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爆发私人银行家争夺战,家族办公室成大赢家
图源unsplash
1.
新加坡财富近来持续井喷,已经成为亚洲高净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如果以身家至少达到100万美元为门槛,新加坡达标者高达52.6万人。
若以总人口数570万人来计,净资产百万美元者已经接近新加坡总人口的10%(约为9.2%)。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且增长势头稳定。
如果以净资产至少达到3000万美元为门槛,也就是所谓的“超高净值人士”,新加坡也有4206人。这对一个城市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此外,新加坡“超高净值人士”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新加坡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亚洲财富吸铁石了。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国际机构统计指出,新加坡富豪数量增长势头完全不受疫情影响,甚至还不断“受益”于其他一些亚洲中心城市的财富流出。
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爆发了激烈的精英私人银行家争夺战,而家族办公室行业,已经成为银行家们的重要归宿。
2.
以上关于新加坡(超)高净值人士的数据,来自咨询公司莱坊(Knight Frank)的报告。莱坊的统计优势在于房地产领域,可以通过超高净值人士持有的房地产价值,来粗略估算他们的净资产。
根据莱坊2022年最新版的财富报告,截至2021年,新加坡共有28位亿万富豪(身家超过10亿美元)。而超高净值人士(拥有超过3000万美元净资产)的人数,相比2020年的3874人多了8.6%,达到4206人。
而从一般的“百万美元俱乐部”人数来看,2021年新加坡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士则比前年多了6%,达到52.6万人。
报告预计新加坡财富流入前景看涨,繁荣景象至少可以维持到2026年。对于许多私人银行家最看重的超高净值人士数据,报告预计净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的人数,从2021年到2026年还能增长43%,届时新加坡将会坐拥6000名超高净值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在莱坊的全球城市财富指数中,新加坡也上升了一个名次,超越亚洲老霸主香港,排名全球第七。
这一排名变化,料将再度引发香港和新加坡财富管理圈的争议。除此以外,在许多其他权威榜单上,新加坡上升势头也非常明显,全球排名能稳压新加坡的,只有纽约和伦敦这两大老牌金融中心。
对于新加坡为何能够领跑亚洲,莱坊分析师Wendy Tang认为,由于政治稳定、一流的医疗设施以及许多商业友好的奖励措施,新加坡持续成为投资绿洲,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家族家族办公室希望以新加坡作为在亚洲投资的门户。
莱坊全球研究主管Liam Bailey也表示,家族办公室的动向能够很好反映一个地区的财富动向,但近来在全球吹起的财富税风潮,或许是富豪和家办需要担心的问题。
3.
对于新加坡这波财富增长,中国人“贡献”良多。
就在去年,中国资金持续大举南下,令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异常忙碌。据不少家办及咨询公司负责人表示,2021年下半年,来自中国内地的家办询问量激增300%。
面对这种形势,不少银行纷纷扩大位于新加坡的财富管理部门,甚至不惜互相挖墙脚,引爆了所谓的私人银行家争夺战。
据为家办提供咨询服务的SG Royal Group创始人徐钦实透露,去年下半年该公司的家办业务活动增加了近三倍,越来越多的大中华地区富豪与他讨论设立家办的前景,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也有不少来自台湾和香港地区。
在台湾地区,由于台商持有的海外资产面临复杂的税务问题,一些富豪正在寻求通过在新加坡设立家办提供税务优化方案。此外,台湾地区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近来不断提高,也让台商等超高净值人士开始积极采取多元化策略。
至于香港,超高净值人士近年来一直在向新加坡转移资产,这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在中国人领衔的资金浪潮下,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新加坡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总额翻了5倍,仅在2020年,新加坡就有200多个家族办公室成立。
在这种情况下,私人银行家争夺战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新加坡私人银行家选择离开私行,大踏步投奔家办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其实许多国际私人银行内部都有家办部门,但依旧难以留住家办人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升通道受阻:以往的上升通道包括业务方向和管理方向,前者由于银行家相对超高净值人士的过剩,后者由于国际性银行中亚裔人士面临“天花板”,都会造成晋升困难。
此外,产品及服务差异化有限、合规审查趋严等因素,都是新加坡私人银行家选择离开的原因。再加上庞大的海外资金为家办提供了土壤,以及越来越多不再迷信大型机构的家族客户越发青睐灵活的家办服务,新加坡家办行业如今进入繁荣期,似乎就不难理解了。
和CFW 聊一聊
1、关于新加坡财富的高速增长,你有什么看法?
2、对于私人银行家愈加青睐家族办公室这一现状,你是否还有疑问?
3、除了本期话题之外,你还想了解哪些专业知识或相关话题?
联系CFW或给我们留言,我们的专家顾问团为你答疑解惑。
| 免责声明 |
《华人家族财富》所刊发的文章及观点,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阅读者请根据独立判断做出投资决策,《华人家族财富》不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The End -
撰文 夏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