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正在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地域文化的特点与鲜明的民族个性,都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不同的异域风格。比如,都说日本民族的文化素质高,日本人留给我的印象是文明规矩;新加坡人则留给我的印象是稳重、和蔼与温文尔雅的处事风格;新加坡的出租司机都能如此,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其他人了?从出租司机的外部形象和素质上评价,我觉得我们国内上海的出租司机与新加坡还是有一拼的;其它地方实不敢恭维。

亚洲有三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日本、韩国、新加坡。因为亲眼所见,感觉这三个国家的人存在不同风格的民族素质。日本人规矩;新加坡人谦和;韩国人则善于学习。

我们国家常这样形容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看一个国家的民族素质,往往从个体人的风范基本可以反馈出这个国家整体民族的大致风格与特点,从每个人身上都能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社会风气与大致的影子。

带孩子去商场购物和游玩,孩子玩耍,我们坐在一个能坐数人的圆形圈椅上看护着孩子。

旁边坐着一位素不相识看似在中老年之间的普通女性,外表文静瘦弱,烫头短发,素面慈祥。她坐在圈椅上,一会儿看手机,一会儿又看一下自己携带的平板电脑,时不时还在屏幕上写一写。她很善谈,虽然互不相识,她主动与妻子交谈起来,我在旁边有一搭无一搭地摆弄着手机。

妻子介绍自己是来北京看孙子的,并友善地询问这位不相识的女性:“孙子长得像谁”?她们聊得很热闹,只听这位女性很坦率地介绍自己说:“我是韩国人”。

但是,她的汉语说的还比较流利,口语里稍微夹杂着一点生硬。如果不听她自己介绍,会把她当成国内的“朝鲜族”,而非外国人?

我在旁边听着,还以为她说的“韩国”?就是自己想象中的“朝鲜”民族?她们聊着,妻子向她介绍说:“那边坐着的是孩子的爷爷”。这样,这位女性才转过身来与我交流。

我们开始聊着,她并没有介绍自己的“先生”?因为涉及到个人隐私,不方便随意询问,我认为,这是礼貌,不能随随便便就去触碰她人的底线。唐突地询问?不知道人家是什么情况?怕问出不愉快,一旦突兀,岂不尴尬?这是我对自己的一贯规矩。遇到生人或相遇熟悉不了解人家的时候,一不问夫妻;二不问个人收入。主动谈起是主动谈起,从不主动过问,以免尴尬。

有很多人聊天,不出三五句话,肯定涉及到个人收入。其实,谁挣多少钱与他人都丝毫没有一点关系,问清楚能怎么样?收入从来就没有平等的时候。

我问她,韩国人为啥在北京?她说:“儿子和儿媳在北京工作,所以,现在来北京学习汉语”。

我问她:“学习多长时间了?”她告诉我:“一年多”。我听说学习汉语一年多,竟然能学得如此之好?能与人交流沟通,我很惊讶!并为之赞叹:“不错,一年多能学成这样,与人交流,并无大的障碍,很不错”。听我这样夸奖,她欣慰地笑了起来。

知道她是初学汉语,我便问她:“我说的话您都能听明白吗?”她谦和地回答:“差不多能听明白,您的话标准,我能听懂。南方人说话我听着还是有听不明白的地方,难懂?”她为啥这样说?

她学习汉语很努力,也真下功夫。她介绍自己已经66岁了,按照我们国内的民俗说法,已经年逾花甲。我们常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是这位韩国女性已经66岁到了老年阶段,还在积极努力地学习中国语言,其精神真是可佳!值得我们学习。

语言是很难学通和学懂的,不仅有大量的单词,还有语汇、语法,连接的词组组成的句子,像汉语里的主谓宾补定状。

按照学习语言的规律,那是读、听、写、译四大基本功。语言最难的是那些不规范而又约定俗成的地方与地域方言,同为汉语,一个地方还有各种方式的解读。

像我们国内人学习英语,如果说学习一年多达到能自如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那是语言天才,我相信极少或没有人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这位韩国大妈在北京仅仅学习了一年多汉语,竟能如此与我们沟通交流,达到基本没有语言障碍的程度?真是可喜可贺。

为了学习汉语,她确实下了很多功夫,专门参加汉语学习班;在公共场合专门找我们国内的人交流。每天坐着地铁在北京市的公共场馆、商业购物中心等地找人交流。

在这家商厦我第一次见她,可是周围坐的陌生人,竟有两位青年女性都认识她,也知道她是韩国人。可见她已经不止一次地来这里寻人交流对话。我问她住在哪里?她说:“宋家庄。”宋家庄到这里还有一段路程。为了学习汉语,她与周围的中国邻居也相处的很好,常与左邻右舍交流沟通。

