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脑科学日报:新冠病毒可感染人类脑细胞;养狗有益儿童身心健康

1,ALTEX:新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能够感染人类脑细胞

来源:生物谷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称为微型大脑(mini-brain)的类器官(由人类细胞制成的微小组织培养物,可以模拟整个器官)可以被导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感染。这些结果提示着这种病毒可以感染人类脑细胞。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26日发表在ALTEX: Alternatives to Animal Experiment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fectability of human BrainSphere neurons suggests neurotropism of SARS-CoV-2”。

阅读链接:

「链接」


2,Science子刊:微型颗粒如何“钻”进和影响免疫系统?

来源:奇物论

脑科学日报:新冠病毒可感染人类脑细胞;养狗有益儿童身心健康

巨噬细胞与螺旋微泳器的吞噬相互作用

医用微型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参数,例如形态和表面化学,应旨在最小化与免疫系统细胞的任何物理相互作用。但是,相同的表面设计参数对于微型机器人的运动性能也至关重要。同时了解此类针对高运动性能和低免疫原性的参数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Metin Sitti等人通过系统地改变它们的螺旋形态,研究了磁性可控双螺旋微泳器与小鼠巨噬细胞系和脾细胞(从小鼠脾脏新鲜收获)的相互作用。该方法可作为未来生物医学机器人设计评估的基准。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Robotics杂志上。

阅读链接:

Science子刊:微型颗粒如何“钻”进和影响免疫系统?


3,王中林院士/孙其君AFM:通用机械塑性人工突触新进展

来源:奇物论

脑科学日报:新冠病毒可感染人类脑细胞;养狗有益儿童身心健康

模拟突触可塑性以实现复杂的认知功能和适应性行为对于神经形态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在神经形态系统中实现可比的,多功能的和主动的认知复杂性,迫切需要更可行的塑性策略(例如,机械可塑性)。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院士、孙其君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电子浮栅MoS2突触晶体管的通用机械塑性人工突触。

在浮栅电荷俘获的辅助下,人工突触可以同时实现机械位移引起的短期和长期塑性。研究人员还构建了一个简便的人工神经网络,以通过机械塑性表现出增加的突触权重和神经形态逻辑切换(AND,OR),而无需构建复杂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所提出的机械塑性人工突触为构造机械行为衍生的神经形态装置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候选方案,以克服von Neumann瓶颈并执行高级突触行为。

阅读链接:

王中林院士/孙其君AFM:通用机械塑性人工突触新进展


4,“乘风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长寿有方

来源:BioArt

脑科学日报:新冠病毒可感染人类脑细胞;养狗有益儿童身心健康

蝙蝠的免疫功能变化可以延长寿命

7月7日,衰老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美国罗切斯特大学Vera Gorbunova和Andrei Seluanov,以及抗衰老泰斗,新加坡国立大学Brian Kennedy 联合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World Goes Bats: Living Longer and Tolerating Viruses的论文(Perspective),这篇论文综述了蝙蝠长寿的原因——控制炎症的能力,提出其中潜在的机制可能为开发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新方法提供线索。

阅读链接:

“乘风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长寿有方


5,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何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样神经炎症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来自南卡罗莱纳大学的Saurabh Chatterjee环境健康科学实验室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之前建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最近被重新分类为代谢性脂肪肝或MAFLD)和神经系统疾病之间联系背后的原因,即脂肪因子(Lipocalin-2)在引起神经炎症中的独特作用,可能解释了MAFLD患者中神经性阿尔茨海默病样和帕金森病样表型的普遍性。研究于7月4日发表在《神经炎症杂志》(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90%的肥胖人口和40-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似乎都患有MAFLD。除了超重/肥胖和糖尿病,其他危险因素包括高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如本研究所述,这些患肝脏疾病的个体患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更高,这与Lipocalin2增加有关。Lipocalin 2以较高的水平在全身循环,可能诱发脑部炎症。

阅读链接:

非酒精性脂肪肝如何导致阿尔茨海默病样神经炎症


6,妒忌和竞争加剧社会分裂——博弈论的视角

来源:北师大自我研究组

脑科学日报:新冠病毒可感染人类脑细胞;养狗有益儿童身心健康

人们通常认为,是出身和教育导致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异。然而,目前还尚不清楚在什么时候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个体的心理力量会促使原本同质的社会群体产生分裂,并最终分化。2020年6月,歌德大学理论物理教授Claudius Gros基于博弈论以数学的精确方式探究了这个问题。

该研究基于以下假设:每个社会中都有令人垂涎但有限的资源,例如工作,社会交往和权力位置。如果最高职位已经被占据,那么就产生了不平等,因此某人必须接受第二好的工作。在数学计算的帮助下,Gros能够证明忌妒是由于需要与他人进行自我比较而产生的,它改变了个体的行为以及策略。由于这种改变的行为,出现了两个严格分开的社会阶层。

研究发现社会分层是自组织过程的结果,其结果是它具有只能由外部影响间接控制的通用属性。社会阶层分化时,政策制定者失去了部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阶级分层在本质上是抵抗外部影响的。而忌妒倾向于巩固阶级差异,而不是软化它们。最底层的人可能会想将自己的资产与高层的财富进行比较,这很诱人,但这实际上适得其反。

阅读链接:

研究速递 | 妒忌和竞争加剧社会分裂——博弈论的视角


7,又想骗我养狗:最新研究发现,养狗家庭中的幼童社交和情绪状况更好!

来源:学术头条

最近发表在期刊《儿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养狗家庭中的幼童,其社交和情绪的健康状况均好于未养狗家庭中的幼童。具体而言,养狗家庭的孩子相比未养狗家庭的孩子,在情绪和社交互动上遇到困难的总几率低 23%,其中出现反社会行为的几率低 30%,与其他孩子互动出现问题的几率低 40%,而表现出体贴行为(如分享)的几率高 34%。

一些针对成年人的研究也表明,养一只宠物拥有诸多好处,比如有宠物的成年人早死的可能性更小、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更低、遭受孤独、压力和情绪障碍、经历睡眠问题以及自卑的可能性更低。

阅读链接:

又想骗我养狗:最新研究发现,养狗家庭中的幼童社交和情绪状况更好!


8,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渤健递交淀粉样蛋白抗体aducanumab上市申请

来源:药明康德

7月9日,渤健(Biogen)和卫材(Eisai)公司联合宣布,渤健已完成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寻求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在研药物aducanumab。

这一申请包括来自3期临床试验EMERGE和ENGAGE以及1b期临床试验PRIME的临床数据。渤健同时寻求获得优先审评资格。如果获批,aducanumab将成为首个FDA批准的延缓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衰退的疗法,也将成为首个证明去除β淀粉样蛋白可获得更好临床效果的疗法。

阅读链接:

「链接」

前文阅读

1,脑科学日报: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进展;益生菌可缓解抑郁症

2,脑科学日报:Humanin调节着健康和寿命;AI画家化身“心灵捕手”

上一篇新闻

为什么新加坡不吃野味?代价太大了...

下一篇新闻

曼瑜天雅背后的故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