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原创 | 植物肉(人造肉) 及替代蛋白发展前景

全球肉类供给

原创 | 植物肉(人造肉) 及替代蛋白发展前景

2020年全球肉类总产量:3.372亿吨;人均:44.5公斤。

其中:

禽肉:1.326亿吨,占39.3%;人均17.5公斤

猪肉:1.092亿吨,占32.4%;人均14.4公斤

牛肉:0.714亿吨,占21.2%;人均9.4公斤

我国肉类生产

原创 | 植物肉(人造肉) 及替代蛋白发展前景

近20年来,我国肉类产量由2000年的6,014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8,624万吨,增长了44%,占全球产量的25.6%(2020年肉类产 量下降到7,639万吨,较2018年下降985万吨)。

其中:

猪肉:5,404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9.5%;人均38.6公斤

禽肉:2,0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5.1%;人均14.2公斤

牛肉:6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1%;人均4.6公斤

我国肉类消费占用10亿亩耕地资源

原创 | 植物肉(人造肉) 及替代蛋白发展前景

根据我们的初步估算,我国食用肉类需要占用耕地约10亿亩左右,其中:

猪肉:6.15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39.8%

禽肉:1.77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8.9%

牛肉:1.66亿亩,占我国耕地面积的8.3%

我国肉类产量增加直接导致植物蛋白饲料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国内大豆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豆进口量由2000年的1,042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00亿吨,增长了9倍, 使全球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结构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人造肉” 成为关注的重点!

01

“植物肉”是“人造肉”的初级产品

“植物肉” 是“人造肉” 的一种,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

目前市场真正推广的主要以素肉为主,培育肉还在试验阶段。“植物肉”研发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植物肉”可以快速生产并替代一部分传统肉制品。

“人造肉”研究,既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有很大的技术难度,是生物科技和食品科技的一大制高点。

我国有关“人造肉”的研发也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02

国际国内从事“人造肉”生产的重点企业

从事“人造肉” 技术研发和生产的初创企业有:

(1)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2)联合利华 “植卓肉匠”

(3)“不可思议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

(4)“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5)星期零

(6)Z-Rou株肉

(7)双塔食品公司

(8)深圳市新西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9)“孟菲斯肉类”Memphis Meats

(10)以色列的“超级肉类”Supermeat 等。

(1)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

2019年8月12日,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下称“史密斯菲尔德”)宣布进军“人造肉”领域。

人造肉产品系列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包括人造肉汉堡、肉丸、香肠和碎肉。

史密斯菲尔德采用的人造肉技术路线为植物蛋白肉,利用的植物蛋白原料主要包括大豆蛋白、小麦蛋白、豌豆蛋白等,添加由酵母合成的植物性血红蛋白来制作。

(2)联合利华 “植卓肉匠”

2021年4月21日联合利华在旗下品牌“植卓肉匠”发布6款植物肉新品,还宣布在天津成立“植卓肉匠亚洲研发中心”。

为了在口感、形态上更接近真肉,均精选东北高纬度产地的优质大豆原料,采用欧洲领先的生产技术,通过香味分子结合技术,使肉香分子有选择性;植卓肉匠还利用植物蛋白分子重排技术,将植物蛋白分子模拟动物肌肉纤维排列,使产品肉类咀嚼感更好。

(3)“不可思议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

“不可思议的食物”(Impossible Foods),获得来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马锡、比尔.盖茨、科斯拉风投等投资公司和个人共计7500万美元的融资。

2017年3月23日,宣布其耗资1亿美元的工厂已经建成,人造肉量产成为现实。

2018年,对酵母进行基因改造,用来规模化生产植物中的大豆血红素蛋白,在改善人造肉色泽和风味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2020年10月其“人造牛肉”汉堡在新加坡和香港地区的大约200家食品杂货店销售,“人造肉”产品的关键成分血红素是由转基因酵母制成。

(4)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

美国“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成立于2009年,是素食香肠和纯素鸡肉制造商。

2011年获得风投公司Kleiner Perkins的投资,这也是Kleiner Perkins首次对食品初创企业投资。

截止到2018年10月一共获得过 72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人中包括有比尔盖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 Tyson Foods(也是肉类生产商投资人造肉企业的首例) 以及谷物制造商通用磨坊;

