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美国新一轮经济制裁下的伊朗

美国新一轮经济制裁下的伊朗

当地时间2018年7月30日,受到美国经济制裁等影响,伊朗货币兑美元汇率下跌至10万里亚尔,创造历史新低。4月份以来,不少商店因为这些原因停止营业,德黑兰地下黑市开始兴盛。(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

特朗普政府挥舞“大棒”而来,美伊双方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动作频频,但“斗而不破”仍将是伊朗对美政策的主基调。

中东局势急剧变幻。继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石油“封杀令”,首批制裁措施将于8月初生效,美国急欲扼住伊朗经济的咽喉。

“不要去玩弄狮子的尾巴。”2018年7月22日,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在一场外交官聚会上发出警告,“美国应该知道,与伊朗的战争是一切战争之母。”

双方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动作频频。在外界看来,美伊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风暴眼”中的平民生活

“风暴眼”却是平静如水。近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街头依然如故,不仅没有军队出现,也没有警察增岗,伊朗政府的外交部更是门户大开,任人进进出出。

德黑兰,波斯语中的原意为“山脚下”。1788年恺加王朝定都前,这里还是一个梧桐树遮蔽下的小村落。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石油财富滚滚而来,德黑兰迅速成为拥有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伊朗不惧怕战争威胁。”对于23岁的德黑兰大学法律系学生加西亚来说,他的记忆中国家已至少四次处于战争边缘。

每逢假日的傍晚,加西亚都会带着女朋友到Vanak购物中心闲逛,再到附近的巴尔布德餐厅就餐。这是一家高档餐厅,古朴典雅,透露着浓郁的波斯风情,客人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乐队演出,人均消费折合人民币300元以上。

多数平民的生活乐趣不在高档餐厅和购物场所。每到节假日,他们通常会携伴游览“大巴扎”,购买所需的牙膏、服装等日用品,或者举家郊游野餐。在德黑兰的东郊,时常见到当地居民支起帐篷,席地而坐,他们一边唱歌,一边品尝着各种小吃和饮料。

“2017年才开始呈现的复苏景象又要终止。”加西亚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在石油出口部门工作。

驱车从德黑兰出发,经过设拉子、波斯波利斯、亚兹德等城市,高速公路两侧都是大片的裸石,光秃秃的山丘,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苍凉。

长期受困于美国经济制裁,伊朗民众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根据伊朗官方发布的数据,仅2017年全国失业率超过13%,这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毕业即失业”。美联社的报道更为严峻,在伊朗全国8000万人口中约有320万人失业,而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40%。

德黑兰的购物广场中,不少售货员都有硕士学历,甚至也不乏大学毕业生去做保安。

过去三十多年间,伊朗的年平均通胀率高达20%,抑制通货膨胀是每届政府的核心任务之一。2017年初以来,鸡蛋、禽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一路猛涨,一枚鸡蛋从约合人民币0.2元涨到1.2元,一张馕的价格则从5000里亚尔翻了一番。

在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的双重压力之下,一些平民和穷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德黑兰东郊的工地上,筑路工人的午餐就是一两张馕配上一壶白开水。

这种形势下,一些民众难免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绪,对司空见惯的“裙带关系”更是不满。一则流传甚广段子是:如果一个人当上大学校长,不仅副校长、学院院长或系主任都是嫡系,甚至连清洁工、厨师也会安排自家人,因为他担心外人会在食物中下毒。

来自西方世界长期的经济制裁,不仅让伊朗民生凋敝,还直接伤害该国的支柱产业。一项统计说,自1979年以来,伊朗财政收入的60%—85%来源于石油工业,每6人中就有1人的就业岗位与能源相关。

伊朗经济对外依赖度奇高

从中央盆地、南里海盆地,直到伊朗东南角的马克兰盆地,几乎只要是盆地都是伊朗石油工业的聚集地。百年来,石油不仅为伊朗带来财富,也带来殖民地的历史荣辱,深刻地影响着伊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出口原油、进口消费品是伊朗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比较典型的地租经济国家。这种地租经济严重依赖进出口,保持经济独立非常困难。”按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的分析,伊朗经济对外依赖度奇高。

过度依赖不仅表现在石油产品出口上,还有开采设备、资金与技术供应都离不开国际市场。一名伊朗官员曾直言不讳地说,伊朗三分之一的食品需要进口,30%的成品油依靠进口,如果没有250亿美元的年均国际投资,盛产原油的伊朗可能会沦为一个纯粹的能源进口国。

虽为全球第三大原油出口国之一,但伊朗缺乏精炼设备,有一半的汽油消费依赖进口。2007年,受到制裁的伊朗曾因强制推行汽油配给制而引发社会动荡。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经济呈现出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地租经济、外国经济制裁并存的特点,伊朗需要同时在三条钢丝上保持平衡,又要警惕对西方经济的依赖。

长期面临高压的国际环境,让伊朗国内出现特殊的政治生态。尤其在内贾德政府时期,伊朗革命卫队的经济触角进一步延展,除控制交通、能源、电厂等传统项目之外,它还将多年积攒的资本渗透到金融、电信、贸易、食品和酒店等诸多领域,甚至电影、足球等文化领域。

外界保守评估,伊朗革命卫队旗下的经济部门至少直接控制着该国三分之一的国民经济。仅外贸领域,伊朗革命卫队利用其开办和控股的560多家企业,控制伊朗50%以上的进口和超过30%的出口。通过这些经营活动,每年可以获得大约120亿美元收入。

