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抬头的当下,新加坡培养国际学生是否还有意义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事件震惊世界,在仅仅勉强过半的选票支持之下,脱欧就被提上了日程,成为了近些年来国际知名的政治闹剧之一,而民粹主义也就是在那时,真正被大众熟知。
民众受到掌握话语权者的煽动、鼓动,从而以最广泛的民意决策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走向,这就是民粹最初的含义,不管在任何语境之下,民粹都是贬义的,是民主政治发展到极端后催生出的暴民政治,这种概念并不新鲜,但在如今的国际社会却越来越容易被提及。
由于欧美国家近年来的高度“内卷化”,内部竞争日益激烈,民粹正在将国家政策导向封闭与排外的方向,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就在就任时将反中、拒绝非法移民、保护美国本土人民的工作机会等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以此博得大众的信任,这就是民粹化的极端体现。
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作为常年培养国际学生,对外国学子高度包容的新加坡,正在面临困境——一方面是国际化、全球化正在被民粹主义挑战,甚至开始出现倒退,一方面则是新加坡本土的民粹主义也在抬头,挑战着新加坡的国际学生培养计划。
我们可以说出十个、百个培养国际学生的理由,但它客观上确实挤占了新加坡本土民众的教育资源,尽管挤占的份额微不足道,但在如今剑拔弩张的民粹语境之下,任何断章取义的谣言都有可能引爆民意沸腾。
不久前,新加坡反对党人士就在脸书散播不实消息,宣称当今政府对国际学生的奖学金投入达到了2.38亿美元,而对新加坡本土学生则只有1.67亿美元的投入!考虑到国际学生占比只有新加坡教育体系中的极少部分,看起来却占有更多的奖学金资源,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新加坡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出面澄清谣言——这位反对党人士宣称的奖金差距,实际上是断章取义地将新加坡本土学生的极少部分奖金与国际学生的全部奖金作对比,以此试图激起民怨,达成某种政治目的。
以上事件便是最为典型的民粹主义——反对党通过煽动民众的对抗情绪,激起民众对外来国际学生的不满,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支持,新加坡一向是一党独大的政治现状,如今都有了民粹抬头的迹象,更不要提许多政治力量可以互相制衡的国家了。
对此,小编想和大家更进一步探讨相关话题,以此来对新加坡为何执著于培养国际学生、民粹主义缘何产生等问题,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新加坡的国际学生培养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就是新加坡,或者说大多数东南亚地区,都是被迫融入国际体系之中的——它们其中大多数国家都曾经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而英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尤为广阔,新加坡更是至今为止依然还属于英联邦国家。
如果说很多国家走向国际化,允许国外学生就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新加坡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将自己排除在国际教育体系之外——新加坡的体量、规模注定了其只能走城邦文明的道路,高度开放是唯一的选择,不管是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但现代教育体系之中,国际学生的存在,不光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果,更承载着新加坡对于外来人口、外来力量的渴求——新加坡是多元文化社会,本身就是高度包容的,国际学生的存在,既能够保证人口的流动,还能将新加坡的模式更广泛的灌输给不同国家的学生。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让新加坡成为一个特殊的国际势力,一个教育发达的都会,一个金融发达的都会,你可以给新加坡贴上的任何一个标签,都是新加坡当局有意为之,一个规模如此之小的国家想要在国际立足,就必须有其特殊价值。
我们同样也能够明白,教育的历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关键,教育直接塑造了人的价值观,可以说即便很多人在通往高等教育之路后就去往了欧美各国,但回望成长历程,完成了他们基础教育的新加坡也是无法绕开的一环。
只要与人联系,与人才发生联系,就能够活跃整个新加坡的社会,即便很多人将新加坡视作“跳板”,也终究在新加坡贡献了税收、教育费用和生活支出,为新加坡注入了外来活力。
民粹的深层含义
从上面的论述之中,我们大致已经了解,对于新加坡来说,国际学生的培养,是传统,更是未来的需求,尽管它进一步加剧了新加坡内部的竞争环境,但却对新加坡社会整体有益——而这种益处,并不是每一个新加坡人,或者民粹主义者都能够理解。
而我们也要对民粹有更深的了解,才能明白其来源,以及对未来国际局势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民粹是近代以来民主主义兴起后才有的概念——在贵族、精英主义盛行的古代社会,民粹是没有生长土壤的,就好比没有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损害树木枝叶的蚜虫也不必存在一样。
民粹主义的萌芽,起源于19世纪下半页,最早在俄国、美国等地燎原,由于西方民主社会逐渐成为国际的主流声音,民粹也有了生长的空间。
民粹实际上是一种极端的平民主义,它强调社会完全为大众的思想左右,强调短时效的眼前利益和内部社会的既得利益——
严格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和德国内部的民粹主义爆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希特勒通过绑架民意,引导民众将仇恨施加给善于经营、积累财富的犹太人,来缓解德国内部的矛盾,以此巩固统治,希特勒通过煽动和思想上的灌输,使民意被空前地扭曲,进而使全世界都陷入战火。
民众并非战争的直接原因,但却加剧了世界矛盾的深化……民意希望的是解决现有问题,而民粹则是将问题抛给更大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元凶究竟是什么呢?