2018年10月,Beyond Meat聘请摩根大通、高盛和瑞士信贷来为其安排 IPO,计划融资1亿美元;

2019年5月2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Beyond Meat以各种植物蛋白(主要是豌豆蛋白等)为原料,生产各种人造肉产品,2016年推出了标志性产品Beyond Burger,号称全球首款从外观到味觉与真正的牛肉几乎没有区别的植物肉饼。

公司可以生产整块牛肉,碎牛肉和香肠等植物性产品,并已经将销售网络扩展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公司与快餐巨头麦当劳、肯德基合作,加快植培肉产品的开发扩展。

(5)星期零

星期零是国内处于领跑地位的植物肉品牌,还是国内融资额最高的植物肉制造企业,2020年初该企业获得了包括经纬中国、愉悦资本等巨头的上千万元融资。

星期零经过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生产基地的新型植物肉生产技术公司,该企业的5条现代化植物肉生产线可保证每年产量超过2万吨,极大地满足了国内市场对于植物肉的需求。

(6)Z-Rou株肉

Z-Rou株肉的主要成分包括非转基因大豆蛋白、魔芋、椰子油和香菇等,并且这些原料均产自中国本土。

与大多数植物肉品牌类似的是,Z-Rou株肉也大致分为肉碎和肉糜,可被人们做成馅料、浇头、肉酱、肉粥,以及爆炒等。

但与其他品牌略显不同的是,它的发展方式更加直接、有趣,

还带了一丝属于中国本土特色的味道。

(7)双塔食品公司

1992年双塔食品公司成立,是粉丝和人造肉的行业龙头。主要营业粉丝,豆类蛋白等食品。随着人造肉行业的不断发展,双塔食品也进军人造肉。

双塔食品生产粉丝的生产过程中会形成制造人造肉的原料之一,所以借助人造肉的时机,开始销售实用豌豆蛋白,生产人造肉。

2019年双塔公司宣布研发出豌豆蛋白素肉月饼等部分产品,开启了人造肉的经营模式。

(8)深圳市新西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五月深圳市新西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人造肉研究与销售。

主要研究、生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的人造牛肉,并开始向鱼肉,鸡肉等肉类发展。

生产的人造肉价格不是很高,符合大众居民的消费水平,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与生产渠道。

(9)“孟菲斯肉类”MemphisMeats

Memphis Meats(孟菲斯肉类公司)是一家发展人造肉的企业,成立于2015年。以细胞为基础,通过人造肉技术迎合市场大量的肉类消费需求,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2020年初获得1.61亿美元的B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8亿美元。投资者中有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东北电力(Norwest)、淡马锡(Temasek),风投公司DFJ、嘉吉公司以及部分其他食品公司,同样跟投的还有比尔.盖茨和英国维珍集团董事长。

(10)以色列 “超级肉类”(Supermeat)

以色列初创公司“超级肉类” (Supermeat)也开始在实验室培育“超级鸡肉”。

通过无害的方式从鸡身上提取细胞,再将细胞放入一个模拟鸡生物环境的特殊机器,使细胞能够自行发育组装成肉。

该公司曾通过众筹募集了资金,它们希望在未来五年里让产品进入超市。

03

“人造肉”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2000 年美国杜鲁大学支持的生物科学研究联合体用金鱼细胞培养出了人造鱼肉;

2001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宣布申请了制造人造肉的国际专利,该专利包括在肌肉细胞里加入胶原蛋白,然后把它们泡在营养液里,诱导它们分裂增殖;2008 年荷兰政府出资400 万美元资助人造肉实验;2011年,荷兰科学家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人造肉片,实现了细胞培养肉生产零的突破。

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物工程学家马克·波斯特博士率领团队创造出有史以来的第一整块人造肉。

……

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称,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该人造培养肉重达5克,是使用第六代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而成。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

但目前仍以生产的“植物肉” 为主。

04

“人造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 “人造肉”可以节约农业资源、延缓全球气候变暖。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人造肉”将比传统畜牧业减少35%~60%的能耗;少占用98%的土地;少产生80%以上的温室气体;能减少饲养畜禽给人类环境带来的污染。

(2)“人造肉”对人体健康有益处。可以控制“人造肉”中的营养成分;在卫生条件严格的车间里生产,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控制更加容易。

