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探访硬盘大佬希捷:从美国搬来生产线,车间只有几个巡检的工程师

一块小小的希捷硬盘内部有二三十种大的品类,上千种零部件。而在智能制造还未普及之前,这些品类和零件的组装全部要依赖人工完成。如今,伴随着一波智能制造浪潮的兴起,希捷硬盘组装已经步入了自动化的时代。

探访硬盘大佬希捷:从美国搬来生产线,车间只有几个巡检的工程师

最近,包括投中网在内的一众媒体走进了希捷无锡工厂,并采访了希捷国际科技全球运营副总裁黄俊,全面了解了希捷无锡工厂的“智造”之路。

据了解,希捷无锡工厂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47000多平方米,员工数为6100多,其中一线员工占比过半,年出货量约7000万。希捷无锡工厂主要是五栋楼,其中两栋作为生产车间。

与国内一些刚刚布局智能制造大厂有所不同,希捷无锡工厂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已存在多年,内部人士对投中网表示,这条生产线最早是从美国搬过来的,后来又根据无锡工厂的实践进行了改造和再升级 。

可以说,希捷无锡工厂是国内最早布局智能制造的一批企业,也是最早从中获益的。

在产品线方面,无锡主要是跟新加坡的研发中心合作,主导客户端产品的生产。在无锡工厂生产的产品分三类:第一,外置消费类,比如移动硬盘,数据恢复等。其次,是内置/专业级产品,包括游戏、网络存储和监控。另外,数据中心/企业级,包括云端、企业服务器和海量服务器。

探访硬盘大佬希捷:从美国搬来生产线,车间只有几个巡检的工程师

到产品组装上,硬盘组装大的品类有二三十种,如果细分到具体零部件的差异,甚至有几千种。但最早的时候上千个零部件都是手工组装,包括打螺丝等,非常耗时耗力。

正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在智能工厂方面,希捷早期就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计划和布局,其中一个主要环节是全自动组装流水线,投中网看到在净化车间里,除了拿起物料件还需要员工,其他所有的组装全部是自动完成的。此外,工厂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智能辅助设备。

希捷方面透露,从自动化的能力来看,效率提升了200%一500%左右,如今希捷无锡工厂已经能够做到平均4秒产生出一架硬盘。

业界常说评判一家工厂的智能化程度,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说法就是“机器多、人少”。投中网走进希捷工厂发现,一楼的生产车间只有两三个巡检的工程师在处理故障。

工厂工作人员谈到,如果产品正常生产无故障的话,基本上只有少量人在生产线上的。

同样,通常讲到智能工厂或者AI,一般会谈到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这些概念,希捷的雅典娜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众所周知,硬盘的磁头用晶圆做的,切成小块后做成磁头。在晶圆工厂里,每天要拍很多张照片,然后从几百万张照片中发现寻找有没有异常。因为照片数量巨大,所以人工比对变成了几乎不大可能的事情。

探访硬盘大佬希捷:从美国搬来生产线,车间只有几个巡检的工程师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希捷专门开发了雅典娜项目,并跟HPE、英伟达等公司一起合作,打造了神经网络,还利用包括AI技术在内的其他技术,应用在硬盘生产上。

应用了雅典娜项目后,可以由深度学习系统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瑕疵,提升质量和效率。

目前这项应用主要在希捷总部的晶圆生产中使用,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参考架构,适用于智慧城市、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等更多场景。

黄俊在采访中透露,虽然是一座智能制造的工厂,但智能系统是需要硬件、软件和决策的,最关键的还是人的思想和思维,因此希捷无锡工厂非常强调精益生产的概念。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普及,一些关于自动化可能完全取代人类的论断经常出现,但有些工作依旧是离不开人的。在这个过程中,自动化只是去帮助减轻了生产线员工的工作量或者减轻疲劳指数。

投中网发现,希捷工厂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叫做——低成本自动化项目,该项目意在促进员工跟机器之间的关系。

探访硬盘大佬希捷:从美国搬来生产线,车间只有几个巡检的工程师

据悉,在这个项目中,是由员工来提出痛点,并给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比如拿东西需要转身,一个员工一天要转很多次。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有的员工一整天都需要需要把盒子拿在手上,然后去夹、去装。

但其实研发人员只需要把工作台做一些重新的设计,或者通过简单的工具或者机器把这个部分替代或者省掉,那么负责这个步骤员工的劳动强度就可以下降一个等级。

投中网在参观过程中就发现了几个这样的设计,工厂负责人称,现在希捷无锡工厂总共有两三百个这样的改进,拉近了机器跟人之间的关系。

在工业界,“智能制造”已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在“智能工厂”利用“智能设备”将“智能物料”生产成为“智能产品”,整个过程贯穿以“人机协同”,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而希捷无锡工厂正是这样一个智能制造的小小缩影,未来希捷无锡工厂还会继续升级改造更多环节。

但不可否认,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正在全球多个工厂的无数生产车间中推动着传统大规模批量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变。(文/张雪 来源/投中网旗下CV智识)

上一篇新闻

误差0.01毫米!海宁这位80后赶制出6台口罩机

下一篇新闻

字节跳动下的飞书,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