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策略:7月十大金股
当前成长板块情绪怎样?后续如何看待?
1.根据股价与景气度的背离程度和对后续景气度确定性的判断,前期我们主要筛选的是toG的方向:风电、光伏储能、军工。
核心逻辑:①年度单位来看,景气度决定超额收益。②每年4月底,年报一季报披露后,可以找出一些股价表现与一季报景气度相背离的行业,背后原因是市场认为一季报的景气度在未来不能持续。③但是,我们想在其中筛选未来景气度大概率可以持续的板块,其股价大概率会进行修复。
去年5月,按照这一套逻辑和方法,我们主要筛选出来的是半导体和军工。今年5月,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复苏斜率的不确定性,按照此方法,我们主要筛选出来的是toG的板块(与国内经济总需求关系不大,后续延续高景气的确定性较高),比如军工、光伏储能、风电(风电属于预计后续会改善)。这些板块的股价都有明显修复。但是这其中我们也落掉了近期政策密集落地的新能源车板块。
2.以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来衡量的成长板块情绪如何?
反弹至此,可以用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来观察下各个主要赛道的情绪演绎到什么程度了。一般来说,当一个板块的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达到历史经验值的一个较高水平之后,会进入一个板块内部情绪扩散或者板块整体冲刺的阶段,后续换手率会逐步回落,对应情绪降温。当成交额占比(或者换手率)较低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买入条件取决于对未来产业周期的判断。
目前来看,汽车、新能源车相对历史位置的成交额占比最高,光伏和风电次之。军工和半导体的成交额占比目前位置仍然处于阈值下方,预计后续军工和国产替代部分的半导体还有补涨机会。
3.如何看待科创板和半导体?
半导体板块的成交额占比持续位于低位,不排除会有补涨,尤其是其中国产化替代的部分。但是,从趋势角度来说,底成交额占比的位置,能不能有大级别的机会,还取决于半导体周期的β。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和国内半导体产业周期,可以分别用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的同比增速来表征。
①美国的消费周期,对全球和中国半导体周期都有显著影响,很多消费品需要芯片,都是半导体的下游。②中国的半导体周期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基本同步,下行周期大约2年左右。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美股的几个TMT行业,在长时间序列上,走势与全球半导体销售同比增速几乎一致,时间序列上稍微领先。同样,国内的科创板(半导体占比较高),走势与全球、中国的半导体销售同比增速也几乎一致,都在去年8月见到高点,目前周期下行不到一年。
若到年底再看,全球半导体销售周期已经下行一年半,距离2年的下行周期更进一步,考虑到全球半导体周期与美国消费增速的相关性,本次美联储连续大力度加息缩表后,如果导致美国消费数据更快速度下行,不排除加快全球半导体产业周期的出清。同时,结合历史上美股TMT板块股价会一定程度领先于全球半导体周期,我们还是判断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是布局科创板更好的阶段,在此之前的机会更多是结构性的,比如半导体的国产化替代。
4.成长板块中医药的性价比逐步凸显,成长板块以外看好猪肉和消费建材为代表的地产链。
经过连续几年的政策压制,不管是估值还是机构持仓的角度,都显示投资者对医疗服务、创新药、医疗器械等板块预期已经降到极低的位置。具体来说,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有很强的定价权,即公募加仓,医药板块当季度就会取得超额收益,反之也是如此。而估值角度,由于新能源为代表的板块估值提升较快,因此股债收益差处于-2X标准差的医药,性价比逐步提升。
其次,成长板块以外,近期我们主要推荐猪肉和消费建材为代表的地产链,前者关注点是近期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和在后续旺季猪价的上涨幅度,后者关注点是6月以来地产数据的边际回暖和在后续改善的斜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外疫情风险。
天风宏观
风险定价-拥挤度回归中性
6月第4周各类资产表现:
6月第4周,美股指数多数上涨。Wind全A上涨了2.15%,成交额5.5万亿元,日均成交额小幅下降。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和国防军工表现靠前;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和煤炭等表现靠后。信用债指数上涨0.09%,国债指数下降0.05%。
7月第1周各大类资产性价比和交易机会评估:
权益——行业平均拥挤度回升至中性,进入行业轮动阶段
债券——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预期矛盾加剧
商品——油价大跌但仍有供给端支持,紧平衡未见缓解
汇率——美国进入实质性衰退之前,美元的强势很难逆转
海外——交易重心重新从紧缩转向衰退
风险提示:出现致死率提升的新冠变种;经济增速回落超预期;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
固定收益
维持对转债市场的积极乐观,6 月或仍处于重要窗口
本周权益市场延续上涨,主要股指成交额持续提升。权益市场表现强于预期如何理解?由于国内整体基本面并无超预期利好;海外通胀、美联储加息压力仍存,我们认为本轮上涨并非基本面因素及其预期驱动。
中期来看,在政策支持与经济底的预期下,下半年复苏概率依然较大,基于改善的基本面叠加更宽的流动性,权益市场下半年或应好于3-4月较差预期对应水平;短期来看,行情或仍集中于情绪博弈,在基本面修复斜率未超预期的背景下,不宜轻易转为全面乐观,但仓位控制或可保持积极。
转债角度,各平价估值近期恢复小幅上行。中短期而言,我们认为不同平价转债估值或维持高位震荡,总体来看短期内转债估值可能类似弱化版的2021年下半年;长期而言转债估值或存在压力,主要依据是下半年如复苏确认,资金面长期存在收紧的倾向。
转债交易规则再度向股票迈进。交易所新版实施细则、适当性管理的3点变化:参照股票的涨跌幅对转债涨跌幅进行限制;特定情形下披露转债“龙虎榜”;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总体来看一方面剑指转债炒作资金,另一方面可保护不了解转债炒作行情、处于信息劣势的自然人投资者。我们可能在后市见到转债市场成交额较快回落,但对绝大多数正常交易活动可能无明显影响。
需留意绝对收益还是高弹性是一个风格问题,而非转债特性。我们认为,转债愈发不似“债性与股性的结合”,而更似“债性与股性的对立”;纯低价策略不能开发转债的“潜力”;从另一个角度讲,“双低”组合表现好可能也并非由于其“低”,而是由于其转股溢价率也不高(具备股性)。在进攻行情下,仅仅“低”可能不是优点。
策略方面,考虑几个层面:
1)景气赛道股有望随权益情绪持续回暖而反弹。新能源、电子等板块中长期供求格局未改变,短期内成长赛道或权益情绪回暖而有良好表现,中期视角下需关注历史估值水平,谨慎判断向上空间。
2)市场转暖背景下,有自身反转逻辑的行业依然相对安全。多个行业困境反转逻辑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例如国内疫情阶段性好转后消费反转预期、猪周期持续博弈、造纸产业成本高位震荡后回落预期,以及俄乌冲突影响的农业产业链机会等。
3)关注4月底以来弹性修复的“新晋偏股型”标的。目前双低组合可投性略有修复,且能够跟随大盘实现修复的标的通常基本面并不很差;在较低价格的保护下,未来空间或依然较高。
建议关注华翔、牧原、旺能、祥鑫、润建、特一、通22、福能、华兴、兴业等相关标的。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海外紧缩超预期风险;欧、亚地缘政治风险;宽松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主体信用和舞弊等风险。
金融工程
量化择时周报:中枢抬升,应对不变
中枢抬升,应对不变
上周周报提示:市场短期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利用短期均线进行防守,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最终市场继续沿10日均线上行,wind全A上涨2.15%。市值维度上,上周代表小市值股票的国证2000指数上涨2.67%;中盘股中证500上涨0.82%,沪深300上涨1.99%,上证50上涨1.31%,创业板指上涨6.29%;上周中信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新能源和汽车领涨,电力设备新能源涨幅7.86%;煤炭与石油石化继续调整,煤炭周下跌5.79%。上周成交活跃度上,家电和机械资金持续流入明显。
从择时体系来看,我们定义的用来区别市场整体环境的wind全A长期均线(120日)和短期均线(20日)的距离继续收窄,最新数据显示20日线收于5041点,120日线收于5193点,短期均线位于长线均线之下,两线距离由上周的-5.43%变化至-2.93%,均线距离的绝对值开始小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典型的震荡格局,但震荡下沿开始明显抬升,从我们的框架,震荡的下沿由之前的最低点抬升至上证3150点,形成新的震荡中枢。
市场进入底部震荡格局,核心的观察变量为风险偏好的变化。短期而言,宏观方面,下周进入宏观事件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价量方面,当前反弹突破半年线和3月市场的上轨,同时交易量并未明显放大,说明市场继续上行的阻力有限,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继续利用短期均线进行应对,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
行业模型主要结论,在考虑了海外利率的变化情况,天风量化two-beta中期行业选择模型信号数据显示,6月模型结论显示利率处于我们定义的上行阶段,经济处于我们定义的下行阶段,行业配置建议关注周期下游和消费;根据分析师盈利预测景气度(边际变化和绝对幅度)情况,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煤炭、光伏、油气开采以及稀有金属和养殖;因此,综合板块和景气度,继续重点配置汽车、家电、锂矿以及光伏、煤炭;主题上重点关注电池30ETF(159757),上周继续大涨超6%;宽基指数上,继续重点关注科创ETF(588050)。
从估值指标来看,wind全A指数PE位于50分位点,属于中等水平,PB位于25分位点,属于偏低水平,结合短期趋势判断,根据我们的仓位管理模型,当前以wind全A为股票配置主体的绝对收益产品建议仓位60%。
择时体系信号显示,均线距离为-2.93%,均线距离的绝对值开始小于3%的阈值,市场处于典型的震荡格局,震荡下沿开始明显抬升,从我们的框架,震荡的下沿由之前的最低点抬升至上证3150点,形成新的震荡中枢。市场进入震荡格局,核心的观察变量为风险偏好的变化。短期而言,宏观方面,下周进入宏观事件的真空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价量方面,当前反弹突破半年线和3月市场的上轨,同时交易量并未明显放大,说明市场继续上行的阻力有限,上升动能仍然强劲,当前建议继续利用短期均线进行应对,在均线上方继续持股,市场若跌破10日均线,调整结构或降低仓位。6月模型板块配置建议关注周期下游和消费;根据分析师盈利预测景气度(边际变化和绝对幅度)情况,排名靠前的行业为煤炭、光伏、油气开采以及稀有金属和养殖;因此,综合板块和景气度,继续重点配置汽车、家电、锂矿以及光伏、煤炭;ETF主题上重点关注电池30ETF(159757);宽基指数上,继续重点关注科创ETF(588050)。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模型基于历史数据。
电子
7月金股:立讯精密
事件:公司发布21年年报,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39.46亿元,yoy+66.43%,归母净利润70.71亿元,yoy-2.14%,扣非归母净利润60.16亿元,yoy-1.20%。公司同时发布22年一季报,22Q1实现营收416.00亿元,yoy+97.91%,qoq-42.96%,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yoy+33.63%,qoq-24.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4亿元,yoy+30.56%,qoq-24.62%。
点评:并表立铠精密(盐城)21年实现营业收入高增长,利润受原材料物流价格上涨+新业务投入影响+智能声学穿戴需求疲软拖累。21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539.46亿元,yoy+66.43%,归母净利润70.71亿元,yoy-2.14%,扣非归母净利润60.16亿元,yoy-1.20%。21年全年毛利率为12.28%,yoy-5.81pct,净利率为5.08%,yoy-3.02pct。对应21Q4单季度,21Q4实现营收729.34亿元,yoy+121.19%,实现归母净利润23.81亿元,yoy-6.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21亿元,yoy+7.64%,对应毛利率8.01%,yoy-6.98pct,qoq-7.99pct,净利率为3.68%,yoy-4.4pct,qoq-1.71pct。21年并表立铠精密(盐城)对营收增长有较大贡献,21年实现营收497亿元,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对应净利率为2.2%,主要是由于新收购的立铠精密产品前期投入较大、产品成本结构中物料占比高。同时全球缺芯背景下原材料价格及物流运输成本上涨+智能声学可穿戴产品需求阶段性承压等因素对于公司毛利率也形成一定拖累。分行业来看,21年电脑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消费性电子、其他连接器及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78.57/41.43/32.69/1346.38/40.39亿元,yoy+123.11%/+45.66%/+44.32%/+64.56%/+96.82%,占营收的比重为5.1%/2.69%/2.12%/87.46%/2.62%,毛利率为19.86%/16.11%/17.41%/11.36%/19.84%,yoy-1.59pct/-0.41pct/-2.32pct/-6.49pct/-2.49pct。2021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43%/4.31%/0.36%,yoy-0.00pct/-0.23pct/-1.90pct/-0.62pct。
一季报超预期,毛利率环比有所改善,净利润增速高于前期预告值25%~30%。公司22Q1实现营收416.00亿元,yoy+97.91%,qoq-42.96%。一季度国内外疫情使货物通关速度下降、部分物料供应商停产、运输能力下降,影响物流交付及收入确认,对收入增速有一定影响,但同比仍保持高增速。利润端,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03亿元,yoy+33.63%,qoq-24.2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24亿元,yoy+30.56%,qoq-24.62%。一季度毛利率为11.8%,yoy-5.0pct,qoq+3.8pct,净利率为5.0%,yoy-1.5pct,qoq+1.3pct,毛利率受上游材料短缺成本上涨+运输成本上涨+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同比下降,但环比有所改善。22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1%/2.01%/4.06%/0.35%,yoy-0.32pct/-0.46pct/-2.42pct/+0.10pct,整体费用率下降,效率提升。
坚定看好公司作为消费电子龙头“零部件-模组-整机”供应链垂直整合战略持续强化+汽车业务布局深远,充分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积极扩产:
公司汽车业务产品布局包括线束,连接系统,新能源(PDU、BDU、逆变器等),智能网联(路测单元、车载通讯单元),智能驾舱(域控制器、信息娱乐系统、多媒体仪表)以及智能制造。线束、连接器产品等将充分受益于智能化、电动化带来的市场扩容+国内新能源车企崛起有望优先配套国内供应链+公司前瞻布局高压、高速、新能源产品,已经导入北美新能源品牌客户,国内造车新势力等新能源车企+公司积极扩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连接产品;集团业务协同+积极对外合作,汽车业务长期成长性充足。集团汽车业务(立胜布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立景创新具备车载摄像头模组资质)深度协同+公司积极对外合作(合作奇瑞赋能整车制造、合作速腾聚创布局激光雷达)双重驱动下,公司汽车业务将迎发展新机遇,做大做强可期。合资奇瑞+控股股东100亿收购奇瑞20%股份,开拓整车odm模式,汽车新平台确立;
大客户品类扩张+份额提升支撑公司传统消费电子业务成长,持续看好公司“零部件-模组-整机”供应链垂直整合战略。1.零部件:收购日铠电脑完善结构件布局,机光声电一体化布局全面渗透;2.SiP:产品端整体表现成熟,已实现在智能健康可穿戴产品端布局的全覆盖,短期内拓展智能声学可穿戴产品及周边功能模块,未来长期将朝芯片/半导体模块封装方向发展,SIP自给率提高有助于提升公司组装毛利率;3.光学:立景创新收购高伟电子切入前摄模组环节(体外),协同光宝光学实力进一步增强;4.组装:收购纬创切入iphone组装(体外)、承接台厂份额applewatch组装份额提升。
投资建议:维持22、23年营收2127/2765亿元,yoy+38%/+30%,净利润105/149亿元,yoy+49%/+41%的盈利预测。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不及预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国产配套不及预期、苹果AR新品发布不及预期、公司份额提升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消费电子销量、asp不及预期
通信
7月金股1:中际旭创
事件:
近期Dell’Oro发布最新报告,2022年一季度,全球数通交换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6%,与历史新高仅相差2%。其中400G交换机出货量超过了80万端口,且预计今年400G交换机端口的增长将持续加速。数通交换机端口与数通高速光模块需求密切相关,数通行业需求高景气态势有望得到持续验证。
我们点评如下:
行业角度看,全球光模块市场未来5年保持14%年复合增长,数通市场复合增速预计更高。公司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高速数通光模块龙头地位突出,重点受益行业高景气。
根据Lightcounting预测,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到176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14%。从结构上看,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AI、AR/VR等新技术驱动算力和流量的持续成长,数通光模块需求增速有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1年公司位居全球光模块市场份额并列第一,且在前十大厂商中市场份额提升最多。800G等新产品再次占据先发优势,龙头地位有望持续巩固,重点受益行业高景气。
公司层面看,行业高景气推动季度收入有望持续成长。
公司21Q4收入23.73亿同比增长28.7%创历史新高,22Q1收入20.89亿同比增长41.9%也创一季度历史新高。收入的良好增长来源于:1)云厂商增加资本开支和批量部署200G/400G高速光模块;2)国内千兆宽带建设,带动子公司储翰营收、净利润创新高。22年一季度公司200G/400G高端数通光模块需求持续旺盛,800G等下一代产品有望逐步上量,推动公司业绩的持续快速成长。