为了学习汉语,她随身携带着学习用品和工具。平板电脑和手机,在电脑上阅读华文文章;不断在手机上记录着学到和交流的语言;自己还练习汉语写作,她告诉我:“现在已经能用中文撰写文章了”,并且每天都在积累写作,记录点滴。

听她这样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我以为这位韩国女性一定是一位知识界人士或者是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我询问她:“在韩国做什么工作?”没有想到,她在韩国就是一位普通职员,在首尔市的邮局银行工作,这基本是她的原话,谁还能说,她的汉语学的不好呢?

在6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来北京的国内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是来帮助子女看孩子的。北京有一支“专业”队伍,职业带孩子的老年大军。在北京可以视为“两支大军”,一支为“北漂大军”;另一支则为带孩子的“老年大军”。

带着这种观念和印象,我问她:“您没有帮助儿子看孩子?”她爽快地告诉我:“儿子和儿媳结婚好几年了,不要孩子,我来北京就是学习汉语”。国内人去北京,是为了帮助子女带孩子;这位韩国女性来北京,是为了学习汉语,这也是两个国家地域不同的文化差别与社会现象。

我怕她在北京寂寞,告诉她:“北京有一批吉林省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人,她们跟随子女来到北京,平常很爱聚会,每周都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聚集在一个地方,按照朝鲜民族的习惯,唱歌跳舞。”我问她:“你们韩国有这个习惯吗”?她告诉我:“没有,我们都是各家管各自的,不善于聚会”。

我告诉她:“这就是地域文化意识和社情不同,中国人喜欢讲究凝聚力”。并告诉她,这种凝聚力存在的社会和历史文化等原因?她点头称是,并给我讲述她去美国,遇到当地的华人也是这样,大家喜欢聚集在一起。

儿子结婚,她们全家去美国旅行,在当地遇到华人。亚洲人的外部形象没有太大的差别,当地华人以为他们也是华人。在一座公园,当地华人汇聚在一起,正在吃烤串儿,看见韩国这一家人,便叫他们过去一起聚餐。他们告诉当地华人:“我们是韩国人,”华人依然热情地欢迎她们一家:“来吧!来吧!”我说:“中国人热情好客”。

她问我是哪里人?我告诉她:“东北人”,我问她:“知道东北吗?”她说:“知道,我们上学的时候学过历史,课程里都有讲中国的东北,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说到这里,我大概知道韩国学校历史课程的内容,讲述自己民族的发展情况。对于韩国、朝鲜民族这段历史我大致了解一些,我便给她讲述了这段历史。

讲她们这个民族祖先的发源地在中国东北,但那时还不构成一个独立的民族,只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部落,叫高句丽。发源地在中国辽宁省本溪市境内的桓仁县,后来迁徙到吉林省的集安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一带。大约在中国明朝的时候,一部分人迁徙到朝鲜半岛,后来发明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构成了自己独立的民族。当年在中国境内时,使用的都是汉文字和汉语言,连图腾都和中国中原一带相一致。我说:“我们两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有很多是相融合的。比如传统建筑风格,都是尖顶大屋檐式的。”她不断点头非常认可。

她告诉我:“我们韩国语言里的‘安宁’这两个字的意思就和汉语里的安宁意思是一样的,也读‘安宁’”。我说:“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里都有外来语,这就是文化融合”。

古时,东北有很多部落存在。特别是女真族遍布东北,阿骨打统一了女真部落,成立了先金;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成立过后金;他们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但与汉族文化相容相通;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少数民族。

由于这位韩国女性的汉语学习很好,我与她交流并没有感觉到障碍。我告诉她:“现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都喜欢学习汉语。我在德国慕尼黑市遇到两位30多岁的青年女性,在大街上相遇,主动与我们搭讪,用英语问我们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当我们回答chinese时,她们便熟练地用汉语与我们交流,口语表达流利,一点都不像外国人。我问她在哪里学的汉语?她介绍说:“在北京学了两年”。在意大利,出租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把头从车窗伸出来,挥舞着手臂,用生硬的汉语给我们打招呼‘你好’!”