民粹的成因
现在的西方主流学者都认为,现在的西方民主政体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的城邦社会允许每一个成年男性参与政治决策,贡献政治智慧,甚至审判罪犯、决定是否发动战争都会通过全民决议的方式抉择。
在这样一个极端理想的民主语境之下,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却被希腊民众以“腐蚀青年人思想”的理由而处死,其学生亚里士多德对此耿耿于怀,而现代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也是因此而脱胎。
大多数人的意见,将苏格拉底处死,现在看来是绝对错误的抉择,可古希腊民众却群情激奋的选择动用手中的决策权力,并将此视为“正义”,恐怕这便是民粹最初的含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都是极其容易被煽动的个体,理性和规模庞大的集体本就是冲突的,因为人不是机械,任何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判断。
这些外部因素,在古希腊可能是群情激奋下的怒号和政治人物的带头指责,而在现代,则可能是任何媒介——互联网、传统媒体,甚至是口口相传,只要某种因素形成规模,整个地区的民意都有可能形成极端的倾向。
这也就是台湾政坛为何有“深蓝”、“深绿”、“票仓”之类的概念,因为新闻媒介和政治力影响,人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陷入另一个极端。
而民主主义则假定每一个拥有选举权和投票权的民众都有相等的理智,都能够从客观角度了解事实,这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和假设,就是民主会发展成民粹,最大的、最直接的原因。
小编曾了解过一个有趣的观点,新加坡中国问题学者郑永年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把这种民主“一人一票”制度,戏称为“计划政治”,并将其与计划经济类比。
苏联模式下的计划经济,便是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假设每个人的需求是相同的,每个人也都会各司其职努力工作不会偷懒,而所谓“计划政治”则有着类似的结构——都是在假设群体之中的每个人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与计划经济不同,计划政治实际上更难以剥离——人一旦拥有权力,就很难主动舍弃,即便他明白这份权力被高度分化,意义很小,也是如此。
现如今,民粹主义更体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短视化的政策之上……特朗普上台和英国脱欧只是代表性的现象,实际上现在的欧债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民粹的泛滥。
政治人物在选举竞争时,把社会福利和各项优惠政策视作竞争筹码,给选民许以重利,而越来越沉重的福利负担加剧了政府的赤字危机,以此形成恶性循环。
而英国脱欧公投也有着类似的形式——脱欧党派大肆宣传英国脱欧免于缴纳欧盟会费后,每个英国公民可以少缴纳多少税款,却没有告知公民欧盟的自由贸易给英国带来了多少经济收益,而民众则被诱导,民主成为了民粹。
全球视野的学生依然有重要价值
民主民粹化的进程,是无法逆转的,就像是人身体产生的癌细胞一生都在与免疫系统斗争,当主导权利的政治人物是有能力的,那么这个进程就会被延缓,而一旦无能者通过民粹之风上台,民粹化进程就会加剧。
这实际上是“良政”与“劣政”的斗争,民主本身是无罪的,也无意生成民粹,但民主一旦被狭隘的理解成西方模式,就一定会民粹化,就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当他年轻健壮,枝繁叶茂,疾病就不容易找上门,而一旦内卷化的社会垂垂老矣,矛盾积累,就容易百病缠身。
而新加坡,恰恰是西式民主全然不同的表现形式——新加坡的政治力量早年被李光耀肃清规整,高度统一,而反对党更多充当“监督者”和“少数反对者”的角色,这也就让新加坡政府更能提出大胆的决议,更易推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即便短期对民众有负面效应的政策,也可能被推行。
政策不被短视民意所绑架,是新加坡模式最好的一面,因为社会远远不是由某一个群体或某几个人构成,其复杂性就注定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兼顾一切,而社会又不得不发展,所以出色的政府会平衡其中的矛盾,这就是“良政”。
小编认为,即便在全球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之下,新加坡也很难受到大的影响,而其根深蒂固的国际学生培养政策,也不会有根本上的改变,未来选择新加坡作为受教育地点,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还能从相对客观的角度看待世界,这是新加坡无可取代的优点。
而全球视野的学生,在当今社会,也许正在遭遇困境——但就像是疾病缠身的病人不得不治好疾病或者彻底死去一样,民粹并不能够长久地存在,其局限性必然会导致其依存的政体快速衰落,而国际学生正如身体之中的微量元素,整体规模小,却无比关键。
新加坡就是这样一个最容易能被华人接受的、国际学生培养的桥头堡。
结语
困境,往往也意味着机遇——而“人”是一切发展的源动力,想要在未来的国际社会有一席之地,就必然要在教育之上花费最多的心血,这一点对个人或是社会来说都是相同的。
从新加坡教育体系走出来的人才,未来依旧会是整个世界需求的人才,而民粹必将消亡或再生,剔除顽疾,需要人才的钻研,也需要智慧的启发。
如果每一个成熟人格,都能理性的判断一切,都能够有相对长远的眼光,民粹将永远消失。
关注小南君
带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资讯
推荐阅读:
关注南洋时讯
离新加坡更近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