毛利率持续改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持续巩固公司龙头地位。
2021年公司整体光模块毛利率26.26%,同比提升0.63个百分点,单季度来看,21Q4毛利率28.11%创近年来最佳水平,22Q1毛利率26.28%同比也提升了1.17个百分点。公司领先的规模优势、工艺良率优势等有效保证了公司制造和采购成本优势,叠加新产品上量带来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推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是全球高端光模块龙头,200G/400G需求量显著增长,800G继续占据先发优势,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长期受益流量的持续成长。进一步拓展激光雷达等新方向,打开更大成长空间。由于行业景气度超预期,预计公司22年归母净利润11.7亿元,调整23-24年利润预期分别由14.4、17.7亿元,至15.0、18.5亿元,对应22年23倍、23年18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预期,全球疫情影响超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7月金股2:创维数字
事件:中国移动2022至2023年智能家庭网关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分别于5月11日与5月25日落地,创维数字中标份额较去年提升。
千兆宽带业务高景气,龙头厂商份额提升
千兆时代已至,运营商网关产品采购大概率量价齐升。中国移动2022年至2023年智能家庭网关产品集中采购(第一批次)落地,其中GPON产品采购2095万台,10GGPON产品采购535万台。创维数字GPON合计中标352万台,份额为16.8%;10GGPON合计中标100.6万台,份额为18.8%。较去年(2020-2021年)相比份额显著提升。
此外,10GGPON高端产品中标厂商数量仅4-6名,相比GPON中标厂商数量(8名)有所缩减。我们判断,未来网关产品由GPON向10GPON逐步升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头部企业竞争实力愈发凸显。公司分别以第3名和第2名中标10GGPON-WIFI6及10GGPON-无WiFi高端产品,份额分别高达17.39%及23%,彰显竞争优势。
机顶盒主业回暖,8K超高清成为趋势
国内市场:数字经济建设推动高新视频产业链加快成熟。三大通信运营商机顶盒由高清向智能及P60的升级,由之前单纯的视频业务到目前丰富多彩的内容、云游戏、VR等多功能业务于一体,公司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机顶盒的集采及销售实现了新的突破。海外市场,公司结合本地化团队及境外生产、交付,尤其拉美、中东、印度、欧洲等市场的大幅增长,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使海外业务保持了增长态势。
VR硬件设备实力强,发展潜力十足
作为稀缺VR设备A股标的,公司具备7年以上VR硬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研发经验,已量产多款VR头戴显示设备产品。公司具备超短焦光学技术优势及多个软件算法专利,业务潜力十足。
海外市场,公司VR产品在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实现销售。国内市场,公司在医疗探视领域布局较早,有一定的先发及比较优势;在教育领域与国内教育内容伙伴合作推出解决方案,也实现了持续的出货销售。
投资建议: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公司发力VR领域,产品参数比肩头部产品,价格具备竞争优势。此外,公司前瞻布局汽车电子,中控屏、液晶仪表有望伴随行业量价齐升趋势,为公司带来业绩新增长点。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82亿元、10.04亿元和12.63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Wi-Fi6推进不及预期;上游芯片、原材料涨价影响盈利能力;汽车订单执行进度低于预期;VR行业发展不及预期。
7月金股3:中兴通讯
事件:
Dell'Oro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同比增长4%-5%。Top7供应商占据约80%市场份额,中兴通讯2022年一季度市场份额达到接近12%,较2018年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
近日中兴通讯与泰国第一大移动运营商AIS在泰国曼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AIS升级5G等重要技术。此前AIS计划将资本开支从2021年的250亿泰铢提升到2022年的300-350亿泰铢(约合57.72-67.34亿人民币)。
我们点评如下: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稳步增长,中兴通讯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运营商业务有望持续稳健成长。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稳步增长,区域市场上看,北美地区同比增长13%,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地区中等个位数增长,抵消了亚太地区疲软的发展趋势。22Q1整体电信设备市场同比增长4%-5%,主要源于有线相关设备的强劲需求和无线设备市场方面的温和增长。中兴通讯深度参与全球4G/5G网络以及宽带网络建设,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在连续三年的份额稳步增长后,22Q1中兴全球份额达到接近12%,较2018年上升了约4个百分点,海外重要运营商5G网络升级合作逐步落地,反映出公司不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公司运营商业务稳定成长,奠定整体业务长期成长基础。
运营商第一成长曲线之外,消费者和政企业务看点众多,成长逻辑不断兑现,第二成长曲线拉动公司收入加速成长。
1)消费者业务持续放量,22Q1海外消费者营收同比增长近30%,近期公司在移动10GPON招标份额第一,家庭智能终端等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2)发力服务器及存储、汽车电子、数字能源等业务在内的“第二曲线”布局,近期公司在电信22-23年服务器集采数个标包份额均位列前二、联通22年云服务器集采32亿大标份额第一、移动21-22年高端路由器交换机多个标包份额前二,政企和消费者业务成长逻辑不断兑现。汽车电子立足GoldenOS操作系统、车规级芯片、计算平台等底层核心能力,有望逐步建设汽车生态,期待未来汽车电子项目持续落地。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不断印证,规模效应持续体现。
22Q1公司整体毛利率37.78%,同比提升2.34个百分点。运营商市场发展规律上看,公司5G设备等毛利率有望持续提升。政企、消费者业务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成本也有望进一步摊薄。收入和毛利绝对额的增长之下,费用偏刚性,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经营性利润有望持续快速增长,22Q1扣非净利润创历史新高,业绩成长性不断印证,规模效应持续体现。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2022年是公司战略超越期的开启之年,公司1)运营商市场竞争力突出,全球份额有望持续提升;2)政企业务加大IT、5G行业应用、汽车电子等拓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3)消费者业务品牌、渠道和产品建设成效显著。收入和毛利绝对额的增长之下,费用偏刚性,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经营性利润有望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2-24年归母净利润90、110、128亿元,对应22年13倍、23年11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运营商资本开支低于预期,全球疫情影响超预期,新业务进展慢于预期,国际政治因素风险
7月金股4:润建股份
事件:
公司近期公告1)与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协议》,预计项目总容量合计约100MW,总投资开发金额约4亿元。2)公司中标公示《山东移动2022-2023年基站光伏发电改造采购项目》,为山东移动2778个基站加装光伏发电设施,所发电能优先基站自用实现运营商节能降耗目标,协议电价0.5456元/度。
我们点评如下:
公司重点拓展的能源网络管维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地面光伏、风电、储能等各种业务模式齐全,在手订单充足,有望持续高速成长。
能源网络管维业务是公司业务拓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双碳战略下行业需求旺盛,公司“风光储”在手订单充足,此次整区分布式光伏订单落地后,已公告风光储开发规模合计超过2GW,总投资规模超过135亿元。前期公司陆续公告签订:
1)南宁市良庆区风电、储能、地面及分布式光伏框架协议,总容量约550MW,总投资开发金额约34亿元;2)桂林市永福县分散式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协议,总容量约900MW,总投资开发金额约58亿元;3)多区域多个新能源网络管维订单合计金额1.02亿元;3)广西来宾合山市新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投资协议,总容量约200MW,预计总开发投资金额20亿元;4)桂林市永福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约40.9万千瓦,预计总开发投资金额18.06亿元。双碳战略下,公司能源网络重要项目订单持续落地,中标项目从分布式光伏进一步向地面光伏、风电等拓展,体现出公司技术和市场拓展能力,以及客户对公司技术实力、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的认可。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强化,新能源管维业务未来持续快速发展可期。
通信+新能源业务模式快速拓展,通信管维业务品类持续扩张,龙头地位稳固,未来成长动力十足。
公司通信+新能源领域快速拓展,预中标中国移动山东基站光伏发电项目,以及中标中国铁塔陕西分公司22-25年度综合代维服务1.85亿元项目(服务内容除传统基站机房代维外,也包括发电服务)。运营商节能降耗大背景下,基站+新能源模式有望快速复制推广,全国拓展潜在空间很大,标杆项目全国快速复制,有望推动公司整体业务持续成长。公司通信管维龙头地位稳固,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如中国铁塔陕西分公司22-25年度综合代维项目,公司中标总份额同比提升超过70%),新能源业务高速拓展,品牌形象、技术实力突出,未来有望在通信+新能源领域继续重点发展,新品类进一步拓展业务价值量,推动通信传统主业稳步增长。
受益产业数字化和东数西算,重点拓展的信息网络管维业务有望高速增长。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数字化成长空间广阔。公司聚焦平安中国、教育强国、乡村振兴等领域,自主研发一系列数字化服务产品,叠加IDC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公司在广西南宁自建的五象云谷云计算数据中心逐步投产运营,公司信息网络管维业务多点开花,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重申公司核心发展逻辑:
公司作为民营通信网络管维龙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龙头地位稳固,长期业务发展基本盘稳健。围绕公司的技术储备、客户关系、深度覆盖的服务网络、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核心优势,重点拓展能源网络、信息网络管维等业务布局,在手订单充足,推动公司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有望超过30%。由于公司订单落地超预期,上调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由4.9、6.5、8.7亿元,至5.0、7.0、9.9亿元,对应22-23年17倍、12倍市盈率,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合同无法如期履行的风险,部分项目尚处于公示期能否最终签署正式合同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7月金股5:亿联网络
事件
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实现收入36.84亿元,同比增长33.76%,实现归母净利润16.16亿元,同比增长26.38%,扣非后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28.09%。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40.10%;实现归母净利润4.87亿元,同比增长30.05%,扣非后实现利润增长37.72%,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公司持续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各项业务稳步推进
公司自01年成立以来,持续聚焦深耕企业通信领域,面向全球企业用户提供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业务从桌面通信终端到智慧会议室再到云办公终端,以智能硬件终端对应不同的细分场景,满足企业用户个人桌面办公、会议室办公、个人远程移动办公三类场景的通信需求,以系统平台提供优质的使用体验,形成了不同办公场景下的智能硬件终端与系统平台相适配的企业通信解决方案。
回顾2021年,公司各业务情况如下:
桌面通信终端业务:实现收入25.47亿元,同比增长21.22%,毛利率为62.40%,较上年同期略微下滑3.43个百分点。
视频会议业务:实现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72.77%,占比由2020年的19.2%提升至24.8%,毛利率为62.27%,较上年同期下滑了7.21个百分点。
云办公终端业务:实现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80.35%,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0%。
三项费用率表现优异,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为公司产品竞争力打下基础
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三项费用方面情况如下:
销售费用为1.90亿元,同比增长29.8%,销售费用率5.2%,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管理费用为0.97亿元,同比增长29.2%,管理费用率2.6%,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财务费用为0.21亿元,公司财务费用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3.65亿元,同比增长23.3%。同时,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持续提升至870人,占比提升至50.12%。综上,我们以公司中长期发展逻辑为核心,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短期来看,公司所面对市场需求呈现恢复且竞争格局有望迎来变化(公司全球主要竞争对手Poly被HP收购),公司在21年面临疫情反复、汇率波动、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的背景,后续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中长期来看,公司持续保持各业务产品迭代,有望为公司增强综合竞争力。
我们持续强调,公司中长期发展逻辑未变:1)公司保持各类产品持续迭代,综合产品竞争力持续稳步提升,为公司经营提供有力支撑;2)云办公终端和视频会议需求提升有望为公司持续注入新的增长动能。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约为21.19亿元、27.64亿元、35.7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导致公司收入&利润放缓、桌面终端&视频会议行业竞争加剧、云办公终端业务发展不及预期
7月金股6:中天科技
中广核2022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框架采购公式中标候选人,项目共分为两个标段。其中中天科技为第一标段的第二候选人和第二标段的第一候选人。项目具体信息如下:
第一标段规模体量为700MW/1300MWh,中标候选人如下:
①第一候选人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894,771,172.00元;
②第二候选人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782,066,765.46元;
③第三候选人为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1,894,000,000.00元;
第二标段规模体量为300MW/600MWh,中标候选人如下:
①第一候选人为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816,166,386.72元;
②第二候选人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846,920,010.06元;
③第三候选人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841,777,600.00元;
该项目授权原则为:每个标段授予综合评分排名第一的投标人,投标人不得兼中。若两个标段排名第一的投标人相同,则按照标段的序号授予。则我们预计中天科技将有望获得该项目第二标段中标订单。
1、直接竞争对话比亚迪,斩获标段第一候选人彰显竞争实力
此次中广核储能项目中,中天科技与比亚迪均参与竞标,最终双方各位居其中一个标段的第一候选人,展现出中天科技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实力,具备与比亚迪这类储能领域领先厂商同台竞技的能力。
2、储能全产业链布局,项目经验丰富赋能业务快速成长
中天科技储能业务形成含电池正负极材料、结构件、铜箔、锂离子电池、BMS、PCS、EMS、变压器、开关柜、储能集装箱等核心部件的完整储能产业链,实现电网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5%以上,用户侧储能电站所需设备内部自主配套率99%以上。
同时中天科技近年承建了多个储能项目,具备丰富经验,在电网侧、用户侧均有布局。承建项目包括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湖南长沙芙蓉52MWh电网侧站房式储能电站、全球最大的江苏昆山208MWh电网侧储能电站以及21年与三峡电能共同推进的1GWh共享储能电站建设等。中天科技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同时项目经验不断丰富,获得业内认可,有望赋能未来订单获取,业务快速增长可期!
