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7日 星期五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张家界莓茶”,一张美丽名片

——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田育才 郑龙腾

5月9日,2019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张家界市永定区9家莓茶企业受邀参展,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论道、以茶兴业,开设“张家界莓茶展馆”,举行“张家界莓茶”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拓展张家界莓茶市场,打造张家界莓茶品牌。

“以‘张家界莓茶’为引领,做大产业、做强品牌,打造张家界百亿产业。”在张家界莓茶专场推介会上,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出了张家界莓茶发展的“大目标”。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上海国际茶业交易博览会上签订购销合同8800万元

青山绿水出莓茶

张家界,一直以“绝版风光、人间仙境”享誉世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更有大自然孕育、奉献给人类的茶叶珍品——张家界莓茶,真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张家界莓茶,一种多年生藤本植物,因其表面富含一层天然蛋白莓,被人称之为“莓茶”,也称为“藤茶”,药学名称为“显齿蛇葡萄”。此茶始于元末明初的永定区茅岗土司禁地,是张家界土家族、苗族常用药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永定乡土志》中明确记载,当地群众都认为此茶是神灵对土家人的恩赐,将其尊称为“土家神茶”。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该茶经中国中医研究院、解放军空军医学研究所和湖南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化验测定:莓茶内含总黄酮、二氢杨梅素及17种氨基酸和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总黄酮含量高达43.78%,有“黄酮之王”美誉,药用价值极高。

一直以来, 永定区大力发展莓茶,既做产业,也塑品牌。张家界莓茶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登记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等品牌荣誉;2018年,张家界莓茶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

2018年,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干茶1600多吨,一产产值达5亿元。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距离百亿产业,张家界莓茶还要走很长的道路。今年新年开局,张家界市决策者们以“调研开路”,提出在全市实施张家界莓茶发展行动计划。

永定区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出台《永定区“张家界莓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暨“5111”行动计划(2019-2023年)》,决定用5年时间,到2023年,发展张家界莓茶面积1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将张家界莓茶打造成全国名茶。”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介绍,按照“5111”行动计划,“张家界莓茶”已领帆起航,正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名牌”“世界品牌”发展,如今,全区各种莓茶产品以线上线下模式推广,成为市场新宠,部分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品牌建设,使张家界莓茶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张家界的又一张崭新名片。”对于张家界莓茶的未来,祝云武信心满满。

莓茶变身“致富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茶产业。

五月时节,在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千亩莓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莓茶长势喜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茶农们头戴草帽,腰挂竹篓,三五成群地游走于茶园里,穿梭在茶树间,十指翻飞采摘莓茶,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田园诗画。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从四月份便开始采茶,每天都有红票子进,很高兴。”65岁的棕桥湾村村民戴幺妹介绍,在莓茶基地务工的村民大多数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妇女,一天下来多的收入超过200元,少的也有100元。

晌午时分,戴幺妹已采摘半篓嫩芽,经基地收购点分级验收,称重4公斤。“采摘价格每公斤15元,半天收获不错,进账60元。”戴幺妹乐不可支。自今年采摘莓茶以来,她的务工收入已超过3000元。

张家界莓茶协会会长,基地负责人覃国银介绍,在采摘旺季基地平均每天采摘1500斤鲜叶,可制作300斤干茶,每斤售价2000多元,市场非常抢手。

2015年,覃国银回到家乡,成立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在永定区茅岩河镇安坪、青安等8个村新建莓茶种植基地1500多亩,推出“土家贡”莓茶品牌。

经过多方学习与多渠道取经,她实施“两步走”计划:一是将村民的土地流转过来,广泛种植莓茶,打造成莓茶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将有头脑、有经验的茶农培育成大户,统一实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跟着覃总干,不愁不发财。”覃老平曾是安坪村的贫困户,到公司干起了技术员,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致富能手。如今,覃老平自家种植的莓茶面积已有70多亩,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

