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百亿美元的“AR神话”破灭,26亿美元融资也难逃“卖身”
曾经最耀眼的AR领域明星创业公司Magic Leap,现在正考虑“卖身”。
虽然2011年成立,直到2017年12月才推出第一款产品,但其融资至今已达到26 亿美元,估值在2017年就已达到60亿美元,支持它的资本方包括谷歌、阿里巴巴、高通、华纳、摩根斯丹利等。
在此之前的几年里,曾经一度成为史上最贵概念公司的Magic Leap陷入了数次负面风波。据悉,目前这家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种植园的公司正与顾问商讨一系列战略选择,包括建立合伙关系或在上市之前出售大量股份,Magic Leap正在评估Facebook和医疗巨头强生等大型科技公司的潜在兴趣。
据彭博社报道,如果出售,Magic Leap可能将获得超过100亿美元的价格,但其 “卖身”计划或并不易实现。由于消费者端的普及缓慢,这家公司已将目光从专注于普通用户市场转向医疗保健、工业和金融等领域。
通信产业观察家项立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Facebook与Magic Leap之间的首次会面未能取得进展,没有进入真正的收购洽商阶段。由于Facebook正面临产品关税上涨问题和疫情导致的经营压力,所以暂时对这笔买卖不感兴趣。
质疑风波
一直以来,Magic Leap 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在Magic Leap近10年的融资经历中,谷歌和阿里巴巴是其最大的投资者。
2014年10月,Magic Leap完成B轮5.42亿美元融资,谷歌领投,高通、KKR、KPCB 等大牌投资机构跟投。
2016年2月,Magic Leap完成C轮8亿美元融资,阿里巴巴领投,投资方还包括谷歌、摩根大通,此次其估值达45亿美元。
2017年10月,Magic Leap完成5.02亿美元D轮融资,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领投,Google与阿里巴巴也参与了本轮融资,其估值达到6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Magic Leap获得了来自日本电信巨头NTT DoCoMo提供的2.8亿美元股权融资,使得Magic Leap的融资总额达到26亿美元。
Magic Leap 将自身技术称为“Cinematic Reality”(电影级现实),后来也被叫做混合现实光场。互联网观察家、美国《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撰文表述Magic leap时称,“你在头显中感受到的存在感,并不是来自屏幕,而是你的神经系统”。
业内人士猜测,Magic Leap很有可能采用全新的激光投射显示技术,将虚拟影像通过光场还原形成与真实完全相同的视觉,从而“欺骗”人类的双眼。目前,VR和AR的显示技术做到了双目视差和移动视差,但没有人眼天然的聚焦模糊,而Magic Leap的成像光学系统可使人眼在正确的距离上聚焦或发散,提升虚拟物体的真实感。
虽然Magic Leap的技术理念为人称道,但其产品推出节奏缓慢,市场反响并不尽如人意。
2018年8月,创立八年之久的Magic Leap推出首款硬件Magic Leap One,售价高达2295美元,而上市后销量极差。据报道,该产品半年仅售出约6000台,与创始人最初定下的第一年卖出100万台的目标相差甚远。
除了不合理的定价,众多用户对其使用体验也倍感失望。而事实上,Magic Leap的实际技术能力已不止一次遭到质疑。
2015年开始, Magic Leap发布多个视频,广受外界赞叹。例如,篮球场上一跃而起的鲸鱼,家里随处可查看天气、办公,甚至是查看 3D 全息图,还有一款外星人入侵的游戏视频。
而在2016年12月,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其公开的AR演示视频只不过是特效,同时还对多个方面进行了质疑,包括虚假宣传。
一位体验过Magic Leap的用户表示,视角狭隘是VR/MR设备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微软HoloLens的视角只有约35度,而Magic Leap One虽有所改善,但也只有约50度,而人眼视角范围可达120度,差距较大。此外,电池续航也待优化,只有口袋大小的Lightpack根本容纳不了大一点的电池。
相比技术而言,与员工的纷争、核心员工的离职对Magic Leap的影响更大。