3、展望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动力强劲,业绩快速增长可期
1)光纤光缆供求关系持续改善,招标涨价的业绩弹性可期;2)海上风电在双碳目标下行业广阔空间有望充分释放,全国海上风电项目或将加速推进,下半年如江苏射阳1GW项目、青洲五、六、七项目均有望落地,整体行业维持高景气。中天作为国内海缆&海工龙头有望充分受益;3)新能源十年耕耘,行业高景气背景下,公司储能+铜箔+光伏有望迎来全面快速发展机遇;4)电力业务竞争力强,未来有望充分受益电网/超高压投资建设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受益于海上风电高景气以及光纤光缆价格提升,调整公司22-24年净利润为39亿、48亿元、57亿元(前值为39亿/47亿/56亿元),对应22年PE为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持续涨价风险,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盈利能力,光纤光缆招标价格不及预期的风险
农林牧渔
7月金股1:温氏股份
1、维度1:成长性强,公司厚积薄发,养猪板块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1)产能稳步扩张为出栏量持续增长奠定基础。非瘟前,公司出栏量一直维持在年均24%的复合增速增长。非瘟影响公司部分产能,随公司对养殖模式不断升级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公司出栏量再次回到千万级别。截止到目前,公司肉猪养殖栏舍产能达到4600万头,高性能的能繁母猪约100-110万头且胎龄较低(截止2022年2月)且后备母猪充足,初步规划年底能繁增至140万头,为出栏高成长奠定基础。我们预计,养猪龙头已进入出栏恢复性高增长阶段,预计温氏股份2022/2023年出栏1800/2800万头,年复合增速约45%,在各家公司中增速靠前,且历史出栏兑现度显著优于同行!
2、维度2:降本增效,养殖成本持续下降空间可期,为公司盈利能力提供保障。
非瘟以来,在防非中成本抬升显著;但随着公司产能优化、模式升级、管理提升,公司产能利用率、养殖效率均得到显著改善,1)育种体系的长期积淀保障公司母猪种群快速恢复,目前能繁存栏已全部更新为高性能母猪,窝均健仔数、配种分娩率、投苗量等生产指标逐月攀升,产保死淘率和猪苗成本下降;2)育肥场软硬件和管理方面取得大幅提升,户均出栏规模从2016年772头提升至2019年926头再到目前的1150头;3)饲料原料集采以及饲料营养配方技术优势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公司饲料成本的控制。基于此,我们认为未来随产能利用率的提升(目前产能利用率只有约29%左右,与之前77%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产效率的进一步强化,今年综合成本目标降至16-17元/kg(2022M1综合成本低于18元/kg)。
3、维度3:资金储备充足,支撑公司寒冬逆势增长。
养猪龙头深耕生猪赛道,经历数轮周期,经验丰富。一方面,公司积极“开源”,2021M4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92.27亿;通过提高长期负债占比,减轻周期下行期间的偿债压力;另一方面,公司重视“节流”,在此轮周期下行早期,公司相比于同行更早控制资本开支、活化资产等多种方式收拢资金确保低谷期的资金充足,截止到2022M1,公司各类可用资金约有120亿元左右。我们认为,公司整体资金储备充足,有望支撑公司寒冬逆势成长。此外,黄鸡行业景气恢复,公司作为黄鸡龙头,养殖成本下降趋势显著,有望为公司提供经营性现金流入。
4、维度4: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底部区间,向上空间显著!
生猪养殖个股可通过头均市值进行估值预测,头均盈利是头均市值的基础。考虑到温氏未来成本下降的趋势,我们认为在下一轮周期景气高点,温氏年化头均盈利有望达到700+元/头(若本轮行业产能去化超预期,则头均盈利有望更高)。随着公司成本及各项生产指标显著改善,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649.6/687.5/1097.3亿元(前值606/710/1135亿元),同比变化 13.31%/5.82%/59.61%,实现归母净利润-133.4/-26.5/190.2亿元(前值-135/-46/200亿元),同比变化-279.61%/80.15%/818.50%;考虑到公司历史周期出栏、成本兑现度,给予景气周期15x估值,目标头均市值10500元/头(从历史来看,公司的头均市值在猪价景气周期高于10000元/头),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生猪出栏量分别为2800万头,则预计公司生猪养殖板块对应目标市值2800亿元,再加上黄鸡等非猪业务500亿估值,合计市值3300亿元,对应23年目标价51.95元/股,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猪价不达预期;政策变动风险;出栏量不及预期。
7月金股2:天康生物
1、出栏量成长稳定,后续育肥配套完成后出栏量快速增长
1)出栏量基本符合预期:2021年,公司共销售生猪160.33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9.20%,其中Q4生猪出栏38.52万头,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20%,我们预计同、环比的下降主要由于饲料部门停止外购仔猪饲养所致;
2)收入受销售均价拖累,出栏体重逐步回归正常:从销售收入情况来看,21年全年公司销售收入受到均价下跌的影响,生猪板块收入30.06亿元,同比下降约18.29%;从出栏均重看,公司出栏的商品猪均重已逐步恢复正常,从21年年初出栏的127.32公斤下降到21年年底的113.12公斤,体重逐步恢复正常;从出栏结构来看,受到2021年肥猪价格6月份后快速下跌的影响,仔猪销售有所受阻,21年全年肥猪占比77%,仔猪占比仅约23%;
3)聚落式发展,出栏量有望获得释放:公司通过聚落式发展模式,未来生猪养殖业务将主要聚集在河南、甘肃、新疆等主要地区。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生猪出栏达到220万头;2023年生猪出栏量有望达450万头,出栏量有望获得大幅增长。
2、养殖业务回归食品养殖部门,成本将获得大幅改善空间
饲料部门回归主业,公司整体养殖成本有望回归正常。2021年,公司养殖主要由饲料部门(公司+农户模式)和食品养殖部门(自繁自养)共同贡献,但饲料部门因前期外购了一定量的高价仔猪导致养殖成本较高,我们预计2021年公司整体生猪板块头均亏损约450-650元/头。随着公司于21年后期已经完全停掉饲料部门外购仔猪饲养业务,回归饲料主业,其养殖成本或将恢复正常。而且,公司还通过对饲料配方的结构调整、猪场的满负荷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费用的摊销以及优化母猪种群结构等多种方式实现降本,预计整体成本有望得到大幅改善。
3、动保、饲料业务在周期下行期业绩支撑明显,资金储备充足
公司业务除了生猪养殖以外,还有饲料、动物疫苗业务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务,这几块业务资金周转相对较快,饲料和动物疫苗业务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利润贡献比较好,能在猪周期下行阶段为公司贡献正向的现金流;此外,公司近期完成了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作,目前20亿的资金已全部到位,账面上资金充裕;其次,2021年各家银行给公司的授信额度达到160个亿,公司全年大概使用了60多亿。总体来说,公司的资金还是非常宽裕的,能够支持2022年及2023年的一些项目建设以及日常运营需要的资金,没有大的资金方面的压力。
4、投资建议:给予“买入”评级。养猪行业亏损带来产能明显去化,且预计去化趋势已成;猪价短期止涨,行业补栏意愿不强,产能去化有望边际加速;我们预计天康生物2022-2023年出栏量220万头、450万头;考虑到公司景气周期高点的头均盈利及头均市值,预计向上空间充足。猪价本身存在周期性波动,生猪价格在21年进入下行周期,因此我们下调21年收入和利润,预计2021-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144/196/323亿元(前值145.55/158.21亿),同比20.51%/35.81%/64.54%,实现归母净利润-6.8/3/29亿元(前值33.19/24.76亿),同比-139.81%/143.36%/892.13%。
风险提示:1、疫情风险;2、价格波动、3、政策变动风险;4、出栏量不及预期。
有色金属
7月金股:雅化集团
民爆为盾、锂业为矛-雅化双主业布局。雅化创立于1952年,于2010年深交所上市。目前形成民爆+锂盐业务双主业布局。其中民爆业务专注于各类民用爆炸物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客提供特定的工程爆破方案,并拥有专业的运输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危险品运输服务。锂业务目前有锂盐产能4.3万吨,远期计划扩产雅安二期5万吨氢氧化锂和1.1万吨氯化锂,锂盐总产能有望在2025年突破10万大关。
市场核心担忧:氢氧化锂22-23年是否会过剩?
铁锂无模组化提升能量密度,凭借成本优势短期被车企青睐名正言顺。我们预计明年磷酸铁锂仍火热,但受制于加拿大魁北克碳包覆专利,氢氧化锂22需求将保有坚守基本盘。同时,短期看:22年美国补贴法案落地有望实现新能源车产销放量,电动SUV和皮卡将显著带动明年高镍三元电池需求。中期看:铁锂发展迅猛倒逼三元走向高镍化,高镍渗透率提升有望持续带动氢氧化锂需求。
氢氧化锂加工将走向何方?
诚然,短期锂矿短缺为氢氧化锂加工企业的核心制约,但我们认为在市场一味追求“有矿就好”的浪潮下,氢氧化锂加工企业的基因仍属制造业,对上游资源开发并不擅长。长周期下,氢氧化锂加工企业的Capex重心仍将放在产能扩展与技术提升方面,站在氢氧化锂加工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认为远期氢氧化锂产业趋势将分为二条主线:1)氢氧化锂走向高精细化,拥Know-how壁垒且绑定下游产业链的氢氧化锂加工企业将享受溢价。2)氢氧化锂加工将全球布局,强全球管理能力企业更胜一筹。
为什么我们坚定看好雅化?
