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5日 星期三

嘱托记心间 东濠涌蝶变

如今的东濠涌,流水潺潺,水清鱼戏,成为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来到广州越秀区东濠涌,听取广州治水和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并对广州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昨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不少代表的记忆卷轴翻回到2012年。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距离党的十八大闭幕不足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深入农村、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所和居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在广州,他主持召开了经济工作座谈会,实地考察了越秀区东濠涌,听取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对广东和广州的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五年多过去了。如今,东濠涌流水潺潺,水清鱼戏,河涌旁街坊们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满载着总书记殷殷希冀的广州,结合河涌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愿得云帆三千尺,屹立潮头续远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加快建成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广州正铿锵前行。

街坊回忆

“总书记主动伸出手来和我握手”

“现在的东濠涌,比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这种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象,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 ”

——广州街坊林志强

嘱托记心间 东濠涌蝶变

林志强在东濠涌边回忆和总书记握手的情景。

鱼儿在水草中欢快地游走,小田螺“拖儿带女”缓慢地挪动身体……昨日,记者来到曾经留下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的东濠涌进行回访,只见河涌两岸水生植物丛生,花团锦簇,栖息其间的水鸟隐约可见,河中水流缓缓,清澈见底,鱼虾成群,泥鳅在石头间捉迷藏,儿童在亲水平台嬉戏,老人在树下聊着家常,摄影发烧友蹲在河涌边拍“大片”,景观带外,篮球场、健身设施应有尽有……好一幅岭南水乡图。

“就在东濠涌博物馆下面的台阶,我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昨天11时,记者和年逾六旬的街坊林志强一起来到东濠涌博物馆对面的瀑布,听记者问起当年的情形,他兴奋地一边比划着,一边领着记者来到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跟他握手、交谈的地方。

林志强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2年12月11日。

“总书记很亲民,一点架子都没有”,林志强眯着眼睛,在记忆里搜索那天的情景,“他从博物馆出来后,顺着阶梯来到涌边,当时我就站在那里,他走到我身边,笑容温和,主动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当时我好激动”。

“那你还记得总书记当时跟你的对话吗?”记者问他。

林志强笑了,他说,尽管当时他“好激动”,但至今仍能清晰地还原当时的对话:

总书记:“你感觉这里的环境如何?”

林志强:“以前这里很脏很臭的,走过都要捂着鼻子,现在经过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改造,这里变得很美,因为现在讲生态文明建设,市政府和区政府很重视。现在街坊们把这里当成了公园,经常来散步。”

总书记:“看到广州人民的生活好了,我很高兴。”

林志强:“这要谢谢党和政府,谢谢党中央。”

林志强说,他还记得后来多次在新闻中出现的总书记的那一段话:“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了,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希望广州的同志再接再厉,在过去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

“现在的东濠涌,比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时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林志强告诉记者,现在,他经常会来东濠涌绿道走走。这里随处可见一家大小亲水、戏水的情景,让他感觉很愉悦。“这种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象,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

“在东濠涌改造以前,我曾经几次想搬家离开这里。”今年40岁的街坊张晓军是新广州人,住在东濠涌旁边三角市的一套60平方米的小居室里。他说,20年前,他毕业来广州工作时,房间里常有臭气迎窗扑来。“真的好想搬走,但是由于工作原因,只能将就住着。”

“现在?我当然不舍得走啦!”张晓军对记者哈哈大笑,说:“现在每天推窗往外一看,多美啊!”

嘱托记心间 东濠涌蝶变

水清岸绿鱼儿游走,娃娃戏水东濠涌畔。

华丽变身

治水经验多 同行竞相学

日前,一只经常在东濠涌近北园酒家河段出现的全身深蓝色羽毛、有着艳红色尾羽的红尾水鸲成了“网红”,吸引了不少摄影“发烧友”专门来围观拍摄。有专家称,红尾水鸲的出现,意味着东濠涌已从一条臭水沟彻底华丽变身。

东濠涌的华丽变身,究竟有着怎样的历程呢?

“总书记视察东濠涌后,东濠涌整治长度更长,超过一倍。从东濠涌南段1.89公里,2015年延伸到中北段,增加2.52公里。”广州越秀区水务和建设局张瑞生调研员告诉记者,东濠涌首先强化生态修复。沿线种植滴水观音、风车草、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建设自然式生态驳岸,形成城市局部风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还采取“絮凝沉淀+气浮过滤+紫外线光催化氧化消毒”处理技术,推进水体达到无色、无味、清澈、可触摸的效果。同时,完善防洪排涝体系,通过揭盖复涌,恢复纳雨、泄洪等自然河道功能,每年可减少204万吨污水排入,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有效缓解了沿线低洼地区“水浸街”问题。

张瑞生说,去年6月,越秀区全区一江、五涌、六湖全面推行河长制,出台了11项配套制度。区里设区、街道、村居三级河长共92名,成立区、街道河长办。对河湖管理问题,按“一事一单”交办督办;每日抽查河长巡河和电话接听情况;每季度深入各街道开展督导。