在三家馆村张家界英祥莓茶专业合作社的莓茶基地里,王珍祥也正在认真检查他的“宝贝”,山头200亩是他和合作伙伴新栽种的莓茶。63岁的王珍祥退休后回到家乡,流转土地,开始种植莓茶,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王珍祥介绍,他与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只需种植,将采摘的茶叶直接售卖给公司,减少了成本和风险。

来到罗塔坪乡长寿村四方界山下的莓茶种植基地,52岁的田光芝带着10多位村民采摘莓茶,一片忙碌。田光芝2015年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她和3个女儿,家里负债累累,她带着孩子在外打拼,生活举步维艰。2017年,在村支两委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田光芝回到家乡,开荒50余亩,开始发展莓茶。靠着不等不靠,敢闯敢干的拼劲儿,经过两年的发展,如今她家的莓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0亩,还开起家庭农场,修建200平方米的莓茶加工厂房,不仅实现自身脱贫致富,还带动周边10余户贫困户。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莓茶变成‘致富茶’,已经成为永定区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永定区委副书记程漫介绍,该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在茅岩河、罗塔坪、三家馆等10多个乡镇建立莓茶生产基地、莓茶加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区4万多农民靠种植、加工莓茶脱贫致富,人均年增收3000至5000元以上。

茶旅融合绘新篇

茶博会期间,“张家界莓茶”在中国好茶评选中获评“创新养生茶”金奖。在张家界莓茶体验馆,土家贡、天门郡、长寿藤、茅岩莓、大米界雪茶等各种品牌眼花缭乱,莓茶面膜、牙膏、含片、黄酮营养液等莓茶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每天前来品茶、购茶的客人络绎不绝。

在天门郡张家界莓茶展示台前,一名茶艺师正襟危坐,正用沸水泡开一杯藤茶,另外一名茶艺师则向客人介绍土家贡张家界莓茶的历史及制作工艺。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现场烧水,现场泡茶,现场体验……一整套流程下来,不管是看茶艺师泡茶,还是品清香四溢的莓茶,都是一种享受,而听茶艺师介绍莓茶,更是增长见识。

莓茶泡好,雾气袅袅,清香四溢,翠绿明亮的藤蔓缓缓散开,宛如花苞绽放。上海市民吴文忠老人浅啜一口,轻微苦涩褪去后,满口回甘,连声赞叹“好茶!好茶!”并当场支付1000元购买4盒莓茶。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公司负责人刘超介绍,客人喝过莓茶后,更多的还会通过天猫、京东、微信等网络方式再次购买。去年,公司在线上线下的莓茶销售额超过2000多万元。

一片叶子,连接世界;一杯莓茶,承载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永定区将“张家界莓茶”作为“一区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培育,以种植为主逐步转为一、二、三产业同步提升,目前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40余家,莓茶深加工企业3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11家,注册产品有茅岩莓、灵洁、仙踪林、银嗓子、土家贡、天门郡等20余个品牌,开发出面膜、牙膏、含片、黄酮营养液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茶旅融合,前景无限。”永定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向慈庸说,除了大规模种植好莓茶,发展深加工莓茶产品外,永定区还将建设茶旅融合农业示范基地,开展采茶、制茶、品茶等一系列茶俗体验活动,进一步挖掘张家界莓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多重功能和多重价值。

“种茶不仅卖茶增收,还可卖风景挣钱。”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覃国银说,目前,公司正在三家馆乡千亩莓茶种植基地,以“一亩茶园、一套木房、一间茶室、一间书房、一个农庄”的“五个一”消费众筹模式,建设张家界莓茶文旅产业园,打造土家族原生态人文康养生活方式。

湖南日报丨永定区全力推进莓茶产业发展纪实

“茶旅融合,走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永定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法栋介绍,未来,永定区将以“5111”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整合张家界“旅游+茶叶”两大优势,“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洞开新空间、探索新模式、催生新业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走在全省前列,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张家界方案。

(图片由永定区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新闻

张家界莓茶打造永定区“一县一特”脱贫致富新引擎

下一篇新闻

疫情下农食供应链思考,如何保障超级城市的“菜篮子”?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