1)雅化短期上游已经锁定银河资源、Core、李家沟等矿石资源,同时下游深度绑定特斯拉并积极扩产。长期供应高质量+稳定产量的氢氧化锂加工企业才能通过头部电池厂/OEM厂认证,深度绑定下游产业链并远期跟随匹配大客户同步扩产的企业理应享受溢价。
2)雅化从四川单一民爆厂逐步发展为全球覆盖、旗下拥有新西兰红牛、雅化澳洲等子公司的全球民爆龙头足以瞻显其全球多属地生产管理能力。相比国内其余氢氧化锂布局聚焦于单一地段,雅化有望借助其深耕民爆多年的全球制造管理经验,实现全球高质量氢氧化锂生产运营。
投资建议:考虑雅安扩建,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2/49.78亿,对应PE10X/8X,给予22年15X,对应股价52.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锂价下跌风险,股价异常波动的风险。
能源开采
6月金股:荣盛石化
自下而上延伸产业链,奠定垂直一体化优势
荣盛石化是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产业链秉承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由传统的纺织制造逐渐向上游聚酯-PTA-PX产业链延伸,2019年12月,浙石化一期2000万吨炼油装置投产,具备400万吨PX、14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从聚酯延伸到炼油石化领域;2022年1月13日,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最终形成了4000万吨炼油、900万吨PX、280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下游产品多元化布局,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抗周期波动及抗风险能力。
聚酯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行业壁垒进一步提高
当前聚酯产业链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且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近年来PX、PTA新增产能陆续落地,对外依存度逐渐降低,落后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公司产能PX1060万吨/PTA1880万吨/聚酯445万吨,其规模优势和技术代际优势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时行业竞争又进一步导致进入者壁垒提高,聚酯产业链格局基本奠定,业绩向上弹性空间较大。
乙烯产业链至暗时刻已过,未来2-3年新增产能有望放缓
随着我国多套大型炼化一体化和煤化工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特别是2021-2022年是全球乙烯产能投放的高峰期,其中2021年新增产能达到1000万吨,2022年预计新增产能达到1011万吨,行业竞争压力明显增大。但进入2023-2025年,乙烯投产进度放缓,平均每年新增产能为704万吨,随着原有产能的消化,聚烯烃盈利有望改善。浙石化拥有生产高端聚烯烃的关键原料1-己烯,有助于公司在高端聚乙烯领域取得突破。
高端新材料是公司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抓手
浙石化30万吨EVA已顺利投产,目前可以全部产出光伏料级产品,2022年有望贡献超额利润,公司持续看好光伏赛道,二期EVA项目稳步推进;20万吨DMC产能释放,受益于锂电需求,DMC仍有较大增量空间;1期26万吨的PC装置已投产,待2期26万吨PC投产后,浙石化有望成为国内领先的PC生产商。金塘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00万吨苯乙烯下游产品、32万吨/年尼龙66装置。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高油价影响,公司2022/2023/2024年业绩预测分别为163/193亿/224亿,对应2022年5月14日市值PE分别为9/7/6倍。考虑到公司二期全面投产带来远期盈利空间及EVA行情景气度较高,给予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12倍PE,目标价19.3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剧烈波动的风险;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后续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的风险
建筑建材
7月金股1:江河集团
公司近日公告《关于投资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暨向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的公告》,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北京江河智慧光伏建筑有限公司(简称江河光伏建筑)在湖北省浠水县投资建设300MW光伏建筑一体化异型光伏组件柔性生产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预计2.3亿元,包括建设用地、综合办公楼、生产车间、材料仓库、实验室、展厅及配套员工宿舍等附属设施;其余2.7亿为流动资金。项目预计23年完成投资并投产。公司关联公司湖北科技于2022/03/04取得浠水县5.99万平方米土地(土地摘牌价978万元),江河光伏建筑拟按照原始摘牌价作为对价原则,收购该土地用于项目建设用地。
布局异型组件生产基地有必要有积极意义
公司是全球幕墙工程龙头,具有全球品牌知名度。顺应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趋势,公司积极向光伏建筑转型,我们认为本次向上游延伸布局异型光伏组件有必要,对公司亦有重要意义。幕墙是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现有面向地面和屋顶的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不能完全解决建筑个性化设计需要,我们认为异型光伏组件为解决该痛点的有效途径,其具备较高的定制化属性。传统组件生产企业聚焦标准尺寸光伏组件,因异型光伏组件非标化、定制化生产特征,且下游需求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传统组件生产企业已有产能布局较少且定制化柔性生产并非其强项。公司拟投建的异型光伏组件生产基地有助于解决公司光伏幕墙工程对于异型组件的需求,夯实供应链基础,有助于加强成本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工程端丰富的经验/业绩有助于深化公司对异型光伏组件生产工艺理解,内供优化成本及潜在外供机会或拓展公司成长空间。
已中标超6亿光伏建筑工程项目,光伏建筑转型效果逐步显现
公司22q1签约光伏建筑项目3单合计6.1亿(其中两单前期单独公告披露,分别为02/08中标北京工体改造PPP项目的屋面工程,中标金额2.78亿,施工范围包括屋面结构、屋面专项工艺设计、屋面光伏发电等;03/17中标台泥杭州环保科技总部14号地块幕墙工程,中标金额2.56亿,公司负责该项目玻璃/石材幕墙及碲化镉光伏幕墙一体化施工),光伏建筑新项目拓展卓有成效。相较传统幕墙工程项目,光伏建筑项目单体体量明显更大,随着光伏建筑项目贡献度逐步增加,公司收入及业绩均有望较快增长。此外,技术储备亦同步推进,21fy公司自主研发R35屋面光伏建筑集成系统,可替换彩钢瓦直接作为屋面材料使用。
继续看好公司二次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布局异型组件生产基地,显示公司坚定转型光伏建筑的发展思路,效果已初步显现,看好其中蕴含的二次成长前景。维持公司22-24年盈利预测为7.3/9.8/12.0亿,23/24年yoy分别为+34%/+23%,维持22年20x目标PE,维持目标价12.6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减值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光伏建筑布局节奏低于预期;项目未来经济效益的实现存在不及预期风险
7月金股2:中国电建
公司近日公告《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下文简称“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亿元,定增预案已经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后续需要取得国资委批准、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证监会核准。募集资金拟用于几类项目:1)精品工程承包类项目合计拟投入募集资金55亿(vs项目总投资159.59亿),包括珠三角区域城轨施工总承包项目及越南350MW海上风电EPC项目;2)战略发展领域投资运营类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0亿(vs项目总投资90.53亿),对应项目为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装机总容量1.2GW),不含筹建期项目总工期6.5年,项目建成后主要承担重庆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公司测算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6.5%;3)海上风电勘察和施工业务装备采购类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0亿(vs项目总投资13.40亿),包括海风施工安装业务装备购置(起重船、海工吊、风机吊装平台)及7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测试验平台;4)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拟投入募集资金45亿。
公司近日亦公告22年前4月新签合同额情况,22M1-4新签合同额3,338亿,yoy+23%(vs22q1新签2,476亿,yoy+7%)。其中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分别新签1,145、988、1,168亿。我们测算4月单月新签合同额863亿,yoy+121%。单月新签高增,我们看好后续持续性。
推进定增佐证公司新能源转型执行力,抢抓行业发展机遇
公司21h2以来重点推进与集团资产重组工作,截止22/04末,置入资产、置出资产的股东变更工商登记及资产交割均全部完成,公司顺利实现地产业务剥离及解决部分集团同业竞争事项。我们认为完成地产业务剥离的一方面重要意义在于扫清公司权益再融资障碍,提升公司与资本市场互动能力。公司近日公告定增预案,显示公司较高效执行力。另一方面,公司传统工程主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特征,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转型亦需要较高强度投资支出(投资风电、光伏及抽水蓄能,21年公司规划能源项目投资安排522亿,其中新能源项目483亿),我们认为公司有必要权益融资夯实资产负债表。
募资投向反映公司转型思路,看好公司成长前景,维持“买入”评级
结合公司定增预案,募集资金拟用于补流及基建项目施工外,抽蓄项目投资、提升海风工程能力(越南350MW海上风电EPC项目+海上风电勘察和施工业务装备采购类项目)为投入重点(拟使用募集资金分别40亿、25亿,分别占拟募集资金总额比例为27%、17%)。结合公司“十四五”清洁能源转型思路,风电/光伏投资外,抽蓄投资及施工、海风工程亦为后续发展重点,公司具有较好前期积累,看好两方面业务对公司转型前景支撑,新签订单层面已有积极变化。维持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预测110/126/145亿,yoy分别为27%/15%/15%,维持22年约16x目标PE,维持目标价11.1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战略执行低于预期、电力及基建投资低于预期、减值风险、定增方案推进节奏及落地有不确定性
6月金股3:三棵树
21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17亿元,减值计提影响业绩
公司21年实现收入114.3亿元,同比+39.4%,归母净利润亏损4.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5.62亿元,其中Q4单季度实现收入35.2亿元,同比+9.93%,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4.8/-5.0亿元,主要因本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8.1亿元及原材料大幅上涨造成影响;公司同时公布22年一季报,22Q1实现收入17.0亿元,同比+14.5%,归母净利润-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元,非经常性收益主要系政府补助6223万元。
零售端增长强劲,渠道布局继续深化
21年实现家装墙面漆/工程墙面漆收入21.7/46.7亿元,同比分别+103%/29%,销量分别为33.5/107.8万吨,同比+98%/37%,公司持续拓展新渠道,21年新增小B客户9850家达到约14848家,测算家装/工程漆售价6480/4330元/吨,同比分别+2.2%/-5.9%。21年防水卷材/涂料分别实现收入12.7/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123%,系公司加大市场开拓。22Q1家装漆/工程漆/防水卷材收入同比分别+80%/+6%/-13%,主要系销量增长带动,家装漆/工程漆售价同比分别-4.9%/-1.3%,环比21Q4分别-12%/+0.2%,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
21年费用率开始优化,现金流仍稳健
公司21年整体毛利率26.1%,同比下降7.7pct,其中家装漆/工程漆/防水卷材毛利率同比分别-8.0/-15.4/-7.6pct,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乳液/钛白粉/树脂/溶剂/沥青等原材料采购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3%/47%/43%/65%/20%;公司22Q1整体毛利率26.3%,同比基本持平,环比21Q4小幅提升0.4pct。21年期间费用率24.2%,同比下降0.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0.4/-0.4/-0.1pct,规模效应显现,费用端开始优化,未来随着人均效能的提升,费用有望继续摊薄。21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4.8亿元,同比增长5.95%,收现比/付现比98%/90%,同比+3/+4pct,现金流仍稳健。
22年轻装上阵,定增落地有望缓解公司债务压力
公司近年持续推进小B渠道下沉,工程收入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且C端需求逐渐释放,公司家装漆收入体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占整体收入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21年公司摆脱减值包袱后,22年将轻装上阵,未来定增成功落地后,有望解决公司成长掣肘问题。考虑到规模效应发挥带动费用率下降以及毛利率改善,上调22-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1.91/15.08亿元(前值11.0/13.6亿元),并新增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8.74亿元,参考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成长性更好,给予公司22年2.5倍PS估值,对应22年31.4倍目标PE,目标价99.40元,(前值149.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行业需求下滑,定增落地进展不及预期等。
7月金股4:蒙娜丽莎
逆境中凸显α,行业排位不断提升
公司21FY营收增速远快于其他上市陶企,21Q1在其他陶企收入明显下滑情况下实现正增长,我们认为得益于公司的渠道扩张和超前产能布局。渠道端,21FY公司经销商数量yoy+25.2%,专卖店及网点达到4620个,下半年增量就达到323个,公司在大B风险集中释放期仍能够保持较快扩张,得益于历史上对大B业务风险的良好管控。产能端,21FY藤县基地自有产能扩张叠加收购江西高安产能,扩大自产比例同时优化产能区域布局。18年时公司在三家上市陶企中收入规模最小,但21年已成为最大,增速远高于同行,后续有望加速追赶行业龙头马可波罗。
下游景气度有望逐步回暖,盈利端压力或已达到峰值
5月以来地产销售数据已呈现回暖迹象,后续持续改善的可能性较大,随地产销售复苏,包括瓷砖在内的消费建材发货端均有望出现改善契机。盈利端,受制于燃料价格高企,22Q1主要陶企毛利率水平处于2016年以来最低,当前煤炭/天然气期货价格已较高位有所回落,且近期陶瓷行业5家头部陶企近期集体涨价3%-10%不等。我们认为公司通过自身技术和效率提升,盈利能力具备改善空间,若叠加产品涨价与成本回落,后续有望展现出良好的盈利弹性。
行业加速出清,供给格局改善空间较大
供给端,不同于涂料防水,由于行业重资产及利润率较低,新进入者较少,近年产能不断出清行业集中度缓慢提升,十三五期间,CR10提高约3%达18%。21年以来的行业困境有望加速供给侧出清,21年共有65家陶企破产,14家陶瓷厂整厂成功拍卖,头部陶企加快并购扩张。上市公司看,除了外省并购(加大规模效应、渠道下沉和拓展),21年头部陶企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资扩张。在碳中和背景下,我们预计小企业现有产能生产会受到能耗双控影响,新投产能难度也将较大,行业格局优化可期。
PS角度性价比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渠道结构看,公司是地产链品种中消费属性较强的品种,但与渠道结构类似的公司相比,公司PS明显更低,可能体现了市场对成长潜力和盈利弹性的担心,但我们认为从需求端、供给侧和公司自身α的角度,公司均被低估。上半年行业仍较为困难,我们调低公司今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2-24年收入82/100/125亿元,业绩4.1/6.5/9.8亿元(前值7/9/11.5亿元)。我们认为当前收入端更好体现了公司的成长性,历史角度看公司盈利弹性可观,当前可比公司2022年PS1.4倍,认可给予公司1.2倍PS,目标价23.7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瓷砖市场竞争加剧、能耗双控下环保能耗成本大幅提升、地产大客户风险、相关假设具有一定主观性
机械
7月金股1:迈为股份
事件
2022年4月15日,Reliance Industries Limited(“信实工业”)向迈为全资子公司Maxwell Technology PTE.LTD.(新加坡迈为)签发《Letter of Commitment》,根据上述LOC约定,信实工业拟向新加坡迈为采购太阳能异质结电池生产设备整线8条,产能为600MW/条,共4.8GW,据迈为公告披露,其采购总额超过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未达到100%。
点评1:根据公司披露,本次采购额超过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的50%,未达到100%。异质结电池单GW整线价格在4亿元,按照4.8GW异质结产能计算,我们预计本次订单额19.2亿元,约占公司21年度营业收入62%,约为公司21年度境外营业收入的7倍左右!
点评2:公司或绑定印度大客户,订单有望持续增加。本次大额订单采购方信实工业是印度上市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155位。受印度市场关税政策空窗期与可再生能源目标推动,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预测,22年印度新增装机量可达18GW,到22年底印度光伏装机量将达到67GW,但该装机量距100GW的目标仍有差距。本次中标体现了迈为异质结电池产线的竞争力,公司将与信实工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印度光伏装机量的提升,公司有望继续获得新订单!
