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吃酱油到底讲究到什么地步?
小时候,天气一热,半岛君对桌上的鱼虾佳肴提不起兴趣,最吸引的莫过于“豉油捞饭凉白开”。滚烫飘香的米饭打进碗里,淋上豉油圈圈,豉香被腾腾的饭气激发,搅动着沉闷的空气,豉油沿间缝将米饭浸润成深啡色,吃之前,滴上少许麻油,为米饭拂上光泽和香气,阳光一照,粒粒流金,食欲也随之涌动…
▼
如果还有一只蛋黄爆浆、蛋白焦脆的煎蛋,简直绝了!
长大一点,进厨房帮忙后,对豉油的认知又不一样:灶台的三瓶豉油,老抽上色,生抽腌肉,头抽蘸肉,用错了就发挥不出豉油本身的作用。因为头抽较贵,不能随便乱用,蒸鱼时淋上薄薄一层,或者用来蘸白切鸡鹅鸭或海鲜。
吃得越多,味蕾见识的味道越丰富,越觉得豉油是个无尽的世界:从地域划分,不同地区的口味不同,豉油不同:
湾湾的酱油膏汁稠味浓,最能激发卤肉的丰腴之美;新加坡的甜豉油焦黑香甜,稠滑黏腻,赋予鸡肉甜味的同时,牢牢粘着辣酱、姜蓉,令清淡的鸡肉拥有丰富的味型层次;上海的辣酱油中和猪排的油腻;广东的豉油提鲜一流…
都说不同酒庄出产的红酒风味不一,豉油也是如此,不同酱园的酿制工艺和理念不同,做出的豉油的豉香、咸鲜度亦有差别。
一瓶靓豉油,既没有日常看到的易得,也不只是简单的增味上色,如果你识得食,它可以塑造出复杂多变的味道,带你探索曲径通幽的食趣,今期,就由半岛君带你认识豉油不为人知的一面。
豉油种类知多少
传统的豉油,就像耕种一样需要踏踏实实的付出,等待,到时间收成:开始前,将黄豆捞上面粉发酵成“璜”,再将璜放入瓦缸,注入盐水,接受阳光洗礼,在时间的长河里发酵,沉淀100天以上,成功转化鲜味的氨基酸。
▼
有酒曲才能酿酒,有璜才能酿豉油
够钟收成时,将管子穿过表面厚厚一层面豉,至缸底抽取豉油,广东人将此步骤融入豉油的命名里:生抽、老抽、头抽…第一造抽提的酱油,是鲜味最足的头抽,豉香喷喷,像刚开瓶的红酒。
取完头抽,人们往面豉继续注入盐水,生晒,发酵,过了100天收成的豉油就是二抽,又叫“金标”,再次循环获取的豉油是三抽,即是“银标”,整个豉油酿制像炖鸡汤,头啖汤最鲜美,二抽、三抽像继续加水炖的鸡汤,鲜味递减。
出缸的豉油和焦糖晒制,加工,就是给牛河、烧味、焖肉上色的老抽。
将头抽加入新璜晒制,如同鸡汤里加入鲍参翅肚等精华,成为鲜上加鲜的极品“双璜生抽”。
追求极致的酱园不满足于此,将双璜生抽晒出多余的盐分,制造鲜味大爆发,舌尖久久不能平静,极品之中的极品,又叫“盆晒生抽”,两年一造,比普通豉油要多1年以上的时间,非常罕有,300元一瓶,香港的大孖酱油、九龙酱油还能买到这瓶贵过红酒的豉油。
▼
盆晒生抽要等到客人买的时候才装瓶
乍一看,300元的豉油确实贵,但是从酱园的角度来看,豉油的确值这个价:
因为豉油像农作物一样,看天吃饭,酿造的师傅需要精准捕捉到阳光充沛的日子,让豉油喝饱阳光,源源不断地分解鲜味,如果天气阴晴不定,要及时封盖豉油,与此同时增加发酵的天数…2年不放松的守候和呵护,才能造出一滴为饭菜生色不少的豉油。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头抽是便靓正的选择,用头抽煮餸,咸甜鲜香,味味俱全,极大满足需求,双璜生抽和盆晒生抽是食家级别的酱料,可遇不可求,如果你对味道有极大的好奇心,可以试试这两种高级数的豉油。
有趣的是,瓦缸在造豉油的同时,还意外萌生了2种美味的调料:豉油表层的璜,兑入糖、辣椒或者蒜蓉就是面豉酱,烧肉时加一点,瞬间香浓惹味、豆香四溢。
豉油生晒时结晶的盐,叫“盆盐”,一粒粒啡黄色,带豉油的鲜味,煮汤炒肉放一点鲜到不行,是天然的味精鸡粉。
豉油和粤菜相辅相成
粤菜对味道的追求境界是“和味”,一口菜,可能起起伏伏尝到甜酸苦辣酸,亦有可能各种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层次丰富、令人难忘的复合美味。
其中,豉油可以通过和其他酱料、食材的搭配,生成和味。
粤菜酒家蒸鱼,绝对不是直接淋瓶装豉油,《特级校对陈家厨房》真实披露:酒家做蒸鱼豉油,先把鲮鱼骨加冬菇脚、红萝卜和香菜头,慢火熬出浓汤,滤去渣,再加老抽、生抽、蚝油、味精和糖,再煮沸而成,再讲究一点,用江瑶柱煎水来煮。
看吧,即便鱼用对了,蒸的方法和温度也对了,如果那点提鲜的豉油不够深度,蒸鱼的味道还是不尽人意。
煲仔饭上桌淋的几圈豉油,每家店亦有各自的调校方法:有的店家混合几种鲜味甜度不同的生抽、老抽,加炸蒜提香;有的店家加入了糖和水调校豉油的咸甜度,令豉油提升煲仔饭风味的同时,不会喧宾夺主…
揭开盖子,沿煲边浇淋豉油,“喳,喳”,注入豉油的饭焦变得香脆惹味,与此同时,黄鳝、滑鸡、田鸡等肉食也在密集吸入豉油喇煲时产生的焦香。
豉油和碳水的互相成就又点止煲仔饭,大排档的干炒牛河,河粉用热油煎至双面微焦,先加老抽令河粉产生焖肉一样撩拨食欲的棕啡色,炒至八成淋生抽激发镬气,渗透每条河粉,啖啖豉油浓香,吃完一点不觉口渴。
吃过的牛河里,水准一直在线的是吴系茶餐厅的出品,条条干爽分明,咸甜浓郁,河粉不会发酸,无论堂食还是外卖都保持这口满分味道,非常难得。
蔡澜先生有个习惯,每次出差旅行总要带上一小瓶豉油,如果遇着不合口味的饭菜,还可以用豉油捞饭应急。
即便是食家,在食物灾难面前,想到的熨帖胃更熨帖心的美味,还是那一滴小时候已经吃上瘾的豉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