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专访|新加坡贸工部长谈陆海新通道:愿向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广

近日,陈振声在上海参加由澎湃新闻与联合早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新论坛,他表示,要促进全球贸易进一步发展,就要依赖于非物理层面的互联互通,包括数据、金融、人才、监管标准方面的互联互通。

在11月6日下午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的专访时,陈振声就中国和新加坡的经贸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不管是在金融、数码经济或是互联互通方面,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就是怎么样配合中国的发展,不只服务中国和新加坡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服务全球。”

专访|新加坡贸工部长谈陆海新通道:愿向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广

新加坡贸工部长陈振声参加由澎湃新闻与联合早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新论坛

1969年出生的陈振声曾任新加坡陆军总长,长期在军队服役。2011年,陈振声离开军旅,参选国会议员。他曾出任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职工总会秘书长等职。

2015年11月,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主要涵盖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四大重点合作领域。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1月,重庆、广西等8省份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

陈振声曾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新方负责部长,专访中,他对该项目的下一步工作以及新加坡在其中的角色做出了一番论述。

陈振声称,与以往两个政府合作项目不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没有地理位置的局限,而是以重庆作为基地,催化西部省份的发展;着重降低金融成本、物流成本,加速数码科技和航空方面的互联互通。

他表示,下一步,希望扩大西南部的铁路网络,完善北部湾港铁路和水路衔接,与重庆一起向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广陆海新通道。

专访中,谈及如何看待今年10月16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时,陈振声回顾了新加坡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特别提及中新政府间的三个合作项目。

他认为,“在整个过程中,中新两国的经济发展合作都是与时并进,在每一个发展的时期,是看中国的需要”。

以下为澎湃新闻和陈振声对话内容:

谈中新经贸合作关系:“与时并进”

澎湃新闻:201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升级<自由贸易协定>的议定书》生效,新增电子商务、竞争政策和环境等3个领域。你认为该《升级议定书》将对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陈振声:我回顾一下以往我们的合作关系。

新加坡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与时俱进的,而且随着中国的成长步伐发展。

第一阶段是1970年前,大部分的贸易关系都以私人企业为主导。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也是比较多私人企业主导,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产生了许多新的商机。第三阶段是1990年后,我们开始策划新中首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当时是为了响应中国开发新的工业园,它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个层面是硬件的结合,以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园为模式,当然有个别苏州因素。第二个层面,在软件、管理层方面是一种交流。更重要的是,苏州工业园区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两国的领导人,还有年轻一代领导人一起成长,一起建立互信。

此后我们开始了第二个政府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发展步伐非常快,环保的问题、可持续性的挑战都开始发生。所以我们就在天津,从一个盐田沼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城,一个有可持续性和环保的生态城。

到了最近几年,我们开始第三个政府合作项目,叫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这跟以往的两个政府合作项目很不一样,以往两个政府合作项目,不管是苏州或者是天津,都有地理位置的局限,是一个工业园区,或者是一个所谓的生态园区。

在第三个政府合作项目,我们谈到互联互通的时候,是以重庆作为一个基地,而没有地理位置的局限。它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重庆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以重庆作为一个基地,来催化西部省份的发展。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着重金融业,降低金融成本、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加速数码科技的互联互通或者航空方面的互联互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打造了陆海新通道,从重庆到北部湾,通过铁路和水路把货物运到新加坡和东南亚。

在这整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两国的经济发展合作都是与时并进,在每一个发展的时期,是看中国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了中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现在又有了一个升级版。因为在迅速发展的经济一定会有新的领域和新的需要。比如说,现在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就是数码经济。所以在每一个新中的自由贸易协定提升的时候,我们也考虑到这些所谓的新的元素。

除了数码,在金融合作方面,我们也开始跟上海,其实是长三角一起合作,来适应不只是中国市场,也不只新加坡、东南亚市场,更重要是放眼全球的市场。现在我们跟大湾区的合作通过广州知识城,还有深圳的最新的一个合作项目,就是要打开一个数码合作的新篇章,也是面对国际的,不只是中国,也不只是新加坡。