点评3:异质结在手订单测算:2020年以来,迈为股份及其子公司相继中标华晟500MWHJT项目、通威金堂1GW中线、金刚玻璃1.2GWHJT量产线、爱康0.6GW的异质结整线设备采购以及1.8GW后续采购意向、REC400MW订单等。截至2021年底,公司HJT在手订单预计18亿元。随着本次大额订单的签订,我们测算公司目前HJT设备在手订单合计约40亿元。
风险提示:合同不能按时交货验收导致承担违约责任风险;合同执行不确定风险;产品价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异质结设备推进速度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光伏行业相关政策不及预期。
7月金股3:亿家和
电力巡检/带电作业机器人龙头,其他应用多元化扩张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种机器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面向电力、消防、轨道交通等行业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其明星产品有带电作业机器人、电力巡检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在产品功能方面: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和优化,不断升级、完善设计和技术方案,提升产品的性能,公司各类产品均已多次迭代升级,产品的整体稳定性、功能优越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不断突破,综合能力已达行业内领先水平。
电力巡检以及带电作业机器人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
因公司市场主要在江苏和浙江,我们选取两地20年数据作为参考样本进行分析。假设浙江+江苏变/配电站数量与总用电量比值保持不变,假设每台巡检机器人价格为40-80万元,浙江+江苏的市场容量为266-532亿元,全国的市场空间为1768-3535亿元;浙江+江苏每年新增市场容量为14-28亿元,全国每年新增市场空间为91-183亿元。
重视研发,领先行业的正向设计进入自我挑战的新世界
细数公司历来产品,无论是新品羚羊D200,还是其他产品,一经推广,总能实现其商业价值。从研发落地过程再往深处去看,支撑公司精准把握需求、快速推出新品的背后,是其强悍的研发管控体系。公司22年第二轮行权的期权数量远大于第一轮,而且授予人数更是远多于第一轮。授予主体为公司核心管理/技术/业务人员,我们认为此次股权激励体现了公司在扩大规模做强市场的同时,不忘重视基础团队的激励。且考察期时间更长,体现了公司对于自身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对于市场的乐观,以及持续提升公司战斗力的意愿非常强烈。有望推动公司整体业绩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3/7.84/9.88亿元,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16.72/13.27/10.54倍。我们选取可比公司南网科技、申昊科技、国电南瑞作为可比公司,其2022年平均PE估值为31.79倍。综合考虑公司的龙头竞争地位以及下游行业广阔的需求前景,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估值,对应2022年目标价格为90.3元,予以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风险;业务区域集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科技创新风险。
交通运输
7月金股1:盛航股份
2021年盈利符合预期
2021年盛航股份营业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28%,略高于预期,主要是新增销售商品业务所致;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16%,符合预期。2020H2-2021年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在0.3亿元左右,与运力规模稳定一致,我们认为波动主要来自燃油成本、管理费用等变化。综合考虑船队扩张、油价上涨、拓展销售商品业务(将导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但是毛利率低,对净利润影响小)等,维持2022-23年预测EPS为1.43、1.9元,增加2024年预测EPS为2.29元。维持目标价48.86元,维持“买入”评级。
船队规模有望快速扩张
随着募投项目的逐步实施,公司将购进5艘沿海省液体危险货物船舶。2020-2021年获批的5艘新造船将从2022年开始交付运营。公司将购买市场存量船舶来扩充船队,预计至2022年底控制船舶规模达到30艘。后续公司将继续通过申请新增运力建造船舶,购买市场存量船舶的方式不断提升运力规模,计划至2025年底公司船队规模将达到50艘。运力规模的快速扩张,有望带动业绩高增长。
氨燃料供应链将高增长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要求下,零排放、供应充足、储运便利的液氨有望成为重要的清洁能源,需求将迎来较快增长,随之带来液氨旺盛的运输需求。液氨运输处于萌芽阶段,大部分通过公路运输。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盛德鑫安,开展液氨贸易经营为切入点,配合公司新造液氨运输船舶布局液氨水路运输业务,适时布局液氨公路运输、码头仓储业务,最终形成液氨贸易经营、水路运输、公路运输、码头仓储四位一体的经营格局。2021年10月12日设立的盛德鑫安,2021年营业收入已经达到3206万元。
油价上涨扰动短期业绩
内贸液货危险品航运的需求持续较快增长,供给受评审约束呈现低增长,中长期盈利能力稳中有升。但是短期业绩增速受油价干扰。一方面,油价上涨导致燃油成本上升,而运价与油价联动只能覆盖部分增加的燃油成本。在收入以及其他成本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若燃油成本上涨10%,2020年毛利率下降1.4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油价可能影响化工品消费需求,从而影响运输需求,导致运力周转率下降、市场运价回落。好在交通部每年根据运输需求调控新增运力规模,供需将较快恢复到平衡状态。
风险提示:化工行业景气度下降,市场竞争加剧,运力调控政策变化,燃油成本快速上升,船队扩张不及预期,业务快速多元化,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风险
7月金股2:中远海控
事件:
公司发布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055.30亿元,同比增长62.75%;归母净利润276.17亿元,同比增长78.73%。
供应链不畅持续,单箱收入继续上涨
Q1公司实现货运量6.16百万TEU,同比下滑9.2%,其中国际航线货运量为5.10百万TEU,同比下滑7.7%,国内货运量1.06百万TEU,同比下滑15.6%,较国际航线的下降更为明显,我们认为是因为一季度国内疫情有所反复所致。公司国际航线单箱收入2975.14美元/TEU,同比提升1366.36美元/TEU,显示出行业高景气,受益于此,公司Q1实现航线收入156.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54%。
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强劲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手现金已达2361.97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5.78%,现金比率达到1.56,可见公司在手现金充裕,具备较强的抗周期风险的能力。现金流方面,公司一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到1050.64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为625.29亿元,收现较为顺畅,财务报表扎实强劲。
上海疫情反复导致公路货运量大幅下滑,后续或有货量潮汐
近期上海疫情有所反复,导致上海公路货运量大幅下降,而上海港作为全国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一方面来说,公路运输的不畅直接带来了全国的集装箱货运量缺失,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明确,部分国内制造业对进口的零部件/中间品的依赖度较高,进口环节的不畅对生产端亦造成了一定影响。随着上海货运恢复正常,我们认为可能会有补出口的浪潮,从而对全球供应链再度形成冲击。
投资建议:
虽然短期集运行业运价有所下滑,但是随着疫情好转,货量回升为大概率事件,集运行业有望再度迎来景气上行阶段。预计年内集运行业仍将维持在高景气区间,预计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317.7、697.2、307.1亿元,对应PE估值1.75、3.31、7.5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欧美消费需求超预期下滑、战争影响超预期、安全事故。
环保公用
7月金股1:国电电力
简介:立足优质常规能源资产,清洁能源转型加速进行时
公司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核心电力上市公司和常规能源发电业务平台,立足其优质常规能源资产,“十四五”期间加速推进新能源转型。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控股装机容量为9980.85万千瓦,业务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多类项目,清洁能源权益装机占比超1/3。
火电:资产整合下质量稳步提升,煤电一体化优势凸显
①火电资产腾笼换鸟,资产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公司和中国神华以各自所属部分火电资产合资成立北京国电电力;2021年,置入山东、福建等6省优质常规能源发电资产。截至2021年末,公司火电控股装机容量7739.96万千瓦,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型煤电基地和外送电通道。②煤电一体化优势凸显,有望有效缓解燃料成本压力。公司煤电一体化优势显著,在煤价高企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有望优先回归合理水平。从2021年来看,国电电力火电单位售电毛利为-1.86元/兆瓦时,单位亏损较低。
水电:21年业绩贡献25亿,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存量来看,公司水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1年底,公司控股水电装机容量达1497.24万千瓦,主要集中于四川省大渡河流域。优质资源禀赋助力公司水电利用小时数领先全国,带动发电量稳步攀升,2021年公司水电发电量达588.78亿千瓦时,净利润贡献达25亿元;增量方面,截至21年末,在建机组规模达394.65万千瓦,全部投产后预计带来直接增发电量163.41亿千瓦时,并助力年调节能力提升。未来伴随大渡河流域弃水问题逐渐改善,叠加四川省电价上行,公司水电资产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主力军,“十四五”期间转型提速
存量方面,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窗口期,装机规模快速扩张,截至2021年底,风光装机容量达743.65万千瓦,项目分布于全国多个省份。依托于当地优质风力资源及消纳外送能力,公司风电可利用小时数高于全国水平。增量方面,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新能源开发进一步提速,“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新能源装机3500万千瓦,占比超40%。另外,公司新老业务协同发展有望提升其项目获取能力,助力实现新能源跨越式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9.94、76.54、88.90亿元,对应PE分别为9.85、7.71、6.64倍。基于分部估值分析,给予公司22年目标价4.79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疫情超预期反弹、煤炭价格波动、来水低于预期、项目建成时间晚于预期、新能源装机规模扩张不及预期、风电资产转出等风险
7月金股2:龙源电力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收入104.22亿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归母净利润22.58亿元,同比降低22.88%。
点评
着力布局新能源赛道,风电装机已达25.66GW
公司着力布局新能源赛道,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控股装机容量达到2870万千瓦,其中风电2566万千瓦,火电187.5万千瓦,其他可再生能源116万千瓦。2022年一季度,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182.17亿千瓦时,较2021年同期同比增长4.83%。其中,风电发电量增长5.13%,火电发电量减少0.64%,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58.97%。2022Q1公司实现收入104.22亿元,同比增长4.76%。分业务来看,风电分部收入(不含特许权服务收入)70.72亿元,同比减少4.39%,火电分部收入31.59亿元,同比增长32.29%,其他分部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42.86%。
22Q1业绩有所下滑,高项目储备支持未来业绩增长
在利用小时下降、2021年风机转固导致折旧摊销及其他相关费用上升等的影响下,公司2022年一季度盈利能力有所下滑,营业利润率为41.91%,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8.92个百分点。此外,叠加公司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公司2022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低22.88%至22.58亿元。公司项目储备充足,2021年在全国已组织的竞争配置中,公司中标容量达到9,465兆瓦,其中风电2,172兆瓦,光伏6,113兆瓦,电网侧储能1,180兆瓦╱1,920兆瓦时,分布式项目备案4,900兆瓦,加上清洁供暖项目4,000兆瓦,全年累计取得开发指标突破18,365兆瓦,有望支持未来业绩持续扩张。
通过吸收合并登陆A股,集团风电资产有望加速整合
龙源电力通过向平庄能源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来对平庄能源进行换股吸收合并,获得A股上市资格;并于2022年1月24日正式在深交所上市。龙源电力通过现金购买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资产,减少了龙源电力与国家能源集团之间新能源业务的潜在的业务重合,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独立性;同时,也助于龙源电力进行资源整合,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国家能源集团明确将龙源电力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风力发电业务整合平台,逐步将集团控股的风力发电业务资产注入龙源电力,有望助力公司发展提速。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公司业务拓展情况,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5/88/97亿元,对应PE为17/15/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行的风险;电价下调的风险;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的风险;补贴持续拖欠的风险等
7月金股3:华能国际
事件:
公司公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52.50亿元,同比增长30.54%;实现归母净利润-9.56亿元,同比降低129.96%。
点评:
业绩:受益于燃料成本降低,22Q1亏损环比21Q4大幅收窄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完成上网电量1077.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501.96元/兆瓦时,同比上升19.47%。电量提升叠加电价增长等,公司2022Q1实现营收652.50亿元,同比增长30.54%。目前煤价环比2021年四季度也有所回落,但是仍处于高位。故而公司2022Q1盈利能力仍较差,毛利率为3.66%,同比降低13pct,环比上升23.7pct。综合来看,2022Q1公司亏损9.56亿元,同比降低129.96%,但是亏损环比2021Q4已大幅收窄。
火电:电价上涨叠加煤价调控,盈利能力有望回归合理水平
电价端来看,电价市场化改革推进,我们预计后期各省份电力市场化交易电价上涨幅度或将持续高位。从2022年年度交易结果来看,江苏、广东、陕西等省成交均价均较当地燃煤基准价有所上浮。成本端来看,国家层面政策频出。2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将长协煤价的合理区间重新界定为570元/吨-770元/吨。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为相关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明确指引,有利于规范煤炭市场秩序、稳定市场预期。未来随着政策逐步落地,火电业务盈利能力有望回归合理水平。
新能源: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清洁能源对业绩的贡献有望逐步凸显
截至2021年底,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为118,695兆瓦,低碳清洁能源占比为22.39%,其中天然气12,242.62兆瓦,风电10,535兆瓦,太阳能3,311.13兆瓦,水力368.10兆瓦,生物质120兆瓦。公司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2年风光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126.49亿元、186.09亿元。2022年一季度公司已新增可控发电装机2423.4兆瓦,其中风电1491.7兆瓦、光伏860.3兆瓦,清洁能源对业绩的贡献有望逐步凸显。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务拓展、煤价回落及电价上浮情况,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82、105、138亿元(前值为75、104、123亿元),对应PE为14、11和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行、煤炭价格大幅上升、电价下调的风险、下游需求低于预期、行业竞争过于激烈的风险、补贴持续拖欠的风险、公司开发建设项目的进度不及预期等
汽车
7月金股1:比亚迪
事件:2022年6月2日,比亚迪发布2022年5月产销数据。5月产量118135辆,同比+141.0%,环比+9.9%;销量114943辆,同比+148.3%,环比+8.4%。
点评:
