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2日 星期六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为支持贵州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8月5日批复同意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是中国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是内陆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是开放型经济制度成果的苗圃,对于探索内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地区发展新路,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贵州省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提供了重大机遇。

自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设立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商务系统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升政府效能,对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开放式扶贫,为内陆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开放发展、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生态地区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据贵州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17年前6月,贵州省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3个,其中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个,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54户;合同外资金额31.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9.89亿美元,贵州省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速位居中国第十。

试验区建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根据国务院批复要求,国家发改委2016年8月24日以“发改西部[2016]1836”印发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贵州省相继印发《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规划》《贵州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贵州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贵州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其中,《实施方案》从政策、项目、试点示范等方面提出对试验区建设作出了系统安排和系列部署。重大政策措施77条,其中突破性政策17条;支持重大项目22个(类);支持重大试点示范11个(类)。此一系列文件的相继印发,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目标,而且完善了试验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即到2020年,试验区以服务开放型经济为目标的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政府服务等制度基本建立,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以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大生态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开放式扶贫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以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三位一体”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围绕目标细化任务为试验区建设加速

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以对内开放为先导,引领和推动对外开放,全面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以“1+8”平台和毕节试验区为发展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人、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活动;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国际化开放平台。鼓励跨国公司来黔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简化跨境投融资管理程序,降低投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序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稳步实现贸易便利化。加大贵阳航空口岸开放力度,争取在龙洞堡机场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抓紧建设、申建已经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遵义和铜仁航空口岸;加快设立贵阳改貌等陆路货物进出口查验场所。争取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缩短跨境货物进出时间;支持省内获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依法依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加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在现有口岸基础上,考虑争取成为粮食、水果等检验检疫指定口岸。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加快建设贵州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在省内海关监管区,探讨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贸易便利改革。

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对市场竞争力较强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出口产品,如烟酒茶,争取创建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对接沿海和中西部,尝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新路径,支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过去两年,贵州省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终端产业转移承接效果显著。创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快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拓展经贸合作新领域,加强与港澳台经贸合作,尝试搭建黔粤港澳经贸交流平台;争取与台湾合作共建农业、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产业园,与香港加大金融合作;开通港澳间旅游直通车,密切三地旅游业合作;鼓励港澳台来黔投资教育;促进与瑞士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的合作,支持韩国电子汽车业、印度信息技术业来贵州省共建产业园,加强与东盟在农产品进出口、职业教育等领城的合作。

建设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开发与深加工、特色轻工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好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智能终端产业,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建设,建设成为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切实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中东部经济带的合作,实现产能合作,探索协作发展和收益分享机制,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建设国际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打造大健康产业创新示范高地,推进大健康与山地旅游相融合,探索保健疗养+户外康体运动+养老的发展模式。打造区域型物流枢纽,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建设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创新帮扶方式,开展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合作,共建合作港口拓展出海通道,深化对口帮扶。对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具有减贫职能的国际组织,引进外援,撬动国际金融资金参与贵州省精准扶贫,加强扶贫国际合作。吸引境内外资本参与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和规模化发展,开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试点,大力发展无公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扩大农业开放与交流合作。开放乡村旅游市场,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传统文化保护,提升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品牌化,开展斗牛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试点,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推广“三变”和“秀水五股”模式,保障贫困人口分享资源开发收益,落实相关税收信贷政策,办好职业教育助学工作,创新资源共享机制。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制定发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开展集中登记试点,适时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营造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应用清单;完善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与黑名单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从而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地方立法,建立综合服务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督,加强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打击力度,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做好贵安新区等执法公开试点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会展经济成果丰硕 助力试验区建设

“十二·五”时期,以省会城市贵阳为代表的贵州现代会展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2015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11~2015年,贵州省办展数量年均增幅109.52%、办展面积年均增幅40.95%,均位列全国各省(市区)第一。在省会城市中,贵阳市在中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的总排名由第30位上升至第19位。

