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位被印在外国货币上的华人,他做了什么?
近代以来,印刷业飞速发展,纸币的外形也变得多样化起来,一般情况下,能印在纸币上的人物不是开国元勋,就是时任元首,远在非洲岛国的毛里求斯,却有一位华人的肖像被印在货币上,他叫朱梅麟,客家人,他为什么被印在毛里求斯的纸币上呢?
毛里求斯,马克吐温对这个国家对评价是“上帝先创造了毛里求斯,再仿造它创造了伊甸园。”毛里求斯的面积大致相当于台北。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岛国。是非洲少有的富裕国家之一,被称为“非洲瑞士”。
毛里求斯
在被荷兰、法国、英国殖民前,这里还是一座渺无人烟的小岛。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者开始在这里大量种植甘蔗,殖民者在全世界公开招募劳工。当时中国刚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随着被西方的大炮轰开了国门的同时,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许多人“下南洋”谋生活,这些人大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衣锦还乡”。朱梅麟的父亲朱维勋就在其中,朱维勋出生于广东梅县,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
客家人,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到南宋,在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族群,广泛分布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地,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身上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血性,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杰出代表,像叶剑英、叶挺、李光耀、张国荣、林丹等都是客家人。
张国荣也是客家人
出身贫寒的朱维勋到了毛里求斯,并没有急于做劳工,而是看准商机,在当地开了一家杂货铺,卖一些劳工需要的日用品,生意慢慢有了起色。朱维勋在当地娶妻生子,勤恳工作维持生计,1911年,次子朱梅麟出生,朱维勋心系故乡,远在他乡却还坚持用中国传统文化教导子女。有人说客家人是东方的犹太人,他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朱梅麟的哥哥意外夭折后,他辍学回家,随父从商。
除了学习经商,他还在家接受私塾教育,也许是耳濡目染,朱梅麟展现出经商的天赋,20岁时开了第一家ABC零售商店(也是日后ABC银行的雏形,如今的ABC银行是毛里求斯的主要商业银行之一),不少找他合作的人见面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和父亲朱维勋的谨慎保守不同,朱梅麟目光独到,更加敢想敢拼,他卖别人不敢卖的稀缺物品,开发单独的进货渠道,很快就把产业越做越大。
如今的ABC银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拉开序幕,远在毛里求斯的朱梅麟,决定尽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他利用自己在毛里求斯的影响力组织华人募捐,号召当地年轻华人成立国土保卫队,帮助他们回国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毛里求斯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英船货运,二战爆发后,英船受到严重影响,岛上发生了严重的食品危机,朱梅麟带头配合政府供给食品,在同行华人商会的配合下,保证了战争期间的食物补给,也因此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1980年,他还获得了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接见,并被授予爵士爵位。
伊丽莎白二世接见朱梅麟
1942年,朱梅麟当选毛里求斯华商会主席,1964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后,因其长期以来对毛里求斯政治经济的贡献,被任命为新政府财政部长,70年代国际市场爆发甘蔗价格危机,这对于以甘蔗种植为第一经济支柱的毛里求斯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百姓生活出现动荡,朱梅麟让女儿女婿吸引香港企业家来岛投资,拉动消费,同时输入大量劳工,帮助毛里求斯渡过了危机。
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单一的蔗糖产业支撑风险太大,度过危机后的毛里求斯,大力发展化工纺织业,设立出口加工区,才有了如今以糖业、出口加工业、旅游业为支撑的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25元面值卢布
1991年,朱梅麟去世,享年80岁,毛里求斯人民为了纪念他对这个国家的贡献,1998年,把他的头像印在了25卢比的纸币上,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他工作过的一条街道,2011年是朱梅麟诞辰一百周年,毛里求斯还专门发行了一套邮票,纪念他对国家的贡献。
如果有一天你去免签胜地——毛里求斯度假,那里不仅有首都路易港东方集市、世界上最适合浮潜的水域、全球顶级的海上高尔夫、古老的赛马马术俱乐部、热辣的塞卡舞、还有一位被印在该国货币上的华人的故居,那里,有他的故事。
对与这位被印在外国货币上的华人,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老皮,欢迎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