DM车型持续发力,公司5月销量再创新高。5月随着全国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汽车市场逐步回暖。叠加各地积极出台地方性车市刺激政策,总体来看,汽车行业状况改善,销量有所释放。在此背景下,公司5月销量再创新高,并首次突破十一万,整体表现亮眼。从具体数据上看,公司5月日均销量为3708辆,相较于4月日均销量3535辆,日均销量环比+4.9%,仍保持较高水平;5月总产量118135辆,总销量114943辆,产销比达97.3%,产销数量接近,基本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从细分来看,5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117375辆,同比+281.2%/环比+9.8%;销量为114183辆,同比+260.4%/环比+8.3%。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60834辆,同比+369.0%/环比+26.55%,其中汉DM系列同比增长359%,宋DM系列同比增长779.4%;纯电车型销量53349辆,同比+185.1/环比-7.06%,其中唐EV贡献突出,同比增长269%。商用车销量760辆,同比-32.1%/环比+34.0%。2022年5月公司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6.203GWh,环比-0.6%,1-5月累计装机总量约为27.183GWh。
按照目前公司所制定的2022年约150万目标来看,截止5月,公司已累计完成目标约34%。结合,公司目前的销量增长及对于今年下半年疫情好转预期,我们认为公司仍有望实现该销量目标。
e平台3.0技术再升级,海豹车型正式发布。5月20日,公司正式发布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并将该技术搭载在e平台3.0当中,实现该平台技术新突破。e平台3.0作为比亚迪纯电动车的专属平台,本次搭载CTB技术后,将从安全性、驾驶性、底盘、操控等多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为后续纯电车型提供更优质的架构基础。此外,比亚迪海洋系列——海豹也在此次发布会正式开启预售。作为公司首款搭载e平台3.0的B级轿跑,海豹也实现了首次搭载CTB技术、iTAC系统、后驱+四驱动力架构以及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等技术。据数据统计,海豹车型订单量在发布后6小时内已达到22637辆。预计未来,比亚迪海豹将有望成为公司又一爆款车型,进而推动公司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
受益“复工复产+政策红利”,持续看好公司前景。目前,上海、吉林等地复工复产进程陆续推进,6月1日起上海市将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活秩序”阶段,并将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审核,支持所有复合防疫要求的企业复工复产。此外,自今年4月以来,各地陆续推出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补贴政策,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较大。4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9.01%,我们预计,在复工复产叠加政策红利的背景下,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随着总量空间的扩大实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双重因素的推动下,公司整体销量增速有望加快。
投资建议:2022年公司将在多品牌的共同助力下,依托现有DM混动系统及全新e平台3.0技术,有望实现产品+技术共同驱动的量价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5亿元、15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86倍、5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新车交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疫情形势好转不及预期。
7月金股2:广汽集团
事件:广汽集团5月产量19.24万辆,同比+16.1%,环比+49.6%,本年累计产量为91.92万辆,同比+9.7%;销量18.31万辆,同比+3.5%,环比+47.3%,本年累计销量为91.55万辆,同比+6.4%。
点评:
疫情影响部分地区经销商业务,但整体状况较上月有好转。5月以来,由于北京等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致使经销商面临客户进店量骤减,物流受阻,积压订单无法及时交付,回笼资金慢等问题,但整体状况较4月有所好转。同时,部分其他地区疫情封控开始逐步解除,配合各地出台的地方性车市刺激政策,汽车市场也开始逐步回暖。乘联会数据显示,预计5月份全口径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为130万辆左右,同比降幅较4月份明显收窄。
自主板块:埃安产销同比高增长,传祺产销稳步微增。广汽集团旗下自主板块中,广汽埃安5月产销量分别为22139/21056辆,同比增长181.85%/150.2%,1-5月累计销量76142辆,同比增长121.8%。与新能源其他品牌相比,5月份理想交付11496辆、哪吒11009辆、小鹏10124辆、零跑10069辆、蔚来7024辆,广汽埃安交付的21056台销量表现突出。广汽传祺5月产销量分别为33582/29350辆,同比增加71.49%/12.76%,全系车型1-5月份累计销量达139916辆,同比增加11.02%,比上月稳步向好。
日系品牌:广丰产销持续上升,广本承压有所回暖。广汽丰田5月产销量分别为86922/83800辆,同比增长25.55%/19.68%,1-5月份累计销量达399334辆,同比增长16.06%,在疫情恢复生产后首月,产销表现强劲。广汽本田5月产销量分别为49039/47124辆,同比-21.05%/-27.40%,环比增加58.6%/97%,1-5月份累计销量283427辆,产销有所回暖。广汽丰田5月销量83800台,三大旗舰1-5月销量175012台,占比43.8%,赛那、汉兰达、凯美瑞当月销量分别为7635/8138/22426辆;SUV家族1-5月销量146137台,占比36.6%,威兰达当月销量为为13211辆,需求依然稳健。
完成A轮融资,推进电池研发:广汽集团首家内部孵化的混合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五月初前后完成了A轮近10亿元人民币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巨湾技研将持续强化XFC(eXtremeFastCharging)极速充电技术研发、加速提升XFC极速电池的产能,积极促进XFC超充生态推广。
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成功举办,广汽展台亮点颇多:五月底,第二十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博览会开展,广汽旗下五大整车品牌携多款车型参展,亮点如下:(1)广汽传祺钜浪混动GMC2.0首款SUV影酷、基于GPMA架构的影豹亮相。(2)广汽埃安旗下安全系车型TIME、AIONLXPlus亮相,还有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超倍速电池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等EV科技展出。(3)广汽本田e:NP1极湃1,电动化“锐·混动联盟”全线产品、重磅黑科技HondaCONNECT3.0智导互联系统和Honda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悉数参展。(4)广汽丰田TNGA三大旗舰赛那、汉兰达、凯美瑞、首款e-TNGA纯电中型SUVbZ4X展出。(5)广汽三菱携欧蓝德、劲炫、奕歌等明星车型、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首款合作开发的硬派纯电SUV阿图柯全系车型参展。
新车型:(1)5月18日,广汽传祺影豹R-STYLE赛道版正式上市。(2)5月29日,广汽本田全新全球SUV致在(ZR-V)首次实车亮相品鉴会在广汽本田超维智享空间举行,开启全新的广汽本田SUV时代。(3)6月6日,飞度无限MUGEN版上市,开启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和服务”的新销售模式。
投资建议:2022年广汽有望维持高增长态势。自主研发生产电池有助于缓解供应链紧张,融资将推进电池研发,新款车型持续放量及产能提升有望为业绩增长带来新动力。全年来看,销量高速增长叠加产品结构改善,或将驱动自主品牌同比减亏;而合资品牌受疫情和缺芯影响逐步缓解叠加新车型上市,将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的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和140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和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无法预测、经销商客流量下降、汽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广汽埃安获批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食品饮料
7月金股1:安琪酵母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0.32亿元,同比增长14.14%,实现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减少29.30%。
提价叠加海外业务高增速,收入增长稳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32亿元,同比增长14.14%。在去年较高基数的背景下,公司收入实现稳健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1)去年四季度提价贡献;2)公司海外业务快速增长,一季度实现8.34亿元,同比+16%;3)公司持续加大衍生品业务的开拓,一季度微生物营养、植物营养等领域均实现20%以上增长。
分业务来看,公司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包装类产品/奶制品/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22.07/3.63/1.07/0.16/3.09亿元,同比增长4%/161%/9%/24%/18%,酵母主业增速较缓与去年高基数以及一季度疫情影响有关。分区域来看,公司一季度国内/国外实现收入21.67/8.34亿元,同比+13%/16%,疫情和战争背景下,全球糖蜜供应链局势有所变动,公司抓住窗口期,通过加大市场开拓等方式,实现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分销售渠道看,线下/线上渠道分别同比+18%/7%,线下渠道拓展顺利,Q1国内/国外经销商分别同比增加1183/553家,公司持续加大渠道扩张,推动渠道精细化运作。
成本仍处高位,公司利润端承压。公司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减少29.30%,利润有所承压。我们认为主要原因系:1)去年同期基数较高;2)糖蜜、海运等成本在高位下仍持续上涨,毛利率有所承压。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6.68%,较去年同期下滑6.56pcts。目前公司糖蜜成本维持在1300-1400元,我们认为后续公司通过糖原替代、糖蜜储罐等方式,有望平抑成本波动。3)期间费用有所增长。公司Q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6.68%/3.21%/3.95%,同比+0.5/0.23/0.06pct,费用率小幅提升,实现净利率10.45%,同比减少6.46pcts。
十四五规划彰显信心,公司竞争力有望持续提升。全年来看,公司糖蜜的成本价格差有望逐季缩小,提价红利有望逐季释放,叠加全球化产能的持续布局以及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推进,公司利润端或呈现逐季环比加速趋势。长期来看,公司收入端十四五规划提速,规划冲刺200亿元,复合增速约为17%,整体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我们认为公司一方面通过产能扩张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保证国内的增长;另一方面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通过渠道网络布建、经销商的培育和绑定,抢占当前窗口期,公司竞争力随着全球化的布局有望持续提升。此外,公司也将通过定增等融资方式,持续加大产能的全球化布局,支撑公司营收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收127/148/173亿元,同比增长18.99%/16.28%/17.36%,实现净利润14.28/17.89/23.20亿元,同比增长9.16%/25.24%/29.67%,EPS分别为1.72/2.15/2.79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成本持续上涨风险
6月金股2:千味央厨
事件:公司发布21及22Q1财报,21年实现营收12.74亿元,同比+34.89%;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15.51%。其中,21Q4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14.9%;实现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14.63%。22Q1公司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20.17%;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44.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24.16%,业绩表现亮眼。
小B渠道增速亮眼,大单品逻辑持续严重。2021年Q1-Q4公司实现营收2.9/2.78/3.2/3.86亿元,H1/Q3/Q4同比+54.8%/32.42%/14.90%,由于20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且公司客户拓展顺畅,收入全年实现稳健增长,由于Q4去年同期较高,增速环比略有下滑。22Q1公司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20.17%。由于疫情反复的影响,我们预计公司大B渠道受到一定影响,但小B渠道增速较快,整体符合预期增长。
分渠道来看,2021年,公司直营/经销销售额为5.1/7.6亿元,同比+51.62%/25.35%。直营来看,21年底,公司大客户数量增加81家至168家。其中,肯德基/华莱士/海底捞同比增长11%/77%/200%。经销来看,21年公司提高经销商建设力度,公司经销商数量增加61个至968个,销售及市场人员为213人,同比增加21.7%。21年公司加大对核心经销商支持的效果初步显现,2021年占比前20名经销商销售额为2.06亿,同比+50.14%,远高于经销渠道整体增速。分产品来看,2021年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及其他分别实现营收6.6/2.23/2.56/1.3亿元,同比+26.66%/19.10%/39.20%/162.11%,其中,油条/蒸煎饺/面点类产品分别实现营收3.5/1.4/1.2亿元,同比+34.65%/167.87%/29.98%,均实现高速增长。此外,预制菜为公司21年重点关注内容,实现销售额为1400多万,同比增长34.35%。
成本管控能力强,盈利能力稳定。公司2021Q1-Q4实现归母净利润0.2/0.17/0.2/0.32亿元,H1/Q3/Q4同比+50.51%/-18.05%/+14.63%。Q3由于20年同期有较高政府补助,利润增速下滑,但扣非利润仍保持较高增速。22Q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增长44.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24.16%。公司成本端大B已锁价,小B端未受到Q1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后续小B端成本有望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公司内部效率改善进行对冲,保持盈利能力稳定。公司21年实现毛利率22.36%,同比增加0.65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3%/8.43%/0.71%,同比+0.08/+0.04/-0.05pct,净利率6.85%,同比-1.26pct,扣非净利率为6.72%,同比+0.56pct,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22Q1实现毛利率22.56%,同比增加0.41pc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0%/8.75%/0.77%,同比+0.08/+0.31/+0.17pct,净利率8.10%,同比上升1.35pct,扣非净利率为6.85%,同比+0.2pct,预计盈利水平保持稳定。
短期业绩强支撑,稳定性和成长性兼具。公司一季报表现稳健,大B虽受到一定影响,但小B渠道增速亮眼,大经销商扶持战略成效显著,对冲疫情对大B造成的影响,整体呈现收入利润端双确定。伴随疫情的逐步缓解,公司作为疫后产业链,下游大B餐饮有望率先恢复,弹性较大。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兼具稳定性与成长性,餐饮产业链上游量增趋势不变,存量客户构建公司业绩稳定性,增量客户打开大B业务天花板;小B渠道增速较快,竞争力强,且新培育大单品表现较好,扩品逻辑持续验证。从利润率的角度来看,大B成本加成,小B提价传导顺畅,今年大单品放量带来规模效应对冲成本上涨,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盈利预测:根据一季报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收15.94/19.95/25.00亿元,同比增长25.11%/25.19%/25.28%(22-23前值25.06%/25.13%),实现净利润1.09/1.40/1.92亿元,同比增长23.07%/28.48%/37.03%(22-23前值18.13%/34.70%),(扣除激励费用,预计实现1.25/1.56/1.98亿元,同比增长41.56%/24.47%/27.17%,对应PE为33/26/21),EPS分别为1.26/1.61/2.21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和质量风险;“新冠疫情”引致经营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6月金股3:青岛啤酒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8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归母净利润11.26亿元,同比增长10.20%。
销量短期受疫情影响,结构升级成效显著。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08亿元,同比增长3.14%。销量方面,22Q1公司实现销量212.9万千升,同比下滑2.79%。公司1-2月顺利实现开门红高增,销量实现大幅增长,3月基地市场(主要是山东和东北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销量下滑较大。高端化方面,公司主品牌青岛啤酒实现销量130.4万千升,同比增长5.1%;实现吨价4325.10元,同比增长6.10%。公司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优势,聚焦北京2022年冬奥会,通过线上线下系列推广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公司持续推进“青岛+崂山”品牌战略,纯生、经典等产品增速亮眼,产品结构优化持续推进,吨价稳中有升。
