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9日 星期六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英语/德语名是Carlowitz & Co.。是在1845年由一个叫Richard von Carlowitz的德国人在广州建立的。总部设在汉堡,并且在中国当时的主要大城市,上海(后设为总部)、天津、香港、青岛、济南、沈阳、南京等均设有分支机构。

这位Richard von Carlowitz中文名巴甲威(可以看出是粤语音译的),出自位于德国萨克森选侯国(十九世纪改王国)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容克贵族家庭。Von Carlowitz家族从14世纪起家族就在萨克森东南部,现在的德累斯顿东南德国捷克边境附近有封地,家里出过很多萨克森选侯国和普鲁士的贵族官员和外交官等。从他的姓von Carlowitz而不是von Karlwitz来看,也可能这个家族不是德国土生土长的,而是从德国东面,也就是苏台德地区移民到德国来的,或者至少他所在封地是很受到东欧文化的影响的。不过到二战之后,由于萨克森划归东德,这个家族也就此没落了。

礼和洋行在上海

Von Carlowitz家族纹章

1834年,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除奥地利和汉堡外,全部德意志邦国都加入该同盟,当时的德国工商业希望将自己的产品推销至远东并组成了德国远征商队。

1843年11月2日,两个怀揣着德国商品货物的年轻人Richard von Carlowitz和Bernhardt Harkort驶向好望角,除推销和交换货物以外,他们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了解整个远东市场的情况,为了节省时间,两人开始分头行动,Harkort在新加坡呆了四个星期并取得不错的商业收益后,取道去了马尼拉,Carlowtz则去了雅加达,探索完整个东南亚市场后,他从新加坡出发开始了自己的中国之行,一路途径澳门、福州、宁波、上海、吴淞口,最后返回香港,并于1844年9月17日抵达广州。一路上两艘船只分别交换到了大量的中国货物,如茶、大黄、肉桂、竹藤、丝绸、象牙制品等等,这次旅途不但赚到了大笔的钱也让他们和莱比锡、不来梅、汉堡、巴黎,尤其是当时的全球最重要进口市场伦敦取得了贸易关系。

礼和洋行在上海

Richard von Carlowitz 为礼和洋行主要创始人

这次远洋经商的探索取得的成功使得这两个年轻人大受鼓舞,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并且命名为礼和洋行(Carlowitz,Harkort&Co),并提议将广州作为公司的成立点,因为此处的对外贸易市场较为成熟,另外可以方便将业务推广至中国全境,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德国远征商队的组织者,莱比锡城的大富豪C.Hirzel和Gustav Harkort,他们同意了两个年轻人的意见,并且在1845年发出公告,称愿意为Carlowitz的新事业作有利的后盾。

1846年1月1日,广州礼和洋行正式成立,Carlowitz在之后也成为首任普鲁士及撒克逊首任理事。作为普鲁士王国和萨克森王国在广州的首任领事,19世纪40年代开始,这位Richard von Carlowitz就在中德之间开始做贸易,其营业范围相当广泛,从小到镜片钟表,精密仪器,大到橡胶化工,工业设备,甚至到枪炮轮船均有涉猎。

礼和洋行在上海

1877年3月27日《申报》刊登有关于礼和洋行即将开设的信息,并明确标示地址为北京路大英书信馆斜对门写字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1878年1月《字林西报行名录》显示当时礼和上海分行的初代地址为北京路3号

礼和洋行在上海

Carlowitz & Co. 的一张广告

礼和洋行在上海

中国国内的业务越来越多的同时,其上海总部也需要扩充自己的门面,礼和洋行上海总行的新大楼也启动建设,现有的研究对此大楼的建造年代定义在1898年至1904年间,确切年份暂未考证,有待挖掘。四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为6076平方米,是当时租界内最大的洋行建筑。1882年4月13日迁至九江路江西路路口,并且正式成为礼和洋行的总部。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大楼

德商礼和洋行大楼建成于1898年,为德商礼和洋行的办公楼,楼高4层(连屋顶层阁楼为5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外墙面(现底层外墙面已改用厚质外墙面涂料饰面),天然石材雕饰。其底层有连续半圆拱券,以上各层有平缓的砖砌三心拱券。外柱敞廊(现拱券洞均已安钢窗)。下有花瓶石栏杆,拱券间有双石壁柱,柱顶有精致的石雕,是英国殖民地建筑的典型样式(通称“外廊式”亦称“买办式”)。屋顶上相应部位设有五个巴洛克式山花,虽然仅起装饰作用,但使人联想到德国建筑的传统。礼和洋行大楼在其建成时为当时洋行中最大的建筑。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在《申报》刊载将在1882年4月13日将搬迁至二马路即九江路礼拜堂对面,此地址一直保持不变至1924年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从圣三一望向礼和洋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在上海

在之后的十年中,礼和洋行继续扩展业务,相对于早期的单纯货物贸易,慢慢转变为全方位代理德国货物的公司,礼和洋行是汉堡轮船公司、德国克虏伯炼钢厂、蔡司光学器材厂以及美国古特立汽车轮胎等的代理商,以进口德国重型机械、精密仪器、铁路和采矿设备以及军火闻名。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代理头号香胰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代理头号香胰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代理康泰克斯相机

康泰克斯中国总经理是上海德商礼和洋行光学部,主要经营康泰克斯旁轴取景的Ⅰ、Ⅱ型相机(机身的明显部位注有中文“德国造”)各焦段镜头以及相机附件。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代理康泰克斯相机

