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14日 星期二

专访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加入绿色“一带一路”与中国深度绿色合作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吴磊 涂艳)近日,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赴华拜访了中国生态环境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新华网就中新双边合作、中新天津生态城十周年成果、绿色“一带一路”、新加坡气候行动年和科技创新环保等话题,对马善高部长进行了专访。以下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专访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部长马善高:加入绿色“一带一路”与中国深度绿色合作

您好,新中两国的双边关系坚实稳固,可以随着彼此发展需求的改变而与时俱进。尽管两国的地域特色与发展路径不尽相同,但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方面却面临着共同挑战,这为双方开拓了更多合作的机会。新中两国都致力于为这些挑战寻求解决方案,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在这方面,我相信双方会有很多可以分享学习之处。

近年来,我们与中国国务院相关部门签署了多项合作备忘录,双方交流更加频繁密切,成功推动了多个合作项目,强化了双方在环境与水资源等可持续性领域的合作。例如,2004年,我们与当时的中国环境保护部,也就是现在的生态环境部签署备忘录,并于2014年在苏州举行的新加坡中国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将这份备忘录再延续十年,使双方环保合作得以持续发展。

此次访华期间,我和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同意两国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深化合作,双方锁定合作框架须优先处理的四大重点领域: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环境科研与创新、强化环境治理。

我也同中国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进行了广泛交流。虽然新中两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截然不同,但就如何加强水资源保障、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造成的冲击,两国所面对的挑战相似。我和鄂部长都认为,在推动水资源治理、研发水资源开发新技术等方面,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潜能。

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蜕变腾飞。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有近五千家公司进驻,八万人安家。这是新中两国的规划师与工程师在过去十年辛勤耕耘的成果。今年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十周年,在迈入下一个十年之际,新中两国还可以在很多方面继续合作,将中新天津生态城打造成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繁荣之城。

在协助企业商家寻找环境可持续性项目的机遇方面,两年一度的“新加坡洁净环境峰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欢迎更多中国企业参与,借这个平台展示各种环境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

新加坡很荣幸能担任2018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我们会与其他东盟成员国合作,全力支持全球气候变化行动,同时确保东盟建立起气候抗御能力。新加坡将在七月份就气候变化行动召开一场东盟部长级特别会议,同时还会主办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的扩大会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争取政治支持,并为“促进对话机制”作出区域贡献。

新加坡也很荣幸能从2016年起担任东盟与中国关系协调国,并借此协助推动中国多项环境举措。我们会继续支持《东盟-中国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的推行与落实,推动区域可持续性发展。新加坡也会从今年八月起出任东盟-欧盟关系协调国,与欧盟探讨如何在区域环境方面加强合作。

李干杰部长盛情邀请新加坡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这项由中国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的计划振奋人心,有助于带动更多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一带一路”环保项目。新加坡从一开始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坚定支持者。我们非常期待与中国深化合作,分享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金融等方面的经验与兴趣。

我们把2018年定为新加坡气候行动年,是希望借此提高公众意识,强调气候变化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用电量和用水量分别较2013年减少15%和5%。

新加坡正在全面落实气候变化行动的计划,例如强化“节能法令”减少工业碳足迹。我们积极开发太阳能,发展可持续建筑,扩大公共交通网络,调控汽车保有量至零增长等。今年,我们实施了“车辆减排税务计划”,鼓励车主购买碳排放量低且环保的新车,也颁布新政策以撤出老旧而不环保的电单车。我们也将从2019年起实施碳税,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必须缴税。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及碳使用效率,协助我们的经济转向低碳。我们已成功在水资源领域实现循环利用,接下来,也会对废物与材料资源领域推行循环利用,尤其是电子垃圾、塑料和厨余垃圾。

说到环境策略,新加坡在建国初期就有意识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所以,我们极其重视城市绿化,确保水供应稳定可靠,尽可能降低外在变数的冲击。如今,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坚守可持续发展显得愈发重要。我们推出了“气候行动承诺”活动,号召民众和机构组织作出承诺,减少碳足迹。自2018年1月底推出以来,已收集到超过16万份承诺。同时,政府部门率先推行绿色举措,例如在公共场所内装置厨余垃圾处理器和使用可持续产品等;民间组织则自发成立了“新加坡气候行动联盟”,协助非政府组织及环保组织协调行动、分享资源。

新加坡一直在探讨如何以创新的方式来应对各种环境和水资源挑战。深隧道阴沟系统和新生水就是其中两个利用先进技术落实的项目。现阶段,我们正在兴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和综合废物管理设施。这将是我们首个从零建起并通过最新技术将能源最大化回收的一体化设施,每年可为我们减少超过20万吨的碳排量,这相当于公路上减少42500辆汽车。

我们也在探讨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增加水源、废物和能源之间的协同效应,减少送往垃圾场的废物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污水和废物处理程序的节能效应。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研究包括海水冷却、回收废热、能源回收系统以及其他工业协同效应技术。其中,在太阳能技术方面,新加坡面对土地空间有限、热带气候等局限,采取的策略是研发出更高效的太阳能板和浮动太阳能板。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善用环境数据协助决策者根据不同需求和现状制定政策。

近十年来,新中两国携手合作,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比如说在中国的张家港市和长治市,我们可以用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使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再循环达到废液零排放标准。双方还共同开发新型传感技术,加强长江水源污染监控和警报。这些成功案例显示了新加坡如何应用最新技术协助中国加大污染监控力度,其运作模式也可在中国其他地区复制。未来,我们还会开展更多研究工作和技术试验,不断开拓新中合作的新空间。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国立大学——智能系统硕士专业介绍

下一篇新闻

关于中国传感器的四点冷思考

相关新闻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