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6日 星期一

守正创新铸就百年婺剧品牌 浙婺获集体二等功的背后

守正创新铸就百年婺剧品牌 浙婺获集体二等功的背后

7月末,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带着重新编排的婺剧《红灯记》和《婺剧折子戏专场》,来到北京长安大戏院参加“浙漾京城”浙江戏曲北京周。全场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太棒了,一定要再来”。这样的场景,浙婺这些年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演出时频频出现。

近年来,浙婺足迹已经遍及全国除西藏、青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受中宣部、文旅部及浙江省政府和文旅厅的委派,浙婺还出访了五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人数超450万。

在不少传统地方剧种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浙婺的舞台却越来越大,全年演出量超过500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新年戏曲晚会、央视春晚、央视元宵晚会、亚洲文化嘉年华上频频亮相,成为全国出访演出最多的地方戏曲院团。

7月18日,金华市人民政府发文,给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记集体二等功一次。穿越500年时光,婺剧依然熠熠生辉、生机勃勃,成为金华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几代浙婺人的不忘初心、守正创新。

走向世界的“地方小剧种”

去年12月,浙婺出访土耳其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载誉回国,获得了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表扬。

曾几何时,人们说起婺剧,习惯冠之以“小剧种”,如今它爆发出来的旺盛生命力却让许多大剧种羡慕。浙婺已连续11年作为中国的文化交流使者,在春节期间赴海外参加“欢乐春节”演出,在46个国家和地区共计演出300余场。

浙婺的海外演出邀约为什么这么多?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晓平讲了几个小故事。

2016年11月,浙婺出访韩国釜山,进行传统戏剧文化交流。演出当晚,韩国釜山国立国乐院内掌声雷动。《花果山》一开场便技惊四座,《吕布试马》的高难度武戏令观众目不转睛,《白蛇传·断桥》的浪漫爱情令人如痴如醉……看完演出,釜山东区区长朴三硕说:“有这样优秀剧团的城市,一定是个非常美丽并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我很希望能与金华建立友好城市。”

一年之后,釜山举行中国文化庆典活动,浙婺再次受邀,上万名韩国民众观看了演出。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每一次接到出访任务,浙婺都会对参演剧目精挑细选,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除了做好前期宣传工作,浙婺还邀请到访国使馆人员、戏剧专家或当地大学艺术专业教授翻译字幕,并请他们为观众介绍婺剧历史和剧目内容,尽量消除语言理解障碍,让演出效果更佳。

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多次邀约浙婺演出,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委会秘书长何子源说,在其邀请的五六十家各国艺术院团中,浙婺最令她感动。除了演出质量高,浙婺的团风也令人敬佩。

他们演出结束,不管主演还是龙套,都会将化妆间收拾干净,后台没有一点垃圾,而且是个无烟院团。

中国驻尼日利亚文化参赞李旭大上周给王晓平打来电话:“祝贺浙婺荣获集体二等功,今年春节请你们来尼日利亚演出。路线我都帮你们安排好了。”李旭大此前是中国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文化处主任,他对浙婺2013年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演出倍加赞赏。

浙婺在秘鲁的演出结束后,中国驻秘鲁大使贾桂德说:“浙婺这次成功表演所取得的成果,相当于我们一个月的工作成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守正创新铸就百年婺剧品牌 浙婺获集体二等功的背后

才下亚洲文化嘉年华,就上乡村戏台

在世界各地打响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同时,浙婺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忘农村演出市场是传统戏曲的基本阵地。

今年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北京“鸟巢”举行,浙婺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110位演员参演的《盛世梨园》精彩亮相。习近平主席和亚洲47个国家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3万余观众在现场观看了演出。这也是浙婺迄今登上的规格最高的舞台。从北京回来后,浙婺演员又马不停蹄到丽水缙云、松阳送戏下乡。

近年来,浙婺的演员们已经习惯于在农村露台、城市剧场、海外舞台间灵活切换,将经典剧目编排成城市版、农村版、校园版、海外版、浓缩版,适应不同市场的需要。

围绕“农村、学校、社区、城市、境外”五个市场,浙婺平均每年演出五六百场,这样的演出量在全国院团中名列前茅。古老婺剧的生命形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其与时俱进的文化价值。

