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见证40年摄影者说|安哥:拍的少了更重整理
1982年,广东揭阳,人们在打羽毛球晨练。就在这个地方,1983年,一个名叫傅海峰的男孩出生了。长大后,他连续获得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的羽毛球男双金牌,是历史上首位蝉联男双奥运冠军的运动员。羽毛球运动在中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羽毛球运动人口超过2亿。安哥 摄
40年来感到的变化:1988年,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的理念为当年有追求的一代摄影人指明了方向。2003年,我们做的“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摄影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600幅作品横跨新中国50余年的民间历史,参展作品的摄影基本功过硬,深入反映百姓生活,丰富又真实,跟从前大不一样。
最难忘的摄影瞬间:1983年,我完成了作品《大龄婚礼》,那是在广州举办的一场大龄青年集体婚礼,主角都是返城知青。照片中的一对大龄新人身处热闹场面之中,脸上写满沧桑,面对众人的关注受宠若惊,尴尬却写满全脸。同为知青,这一幕让我感慨良多。婚礼主办方是广州市团委,在1982年为解决大量返城知青迟到的婚恋问题而开办了一家婚介所,这可能也是全国首个。
新时代的摄影关注:我认为,纪实摄影需要有强大的时代背景信息量支撑,不做记者之后就会在这方面有所缺失。退休后我拍的很少,主要精力用于整理、编辑、推广自己和其他摄影家的作品上,我熟知大家的“家底”,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看着那些保存不当的珍贵底片,我特别心疼。
摄影改变了的生活:我家是新加坡华侨,父亲喜欢拍照,家庭合影的很多底片保存至今,最早的可以追溯到70年前。上世纪60年代,我的奶奶从国外给我寄来了一台日本的Petri(百丽)135旁轴相机。于是,十几岁的我就喜欢上了摄影,常去公园拍照。1979年我入职中新社担任摄影记者,同事多有照相馆背景,只有我是从爱好转成了职业,一干就是一辈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