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位国内外专家齐聚江南大学,探索"转型设计中的新系统观"
10 月 24 日- 26 日
2019 为转型而设计系列国际会议IV
——转型设计中的新系统观
在江南大学召开。
开幕式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
大会主席、江南大学副校长、
设计学院教授张凌浩,
社会科学处处长刘焕明,
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蔡建英,
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邱建平等
出席了活动开幕式。
此外,大会还吸引了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数字媒体整合学院
执行院长 Craig Vogel,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Jin Jiang,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王昀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执行院长胡飞教授等
30 余位国内外知名院校专家代表。
开幕式上,朱庆葆代表江南大学对与会嘉宾和参会代表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江南大学的学科设置和发展的相关情况,对设计学院每年举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学科发展的深度探讨表示了积极的肯定。结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布局和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他对设计学科开展的持续有益的探索表达了高度的期望。
Jin Jiang 院士代表大会演讲嘉宾致辞,他首先表达了对本届会议顺利召开的热烈祝贺。作为设计学院体验设计前沿方法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专家代表,他表达了对于设计学科、机械工程、环境、材料等在内的交叉学科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融合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跨学科领域合作,相互借鉴,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设计学院副教授,DESIS-China 协调人巩淼森副教授代表江南大学宣读了 “设计 2030” 倡议。面对联合国 2030 议程的蓝图和目标,如何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设计教育界如何有效回应?为此,江南大学协同 23 所国内外设计院校代表联合发起倡议,提出未来可持续设计教育探索的重点议题,从探索创新模式、挖掘文化价值、促进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社会影响等领域向全球设计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发起倡议,秉承设计教育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响应联合国 2030 议程,构建 “设计 2030” 教育协作网络,联合探索面向未来的可持续设计教育,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努力!
与会院校代表共同上台见证了这一倡议的正式发起,也欢迎更多的国内外设计院校共同加入 ,为设计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张凌浩教授以 “转型设计中的新系统观” 为主题进行了大会开幕演讲,对大会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他指出,今天的设计正以一种驱动力的角色在面向未来的产业、环境、科技与社会转型中发挥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在面对不同时代的复杂性设计问题,系统观始终是研究、定义及实践的有效思维、方法与探索方向。因此,系统型创新设计需要重新审视系统理论与当代设计系统的新结合,从观念、思维到流程工具都有新的思考,才能更加有效的设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以重新构想社会、技术和生态基础设施,激活组织与业务实践,促进社会包容与公平。
开幕式由设计学院副教授、大会策划与协调人、院长助理钱晓波主持。
主旨演讲
两天的会议中,
与会嘉宾通过多场演讲
共同探讨转型设计中的新系统观
↓↓↓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数字媒体整合学院的执行院长 Craig Vogel 教授聚焦主题 “全球数字化服务经济:设计的机遇与挑战”。他指出,在 2007 年,随着多项数字技术的同时发展,世界经济发生了诸多变化,各行各业各领域逐渐携手探索世界。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已由卖产品转为卖服务,iPhone (数字助理) 成为世界经济论坛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接触点。当今驱动设计的因素是提供体验的服务的发展。作为全球数字服务经济的结果,设计人员需要对系统和触点如何连接和和谐地工作形成新的理解。他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变革和创新的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并且没有放缓的迹象。这种新的经济为设计实践和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IEEE 联盟加拿大主席,第 7 区 IEEE 董事,Maike Luike 博士以 “工业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为主题进行演讲,以长远和更高的视角讨论未来技术开发的各个方面,并特别考虑工业设计,期望促进有关设计注意事项 (包括约束和责任) 的讨论。Maike Luike 博士的演讲将基于需要考虑许多期望,约束和影响的需求,涉及我们未来的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其中包括: 外观、吸引用户、人机工程学、设计中的道德考量、多元文化、人格化、材料、资源和供应,包括运输、经济学、可制造性、可维护性、对环境的影响、对碳足迹的影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等。