在北京,我看到的是学习英语的热潮。在我居住的那一带,不能说百分之百?起码百分之九十以上,幼儿园4岁以上的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晚上放学以后,每周都通过外教学习英语。虽然价格不菲,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也是锲而不舍。从语言学习的氛围看,开放的世界,开放的国家,学习不同国家语言的潮流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阻挡。

临近中午时分,坐的圆圈椅子上的人逐步少了,韩国女性招呼坐在一边的丈夫,并向我介绍:“那边坐的是我的老公”。她老公听见她的指挥,方才向我们这边走来。我高兴地站起来与他握手,我们一同坐下,我表扬二位韩国朋友:“你们的学习精神可嘉可贺!”没想到这位韩国丈夫的回答更令我惊讶?他采用我国前领导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我惊异地问他:“这您也知道?”看来,名言就是名言,可以穿越国界与任何时空,传达给每一位欣赏名言之人。

我们一边说,我一边开着玩笑,我也怕说错了,有失敬意?于是,询问这对儿韩国夫妻:“韩国管老公还叫什么?管妻子叫什么?”韩国丈夫告诉我:“咱们差不多,男人叫丈夫,女性叫内人、家里人”。

我告诉他们:“汉语里叫法非常多,爱人、夫妻,南方也有管女性叫‘堂客’的,东北还有叫‘老蒯’的”。我解释了“堂客”的意思,“老蒯”很难解释清楚?

他们不懂,于是问我:“什么叫‘老蒯’?”我说:“我也不懂,反正就是这样叫,东北文化有个特点,有的地方汉语和满语掺杂在一起。不知道是满语流行下来的?还是地方话?”

我怕他们听不懂,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用手摸着膝盖告诉他们:“东北人管膝盖叫‘拨了盖’。”他们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其中韩国妻子还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手机里,可见他们学习如此认真。

我们聊的很多,我询问韩国退休年龄多大?他们告诉我,各个单位和公司不一样?有的地方60岁;有的单位65岁。这位韩国女性是60岁退休,1954年出生,属马;丈夫1952年出生,属龙,已经68岁,韩国的风俗里也有生日和属相之说。他们夫妻二人同在首尔邮局的银行工作,是同事。虽然韩国没有计划生育,这对儿韩国夫妻也是一个孩子。

在韩国,工资待遇根据职业也有不同,军人、国家公务员、职员、员工等,都是有区分的。

我还询问他们,首尔与北京有什么不同?房价与物价?房价差不太多,首尔是市中心房价贵,周围偏远地相对便宜。总体上比较,北京的物价比韩国首尔要便宜,特别是粮油、蔬菜、水果;与首尔比,北京的水果最便宜。

临别,韩国丈夫主动介绍自己:“我姓金”,我也向他介绍自己的姓氏,我还说:“我的姓氏你们韩国也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有”。

与这对韩国夫妻接触交流,给我一个启示,为什么这对儿普通的韩国夫妻年逾花甲60花甲还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地学习汉语?

语言这东西太有魅力了,它真是一个沟通的媒介和桥梁。毛泽东主席当年也是在晚年的时候学习英语,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询问毛泽东主席,在看什么书?毛泽东主席回答他,没看什么书,在学习英语,也就是学点“paper tiger”,意思是纸老虎。用幽默的语言打破了僵局,使基辛格放弃了拘谨,并开怀大笑。使用语言有很多艺术与学问。

这对儿年过花甲的韩国夫妻,学习汉语我觉得是因为有动力。他们来到中国,热爱中国,感受到中国的文化底蕴深厚,北京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一座有历史文化的古都。

他们喜欢中国,喜欢北京,想在中国长期居住,必须要学习和学好汉语。不然,这对儿韩国夫妻已经到了这般年龄?为何要学习一门外语呢?回到首尔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他们不搞旅游?也不搞任何接待?唯独在中国才能使用。

人的行为支配来自于自己的大脑,发自于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源自于他对周围世界的认可。只有认定和认可,才能激发做好某件事情的动力,从而支配自己的言行和举止。

从这对儿韩国夫妻的行为举止中我窥视到了这一点,他们是真诚地感受到中国很好,北京很棒。祝他们在北京生活愉快!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在北京一处购物中心有一个供人休息的圆圈椅子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这一天遇到一位已经66岁的韩国老年女性正在学习汉语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她经常来这里与中国人学习语言进行交流 这位旁边的中国女性都认识她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我们聊得很多 我问她 北京与首尔有什么区别 她说北京的物价便宜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水果最便宜 我与她有同感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北京超市里的橘子价格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超市里大柚子价格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我们聊得很好 这对韩国夫妻离开的背影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圈椅上依然坐着顾客休息


韩国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妻锲而不舍学习汉语

上一篇新闻

互联网时代的经营,不规模也能更高效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冷知识:永远的夏令时“新加坡标准时间”40周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