中国到了现有的发展时期,跟以前所着重的项目很不一样。以前着重比较个别的项目,现在着重的不只是个别项目,很重要的是个别项目怎么带动整个经济群或者经济体的发展,不管是西部、南部或者东部都是同样的一个模式。

另外一个,我们两国合作的项目也发生了巨变。2015、2016年左右,中国有了一个突破,中国对外的投资超越了外国对中国的投资,也显示中国现在已经和新加坡开始发展在第三国家的合作,不只是中新两国之间的一个合作,在第三国家找出一些新的平台,来建设这些工业园,还有其他的项目。

所以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发展期间,中国的经济将会跟世界更大地联系起来,这也造成了许多新的商机。

所以我们也朝着这方向,不管是在金融方面,在数码经济方面,或者是在互联互通方面,我们的机遇也是挑战,就是怎么样配合中国的发展,不只来服务中国和新加坡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服务全球。

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催化西部省份潜能

澎湃新闻:请问新加坡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中主要扮演什么角色?

陈振声:新加坡扮演以下几个角色。

第一,开始的时候,我们考虑到,为什么中国西部的土地是中国土地的三分之二,资源方面也可能大概有中国所有资源的三分之二,但它的经济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沿海一带是三分之一的土地,不过是三分之二的经济。所以我们的挑战是怎么样把西部省份的潜能带出来,来催化西部省份的潜能。

我们很快地意识到,要在三大方面一起下点功夫。

第一,中国西部企业的融资成本比起沿海一带都高出许多,就是在贷款方面。怎么样能把融资成本降低到跟沿海一带差不多或者可以媲美?所以我们跟中国中央政府还有重庆市政府开始了许多的计划。比如让重庆还有重庆周边的企业通过新加坡来融资,那就大量地降低了它们的融资成本。

第二方面,我们也发现,西部的企业物流成本非常高。一般而言,比如说一块钱的货物,平均在沿海一带或者在其他大城市,它的物流成本可能低于一毛钱。不过在西部往往差不多要达到两毛钱,贵了一倍。为什么?因为西部的物流系统没有那么发达,而且运输线也比较局限,比如说通过长江到上海,然后才把货物输送到世界各地,或者世界各地要把货物送到内陆的话,也要非常长的时间。

在我们发展新的陆海贸易通道的时候,一般一个货柜箱,从新加坡到重庆大概需要三个星期,就是沿水路到上海,然后沿着长江,经过三峡才到重庆,需要三个星期。这么长的时间就意味着许多的货物,尤其是新鲜蔬菜水果就算有冷链,也非常不实际,要花三个星期才能到重庆。

所以我们和重庆方面探讨开展多式联运的模式:从重庆通过铁路到北部湾,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然后从北部湾通过海路到新加坡,整个行程少过七天。那就远远地降低了以前所需的三个星期。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成本还是比以往的三个星期高了一些。但现在有了量,成本逐渐可以达到与以往通过上海的三个星期的管道一样。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价钱一样,但省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而且因为省了两个星期,我们现在可以有更多的货物直接从东南亚输送到中国的内陆、中国的西部。中国西部的很多货品也可以直接到新加坡和分散到其他东南亚。这是第二个项目。

第三,我们也探讨,成本可不可以再降低?时间方面还会不会再缩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软件的结合,通过海关的结合,简化所有的程序。其实,实际的行程只需要五天在海上,一天在陆路,所以最多是六天。不过因为要通过许多海关的检验或者程序,加起来大概有七天的时间。所以通过这些无形的程序、作业的合作,我们又更大地简化了整个过程,也减低了成本。

新加坡在物流方面有一些优势,我们是一个转口贸易港口,所以不管是在硬件或者软件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经验可以与重庆一起分享。

比如说重庆在建多式联运港的时候,有新加坡港务局参与,也有新加坡的物流公司参与,把新加坡在区域的物流经验与重庆一起分享,一起发展。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许多银行、债券事务所,也在重庆开始有了企业,也分享了在融资、在金融方面的一些经验。

所以就造成了现有的局势,就是让重庆,以及通过重庆,让西部的一些省份能大大地降低融资与物流成本,带动重庆和周边城市的发展。

“向其他东南亚国家推广陆海新通道”

澎湃新闻:下一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有什么计划?