2016年2月和3月,首席工程师Michael Kass和负责法律事务的副总裁Michael Leventhal先后离职。同年5月,Magic Leap对前技术副总裁Gary Bradski和Adrian Kaehler提起诉讼,认为他们向第三方泄露了公司机密,随后二人离职。9月,Magic Leap 视觉算法工程师 Zeyu Li加入苹果。10月,负责市场营销的高管Brian Wallace离开公司。12月,质疑风波发生后,首席公关经理Andy Fouche离职。
5G助力AR崛起
提到AR就不能不提VR,二者堪称“难兄难弟”。项立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如果说VR能让我们“做梦”,那么AR可以说是让我们“睁着眼睛做梦”,VR是AR的过渡品。相比VR来说,AR是更为先进的技术。
2015年至2016年,AR/VR大热,成为消费电子领域的亮点,但在实际体验时,晕眩感、分辨率低、体积大、价格贵等缺点却使其产品一直不温不火。
此番考虑“卖身”的Magic Leap,就是一家AR领域明星创业公司。不过,它直到成立6年后的2017年12月才推出第一款产品。
随着芯片、显示技术、通讯手段和算法等技术的不断进步,AR/VR在2019年重新成为热门话题。
以科技巨头苹果为例,其陆续收购了PolarRose、Metaio等十几家公司,以获得面部识别和开发工具等技术,先后申请了6项AR相关专利。3月1日苹果新年第一场大会上,CEO库克明确提出,“未来苹果发展的核心将是AR”。
3月18日晚,苹果上线的新款iPad Pro加持激光雷达。苹果公司认为,该产品配合苹果近年来大力推广的AR开发平台ARKit,希望能在AR领域打开一个新的市场。
“随着带有后置ToF相机的苹果手机面世,加持苹果AR应用生态的双管齐下,AR眼镜、轻量级MR设备的面世有望临近。”项立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事实上,在技术未成熟的阶段,即使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巨头也并未冒险去做独立设备,而是更倾向于基于智能手机做适配,并进行内容积累。专注AR领域的Magic Leap虽然融资26亿美元,最终也难逃“卖身”的困境。
彭博咨询高级分析师Jitendra Waral表示,尽管Facebook、微软和亚马逊等公司都已投资增强现实技术,但未来几年,AR硬件可能仅限于企业使用。
他认为,Magic Leap的估值可能有问题,对于买家而言更像是一笔长期高额赌注,且在近期看不到实质盈利。由于距离AR技术成为主流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因此需要公司有足够资金来维持部门运行及产品研发。
“AR普遍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技术,但创业公司独力支撑等待AR的春天,会有很大的变现压力。”项立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Magic Leap寻求出售未尝不是一个理性、明智的决策。
尽管Magic Leap在AR领域的探索失利,但业内专家依然看好AR/VR的长期发展趋势。
东吴证券认为,AR/VR将成为5G生态杀手级应用。在5G时代,高速率和低延时的传输特性有望显著提升AR/VR产品的用户体验;5G+云渲染大幅提升应用显示效果,降低硬件成本,助力AR/VR普及。国际巨头加速布局,产业生态正逐步建设完善,中国在AR/VR领域占据全球重要席位,AR具备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突出潜力。
AR/VR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据Greenlight预测,2018年全球AR/VR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6%。其中,VR整体市场超过600亿元,VR内容市场约200亿元,AR整体市场超过100亿元,AR内容市场接近80亿元,预计2020年全球虚拟现实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其中VR市场1600亿元,AR市场450亿元。
项立刚认为,AR/VR在科技、视频、游戏等众多领域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AR办公、AR购物、VR直播、远程手术和虚拟课堂等将更加便利消费者的工作和生活。商业领域将主导AR/VR市场增长,其中培训及工业维护领域占比较高,VR游戏及VR观影将是消费者领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