军火代理商则是礼和洋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克虏伯兵工产品在华销量增加,大大小小的洋行、公司纷纷做起克虏伯产品的代理人,到19世纪80年代末,尤其以信义(H.Mandl & Co.)、礼和洋行两家的成绩最为突出,随着1906年1月1日,礼和对信义完成并购后,其逐渐成为克虏伯兵工厂在华销售的独家代理人。1931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曾通过礼和洋行经手,从德国订购巨额军火。在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和德国交好的时期,蒋介石从德国和瑞典进口的大量军事装备都是由这个礼和洋行经手的。

国民党政府由蒋介石一手操纵着政治、军事大权、而财政方面,特别是外汇、则全部由宋子文控制着。蒋介石的军费支出和向外国订购的军火,都是由宋子文经手办理。向国外订购的军火、除一部分由小国驻德大使馆商务参赞代办。价款由宋子文在国外拨付外。极大部分的轻重武器、兵工材料,都由蒋授意宋子文总接向厂方订购。武器运抵中国口岸时,其进口护照还需宋了文亲笔签署TV两字,海关才肯放行。

在1931年至1937年6年之间,国民党政府通过礼和洋行经手、向外国订购军用物资、品利、数量,约计如下。

财政部宋子文订购的:

1、卜福斯七生五口径山炮三百八十门、每门美金一万六千元、七生五山炮弹三万六千发,每发美金二十元。

2、卜福期七生五高射炮三十六门、每门美金三万元。七生五高射炮弹一万八千发,每发美金三十五元。

3、移动式十生五的耍塞炮十二门。每门美金三万五千元,十生五的耍塞炮弹门千发、每发美金三十五元。

4、军用光学器材,测远镜、炮队镜、瞄准镜等。约值美金三百多万元。

5、AEG制造的直径一公尺半探照灯、连发电机约一百多套,每套美金一万八千元。

军政部兵工署订购的:

1、各种机器设备车床、曙床、钻床,以及其他工具约值美金几百万元。

2、钢材器材。数字无法记忆。

3、TNT炸药、卜福斯炸药等等。

军政部军械司订购的:

1、七米厘九口径步枪二万枝。每枝三十元、七米屈九步弹,有几批、细数记不清了。每百发美金五元。

2、毛瑟木壳枪、数量也记不清了。每枝美金二十五元。

3、毛瑟白郎林手枪、数量记不清了。

卫生署军医署订购的:

1、精密度显微镜八百架。每架美金三百元。

2,外科用医疗器材约值美金儿十万元。

铁道部订购的:

1、克虏伯机车三十六辆,每辆美金三万五千元。

2、机车零件及钢轨、约美金三市多万元。

资源委员会订购的:

1、矿山机器十五部,每部美金八千元。

2、开山钻头及零星机械材料,约值几十万美金。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订购:

该台全部设备,包括气象台上用的梢密仪器仪表,约值美金百万元。

中央军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以及其他单位。

订购机器脚踏车、军用器材约计美金十万元

军政部交通兵订购美国古特立32X6卡车胎三千套,每套美金四十元。

礼和洋行经理各厂商品,厂方给礼和的利润,一般按价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数字大的交易有的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但是礼和的成长势头很快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公司业务陷入停滞,随着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并对德宣战,国内的德国人资产得到查封,上海的礼和洋行总行也被没收,1919年驻华敌产管理员将这栋楼转让于老沙逊洋行,作为英、法等战胜国为获取德国战争赔款而对其产业进行的拍卖行为。1920年被驻华地产管理员将本地转给老沙逊洋行,1935年老沙逊洋行将此地转于新沙逊洋行。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大楼被敌产管理会抵押

直到1921年5月20日,中德双方在北京签订《中德协约》,双方恢复至和平关系,礼和洋行此类德商洋行才再度活跃起来,并且回到自己的旧居,但已是物是人非,1924年礼和洋行搬入自己在四川路桥南的新楼,开始新的征程。

礼和洋行在上海

1920年底,《申报》有关于德国货物即将重新来华的报道

礼和洋行在上海

礼和洋行在1921年后再次回到上海的广告,江西路18号可能为礼和洋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1924年4月7日,礼和洋行搬迁至今四川路桥靠南的新礼和洋行大楼,《申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礼和洋行在上海

1924年4月7日,礼和洋行搬迁至今四川路桥靠南的新礼和洋行大楼,《申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德商礼和洋行大楼坐落于江西中路近南苏州路。上海四川路桥头的礼和洋行办公大楼、上下五层。楼下是各种样品陈列室。二、三、四楼是各部门的办公室。五楼是机密室。只有经理刘伦士·劳力克和鲍伟尔。克虏伯分厂经理等三人,可以随便进出五楼、其他中外籍职员都不准进去。机密室专供商议军用物资交易,计核厂方成本和设计应付国民党政府进行交易的细节之用。军用物资交易的帐月、全部控制在五楼机密宗之内、与礼和洋行其他部门的帐务完全划分、因此有关军用物资的帐务和礼和总会计处风牛马不相及。这是由于礼和洋行规定。每年到了年终、年度结算的盈余,各级职员都要分红利、特别是德籍职员、要按百分比计算。把军用物资部帐务划出、便可以不把这部分红利分给他们。

礼和洋行在上海

新礼和洋行大楼

礼和洋行在上海

新礼和洋行大楼

上一篇新闻

野心勃勃的徕卡,建完公园,又在中国开出首家咖啡集合店

下一篇新闻

影像见证40年摄影者说|安哥:拍的少了更重整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