陈振声:接下来还有许许多多的计划。

一方面,起初,我们把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重要据点,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据点,达成一个所谓的哑铃效应,不是两地的结合,是两个区域的结合。不过现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可以扮演一个更广、更重要的一个角色。陆海新通道把中国的“一带一路”衔接起来,现在衔接的不只是东南亚和中国西部,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从这里延伸到中亚的许多地方、许多国家、许多经济,所以就造成了许多新的机遇。比如我昨天上海合作组织一起讨论,他们也非常希望把他们的货物和贸易延伸到东南亚。如果他们可以和重庆及其他西部省份一起合作的话,也可以大大地降低成本。

另外一方面,我们希望扩大整个西南部的铁路网络,把更多的货物集中到北部湾港。

第三方面,我们也要完善北部湾港的铁路和水路的衔接。以前,铁路是到离北部湾港大概还有两公里的路途,卸货后用卡车把货载到北部湾港,然后再上船。不过现在已经开始完善铁路,把原有的铁路延伸到北部湾港,货物可以直接从铁路上船,简化了许多。

第四方面,我们需要与重庆一起推广陆海新通道的概念给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宣传方面,在把东南亚国家的货物组织起来方面,还有许多的潜能。因为货物不只是从北到南的货物,从南到北也要有货物。如果只是北到南的货物,那成本就贵了一倍,因为只是用了一半的运输量,所以所有的运输网络都得是南到北、北到南,双方向的结合。在这方面,如果我们可以扩大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以及西部省份的合作,越大的货物量,成本就会降得越低,成本降得越低,就更有可能吸引更大的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谈未来中新两国经贸合作重点

澎湃新闻:你认为未来中新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陈振声:有三方面,第一是在金融方面,新加坡和上海的合作,而这金融方面面向不只中国和东南亚,更是面向全球。

第二方面是数码经济方面,尤其科技的研发,通过大湾区,尤其是深圳,还有广州知识城。因为科技对所有的经济,尤其是在人力不足的经济方面的作用非常大。提高生产力往往是通过新的科技,尤其是数码科技这方面。

第三方面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除了新加坡和中国在国内发展,怎么样在第三国家找到新的商机?比如说现在苏州工业园区和新加坡已经开始探讨,在第三国家建立像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这些园区来带动第三国家的经济,所以我看这也有很大的潜能。

澎湃新闻:近期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你怎么看待进口博览会对于各国之间尤其是中新两国贸易的影响?

陈振声:这是一个对许多海外商家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博览会。比起第一届,这两天我在参观展览厅的时候,发现今年比去年,外国来的公司多了许多,不管是在数量或者在质量方面都提高了许多。所以对我来说,这也显示了更多的外国公司想打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有更大的意愿和外国的经济体一起衔接起来,所以对整个全球化是一件好事。

谈RCEP新进展:令人鼓舞

澎湃新闻:近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预计明年签署协议。如果协议顺利签署,将对中新两国产生什么影响?

陈振声:一个非常正面的影响,因为不只中新两国有双边的自贸协定,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个RCEP大概有全球GDP的29%-30%左右,就算是只有15个国家参与的话,它也达到全球GDP的29%~30%。也就是说,它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更重要的是,RCEP涵盖的国家非常多元化,有发达国家,比如说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或者新西兰,也涵盖了许多中阶层的国家,还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其实以往的贸易协定往往是一些比较类似的经济体的结合,不过这个的经济体凸显了,就算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还是可以互相利用个别的一些优势,来取长补短地加大和加深我们的经济力度。

所以其实我觉得是非常的鼓舞,不只是因为它占全球GDP的30%,更重要的是它比较多元化。

澎湃新闻:印度暂不加入RCEP是否会影响协定预期会产生的作用?

陈振声:当然每个人都希望印度能参加。不过在每一个自由贸易协定里面,都要考量到经济和政治的因素。当然我们也希望,如果印度有朝一日,有这种条件、也有这种决心的话,我们也欢迎它来参加RCEP。

不过就算印度没有参加,30%的全球GDP是一个挺可观市场。

上一篇新闻

东南亚首个锂电池回收设施开幕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的用水奇迹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