(3)通过在动物体外培育细胞繁殖分化不会带来疾病,人造肉满足了许多消费者对最佳膳食的要求。

05

“人造肉”产业可能带来的风险

(1)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风险

“人造肉”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其他各种营养物质,也可能产生一些新的污染,现在还无法预测

各种营养物质中有部分也需要在传统的农业生产系统中生产获得

“人造肉”把牲畜养殖完全剥离这个系统会破坏现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性

(2)监管问题

“人造肉”可能会引发伦理问题,由于用干细胞就可以生产“人造肉”,可能会有不法商人用人体细胞来生产“人肉” ,满足一些变态者的需求;

一旦“人造肉”技术成熟并可上市,政府必须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制约相关的生产和销售。

(3)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人类是否制造出和自然肉类一样口感的肉类;

即使“人造肉”在价格和口感上能与普通肉类相媲美,普通消费者会接受“人造肉”吗?有调查表明,目前美国有超过60%的消费者对人造肉表示反感。

(4)“人造肉”成本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造肉”成本高,按照Memphis Meats(孟菲斯肉类公司)的做法,1磅(约合0.45公斤)鸡肉要卖9000美元。目前“人造肉”成本高,但随着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到了工业化生产阶段,人造肉会与天然肉等价或者更便宜,因为“人造肉”需要更少的土地和水。

06

未来发展前景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肉类供求格局看,传统肉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加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在短期内还难改变,“人造肉”对传统肉类的替代性作用非常有限。

目前,“人造肉”研究主要在欧美国家进行,技术途径上主要有美国的“成肌细胞造肉”和荷兰的“干细胞造肉”;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好几家新兴企业目前正致力于突破“人造肉”的技术难题。

目前“人造肉”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未来 “人造肉” 成为肉类的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据联合国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8亿左右,带来的肉类需求总量增加,将为全球性肉类供给造成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传统畜牧业是两大温室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最大来源,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变暖,“人造肉”的生产过程更为绿色环保,可减少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总之,“人造肉”技术很有可能推动全球肉类生产由“饲养动物生产肉类”迈向“人工合成肉类”的新阶段,前景不可估量。

07

小结

对“人造肉”的认知及其产业化路线还存在诸多分歧,但随着生物合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三个趋势可以进一步探讨。

1、第一轮或者叫第一代的人造肉一定是以当真技术为主,在过去植物蛋白利用基础上,出现高于豆制品,素鸡,素鸭的高仿真食品,这一阶段用到的技术主要是生物发酵技术,香精香料技术,复配技术,蛋白改性技术等。第二代人造肉技术将会大量使用合成生物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克隆技术,生产出更接近肉的肉。我们估计,第一代人造肉会在未来5年流行起来,第二代人造肉技术还需要若干技术突破,降低成本,因此大量面世估计要8/10年以后。

2、一代(植物蛋白)技术欧美经过近10年在蛋白质和其它化合物的分析、萃取、复配等技术上的积累,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趋于成熟。一旦产生规模效应,有了成本优势,有可能大量替代传统蛋白。目前应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乳品、蛋液、肉糜领域。二代技术除了成本以外,涉及太多的基因和生物工程技术,监管、伦理上也还有很多问题,短期内大面积商业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倒是在医美、皮革、医疗这些非食品方向上可能更快获得商业化成功。

3、无论西方农牧体系还是东方农桑体系,人类的历史就是食物选择及交流的历史。

未来,必将踏上食物科技创新的漫漫征程:一是人口爆炸性增长。人类从万年前的500万人到500年前5亿人,300年前10亿人,100年前20亿人,40年前40亿人,今日80亿人……营养不良及饥饿始终伴随着人类;二是10倍于人口数的饲养动物为地球带来200亿吨总碳生物量使地球生物圈岌岌可危。

食品生产体系创新,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新的生产系统。

未来将在三个方向拓展:一是生物技术(比如基因编辑、细胞培育肉类等);二是微生物组(精准营养、植保环保、食品加工等);三是大数据与装备(智慧农业体系等)。

上一篇新闻

植物肉星魅力何在?麦当劳、星巴克、汉堡王抢着入局...

下一篇新闻

🔥一家店就可以尝到多国风味海鲜烧烤✅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