提价对冲成本压力,内部效率改善支撑利润弹性释放。公司22Q1实现毛利率37.85%,同比下滑7.28pct;实现净利率12.52%,同比增长0.71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20%/3.86%/-0.67%/0.06%%,同比变动-8.05/+0.06/+0.16/+0.02pct。一季度原材料成本仍有所压力,但公司吨价提升一定程度对冲了成本压力,考虑到会计口径的调整,调整后22Q1毛利率同比-0.47pct,销售费用同比-1.25pcts,整体费效提升进程稳健。展望二季度,我们预计公司今年或将继续对青岛纯生产品提价,此次提价一方面有利于对冲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通过统一包装将纯生打造为全国统一的大单品,费效比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伴随公司21年提价正在有序传导、22年新一轮提价逐步落地,利润弹性或将逐步释放。
产品市场稳步开拓,高端化起势正当时。受疫情影响,公司销量短期有所承压,但我们认为公司的企业价值增长核心来源一是结构提升,二是效率改善。结构方面,公司坚定高端化战略不动摇,持续推进“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积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巩固提升公司中高端市场的竞争优势。效率方面,公司近年来积极进行人效提升和费效比的改善,同时通过连片发展等举措,持续优化产能布局,提高规模效应。我们认为公司价值的核心逻辑不变,短期仍有提价催化和结构改善的贡献,长期来看,随着公司品牌力持续提升,以及行业结构升级趋势不断演绎,公司盈利能力仍处于快速改善阶段。此外,公司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内部效率,全年来看公司利润韧性强,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323.36/344.18/367.79亿元,同比+7.19%/6.44%/6.86%,实现归母净利润33.39/41.98/51.77亿元,同比+5.83%/25.70%/23.34%,EPS为2.45/3.08/3.79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高端市场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反复等风险。
纺织服装
7月金股1:牧高笛
自618预售开启后,户外露营装备高速增长;目前618首轮销售基本结束,伴随天猫第三轮狂欢、京东销售高峰及抖音发力,我们预计6月整体规模预计显著超越3、4、5月,同比保持高速增长;今年3月销售高增以来,我们预计22Q2规模有望超越去年全年,全年品牌持续超预期表现。
近期强调露营会从短期消费热点转变为高质量个性化大众化生活方式,本身自带流量,多行业主动跨界联名合作,加速行业渗透。人们对于自然追求、户外运动是永恒主题,露营提供天然场景;疫情仅是催化,背后更是汽车保有率、城镇化率、性价比消费、社媒传播、精致化生活追求、美丽乡村等多因素作用。我们预计国内装备市场容量500亿以上,且国牌凭借供应链优势、本地化运营等持续提升市占率。
近期牧高笛联名日本动漫摇曳露营增加话题性及品牌焕新,此前联名LINEFRIENDS取得较好市场反馈。作为传统代工企业,牧高笛在品牌业务运营中,展现出较强的多样化年轻化特点,凭借商品材质及设计领跑国内头部装备品牌,主要系凭借多年ODM经验,牧高笛为迪卡侬等全球户外品牌提供设计研发等丰富高品质SKU,除代工规模全球领先,产品研发也积累较强实力;同时强大供应链提供稳定供货保障。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全年装备线上销售或突破4亿,品牌业务全渠道报表收入口径实现8亿+,同比增长200%+。多渠道多场景布局,占据并持续拓展国内头部品牌份额,充分获取行业增长红利。此外,全球露营持续增长,OEM等出口订单充沛。我们预计22-23年净利分别为1.5、2.3亿元,数据有望持续超预期,PE分别为43X、28X。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影响终端需求与物流,户外行业增速放缓,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7月金股2:特步国际
618累计成交额6.5亿同增64%,多品牌销售表现亮眼
公司发布618捷报,截至6月20日24点,实现累计成交额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其中特步主品牌成交额5.9亿,同比增长61%,特步儿童成交额7500+万,同比增长103%;索康尼成交额同比增长135%,为618所有运动鞋类目国际品牌增速排名第一;迈乐Moab徒步鞋为天猫登山鞋预售榜单第一,此外预售期间还有多款鞋登溯溪鞋榜单前二;帕拉丁成交额同比增长87%。
6月以来伴随疫情缓解、618大促等,各品牌终端零售或有边际改善,考虑特步线下门店三四线城市占比更高,受本次疫情影响相对较小,且21年同期增速相对其他头部国牌较低,我们预计特步流水增速在各运动国牌中表现亮眼;同时618特步以新品及尖货为主,我们预计其整体折扣健康,可保持较好盈利能力。
多维度巩固专业跑步生态圈,构建性价比商品矩阵优势凸显。特步主品牌持续以科技创新巩固跑步护城河,近期发布致轻PRO、训练跑鞋騛速3.0等新品,保持高性价比同时继续推动产品舒适性、功能性升级,兼顾休闲及专业运动品类、完善商品矩阵;近年赞助大量国内马拉松赛事,21年特步竞速系列蝉联中国跑者首选品牌,厦门马拉松3小时内特步品牌以51.9%占比位居排行榜首位,截至5月初已在国内建立13家跑步俱乐部打造跑步生态,巩固专业跑步形象带动品牌突围。
优化全渠道零售,线上线下精细化管理。公司持续推动战略变革,未来五年拟进一步优化全渠道零售。线下打破原有分销体系,以扁平化零售渠道加强库存管理,打通各业务流程系统提升效率;深入线下门店管理,全新升级9代店开启高质量渠道扩张,同时翻新门店,加码布局高线城市及购物中心店,带动品牌升级、店效提升。线上抓住消费者疫后行为向数字化转移契机,将部分营销资源转移至社交平台,多平台发力增长强劲;同时发挥O2O协同效应,优化物流体系带动线上新品销售。
加码布局可持续时尚,深化品牌价值扩大影响力。近年公司持续发力环保布局,在产品生产、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沉淀品牌价值内涵。特步持续立足技术创新拓展可持续概念产品,近期推出一年内可自然降解、耗能低的100%聚乳酸风衣,再次在环保产品研发取得突破,在当前可持续时尚逐步发展为新消费趋势背景下,满足消费者对运动与环保的双重需求,进一步深化品牌价值、提升影响力。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坚持多品牌、全球化战略,主品牌专注跑步细分市场维持领先,积极布局高维城市引导品牌向上,拓宽产品带丰富成长矩阵;新品牌加快国内拓店布局、推动运营本地化,有望逐步释放增量。我们预计公司FY22-24收入分别为126.7、159.1、198.8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5.1、19.4亿人民币,对应EPS分别为0.45、0.57、0.74元人民币/股,对应PE分别为25、20、15x。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反复、持续时间超预期,国产运动品牌行业竞争加剧等。
7月金股3:滔搏
头部品牌客户边际改善,合作李宁享国牌崛起之势,品牌矩阵完善可期
新增与李宁合作,强强联合享国牌崛起之势。滔搏官方app、小程序中可购买李宁相关产品,涵盖服装、专业跑鞋、篮球鞋、中国李宁等品类齐全。为业绩版图注入新增长点,拓展更多合作品牌,未来有望复制打开更多国牌合作空间。
头部品牌客户NikeFY22Q2、Q3大中华区收入分别同减24%、8%(汇率中性,下同),降幅环比收窄;FY22Q4在3-5月疫情影响下同减20%,降幅环比有所扩大但较Q2仍有收窄。伴随大中华区线下客流恢复消费复苏、东南亚供应链恢复正常、新疆棉事件影响淡化,我们预计其大中华区零售业务边际向好,滔搏有望提振业绩迎来增长拐点。
开大关小门店结构升级,携手品牌布局超大型概念店
在核心商圈开展更多大店项目,升级改造更高潜力门店,关闭低产和亏损店铺,降低长尾低效店影响。截至2022年2月28日共7695家直营店铺,同比净减少311家,毛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4%;300平以上大店数占比12.9%同增3.5pct,带动传统门店业态优化升级。
与耐克携手打造北京Rise概念店,占地2800平米,为耐克首次在中国与战略伙伴合作布局落地,根据消费群体和运动功能划分区域,设有NikeByYou产品定制服务专区,提供全新个性化购物体验。
线上线下全面打通,优质服务提高消费转化与粘性
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货品和服务,基于门店网络在约4000个门店开通企业微信号和1万+企业微信群,将沉淀到滔搏自有平台的流量,有望覆盖消费者全旅程的每一个价值链环节,更全面且深入地实现与消费者的长期连接与陪伴。滔搏将自身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从传统的“购物中”及“购物后”环节不断突破,逐步渗透至“购物前”的认知构建,与核心消费者更为融入,实现对消费者价值的深入发掘,进而加固企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护城河”。
数字化赋能固本增效,支持全域业务可持续增长
公司持续投入资源,精进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在原有业务基础上,通过数字化手段重建优化全业务链路闭环,包含前台消费者触达、中台智能分析、后台业务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串联和优化业务运营逻辑,将无序信息数据化、已有结构的数据系统化、已有的系统智能化,形成更高效闭环。
聚焦消费者互动与运营,实现会员规模与消费粘性同增
滔搏运动App集内容营销、在线购物和会员服务功能于一体,累计用户规模达410万+。线下场景会员拓展融入线上场景会员打通,消费者触达与互动规模持续扩大。截至FY22年底滔搏累计注册会员总数创新高达5500万人,同增35%。Q4会员贡献店内零售总额96.4%,其中新增会员贡献约30%,老会员复购贡献超70%,新增会员规模和老客复购同步增长。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公司FY22收入319亿元人民币(-11.5%),主要系21年7月下旬疫情开始反复,FY22H2国际供应链短缺对零售业务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因策略性加大批发业务带来规模增长抵消部分负面影响;其中H1、H2收入分别为155.7亿(-1.2%)、163.0亿(-19.4%);按季度看,Q4环比Q3增速改善。FY22归母净利润24.47亿同减11.7%;其中H1、H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亿(+9.3%)、10.2亿(-30.5%)。公司持续拓展品牌合作深度与广度,以优选优化策略实现门店结构升级;线上线下打通,长期数字化升级固本增效;强化会员运营,提高复购粘性,深入挖掘消费者价值。我们预计FY23-25收入分别为374亿、408亿、469亿人民币;归母净利分别为27.4、31.5、36.3亿人民币,EPS分别为0.44、0.51、0.58元人民币/股,PE分别为13.6、11.8、10.3倍。
风险提示:人员开支、租金开支成本提升,门店平均管理、销售费率承压;品牌商合作条款变化等。
7月金股4:李宁
李宁公司2021年增长势头强劲,在国产运动品牌中表现突出,比肩耐克阿迪等海外一线并无逊色。本文将从李宁产品矩阵、品牌布局、科技迭代和设计创新的方面阐释李宁未来的发展动力。
完善核心品类产品矩阵,优化生意效率
李宁贯彻“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发展战略,围绕核心品类搭建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其中,较为重要的篮球、跑步、运动时尚品类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配备,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同时,李宁持续优化渠道,助力店效提升,加速推出新品,提升生意效率。
1)篮球专业产品撬动生意,高端产品锚定效应助力中端产品提价。
旗舰和专业级别产品搭载品牌尖端科技,携手国际顶级球星代言,打开消费者认知;训练和基础级别跟随科技迭代节奏,覆盖大众消费者,满足多元消费需求。李宁旗舰产品拉开与国产运动品牌球鞋差距,助力中端产品流水增长。旗舰产品的高定价具有锚定效应,促进品牌形象升级,改善中端产品折扣率,为高销量产品提价奠定基础。
2)跑步矩阵完备蓄势待发,专业产品结合赛事营销拉近消费者距离。
跑步鞋产品按照场景分化为专业跑、休闲健步和越野跑三个大类。其中,专业跑品类以李宁“?”科技平台为核心,实现专业化转型,聚焦竞速、弹速、保护、超轻四大产品系列,解锁多元使用场景。李宁通过深化用户运营、赞助国内马拉松赛事,展现专业运动品牌实力,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赞助国内马拉松赛事让核心跑者直观地体验李宁跑步矩阵的产品,强化消费者认知。
3)运动生活相结合,多元产品线提升品牌在年轻消费群的影响力。中国李宁将中国文化与潮流巧妙融和,通过大型营销活动带动生意增长,在国潮赛道率先卡位;全新滑板产品线切入年轻消费者关注的小众运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4)优化主品牌渠道,助力店效提升,缩短存货周期,提升生意效率。李宁继续优化渠道建设和布局,聚焦购物中心大店,持续推动旗舰店等高效大店落地;促进与优质零售商沟通,推动零售渠道效率优化,直营、加盟渠道店效均有明显提升。完善产品矩阵加速推出新品,提升吊牌价和改善零售折扣,缩短存货周期,提升生意效率。
重视研发和设计,专业与时尚双轮驱动品牌升级
研发引领技术迭代,促进销售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公司对研发给予高度重视,重视研发投入,打造顶尖研发团队。持续聚焦研发科技的推广应用,以技术驱动生意增长。
1)科技实力打造专属认知,引领品牌向高端运动鞋服领域突围。李宁将科技命名结合中国元素,彰显民族自信,引领生僻字命名潮流。同时,将“?”科技与品牌高度绑定,打造专属认知,引领品牌向高端领域突围,与国际一线品牌竞争。
2)扩宽尖端科技运用场景,从高端旗舰产品向中端主力产品普及。品牌尖端科技伴随产品迭代逐步覆盖主力产品,从高端旗舰产品向中端下放。中端产品面向大众消费,强化消费者认知,提升产品竞争力。
设计师团队形成品牌独有资产,设计创新突显品牌调性差异。李宁产品在外观设计上也始终保持国产品牌的最高标准,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融入运动品牌基因中,在品牌调性上和其他国产品牌形成差异化。
1)持续选拔、吸纳优秀年轻设计人才。优化团队架构,产品设计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放权设计部门。李宁持续选拔、吸纳优秀的年轻设计人才,设计师团队形成独有的品牌资产。
2)将产品设计师打造成意见领袖,与消费者深度沟通,增强消费黏性。李宁品牌设计师在社交媒体和消费者群体加强互动沟通,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打造成为产品的意见领袖,持续增强消费黏性。
李宁YOUNG和李宁1990有望扩宽客群、焕新主品牌,开辟增长点
基于消费者洞察和需求理解,李宁拓宽品牌广度,推出子品牌切入细分赛道,辐射多元人群。
1)围绕专业童装定位,提升专业运动产品份额。持续扩大儿童专业运动品类投入,将品牌专业科技向童装延伸。结合重点产品及重要事件与时间节点进行整合营销。通过品牌视频、公关、社交媒体推广、KOL推广、产品科技解等手段,塑造品牌明星产品形象。
强化商品管理,提升售罄率与折扣率,加快老品、滞销品的消化,控制库存总额并优化库存结构,提高商品效率。加强直营店铺拓展,提升自营店的生意占比,降低分销客户占比,提升生意控制力。
2)孵化首个子品牌“李宁1990”,切入高级运动时尚品牌赛道。李宁1990结合品牌历史,对经典元素重新塑造,委婉表达中国元素,凸显高级品牌调性。通过切入高级运动时尚赛道,当前最为头部的国际运动品牌也坚定地推出各自的高端运动时尚品牌/支线,包括Adidas、Nike、Lululemon等。专业运动品牌可以向上辐射高消费人群,提升产品售价同时提升品牌调性。目前,李宁1990在全国共有5家门店,生意发展势头尚好,未来的持续布局开启新的增长曲线。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品牌布局逐渐完善,产品矩阵定位清晰,在消费者覆盖广度和需求深度上与其他国产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重视产品研发和设计,继续领跑国产运动品牌,专业与时尚双轮驱动品牌力升级;在国际头部品牌受上游供应链和无重大科技突破的前提下,公司未来有望巩固并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我们预计FY22-24收入分别为271亿、352亿、451亿人民币,净利分别为45亿、60亿、78亿人民币,EPS分别为1.72、2.29、2.98元人民币/股,PE分别为32.4、24.3、18.7x。根据估值分析法计算得到公司目标价68.70元人民币/股,80.43元港币/股。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新品发售延期风险;成本上涨风险;竞品竞争风险;跨市场估值风险
家用电器
7月金股1:海尔智家
事件:公司22Q1实现营业总收入602.51亿元,同比+10.0%;归母净利润35.17亿元,同比+15.12%;扣非归母净利润31.91亿元,同比+13.03%。22Q1公司收入、业绩超预期。
国内业务贡献主要增速,海内外高端品牌引领增长。在Q1国内疫情反复、需求走弱背景下,公司收入端仍实现同比+10%的亮眼增长。从收入拆分维度来看,1)中国智慧家庭及其他业务:公司通过效率提升、消费成套化等方式带动国内营收同比增长16.0%,按产品拆分,我们预计增速表现为洗衣机增速约在20%,冰箱增速约在15%,空调约两位数增长,主要品类均快于行业增速。卡萨帝延续高增态势,收入同比+32.3%。2)海外家电与智慧家庭业务:在面对上游成本提升、物流紧缺的挑战下,公司通过套系化及高端战略转型,并推动本土化运营,带动海外营收同比+4.2%,其中Monogram、Café和GEProfile等
高端品牌增幅超30%。高端占比提升+效率优化消化宏观负面影响,盈利能力逆势回升。22Q1公司毛利率28.5%,同比+0.1pct,在大宗价格高位波动下公司毛利率逆势回升,主要因为:1)高端品牌战略落地成效显著,卡萨帝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优化;2)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内业务增速较高,结构上带动毛利提升;3)白电龙头规模效应凸显,降本提效丰厚公司毛利率。费用端,22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9%/3.6%/4.1%/0.2%,分别同比-0.4/-0.3/+0.3/-0.1pct,Q1公司在提升研发投入,构筑智慧家庭领域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营销、管理费用投放效率,实现整体费用率节缩,对冲部分成本压力。综合影响下,22Q1公司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15.1%;归母净利率5.8%,同比+0.3pct。
公司推出22年A股股权激励计划及A股、H股员工持股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1)A股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共计不超过1840名)授予1.05亿份股票期权,占目前股份总数94.47亿股的1.11%,行权价23.86元/股。公司层面业绩考核要求为21年至22/23/24/25年归母净利润CAGR均不低于15%,按增速下限计算分别对应150.3/172.8/198.7/228.5亿元。2)A股、H股员工持股计划:A股参与对象共计不超过2250人,提取激励基金6.8亿元;H股参与对象共计不超过33人,提取激励基金6000万元。每一份额均对应1元,锁定期满考核条件为21年至22/23年归母净利润CAGR均不低于15%。
投资建议:海尔作为全球性家电领军品牌,在成本端承压、海外疫情反复背景下,其国内数字化转型、品牌高端化布局的效益逐步释放,海外实现产品结构+供应链+生产效率优化,有效带动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公司物联网智慧家庭战略转型加速,品牌高端化+场景化+生产建设逐步进入收获期,整体发展逻辑清晰。我们预计22-24年公司净利润150.5/173.3/198.5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16.3x/14.1x/12.3xPE,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品牌和品类拓展受阻;疫情反复,影响销售,配售完成进度不及预期等。