王晓平将自己比喻成列车调度员,为了安排好密集的演出,他常常要在地图上画时间表,确保在第二场演出开场前留足准备时间。为了赶时间,浙婺演员们有时不得不在大巴、高铁上化妆、卸妆。

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只要上了舞台,浙婺演员们都一样全力以赴。他们深知,只有活在舞台、活在民间、活在观众心间,婺剧事业才能生生不息。

婺剧500年,浙婺正青春

婺剧已有500多年历史,但近年来活跃在浙婺舞台上的演员们,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最年轻的一个主角只有21岁。朝气蓬勃的团队,是浙婺发展的秘诀,也是他们的骄傲。

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2017“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上,10个一等奖,浙婺揽获4个。在培养青年演员的力度和方式上,浙婺走在了全省前列。

“梅花奖”获得者杨霞云,“白玉兰”主角奖得主楼胜、陈丽俐,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得主巫文玲、陈建旭……浙婺的80后演员中人才济济。“白玉兰”新人主角奖得主李烜宇、张莹,浙江省“新松计划”一等奖得主周宏伟、宋宝端、陶永晶……90后梯队也不遑多让。浙婺现有专业演职人员2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8人。行当整齐、男女并重、亦文亦武,浙婺的人才储备令同行羡慕。

守正创新铸就百年婺剧品牌 浙婺获集体二等功的背后

现在,浙婺的排练厅里,有4台剧目同时在排,无一例外都是90后挑大梁,有的主演还是四级演员,配角里却有10多名国家一二级演员。在编排新剧目时,起用优秀青年演员担当主演,在浙婺早已形成默契。

“吸收年轻人加入队伍,发扬和光大民族艺术,这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早在十五六年前,正值事业鼎盛期的婺剧领军人物、二度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美兰就有意识地培养新人。她将自己的代表作《白蛇传》和《昆仑女》传给年轻演员担纲主演;10年前又将为自己量身定制改编的婺剧传统剧目《穆桂英》,引荐给弟子主演。陈美兰说:“一个剧种的发展,要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我们要甘为人梯,为后起之秀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在陈美兰、朱元昊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的带领下,已有成就的资深演员们甘当绿叶,为年轻演员提供更多的表演平台和实践机会,以戏育人,出人出戏。浙婺取得丰硕成果,培养了浙江省最年轻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杨霞云等优秀新生代演员。

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

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以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为核心,浙婺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相继创排了《昆仑女》《梦断婺江》《白蛇传》《穆桂英》《铁血红颜》《宫锦袍》《血路芳华》《基石》《信仰的味道》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荣获了10余项国家级大奖。其中,7个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这些优秀作品中,有的是传统剧目再创作,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立意,注入当代人的审美趣味;有的是新创作的现代戏,讴歌新时代里忠于党的事业、为人民热忱奉献的人和事。

在演绎方式上,浙婺也在不断创新。如《昆仑女》的音乐打破了传统戏曲声腔“分治分立”的格局,将中西方音乐巧妙融合。京剧《红灯记》家喻户晓,浙婺在演绎经典时,发挥剧种特色和优势,设计了不少精彩的高难度武戏,文武双全的演绎令观众耳目一新。新编历史剧《宫锦袍》借鉴话剧、电影等艺术手段,从编、导、演、音乐、舞美等全方位突破,展现当代婺剧舞台艺术的现代性、高品位和新境界,受到年轻观众的普遍欢迎。

争创一流风气,争做一流艺术,打响百年婺剧品牌。浙婺人有一种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在用作品努力讲好金华故事的同时,也在用自身的奋斗弘扬着新时代的金华精神。

据《金华日报》,原标题《守正创新铸就百年婺剧品牌——浙婺获集体二等功的背后》,作者,陈丽媛 苗青

上一篇新闻

Costco满月,我们蹲点1天,发现10个致命细节

下一篇新闻

肺炎全球确诊超500万,我为什么在新加坡方舱医院派盒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