4000多年前的帝尧时代。尧发现许由是高洁贤士,要把帝位让与他,许由推辞不受,到颍水之滨去种田。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认为这话污了耳朵,就用颍水(颍水源于登封少室山)洗耳,从此在箕山隐居种田。许由死后葬在箕山,所以箕山也称许由山。箕山现有许由冢、许由寨、许由洗耳泉、许由庙等10多处文物遗迹。许由死后其后人以其名为姓,许姓由此发展起来。现世界各地的许姓人口约800万,在《百家姓》中排第20位,在当今中国100大姓中位居第35位,在台湾排第11位。日本、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及香港、台湾等地都有许氏宗亲会,1989~2000年各地许氏宗亲会多次到箕山颍水寻根祭祖。许姓人才辈出,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有331名许姓人被专门列条介绍,如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东汉水利专家许扬、创编中国第一部大字典《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家许慎、人才学家许劭、元代教育家许衡,当代的许世友、许光达、许广平等。

索氏

源出郑州的姓氏。索氏来源有三,其中一支源出今荥阳。春秋时郑国有索城(今荥阳市境),居者以邑名为姓,遂成索姓。索姓虽然出现很早,但一直是个很稀少的姓,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有西晋书法家索靖等。当代郑州境内,只有登封、新密、郑州市区等地有极少量的索姓人口。

上一篇新闻

兵学奇葩:孙武缘何在苏州穹窿山写天下第一兵书?

下一篇新闻

蔡德林|苏州地域文化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