同时,越秀区水务部门通过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东濠涌水质状况,促进问题发现和解决;采用无人机巡河10余次,突破徒步巡河方式单一、发现问题不足的瓶颈;通过非开挖技术手段修补破损河涌沿线排水管道600多米,快速解决污水溢流问题。此外,水务部门还积极探索影响河涌水质的因素,优化调补水方式,改善河涌水质。

根据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2017年东濠涌水质稳定达标,其中6个月达到II类水标准,水质指标位居全市各河涌前列。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东濠涌建成7.6公里的绿道和带状公园,打造沿线滨水步道、观景走廊,并设置叠水瀑布、荷花池,丰富亲水体验;配套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亲水平台、篮球场、羽毛球场、跑道运动场等设施,打造集园林景观、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健康休闲观赏景观新空间。为了给街坊营造更优美的活动空间,有关部门强化了文化特色,将两栋旧民居改造成东濠涌博物馆,沿河设置凉亭、驿站、雕塑、壁画等,并恢复越秀桥、小东门桥、筑横沙桥等历史名桥原貌。

东濠涌博物馆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东濠涌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达到30万人次,先后接待日本、新加坡、韩国、荷兰、芬兰等国外游客前来参观。治水经验引来欧亚同行竞相学习。”去年,越秀区东濠涌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嘱托记心间 东濠涌蝶变

鱼戏东濠涌

绿色发展

绿道处处有 乐享广州蓝

广州人逐水而居,自古就有“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说法,现在仅市中心城区就有河涌231条。作为白云山南麓一条古河道的东濠涌,从黑臭河涌华丽蜕变成市民喜爱的休闲佳处,可谓是广州牢记总书记嘱托,重拳治水出成效、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广州治水力度是空前的,得益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在基层落地生根。”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5年来,广州持续加大治水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分别担任河湖河长,目前全市已落实四级河长2961名;广州还在全省率先推出河长App,开启“掌上治水”,实现治水管理扁平化、信息化;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广州治水攻坚打出 “组合拳”……经过不懈努力,去年广州被列入住建部监管平台的35条黑臭河涌,全部达到国家住建部提出的“初见成效”标准。包括猎德涌、荔枝湾涌等一大批重点河涌大变样,可谓水清、岸绿、景美。

不仅如此,广州还制定了《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明确未来3年治水任务。今年,广州要在保证35条完成整治任务的河涌“长治久清”外,全面启动剩下的152条黑臭河涌治理及小微水体治理工作;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将全市187条黑臭河涌全部治理好,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在全面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中,广州不仅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空气质量也不断改善,“广州蓝”成为新名片。2017年,广州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18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目前,广州已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

水清天蓝的广州让市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相关民调显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评价近三年来大幅上升。

现在,不少来到广州的游客都被遍布城市的绿道所吸引。201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启动绿道网建设,一条全长约4公里的环岛自行车道,串联起二沙岛的宏城公园、发展公园、体育公园等,并于去年与海心沙连通。到二沙岛骑自行车已经成为时下最时髦、最潮流的聚会方式。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州市建成贯穿全市的绿道3200公里,串联起300多个景点,形成24条精品绿道旅游线路,成为全省路线最长、串联景点最多、综合配套最齐的绿道网。

专家访谈

广州这五年

激发经济新动能 开拓发展新境界

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说:“这次调研,是我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昨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艳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这五年来,广州没有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不断激发经济新动能,开拓发展新境界,正向着高质量发展奋力迈进。

广州日报:以您的观察,广州在这五年里是如何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

郭艳华:五年来,广州一直没有停下改革的步伐,包括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培育和发展产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税收征管体制等改革力度,提高政府效能,提升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改革,主动对接和运用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等。

在开放方面,广州也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通过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三大枢纽”建设,加强国际化进程。二是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国际交往功能不断提升,2017年《财富》论坛、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广州正向世界敞开开放的双臂,在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征程上不断前行。

广州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我们要继续大胆探索、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推动科学发展增添新动力。在您看来,这五年来,广州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方面做出了哪些成绩?

郭艳华:一是提前部署谋划IAB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主动探寻新时期特大城市及中心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辐射带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二是加大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6年,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00多家,2017年净增4000多家,现在广州高新技术企业8700多家,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三是建设价值创新园区。广州提出着力打造富士康、通用医疗、百济神州等10个价值创新园区,集聚科研、生产、生活、生态等高端要素。现在初步建设中的有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思科智慧城等。另外,广州的对外贸易也取得新成效,服务贸易比重逐渐加大,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加。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曾卫康、杜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燕

上一篇新闻

界诠法师出家因缘

下一篇新闻

稀有虎鱼孟加拉银虎鱼,虎鱼的种类,科普孟加拉银虎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