与此同时,“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贵阳国际汽车博览会”“贵州(安顺)国际石材博览会”等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展会项目稳步成长。对推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全省会展综合经济效益约150亿元,占全省GDP的1.43%,高于全国0.66%的水平。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以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为例,自2011年以来,在商务部、其他国家部委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贵州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酒博会在规模、成果上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展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按照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坚持办高规格的展会。前六届,共有84位中外政要、前政要来黔参会,境外参展参会国家及地区181个次;累计吸引参展酒企8963家次(其中境外参展酒企4700家次),采购商6.5万人次;签订酒类贸易合同13209个,贸易总额4332亿元,酒类贸易进出口总额28.3亿元;在酒博会举办的投资签约活动上累计签约项目1253个,实际落地资金3691亿元,华润雪花啤酒、国台等酒企因此入驻贵州。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刚刚过去的第七届酒博会在推广贵州、促进贸易、招商引资方面也举行了大量的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共签约经贸合作项目45个;贸易类项目1611个,总贸易金额547.9亿元;投资类项目13个,总投资金额29.38亿元。

历届酒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中国酒业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酒业和经贸投资的专业交流平台,并将展示中国酒业发展、贵州投资环境、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加深了国内外嘉宾、客商对贵州的了解,对贵州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贵洽会”为试验区建设添砖加瓦

“贵洽会”即中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跨境投资贸易洽谈会,是贵州立足于开放型经济面向全球的投资贸易交流平台,是贵州省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务实的举措,是贵州探索内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地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抓手,已成为贵州招商引资、选商引产、招才引智的重要平台。于2016年首次举办,首届“贵洽会”吸引19家世界500强企业、14家国外优强企业、20余家国外商协会、40余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界代表参会,境外参会嘉宾超过600人。大会现场130余家海外企业客户与省内575家企业进行“一对一”洽谈717场次,签订合作备忘录370份,达成合作意向557项,意向金额228亿元人民币。

2017年第二届“贵洽会”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大会邀请到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捷克、波兰、新加坡、俄罗斯、泰国、菲律宾、老挝、蒙古等3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政府官员、友好城市市长、商协会、中小企业代表、全球贵商代表、国内外500强企业和国内外新闻媒体记者代表800余人参会。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为办好第二届贵洽会,自4月份以来,在贵州省投资促进局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招募了能矿集团、老干妈等一批省内发展前景好、有一定规模和对外合作需求、具有参与国际合作的强烈意愿的企业参与“跨境撮合”,在这一批成功招募企业成为贵州省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对外交流合作生力军的同时,也点燃了贵州省内企业“走出去”的激情。

通过举办系列活动,传播了贵州扩大开放的好声音,展示了贵州开放包容的好形象,讲出贵州安商、富商的好故事,使贵州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等产业发展优势、“1+8”开放创新平台优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展机遇深入人心,提振了境外企业、国际机构团体、国际友好城市与贵州深化合作的信心,通过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搭建贵州企业与境内外企业合作的桥梁,推动贵州与海内外建立稳定的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吸引更多海内外企业到贵州投资兴业,助推贵州企业走向世界。

在第二届贵洽会开幕式现场,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56家企业与省内574家企业进行了5轮共749场“一对一”洽谈,场外2家海外企业与省内企业进行了6场“一对一”视频洽谈,现场达成合作意向539项,洽谈成功率72%,合作项目涉及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信息科技、养老医疗、节能环保、旅游教育、新能源、现代农业等10多个行业。除此之外,还与有关国家、知名企业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有力助推了贵州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让省外、境外企业对贵州资源秉赋、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企业实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更具实战意义。

大会期间,同时成功举办了“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论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投资贸易发展论坛”、“2017全球贵商发展大会主题论坛”等。形成了一批贵州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研讨,为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开展提供了系列理论参考。

上一篇新闻

2020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

下一篇新闻

供地逻辑生变、工业增速趋缓,深圳产业空心“狼来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