伊朗革命卫队是一支直属伊朗最高领袖的特殊武装力量,下辖陆海空三军,掌控着导弹部队、沿海防御部队、特种部队及核工程,并建立有覆盖中东地区的庞大情报网络,是伊朗国防力量的核心之一。

国际投资的短暂春天

1979年霍梅尼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以来,美国历届国会和政府均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令,对伊朗实施政治和经济制裁,特别是近20年来,制裁的频率、力度和范围不断加大。

2016年,随着经济制裁的短暂解除,一些来自德国、英国、土耳其、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快速切入伊朗市场。

2015年7月14日,经过美、俄、英、法、中、德六国以及欧盟漫长的谈判,《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签署,伊朗答应限制其敏感的核活动,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视与核查,以换取国际社会对其经济制裁的放松。

一时,欧洲各国企业和资金迅速涌入伊朗。离开伊朗市场17年之后,德国大众宣布开始销售途观与帕萨特两个车型,而意大利国家铁路公司则开始修建高速铁路,首条线路选择伊朗西部城市阿拉克到圣城库姆之间。不过,西方跨国公司普遍回避与伊朗革命卫队有关的企业。

2018年5月8日,短暂的春天戛然而止。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奥巴马时期的《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重启美国对伊新一轮制裁,第一批次制裁措施即将于8月7日正式生效,白宫还要求相关各国在11月4日之前停止进口伊朗石油。

最近,美国政府高层持续对伊朗强硬喊话,还威胁英法德等盟国,若不配合美国对伊实施制裁方案,就将招致美方“相应行动”,违规的企业将面临严苛的“二级制裁”,继而丧失美国市场的准入权。

2018年7月,新加坡TransTel的公司则因向伊朗的能源项目提供或安装通讯设备,而被美国政府罚款1200万美元。

伊朗并未向强权屈服。2018年7月中旬,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敦促欧洲有关国家给予《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必要保证”,其中就包括继续保持对伊朗的石油进口。

“我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伊朗将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必须戒掉‘制裁瘾’。”伊朗外长扎里夫则“提醒”欧洲国家应该想清楚,究竟要以谁的利益为优先。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也发出警告,若美国执意“封杀伊朗石油”,伊朗不排除封锁石油运输“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能性。历史上,伊朗一直都是该地区水路安全的保障者。

几乎就在伊朗革命卫队发出威胁的同时,7月25日,受到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袭击了两艘沙特超大型油轮,后者正途经曼德海峡驶向红海。

“斗而不破”仍是主基调

在德黑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旧址是两国关系的风向标。在使馆正面斑驳的墙壁上,诸如“Down with America”(打倒美国)的标语又多了起来,并不乏画有美国战斗机、炸弹和左轮手枪的涂鸦。

1979年11月4日,伊朗激进学生组织占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劫持至少52名美国人,这些人质被扣444天。

好莱坞电影《逃离德黑兰》便取材于此,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兹以拍电影为托辞,成功营救6名逃出大使馆的外交官。现实中的伊朗也不会一概排斥美国文化。恰如很多非洲国家一样,伊朗人对欧美国家怀有芥蒂,同时又喜欢它们的电影、音乐、食物和科技产品,比如可口可乐、好莱坞大片、歌星布兰妮。

“我们不喜欢美国的同性恋、享乐主义文化。”大学生加西亚喜欢耐克运动装,偏爱美国苹果公司的各种电子产品。

美国新一轮的制裁来临,加西亚把他的爱好收藏起来。当前,伊朗政府不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在强调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1979年,伊朗一直是中东乃至全球“反美斗士”的代表,也经受住美国历届政府的政治遏制、经济制裁、外交孤立以及军事恫吓等各种打压。

只有奥巴马执政的后期,伊朗的生存环境略微宽松。但奥巴马政府的“怀柔政策”另有他途,是希望通过帮助提升伊朗国内“温和派”力量来实现对伊朗的“和平演变”。

“温和与发展党”“建设公仆党”以及“伊斯兰参与阵线”,是伊朗“温和派”的代表力量,他们的群众基础主要是新中产阶层,包括政府公务员、教师、国营及私营企业经营者和从业者、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士、艺术家、作家和开明的基层教士等,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思想较为开明。

“温和派”崛起的标志发生在2013年6月,鲁哈尼当选伊朗第11届总统。竞选期间,鲁哈尼就以“中间主义者”自居,高举“温和”的旗帜,得到务实派和改革派的支持。2017年8月,鲁哈尼再次当选总统,革命卫队总司令表示,“为实现伊斯兰革命理想,将全方位配合鲁哈尼政府执政。”

对于奥巴马政府期间的“怀柔政策”,伊朗方面还表现出有弹性的“顽皮”态度,相继出现试射远程导弹、举行大规模海上军事演习、扣留美国军舰和士兵等挑衅行为。

如今,特朗普政府挥舞“大棒”而来,伊朗选择了略微克制的态度,但强硬而不失理智,“不怕事也不惹事”将是伊朗应对此轮制裁的主要策略。

不过,随着特朗普的高压政策,以及伊朗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伊朗的内政和外交越来越在温和主义与革命主义之间摇摆。2017年初,伊朗政坛元老、仅次于最高领袖的“二号人物”拉夫桑贾尼去世,温和派力量受损,但“斗而不破”仍将是伊朗对美政策的主基调。

上一篇新闻

《主持人大赛》网络面试探索融媒体节目制作新模式

下一篇新闻

跨越地球两端的考场:《主持人大赛》网络面试探索融媒体节目制作新模式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