日本千叶大学工业部研究院教授、博导植田宪做了 “千叶大学设计学科的前身以及有关文化遗产造型数据的取得、保存与活用” 主题报告,介绍了千叶大学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提出千叶大学设计学科自 1921 年创立以来,打破设计只停留在表层造型问题的认知,定义设计为一门 “丰富人类生活” 的科学学科,并以此为方针贯彻执行设计教育与研究。千叶大学以 “cross-fertilization” 为办学理念,设计学科融合了文化人类学,材料化学,人机工学等多领域学科,为如今的日本工业设计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植田宪所属的设计文化计划研究室引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立足于 “走进生活,从现场中学习” 这一重要研究理念,聚焦当今濒临消失与隐形的文化遗产,结合科技数码造型技术,探寻文化遗产保护与活用的方法,为地域振兴作出贡献。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胡飞以 “带来体验设计的系统途径” 为题发表最后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当从 “用户体验设计” 迈向更为广阔的 “体验设计” 时,“系统” 再次成为设计的新途径: 从最终用户拓展为全体利益相关者、从 “一个体验” 拓展为 “整体体验”。他提出,体验是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某种超越事件本身的内在深刻感受,是一种超越性感受、意义性结果。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昀教授发表了题为 “为真实的世界与可能的未来——设计创新思维” 的演讲。他提出未来已来,站在技术与思想激荡、文化与诱惑交织的十字路口,什么是今天的好设计?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通过连续四届的实践与观察,给出了一个 DIA 思考。现在设计应更注重社会影响力与行业引导力。设计等于愿景建构加创造需求。今天,我们尤其要倡导“第一现场”实验精神,尝试“设计五观”看真相,重新认知“人、事、物、场、境”,探索“设计五法”做设计,强调创新视野的广度、定位的准度、组织的力度、实验的密度和转化的向度。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资深服务设计师 Claire Ching 发表了题为 “服务设计师的影响力:从衡量服务到改变创新” 的演讲。通过两个飞利浦实际案例,人工智能和睡眠健康整合性解决方案 , 解释了服务设计如何在复杂的系统里解决用户、企业、医院等不同使用者的困难。同时提出飞利浦公司正在向医疗型公司转型,把不同领域人才聚集到一起,进行共创设计,将可能性变成伟大的创新的良好愿景。通过整合数字化系统、智能硬件、O2O 等服务设计, 将就医体验优化, 进而将设计方法运用到各行各业中。Claire Ching 提出作为一个设计师不再是只看中美感,而是心中有框架,洞察目标用户,结合关键场景进行创造。
智利天主教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Rodrigo Ramírez 副教授分享了题为 “传递式:紧急情况体验下的信息” 的演讲。他认为视觉设计师基本上都会根据实践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除了观察、原型制作或实施之外,定义性能的系统任务(例如理解程度或可用性评估)也被视为过程的补充。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SUTD-MIT 国际设计中心联合主任 Lucienne Blessing 教授发表了题为 “下一代设计:系统化、体系化、社交化、可持续化” 的演讲。她提出公众和专业媒体的广泛报道提高了设计的知名度和兴趣。设计以其超越“精致”和“美学”的贡献而受到认可。设计关乎以用户为中心,关乎不仅可行而且合乎需要的解决方案,以及关乎创新的批判性和跳出式的思维。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姜晶发表了演讲,内容关于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他认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不再局限于科幻小说或娱乐行业来创建特殊的视觉效果。此类技术已得到认真考虑,并已在产品设计,操作,培训,维护和维修服务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被不同的行业部门采用。 他用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来形容VR 和AR 的未来:“it is difficult to make predictions, especially about the future.”
主题论坛
大会依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国家级引智基地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以 “体验设计前沿方法与技术”“建筑与遗产保护未来体验”“品牌战略与未来体验系统 ”“健康设计与未来生活方式”以及 “设计 2030”等五个主题方向开展主题论坛讨论。
↓↓↓
工作坊
大会期间, 五场工作坊在设计学院教学区同时进行。
↓↓↓
工作坊 1: 全球数字服务经济下的创新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数字媒体整合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Craig Vogel 和副院长、副教授 Claudia Rebola 提出我们现在生活在世界经济论坛所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这种新的国际经济体系可以更准确地定义为全球数字服务经济。他认为工作坊的目的是帮助参加者学习如何通过适当的消费者互动来利用系统计划来产生创新的解决方案,向与会人员传授了如何建立从构思到集成的概念和解决方案的过程。
工作坊 2: 渐进——建构性设计研究中的4种认识论
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博导 Peter Gall Krogh 基于即将出版的书 《意向性漂移——建构主义设计研究中的四种认识论传统》,聚焦于两个目标:1. 在建设性设计研究中介绍和讨论认知传统 2. 通过应用工作坊上介绍的书中的工具,挑战并丰富参与者提出的当前研究思路。
工作坊 3: DIY 紧急情况视觉信息
智利天主教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副教授 Rodrigo Ramírez 的工作坊以信息设计为中心,旨在优化有效的沟通并激活决策,即使是破坏性的体验。这是一个动手实践的工作坊,该工作坊面向广泛的受众,来协作开发一个实际的挑战。
工作坊 4: 在转型中迷失: 为重大生活转折而进行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同济-米理 PSSD 双学位课程主任 Paola Trapani 以 “在转型中迷失:为重大生活转折而进行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为题,重点探讨到 205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无法治愈的疾病。由于强烈的家庭纽带和义务的文化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将由家庭照顾者承担。从长远来看,这种负担最终可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心理、身体和经济上的幸福。因此过渡设计考虑到护理人员的问题多维度性,以缓和这一特定且重要的生活过渡。
工作坊 5: 中式烹饪,未来厨房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总监张银峰围绕 “中式烹饪,未来厨房” 提出如何才能让中式烹饪通过现代器具发挥最大的价值,是中国传统烹饪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一场博弈的观点,并发出结合中式烹饪,畅想在未来 5 年的中国厨房,寻求更好的适合中国人烹饪习惯的解决方案的呼吁。上述工作坊均得到了国际与会者的积极评价,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我校在设计学科领域乃至其他相关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上述工作坊均得到了国际与会者的积极评价,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有力的促进了我校在设计学科领域乃至其他相关领域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微信号:jnu-1958。
稿件来源:设计学院
本期编辑:王若凡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