7月金股2:美的集团
事件:科陆电子5月23日晚间公告称,1)公司拟向美的集团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定增股份数3.94-4.22亿股,定增价格3.28元/股,对应定增金额12.93-13.8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偿还有息负债;2)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深圳资本集团拟将所持1.2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95%)转让美的集团,协议价格6.64元/股;3)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深圳资本集团有权(但无义务)将所持0.85亿股继续转让给美的集团,协议价格6.64元/股,最终美的集团所持有公司股份数不超过总股本29.96%。本次交易完成后,美的集团将持有科陆电子29.96%股份及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科陆电子实控人变更为何享健,股票已于5月24日上午开市复牌。
科陆电子业务概览:公司成立于1996年,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主营业务包括:1)智能电网(国内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主流供应商,海外主要布局非、亚太、南美);2)新能源,包括储能业务(2009年起涉足,海内外已实现电网级储能产品批量出货)、新能源汽车充电及运营业务(深耕ToC+ToB,涵盖设备+安装+运营);3)综合能源服务。公司19-21年营收32.0/33.4/32.0亿元,YoY-15.7%/+4.4%/-4.2%;归母净利润-23.8/1.9/-6.7亿元,YoY-94.8%/+107.8%/-458.9%。21年收入增速下滑主要因产业链缺芯叠加短期资金紧张,生产经营计划未达预期,叠加历史性债务与经营负担,对业绩端有所拖累。21年智能电网/储能/综合能源服务收入体量分别为24.5/2.33/3.14亿元,占营收比重76.6%/7.3%/9.8%,YoY-1.72%/-39.2%/-17.3%。
点评:1)近年来科陆电子大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业,坚定以储能为主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美的注入增量资金有望纾解公司近期的流动性压力,增强核心主业竞争力,释放盈利能力。2)我们认为,美的集团收购控股权可能更多出于业务布局考虑,为顺应双碳目标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有望利用科陆电子补齐电网、储能、充电桩等产业技术、产品及渠道,助力2B业务,特别是工业技术板块的发展。另外,本次收购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角度看,科陆电子相对美的体量较小,预计对美的报表端影响有限。
投资建议:美的集团在白电业务上龙头优势明显,各业务条线发展逻辑清晰:家电业务方面,国内市场利用Colmo品牌发力高端化,海外市场在维持OEM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提升海外业务空间;非家电业务方面,在工业机器人、机电产品、智慧楼宇等业务上持续投入和布局,本次收购控股权有望利好公司在工业技术板块的长期发展。预计22-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317.2/364.5/408.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2-24年12.0x/10.4x/9.3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非公开发行及本次股权变更未能完成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海外品牌和品类拓展受阻的风险;疫情反复,影响销售
7月金股3:盾安环境
事件
6月2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提前换届选举第八届董事会,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控股股东格力电器提名邓晓博先生、谭建明先生、李刚飞先生、李建军先生,股东盾安控股提名喻波先生,第七届董事会提名郁波先生为非独董候选人;第七届董事会提名刘姝威女士、王晓华先生、邢子文先生为独董候选人。公司公告称,预计2022年度与控股股东发生关联交易金额为31亿元,其中格力向公司采购制冷配件等产品约29亿元。
点评
1)公司9名董事候选人中,有3名非独董候选人同时在格力任职,3名独董候选人均为格力电器独董,换届后盾安与控股股东格力之间的利益协同性进一步得到加强,利于加快双方产业合作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2)受益于格力的订单支持,盾安制冷配件主业短期看有望维持平稳发展,长期看订单确定性进一步增强。根据我们测算,格力22年预计订单为29亿元,则相比于2021年贡献超额采购12.1亿元,我们预计可基本熨平个别客户订单流出的影响甚至总体而言略有增益,报表端或将由Q3开始有所体现。
3)对于格力电器而言,收购盾安是向上游布局的重要环节,对盾安的订单可以持续提升其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还极有可能实现格力上市公司的成本下降和竞争力提升。
投资建议
盾安是制冷元器件领域龙头,将业务延伸高景气新能源车热管理赛道后,有望抓住二供机遇打造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我们看好公司在加深与控股股东绑定后的产业协同和新业务发展。我们预测公司22-24年收入为103.0/115.5/127.9亿元,同比+4.7%/+12.1%/+10.7%;归母净利润5.06/6.22/7.41亿元,同比+24.8%/+22.9%/+19.3%,对应22-24年18.0X/14.7X/12.3XPE,维持“买入”评级。详见此前发布的深度报告《盾安环境:制冷配件龙头,新能源车热管理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风险;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开展不及预期;新技术迭代;市场测算存在主观性;股份转让事宜不确定性风险。
7月金股4:海信家电
公司白电主业稳固,央空业务增速强劲,同时收购三电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白电业务:内销品类升级,外销品牌出海,主业地位稳固
内销:在白电更新需求成主导的格局下,公司积极布局品类升级:空调方面持续加码新风空调概念,在细分领域份额靠前;冰箱方面容声WILL系列主打高端化,品牌竞争力强劲,高端市占率持续提升。外销: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品牌出海打造全球化家电企业,在中国企业出海的大背景下,公司依托全球化生产+研发在多个市场取得一定进展,同时在欧洲收购本土品牌古洛尼,通过与海信品牌在产品和渠道上的协同,未来有望产生更多协同效应。
中央空调业务:高利润优质资产,海信日立强者恒强
21年以来我国中央空调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家用多联机占主导地位,公司通过“海信+日立+约克”三品牌在相关领域补足产品矩阵,市场地位稳固。后续央空行业或受益于地产端政策利好,以及精装房渗透率及央空配套率提升等因素影响保持增长,公司作为龙头企业有望尽享红利。而商用领域则受益于新基建以及“东数西算”等产业政策带来的新增需求有望进一步发展,公司积极布局。
热管理业务:跨界收购三电,进军高成长性赛道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等因素有望量价齐升,三电作为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电动压缩机的主要生产商,全球市占率仅次于电装,同时积极布局热泵系统和二氧化碳冷媒等新技术趋势,产品力较强。后续依靠海信丰富整合经验,有望产生更多协同效应,为公司打开新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公司白电主业稳固,央空及热管理二三增长曲线较为明确。白电方面,内销依托品类升级,外销则通过全球化生产研发以及海外并购切入当地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央空方面,海信日立龙头地位稳固,未来若地产改善刺激需求则有望率先获益;热管理方面公司收购三电改革效果凸显,亏损大幅减少,后续有望凭借三电强产品力叠加海信成本及制造优势贡献收益。利润方面并表后续央空业务持续增长、三电扭亏、成本压力缓解等因素有望带来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根据可比公司估值法,给予公司22年目标价17.45-19.18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尤其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三电整合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不同市场存在一定的估值体系差异,存在可比公司估值偏差风险
新兴产业
7月金股:莱茵生物
事件:公司发布2022H1业绩预告,22H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9-1.49亿元,同比增长100%-150%,预计植物提取业务营收同比增长约40%,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00%。
替糖行业隐形冠军,持续获海外食品巨头大订单,国内市场开拓成效显现!
近年海外巨头加速天然甜味剂业务布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公司天然甜味剂主要产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等,已与可口可乐、百事等众多国际知名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依托上海亚太营销中心及桂林销售部,已与众多国内知名食饮品牌达成合作,共同推出减糖、无糖产品,国内市场开拓成效显现。2018年公司与美国最大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签订累计目标收入4亿美元的独家分销合同,战略绑定大客户;同时公司于2021年筹划非公开发行项目,预计新增甜叶菊提取物年产量4000吨,产能持续扩张,后续有望受益于规模效应显现,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建立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公司于2019年正式布局工业大麻,累计投资约8000万美元建设“工业大麻提取项目”,已于6月28日正式量产,为目前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实现自动化提取生产,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示范项目,项目毛利率可达50%。同时公司美国子公司Hemprise已设立工业大麻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工业大麻相关产品的工艺、应用与配方研发,为客户提供更多应用解决方案,持续保持产品竞争优势和增强客户粘性。政策方面,4月1日美国众议院第二次通过联邦医用大麻合法化法案(MOREAct);同时参议院联邦合法化法案(CAOA)最晚于8月底前提交,此前众议院和参议院又以绝对优势分别通过《医用大麻研究法案》以及《大麻二酚和大麻研究扩展法案》,鼓励FDA开发医用大麻衍生药物,标志着美国对于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肯定,联邦层面医用大麻合法化加速推进。订单方面,公司已与一家全球工业大麻主流企业签订《受托加工意向协议》,后续预计还有更多订单意向。我们认为,未来公司有望复用其在植物提取领域打造的渠道、客户、品牌优势,快速打开CBD国际市场,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受益于“减糖”大趋势,天然甜味剂业务进入高速增长期;同时美国工业大麻相关政策持续向好,CBD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预计公司22-24年营收为17.45/25.74/36.38亿元,同比增长65.68%/47.53%/41.34%,由于公司规模效应显现带动盈利能力快速提升,上调净利润为2.50/3.57/5.57亿元(前值为2.10/3.54/5.50亿元),同比增长111.34%/42.62%/55.9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疫情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与毒品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等合法化;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产能利用率风险;公司近期股价波动较大。
银行
7月金股:兴业银行
业绩增速保持行业前列,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72%、15.62%,近三年业绩复合增速达11.95%,位于已披露数据股份行第三,保持了较高的业绩释放水准。22Q1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0.44pct至18.04%,股份行中仅略低于招商银行,强劲的盈利水平继续提升。
对公投放强劲,实现信贷“开门红”
测算得22Q1净息差环比出现下行,主要受贷款利率下行影响。一方面22Q1贷款投放中对公占比更高,另一方面LPR下调后重定价效应显现。随着后续零售信贷资产占比提升,存款成本继续压降。同时去年净息差前高后低,基数效应减弱,后续净息差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信贷投放来看,22Q1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87%,单季度新增贷款量达2012亿元,位居已披露数据股份行首位。新增贷款已达2021年全年投放的43%,其中对公投放占比达91%。继续巩固公司对公业务的传统优势。零售贷款在个人住房按揭需求疲弱下依然实现了224亿元的新增贷款投放,期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达9.02%,同比增速较21Q4基本稳定。存款吸收来看,22Q1存款总额同比增长8.23%,同比增速较21Q4末提升1.59pct,新增存款达985亿元。
中收表现亮眼,轻资产业务盈利效能提升
公司持续深化战略转型,以“轻资本、轻资产、高效率”为方向,打造“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不断优化调整业务布局。22Q1非息收入实现216.28亿元,同比增长15.1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18.78%,占营收比例分别提升至36.41%、22.42%。营收增长对资本耗用业务的依赖度进一步下降,轻资产业务转型下盈利效能提升。
关注类贷款占比回落,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22Q1末不良率1.1%、环比持平,关注类贷款占比环比下滑2bp至1.5%,止住21Q4的上升态势。整体资产质量核心指标改善明显,保持股份行领先优势。此外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中,环比继续上升0.16pct至268.89%。
投资建议:三张名片特征鲜明,轻型化转型卓有成效
公司积极把握双碳发展、共同富裕、直接融资等国家战略,前瞻性挖掘市场机遇,持续赋能“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金色名片,尤其绿色银行先发优势明显。同时轻型化转型卓有成效,降低资本耗用,同时稳步释放有效补充资本,可以看到近年来公司核心一级资本率稳中向上。公司500亿元可转债于6月底进入转股期,完成转股将进一步夯实资本实力。我们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保持乐观,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15%、13.77%和13.09%。截至4月28日收盘公司PB(LF)为0.71倍,维持2022年目标PB1倍,对应目标价32.0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疲弱,信贷需求不足,信用风险波动。
房地产
7月金股:保利发展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5.37亿元,同比增长33.83%;归母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增长1.18%;每股收益0.21元/股。
收入快速增长,业绩小幅提升
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35.55亿元,同比增长33.74%;归母净利润25.31亿元,同比增长1.18%。归母净利润仅个位数增长主要原因在于:1)公司毛利率为27.93%,较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7.53pc;2)公司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84.64%至1.07亿元;3)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0.07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减少0.1亿元。费用管理效率提升,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14%、3.16%,分别较2021年一季度下降0.58、0.70pct。
销售均价略降低,投资拿地较积极
公司2022年一季度共实现销售金额906.95亿元,同比下降27.02%;销售面积553.87万方,同比下降22.89%;对应销售均价16375元/平米,同比下降5.37%;销售量价均有所下降。新增土储14块,总建面194万方,权益建面142万方,权益比例73.1%;总地价341亿元,对应楼面均价17591元/平米;拿地力度37.58%,地售比1.07;公司在38个核心城市拓展金额占比近90%,进一步优化资源储备结构。2022年一季度新开工面积607万方,竣工面积471万方,分别同比下降41.29%、2.28%。
债务结构健康,在手现金充裕
公司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长债占有息负债比例80.72%,债务结构健康。公司实现现金回笼832亿元,回笼率为92%,较2021年一季度上升8pct;在手现金1374.82亿元,现金短债比1.98,偿债能力强。
参与设立租赁住房基金,利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发展
2022年4月,公司公告全资子公司保利瑞驰参与设立并认购租赁住房基金。租赁住房基金将由保利瑞驰与建信基金作为普通合伙人共同发起设立,主要收购保利方或市场化的租赁住房项目。公司此次参与设立及认购租赁住房基金,有利于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业务规模,构建并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产业结构及战略布局,间接享受所投资项目股权价值增值收益。
投资建议:公司2022年一季度销售均价略有下降,投资拿地较为积极;收入快速增长,业绩小幅提升;债务结构健康,在手现金充裕。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292.18、306.83、327.92亿元,EPS为2.44、2.56、2.74元/股,对应PE为7.42X、7.07X、6.61X,维持“买入”评级。(报告财务模型中历史数据均为调整报表前数据)
风险提示:房屋价格大跌、投资低于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
本文源自金融界
评论